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86810447
资源大小:41.0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十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卷考生注意:1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3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 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 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 就有多种。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 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 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 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 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 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 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 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 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 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特色、多角度分析作品意蕴的能力。理解:小说人物心理的真实与表现形式的虚幻色彩:如小说结尾“姆塞利东惊呼,他眼前的景象霎时间完全变了。 塔楼和宫殿的圆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见龌龊的茅屋、粪土、贫穷;屋顶上的旗帜不见了,只有黑压压的 一片牛虻”,主人公身体恢复后,看到的繁华瞬息而逝,形式上采用的是荒谬、虚幻的手法;但却表现了 人物精神心灵上的净化。寓意:“你们每个晚上去跟哨兵山南海北地胡扯,而我却向上帝千百次祈祷。你们干活,读小说,玩纸牌,几乎 跟健康的人一般逍遥自在,而我除去吃饭,喝水和睡觉绝对必需的时间之外,始终心敛意宁地祷告,即便 是吃饭的时候,甚至进入睡乡之后,我也不曾停止默祷”“你战胜了病魔,你不复是往日的你,而是脱胎 换骨了。随着你逐渐恢复健康,驱使你渴望健康的种种人世间的诱惑便愈益远远地离开你,最终成为过眼 云烟,使人超凡脱俗”,主人公姆塞利东专心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超越世俗欲念,忘却人世繁华,成为 精神健康的圣者。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踪之, 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 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 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日:“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撤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 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 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 日:“蚤救孰与晚救? ”成侯日:“不如勿救。"田忌日:“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日:“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 亡,必东面而想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日:“善! ”乃阴 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 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日:“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 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 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日:“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 树,白而书之日“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 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日:“遂 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选自资治通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徽/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B.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撤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C.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徽/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D.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撤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11.下 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糠”的意思是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古代用作刑罚,后来也施于士兵,以防逃跑。A. “辎车”古代有帷盖的车子。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C."折”即“折节”,意思是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与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 的“折”意思相同。D. “步军”即步兵,指徒步行军作战的土兵。在冷兵器时代区别于车兵、骑兵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臣的 帮助下逃回齐国,为齐国大将田忌所赏识。B.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而庞涓在消灭齐 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到。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 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D.全文围绕孙膑的经历,精选几个典型事件充分展示其受辱不馁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叙议结合,有叙 有议,结构自然,顺势顺理。作者鲜明的爱憎洋溢在字里行间,令人深思。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2)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14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孙膑认为不宜过早出兵援救韩国的原因。【答案】10.A11.C 12. B. (1)齐国使者偷偷地把孙膑装在车上带到了齐国。齐国的大臣田忌友好地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又 把他引荐给齐威王。(2)于是下令齐国军队中善于射箭的一万名射箭手沿路埋伏,相约天黑后看见火把举起就一起发射。