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省适应性考试各科试题评析暨后期备考策略.docx
-
资源ID:86796830
资源大小:20.0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四省适应性考试各科试题评析暨后期备考策略.docx
语文试题评析暨备考策略语文试题在继承中发展,借鉴中出新,聚焦核心素养,强化思辨能力考 查,在选材上下功夫,在情境上做文章,在教考衔接处花力气,打通新老 教材、新旧课程、新老高考,为“老高考新课标卷”及全国卷、新高考卷提供了备考的新思路。一、聚焦核心素养,考查关键能力。2023年四省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加强关键能力, 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在更高水平上稳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促进 命题质量的提升,实现考查目的。1 .试卷结构和选材稳中有变,继承新高考卷命题特色。试卷结构比较别 内容、2023哎省联考2022年全国卷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现代文阅读信息性阅读3客2主,5小 题,17分;文学性阅读2客2 主,4小题,18分。论述类文本阅读3小题,9 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小题,12 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小 题,15分)信息性阅读3客2主,5小题, 17分;文学性阅读2客2主, 4小题,18分。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5小题,20分; 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9分; 名篇名句默写1小题,6分。文言文阅读4小题,19分; 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9分; 名篇名句默写1小题,6分。文言文阅读5小题,20分;古 代诗欹阅读2小题,9分;名篇 名句默写1小题,6分。语言运用语段I2小题,7分;语段II3 小题,13分;全部为主观题语段I3小题,11分,1客2 主;语段II2小题,9分;主客观题各1;语段I3小题,主观题;语段II2 小题,主客观题各1;写作云南、安徽卷为材料作文,以 现代文阅读I中相关句子为 材料;“这里是中国“吉林和 黑龙江卷则分别是思辨性材 料作文:“谚语中的经验与智 慧” “简约与繁复”。甲卷:材料作文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领”乙卷:材料作文“跨越,再冷 越”I卷材料作文“本手、妙手、 俗手”;II卷材料作文:“选择倒造味 来”2 .选材:聚焦三种文化,落实立德树人。命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爱国精神,彰显中国力量, 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试题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试题,进而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文学性阅读的选材为著名作家茅盾的散文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文 章载于1945年7月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时间的记录,后收入1980年 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茅盾散文速写集。文章回忆了脱险途中的一段 经历,着重描写了一个年青战士。借助战时环境的烘托和一面之识的印象, 大体勾勒了人物的轮廓;还通过沉着的 态度、闪动的长睫毛、羞涩的表情 等细节,描摹青年最主要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并围绕关于阅读理论著作的 对话,表现青年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给考生以教育意义。语言文字运用的选材,语料一的话题是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汉字是中国 文化的瑰宝”,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性,有利于考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语料二选取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关于喝水与减肥”的科普性材料,持续关注健康的的生活方式,使学生 感到亲切、熟悉。写作题选材具有突出特点,作文从信息性阅读这里是中国选文,到 歌颂现实中的“祖国之美”,“材料能够增加考生更丰富的联想,提高他 们思维的深度,从而使阅读与表达得到完美的融合。” 二、聚焦辩证思维,科学考查语文关键能力。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 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 是指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 题时,必须具备的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年四省 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 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着力实践学科关键能力 的考查。1 .着力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提高认知的基本途径,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 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甄别信息、整 理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成为重要的语文能力。信息性阅读这里是 中国阅读聚焦文体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从科普文的角度,引导学生从 多个文本中全面筛选、整合相关信息,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强化 了对信息整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教考衔接,引导日常教学。同时,信息类文本阅读采用的复合文本提供了更大空间,可以考查学生 多角度、多方面获得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异同的能力,推断关系 的能力,也更注重考查学生调动信息进行有效知识迁移的能力。三道选择 题中,有较为传统的基于文本细读的选项设计,更有需要综合理解后的推 断命题,既紧贴材料,又衔接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和阅读积累,有助于学 生走出“抠字眼式”僵化阅读的死胡同。2 .突出语言表达运用的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 “语言积累与建构”的课程目标,要 求考生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2023年四省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语言文字运用模块重点考查语句 补写、文段压缩、句子衔接、病句修改、修辞用法等,突出语言表达能力 的考查,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比如,第18题考查长短句的变换,第 19题考查修改病句,第20题考查补写句子,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 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判定需要补写的内容,需要学生具 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强化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视意识。 