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赵成智.docx
-
资源ID:86792650
资源大小:40.3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赵成智.docx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四J11省苍溪县五龙中学校 赵成智【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读懂词作内容。1 .分析、理解思想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体会词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志,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听月入境.欣赏歌曲课前播放视频歌曲但愿人长久。1 .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月为题材来吟诗赋词,月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 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幽美恬静;月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 沉郁顿挫;月是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丽闲适;月是李白月下独 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清新飘逸同样的,苏轼也以中秋之月为题材,写下了一 首千古绝调。清朝词评家胡仔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真可谓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曲千古绝唱吧!2 .出示学习目标.走进作者先抽学生介绍,后课件出示: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合称“三苏”,并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以“苏黄”并称; 苏辛是的与南宋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儿时有)等传诵甚广,著有东坡全集等。【设计意图】用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贴近学生生活,而且与词的内容相关,既能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为下一步的教学起铺垫作用。 二、读月知味1 .听读倾听教师配乐范读,进一步感受诗词情境。2 .自读自由诵读,划分节拍,读出词的特点。预设:这首词为比较典型的双调词,语句悠扬婉转、摇曳多姿。3 .译读(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并质疑。(2)小组交流并释疑。4 .齐读带感情齐读,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态。【设计意图】诵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初步领略到诗中的情。 三、问月悟情师:你从词前小序中读出了什么?预设:怀念弟弟子由,从“兼”可知词的情感不只是怀念子由。资料助读: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苏轼与苏辙从小志同道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如乌台诗案后,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削 夺官爵为哥哥赎罪。他们的书信往来非常频繁,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一百多首,而苏辙给苏轼 的诗歌更多达130首。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又被贬到杭州,这时苏辙在济南为官,苏轼为了 离弟弟近一些,请求到密州出任。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苏辙已有七年不 见。过渡语:那么,作者还传递出了哪些情感信号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议一议。学生讨论并交流课前预习问题,后逐一讲解落实:1 .问天(1)再现上片词人望月画面,词人问了肯天什么问题?预设:“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天上有什么呢?预设:明月、宫阙、琼楼玉宇。还可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3)词人对天上有什么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预设:天上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作者向往之,从“归去”可以看出来。天上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作者真要飘然离去的时候又徘徊犹豫了,从“恐”可以看出来。(4)为什么“高处不胜寒”?预设:a.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b.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 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c.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d.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 凉等。(5)面对美丽而又陌生的宫阙,词人为什么选择留在人间呢?预设:对人间的留恋,从“何似”可看出天上虽美,却比不上人间温暖的烟火气息。(6)朗读上阕,总结作者经历的心理变化:预设:苦闷一一向往一一矛盾2 .问月(1)从“转”“低”“照”三字可以看出,明月似一个有情人,脉脉含情地注视着无眠的“我”。 “我”要问问月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作者为什么有此一问?预设:作者好像对月有怨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2)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承上启下:“转朱阁,低绮户”是承上,“照无眠”是启下。3 .问心作者的“问心”之语是哪几句?怎么理解?预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J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 宇宙、人生难有十全十美的,既然如此,乂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好像是代明月 回答前面的提问,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释怀,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4 .问候(1)如何理解结尾两句的含义?预设: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问候和祝福:尽管人间有离别,有缺憾,但生活在月光 照耀下的世界,和天涯相隔的亲人共赏一轮明月,也是一种安慰。(2)在问月、问心、问候的过程中,作者心情有何变化?预设:责备、埋怨一一开朗、豁达(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在词中问天、问月,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问:明月几时有?不应有很,何事长向别时圆?进而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设计意图】质疑、分析、探讨,理解词的艺术特征和词人的感情、胸襟。5 .写法探究虚实、联想和想象6 .课后习题解答四、唱月留香1 .课外学唱但愿人长久(王菲)等歌曲,积累名家咏月的名句,拓宽视野,加深体验。2 .背诵这首诗。【设计意图】在比较中学诗词,在歌唱中学诗词,唇齿留香。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结束语:“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遗憾。面对生 活中的风雨坎坷,请读一读苏轼的词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五、写月明理课后练习:请将词的下片,改写成抒情的散文片段。预设:在月色和清风中,我的影子开始起舞,恍惚中似乎天堂就在我的眼前。影子随着月光转 过那雕梁画栋,穿过阁楼的阻拦。何人在此处失眠?何人在此处低吟?或许我不该怨恨这让我想起 离愁的月色。月色有什么错?错的只是我。世上不会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人的悲喜离别就是 一场自古以来的痛苦,就像月也有圆缺的苦恼。完美从来都不属于人间。远方的人啊,希望你的生 活永远美好,大家虽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皎洁的月光。【设计意图】仅仅停留在理解、体悟上,学生难以感同身受。若动动笔头,用自己的话来表 述,学生会更懂词意更解词心,可能会有更多感悟。【板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设计亮点】诗短意深,诗短情长。首先,为了体味诗歌中的“深意”和“长情”,教学中我细化了 “读” 的形式,如粗略朗读、深情诵读、比较品读、延展阅读等,在读中感悟诗(词)情,在读中感悟诗 (词)风,使得学生养成诵读诗歌的习惯和能力,并生成学习诗歌的基本思路方法,从而学会自主 鉴赏课外诗歌。其次,我紧扣“诗(词)眼”,由一字一词发散开去,切入点睛,使情理讲透,学 生的学习思路清晰,学会发散思维,让学生习得通过一字一词鉴赏诗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