13 .当韩魏士气正旺的时候出兵,等于是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当韩国感觉将要亡国时出兵援助, 会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可以趁魏国的军队疲敝给以痛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排解双方的争斗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更不能出手帮着一方打,只能因势利导,出其不意,紧张 的形势受到禁锢,就自然会解除。“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与“救斗者不搏撤”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排除BD;“势禁”与“形格”结构一致,故“势禁”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C屈服;折节。两句中的“折”意思不同。句意:如果不救,那么韩国将屈服并入魏国。怎么能低着眉头 弯着腰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去侍奉权贵! 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错误,由原文“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 万灶”可知,只是孙膑设计让庞涓上当的假象,并不是事实。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窃”,偷偷地;"客" 像对待客人那样;“善”,友好地;“进”,引荐。(2) “夹道”,沿路;"期",约定;“举”,举起;“发”,发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可知,当韩魏士气正旺的时候 出兵,等于是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由原文“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想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 尊名也”可知,当韩国感觉将耍亡国时出兵援助,会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并且可以趁魏国的军队疲敝 给以痛击。参考译文:当初,孙膑和庞涓一起研习兵法。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自己认为才能不如孙膑,便召孙膑前来魏国。 孙膑刚到魏国,庞涓便设计以法砍断孙膑的双脚,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齐国使者到魏 国,孙膑以刑徒的身份暗中与他相见,说服了齐国使者,齐国使者偷偷地把孙膑装在车上带到了齐国。齐 国的大臣田忌友好地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又把他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讨教兵法,于是请他当老 师。这时齐威王打算出兵援救赵国,便任命孙膑担任大将。孙膑以自己是个残疾人坚决推辞不担任。齐威 王便任命田忌担任大将,孙膑担任军师,让他坐在帘车里,为大战出谋划策。田忌将要率兵前往赵国,孙膑说:“排解双方的争斗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更不能出手帮着一方打, 只能因势利导,出其不意,紧张的形势受到禁锢,就自然会解除。如今梁赵两国互相攻战,精锐部队一定 倾巢而出,国中只剩下老弱病残。您不如率兵突袭魏国都城,占据有利地势,冲击魏国空虚的后方,魏军 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援救。这样我们就能一举解了赵国之围又给魏国以痛击。“田忌听从了孙膑的 谋划。同年十月,赵国的邯郸城投降魏国。魏军回师援救都城,在桂陵和齐国军队激战,结果魏军大败。魏 国的庞涓领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道:“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 ”成 侯邹忌说:“不如不救。"田忌说:“如果不救,那么韩国将屈服并入魏国。不如早点救援。”孙膑说:“韩国、魏国的军队没有疲敝士气正旺,我们前去救援,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 反而显得我们听命于韩国了。况且魏国有攻破韩国的野心,韩国看到要灭亡了,必定会向东恳求齐国,(那 时我们再出兵),我们趁机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趁魏国军队疲敝给以痛击,那么可以得到双重好 处得到好名声。”齐威王说:“好! ”于是就暗中答应韩国使臣让他回去。韩国自恃有齐国援救,经过五 次大战不胜利,只好向东把国家全部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齐国于是发兵,派田忌、田婴、田盼率领军队,孙膑担任军师,前去救援韩国,直捣魏国的都城。庞 涓听说后,离开韩国回兵援救国都。魏国大量出兵,任命太子申担任将军,来抵抗齐国军队。孙膑对田忌 说:“魏、赵、韩一带的士兵素来剽悍勇猛,轻视齐国士兵,不过齐国士兵的口碑确实胆怯。善于指挥作 战的将军必须做到因势利导。兵法说:'从一百里外去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去奔袭则只有一 半军队能到达。'”于是让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地界后修造十万个灶,第二天修造五万个灶,第三天修造两 万个灶。庞涓率兵追击齐军三天,见到如此情形,大喜,说:“我本来知道齐兵胆怯,进入我国境内三天 时间,逃散的士兵超过了一半。”于是舍弃步兵,和精锐轻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魏军行程,晚 上应当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 而旁边多险关隘口,可以埋伏军队。于是刮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并在白白的 树干上写“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下令齐国军队中善于射箭的一万名射箭手沿路埋伏,相约天黑后看见火 把举起就一齐发射。庞涓果然在夜里赶到了那棵树下,看见白树干上的字,用火把照看,还未读完,万箭 齐发,魏军乱作一团,溃不成军。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便拔剑自刎,说:“成就了孙膑 这小子的名声!”齐军趁机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貌似简单,但用意颇深。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此句不仅点 出时间,而且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内心细腻的情愫。B.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 的交融,意蕴深邃。C.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 见,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其怅恨之情,亦甚矣。D.这首词质朴淡雅,多用典故,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景和情,委婉细腻,情真意切,于温柔之中时见丽句, 颇具特色。16.有人评价“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一句看似无情,实则深情。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进行分 析。【答案】15.D 16.细节描写,“黄蜂频扑”二句,取材于身边细节,词人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 扑而含“香凝”。虚实结合,“黄蜂频扑”是实写,“有当时、纤手香凝”是虚写,将当时黄蜂与昔日 场景连接。运用联想想象,见黄蜂频扑而想象余香尚凝,大胆奇特的联想和想象,烘托对佳人的思念之 情。情景交融。“黄蜂”二句既有景,又有情,形成完美的意境。