而填写成语的考查,目的在于考生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语感,并结合 具体的语境辨析相似句式表达效果。3 .更加注重教考衔接。如文言文阅读第11题,从文中选取了四个文言实词,将它们在文段中 的意义与教材中的含义和用法加以比较,考查了考生对常见文言实词不同 义项的掌握情况,意在让认真学习教材的学生在高考中有明确的获得感。 并且,延续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很好地控制了难度,既注意到与教 材知识的比较,又注意到古今词义异同的鉴别。试题关联教考,权衡古今, 考查方法灵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启发性。4 .聚焦写作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 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辩证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思维领 域的鲜活表征,要求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作文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作文题n“谚语 中的经验与智慧” “撷取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谚语,引导学生思考背后蕴 藏的传统思维方式,即务实、辩证、具体地看待人生问题”;作文题hi “简约与繁复”,借鉴近几年上海卷的命题方式,”取材于传统美学的二 元对立命题,引导学生思考简约表达和繁复表达各自的美学价值,或者由 此引申的节俭与奢靡的人生话题”,“很多人”“不少人”暗含立场倾向, 尤其肯定“简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高考作文在考查学生面对一个抽象的命题时,能不能从多元、辩证、差 异的角度看问题,能不能在写作过程中为抽象命题找到与现实映衬的具象 落点。每一个题目都强调“角度自选”,有竞争力的好角度、巧角度不是 考场临时拍脑袋碰巧想出来的,而是审辩式思维的产物。三、融合出新,从变化处明趋势。在试题设计上,持续增加了主观题的设置,对语文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考 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与2022年全国卷及全国新高考卷相比,试题 的变化之处有:一是选材的变化。信息性阅读的选材为科普文,是对2021年全国甲卷 选材的拓展延伸;文言文阅读以多文本阅读的形式呈现:文本一节选自论 语先进论语子路,文本二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既指向整本书阅读论语,又拓展了选材空间。古诗取材名家非名作, 凡此种种,传递出选材的多主体、多角度的重要信息。二是设题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 “因文设题”“以材设题”和教考衔接。 比如,信息性阅读第5题对文体特征的考查;文言文阅读第10题对断句的 考查;第11题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都是“因文设题”;第 11题还持续强化教考衔接,注重与教材的联系;语言运用题的设置,则又 凸显了 “以材设题”的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文题1”这里是中国”,既借鉴前几年北京卷的 命题经验,又是一个由阅读延伸至写作的题,“是以往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中从未出现的题型,体现出命题者在当前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新探索,借鉴 北京卷的设题经验,不出现所填句子的篇目,突出了情境设计和开放性”。值得商榷之处主要体现在作文命题的限制性似可加强。比如,作文题I “这里是中国”,“丰富的语言材料是否会让一些考生产生偷懒心理,大 段大段地去引用,从而影响考试的公平。”这就需要有相应的限制要求, 并照顾到阅卷的具体操作。又如,作文题H“谚语中的经验与智慧”,“这 样的题目或许可以增加更多的限制性交际要素。要在什么场合下与什么样 的对象来表达自己的思考,毕竟正式的公开演讲和半正式的同班同学读书 会在遣词造句等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四、命题趋势与备考:回归学科本位,打通新老教材。1 .信息性阅读,要关注群文(双文本)或者非连续性文本(2-4则材料), 选材广泛,贴近现实,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民生和社会热点(二 十大报告),如文学评论、美育、教育、环保、科技成果(科普文、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等均有涉及。(北京卷、上海卷)。重点把握:论点与材 料之外论据的关系判定;比较不同材料的异同(内容侧重/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立场态度等); 注意客观题陷阱,积累论证知识,关注文章出处;注意结合现实,就某问 题加以探究(意义,价值,方法,措施,远景)。2 .关于文学性阅读。选材注重三种文化,淡化文体界限,多文本(群文 阅读);主观题的综合性和灵活度进一步加强,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 素的考查,如对人物、结构、主题等的理解,对作品的主题及意蕴、作品的 艺术魅力和审美取向等的鉴赏;注重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 陌生化的表述方式。试题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 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3 .文言文阅读。选文进一步突破从“二十四史”取材的窠臼;题型一一 常规题型会整合;注意简答题(对文中内容和人物行为的分析理解),准 确筛选信息并进行概括,避免摘抄原文或者机械翻译;更重要的是,设题 由言向文转变,难度加大。文言文阅读考查不再局限于浅层次的文意把握, 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需要考生对文本理解更准确和深入,能够 对人物和事件作出判断。特别需注意的是,.选文有向非连续性文本靠近的趋势,人物传记+议论 分析, 借鉴北京卷或上海卷文言文命题,难度可能加大。同时,关注立 德树人,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和人物,注重挖掘古代作品的当代价值 与意义。4 .古诗词鉴赏。唐宋诗词为主,客观题与简答题,题型稳定,知识点覆 盖全面。需要关注的有:一是注意比较鉴赏(与课内诗词比较,课外两首 诗词比较),二是选材陌生化,题目概括化,评价专业化;依文设题。5 .语言运用题。两个语段,表达方式不同;命题指向不一;设题尽量涵 盖更多的知识点。出新之处:借鉴北京卷的设题经验,引入微写作。一个语段设置客观题, 考查语言基础知识;微写作考查整本书阅读,扩写等言语操作技能。从备考角度而言,注重返璞归真,打通新老教材,明确备考路径。高考 命题的依据是课标,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课标,所以,高考考查的关键能 力和学科素养必然隐含在教材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教材就可以从容 地应对高考。备考中,要将新教材每个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分解到早读或者测 试题中,熟悉答题规范;新老教材整本书阅读的共用篇目,务必熟悉!信息性阅读,一套逻辑知识:第四册“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细 读6篇文章:论述类、实用类各3篇,熟悉课后练习,流程,规范。文学性阅读,熟悉鉴赏术语: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国现当代小说 欣赏每单元的导语,每一课的练习三;精读题材体裁文章各2篇,记下 练习的答题流程,角度。写作。以新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为主线,完成相关写作练习;加强对近5 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