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
资源ID:86790148
资源大小:12.13KB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4分)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 一一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一一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 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定可独: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样,最要紧最可鸵的材 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 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二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 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 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了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彳T点怀疑的精神,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辿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 的懒怡。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 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 朱子是何时的人。也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 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是建设在对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 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 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 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3 . (1)下列作文本文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B.我们做一切事情都要有怀疑精神。C.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D.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请说说第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名言独立成段,能引起读者关注并深入思考,激发阅读兴趣。14 .请简析第两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4分).第段中加点词语“一切”,表述是否过于绝对?为什么?(3分)15 .关于怀疑精神的论述,我国就有许多。第段画线句中法国大哲学家笛K尔的论述能否换成下面这句?为什么? (2分)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一一(中国古代书法家)陈献章答案:13. (1) A(2)引用我国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论述,点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借名言自然引出本文所要论证的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两句名言同 时作为理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14 .第段论证了什么是怀疑精神,以及怀疑秸神对于辨伪去妄的意义价值,而第段是承接第段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精神读书治学(要经过怀 疑一一思索一一辨别三步).先阐明意义,后指导行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规律,因此,段是层进关系。此外,第段首句“我们对于传说的 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是承上启下句,第段紧承第段的论述,段联系紧密。因此,段不 能调换。15 .不绝对。因为前文已充分论述了 “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因此,只要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 “一切”即“所7T',更比“所有”多了强调的意味。16 .不能。因为陈献章是我国占代书法家,他的名言不能照应前文“许多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一句中的“大哲学家”。并 且,笛卡尔的名言和戴震的事例从中外两个角度更全面有力论证观点,更好体现观点的普遍性,陈献章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