秋千仍在,佳人已去,表达了物是人 非的沧桑之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 “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景和情”错。此词描写的景与情涉及现实和回忆,如“黄蜂频扑”是实,而“有当时、纤手香凝”则为虚。故选D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细节描写,“黄蜂频扑”二句,取材于身边细节,词人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含“香凝”,“黄 蜂频扑秋千索”写所见,“有当时纤手香凝”是嗅觉所感,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通过不同感官的感受, 增强了形象性和真实感;虚实结合,“黄蜂”句是实写,绘声绘形,“纤手”句是飞腾的想象,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 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这不是在实写,它超越了时间、空间,将当时黄蜂与昔日场景连接,但却表达了 极为深挚的感情;运用联想想象,见秋千而思纤手,见黄蜂频扑而想象余香尚凝,大胆奇特的联想和想象,从侧面烘托出对 爱人的情之痴、情之深,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黄蜂”二句既有景,又有情,形成完美的意境。游赏林亭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 人仍在。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秋千仍在,佳人已去,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沧桑 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客”所吹奏的洞箫声音悲凉、动人,以至“,",从 侧面表现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2)杜甫蜀相中“, ”两句,与李华春行即兴中“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 一路鸟空啼”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 “丝竹”是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亦泛指音乐。古诗文中有很多带有“丝竹”的句子, 如 “, ” O【答案】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鹏空好音.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潺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 看不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壑” “蛟” “釐” “隔” “牍” “潺” “凝”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有人说是写 给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是描 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此诗在典故运用方面堪称一绝,中间两联的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表现人 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着;沧海皎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 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词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 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诗人在尾联中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 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 ,光阴虚度。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 (3)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18 .请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排比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莫衷一是 功业未成 惘然若失/怅然若失19.四个句子都是主谓结构,以每个典故为主语,再用四个动词“表现”“包含” “具有”“传达”构成了 整齐的句式,结构一致,语势酣畅,节奏感强,且充分阐释了四个典故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语境有“众说纷纭”,说明意见不统一,可用“莫衷一是"。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 的看法。处,语境说“深憾青春易逝”“光阴虚度”,说明没有建功立业,可用“功业未成”。功业未成:指功 业还没有建立。处,语境形容诗人无可奈何,失落的样子,可用“惘然若失/怅然若失”。惘然若失/怅然若失:形容心 情失落的样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庄生梦蝶,;望帝春心,;沧海鲸泪,;蓝田日暖,”,形式上,采用了相同 的句式结构,四字短语为主语,也是典故,后面是对该典故的陈述,属于主谓结构的句式,排列起来,构 成排比句,句式整齐划一,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内容上,“表现人生的恍惚和迷惘包含苦苦追寻的执着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传达了温暖而朦 胧的欢乐”谓语部分采用动宾短语,从四个不同角度阐释典故的作用。(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面对各大城市买不到“爆款药”的情况,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从偏远地区原价购买布洛芬、 泰诺等药品的“攻略”。该做法引发了不少的争议。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出行政策等多方面优化,让社会面的流动性快速重启, 同时也 ,各地正在经历或即将迎来疫情流行高峰。此种情势下,既然个体要“做自己健康第一责 任人”,那么备足、最起码备好适量的药物就成了必然之选。在北上广等疫情传播较广的城市,人们已经很难购买到布洛芬等药物。 ,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据所谓“异地抢药”攻略,只需要在某生活平台上将定位修改为拉萨、桂林等偏远地区,再联系快递员跑 腿取货、寄送到家即可。对于此种行为,市场监管、网络平台等主体都已经作出回应。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针对哄抬价格、 囤积居奇等行为的告诫,有网络平台限制了同主题内容的显示和传播。平息“异地抢药”争议和焦虑,归根到底还在于 。对于切身处于现实风险中的人们来说,充足的药品供应,当然意味着买药不再是难题,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作为一种秩序感和安全感的存在。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21 .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异地抢药”行为的看法。22 .“异地抢药”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民众在疫情面前的恐慌情绪,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思考, 拟写一条宣传语,来帮助民众缓解恐慌情绪。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字数不超过20字。【答案】20.加速了疫情风险的扩散和传播;从偏远地区购药;保证新冠相关药品的充足供应。21 .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不值得肯定。异地抢药确实是部分人的自救之选,但这种抢药,特别是大规模的抢 药行为,可能导致医疗资源失衡,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恐慌。要平息“异地抢药”的争议和焦 虑,最根本的是要保证新冠相关药品的充足供应。22 .示例:筑起心理长城,打赢疫情之战。【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各地正在经历或即将迎来疫情流行高峰”可知,让社会面流动性加速重启的同时,疫 情传播风险也加大了,可填:加速了疫情风险的扩散和传播。第二空,根据上文“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从偏远地区原价购买布洛芬、泰诺等药品的攻略'”,以 及北上广等大城市很难买到布洛芬等药物,可见像上面网友那样从偏远地区买药“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可填:从偏远地区购药。第三空,要想平息“异地抢药”争议和焦虑,归根到底还在于保证药品供应充足,可填:保证新冠相关药 品的充足供应。【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对“异地抢药”行为的看法,首先应亮明观点:可以理解但不值得肯定和效仿。然后分析理由,可从这种行为的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两个角度思考。从个人来讲无可厚非,毕竟手中有药 心中不慌;但是从社会层面来看会有不良影响,首先这样的做法破坏了医疗资源平衡,其次这样的“哄抢” 式做法会引发社会恐慌。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政府部门和医疗部门协调,一方面疏导情绪,一方面保证新冠相关药品 的充足供应。【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语的能力。宣传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结合本题可知,本次宣传的目的是针对“异地抢药” 透露出的民众恐慌心理而做出相应的情绪疏导,目的是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关键词是“心理”或“情绪” 与“战胜疫情”。其次注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可运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字数不超过20字。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杳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 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 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 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这是红楼梦香菱学诗片段,看了以后,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为人修养或社会现象是否也有感悟和 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出自红楼梦香菱学诗片段。香菱作为一个初学诗者,起初以“格调规矩”作为分辨诗歌好坏 的标准,结果发现所读的诗并非都讲究格调规矩。黛玉作为老师为香菱答疑解惑,引用“不以词害意”加 以解释。这句话的本意是,不因拘泥于词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放在对话中,可理解为,区分一首 诗的高下,根本点在于立意、意趣,不要为了片面追求语言辞章的华美而使诗歌失去了本真的美,甚至歪 曲了诗歌原本的立意。将此道理迁移至学习生活、为人修养、社会现象,可得出许多感悟和思考。学作诗要先从立意学起,同样, 在学习时也要学会掌握规律,把握本质,这样才不会“舍本逐末”。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识人,不被外 在所蒙蔽。也要保持初心,不要被外界所侵染。在观察社会时,要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清本质, 拨开迷雾找到规律。另外,从香菱师从黛玉学诗的角度来说,香菱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存疑之处,黛玉悉心指点。这也是师徒之 道。在学习生活中,同样要像二人这样,求学时敢于发问,为师时推心置腹。在为人处事时,要以诚相对。 在写作时,要从作文材料出发,选取自己最有感触的一个观点行文。如写要认清本质,可先引用材料,提 出观点。接着摆出社会现象,列举被“浮云遮望眼”的例子,如追星只看颜值、招聘只看学历等现象,用 破立结合的方式,批驳之后联系观点提出做法,分析意义,呼吁结尾。立意:1 .把握规律,莫忘初心。2 .识得庐山真面目,需要慧眼和真心O3,敢于发问,方能增长学问,学到真本领。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 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 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木商看古 松的态度便是如此。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 科学家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实用。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 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所以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 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 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 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 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摘自朱光潜谈美谈美书简,有删改)材料二: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 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 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 的意象或者形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 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时间的年轮 引起人如何的联想,等等,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 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 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 生命共同体。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 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 式,没有情感的倾向性,或者说是“不爱不嗔”,爱有差等,嗔有弃取,都没有摆脱控物的方式。(选自朱良志真水无香生命的态度).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同一棵古松,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分别采用的是实用、科学和审美的态度,三种态度其实都含有 一定的主观成分。B.实用的态度往往和生活经验有关;科学的态度更看重对事物的抽象思考,但很少融入科学家的情感和意 志。C.审美态度对对象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不关注对象的实用性。D. “真、善、美”分别是科学、实用、审美三种态度的最高目的,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 特质。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对一棵松树的实用、科学、审美态度,但二者论述的目的不同。B. “生命的态度”截然不同于实用、科学、审美态度,也是对这三种态度的否定。C.在“生命态度”观照下,古松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和“我”构成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D.在实用、科学、审美的态度中,人对对象都是有一定态度,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屈原离骚:"制美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B.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C.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D.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人民日报撰文,提倡“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审 美教育。4 .王维的一些小诗,如竹里馆鸟鸣涧极其简单却千古传诵。请用材料二的观点分析它们广为流传的 原因。【答案】l.C2.B3.D.专注事物美的形象,注重事物的审美价值,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受到教育;培养审美直觉,提高审 美情趣;避免实用主义过于功利的短视,纠正科学过于抽象的思考。5 .诗人笔下的景物不是诗人的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诗人生命相关的宇宙。诗人的“发现”使景物和诗 人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诗人与景物是平等的,还其对象的本然意义,物我一体产生隽永的意味; 诗人没有对景物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反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内容的能力。C.“审美态度对对象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 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可知,“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是对古松的审美, 而不是审美的普遍规律。故选C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也是对这三种态度的否定”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 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可知,作者并没有对这三种态度进行否定,而是认为这三种态度之外 还有第四种态度。故选B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阐述的是第四种态度“生命的态度”,即忽略审美主体和客体,是一种平等统一的关系,还其生命 的本然意义。A.诗句意思体现的是把植物作为衣物的实用态度。B.语句体现的是对自然现象的科学思考,体现的是科学的态度。C. “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的是审美的态度。D.反映出人与对象的平等统一。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 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 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可知,重视审美教育,可以让我们专注事物美的形象,注重事物的审美价值, 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受到教育。根据原文“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 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可知,重视审美教育,可以让我们培养审美直觉,提高审 美情趣。根据原文“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 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 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等可知,实 用态度或科学态度存在过于功利或抽象的问题,而“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 心理活动偏重直觉”。因此可知,重视审美教育,可以让我们避免实用主义过于功利的短视,纠正科学过 于抽象的思考。【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在王维的作品里,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的“明月”和 “山鸟”,都不仅仅是诗人的客观审美对象,而是具有思想意志,能与“我”产生互动(如“明月来相照”) 的生命主体。再结合原文”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 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因此,诗人笔下的景物不是诗人的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诗人生命相关的宇 宙。诗人的“发现”使景物和诗人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王维诗中的竹林中的“明月”,春涧中的“山鸟”都不仅仅是“我”眼中的对象,而是具有主观的情感活 动,具备生命本然意义。而整个月下竹林、月下春涧即使没有“我”的存在,也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而结合原文“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 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 生命境界”可知,在王维的诗里,诗人与景物是平等的,还其对象的本然意义,物我一体产生隽永的意味。 在王维的这两首诗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明月照“我”、山鸟鸣叫的客观现实,而没有明确表现出对景物的 情感态度,因此可以说“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一一人 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没有情感的倾向性,或者说是不爱不嗔',爱有差等,嗔有弃取,都没有 摆脱控物的方式”。因此,诗人没有对景物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反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二)现代文阅读n Q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渴望健康的人意大利布扎蒂距离城市约莫两公里的山岗上,坐落着一所庞大的城堡式麻风病院,一道坚固厚实的围墙高耸在城堡 四周,兵士们在围墙上放哨巡逻。薄暮时分,麻风病人照例聚集在围城跟前,向态度温和的那些兵士打听消息。“喂,加斯帕尔,”他们问道,“今儿晚上你可瞧见什么?大街上有人吗?你说有一辆马车,噢,那 是什么样式的马车?王宫掌灯了吗?灯塔的火炬点亮了吧?公爵可已回来? ”他们一连几个钟点站在那里喋喋不休地闲扯,丝毫不觉困惫。惟独一个年轻病人从不在这种场合露面。他入院才两个月,出身高贵门第,是个骑士,他叫姆塞利东。“你怎么在这里独自闷坐? ”同伴们打他病房前经过,问道,“加斯帕尔答应今天晚上给我们讲焰火晚会的盛况,想必十分有趣呢! ”“朋友们,”他走近门槛,用一块白亚麻布遮掩着狮子般的丑脸,温柔地说,“我明白,哨兵讲述的 趣事逸闻使你们痛楚的心灵得到莫大的慰藉,这是把你们跟外面那个大千世界,跟健康者的城市联系起来 的惟一纽带。是这样吗? ”“是的,确实是这样。”“这意味着你们已经听任命运之神摆布,永远不再希求离开这里,而我”“你怎样?”“而我并不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我确信会重获健康,明白吗?我渴望像往常一样健康地离开这里, 重返家园。”熙攘的人群中走来一个名叫贾柯莫的老头儿,他是麻风病院资格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