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交通规划年会交通设计与组织》114-杭州市循环交通战略研究及精细化设计实践.pdf
-
资源ID:86815900
资源大小:1.16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交通规划年会交通设计与组织》114-杭州市循环交通战略研究及精细化设计实践.pdf
1 杭州市循环交通战略研究及精细化设计实践 沈明江 陈龙 朱慧 周艳昕 吴万明 刘敏 石康嗣 【摘要】【摘要】本文结合杭州市当前交通发展情况,提出循环交通战略研究及精细化设计理念,包含长距离出行的“循线”、短距离出行的“环线”,打出单行、潮汐、廊道和微循环等多种交通组织方式的“组合拳”。在实践中,以西溪路-玉古路-求是路-曙光路-体育场路循线和西四(文教)区微循环试点项目为例,将循环交通理念应用到具体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提高现有路网运行效率、缓解杭州交通拥堵、应对地铁施工等重大施工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关键词】循环交通;精细化设计;潮汐车道;微循环 引言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和人口的集聚,常态性拥堵、多发性事故、蔓延性影响、持续性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缓解这些复杂问题,是杭州市交通面临的一大挑战。通过近年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逐渐意识到交通“循环”起来是城市“运转”起来的前提。在对循环交通解读、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策划和实践,通过构架主次分明的“循”和有条不紊的“环”,力图在杭州当前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实现向高效、安全、有序回归,走出一条“高、新、精”的杭州市循环交通探索之路。1 杭州交通发展现状分析杭州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1.1 顺应杭州城市形态更新发展的需要顺应杭州城市形态更新发展的需要 根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将形成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形态。2012年,因地铁1号线开通、火车东站枢纽局部启动、行政中心搬迁等城建交通大事,对杭州发展以及交通变化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随着市政府搬迁、火车东站启用,标志着城东崛起,城市发展形成的分区越来越明显,带来交通出行的变化;市政府搬迁后,使得省、市政府原来基本重叠的交通需求彻底剥离,围绕这两大行政中心组织好点对点、上下班通勤交通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和新课题;同时,随着三年道路建设大会战的启动、地铁2号线西北段的施工,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将进一步吃紧,应把优化相关热点区域的道路交通提上重要日程。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及时重组优化交通流组织,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环交通。1.2 顺应城市交通运行格局重大调整的需求顺应城市交通运行格局重大调整的需求 目前,杭州交通的一大特点是平面混合交通。主城区现有公交车8000余辆、电动自行车130万辆、自行车400万辆、小汽车84万辆、出租车近9000辆。路面公共交通、私人机动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混同在一个平面上,交通冲突严重,运行效率低下,且公交优先发展受到制约(公交分担率不足20%)。为顺应这一运行格局的调整,通过循环交通,提升地面道路服务水平,并提前研究谋划地面道路与地铁、快速路之间的交通组织、转换、换乘等工作,2 使之更加便捷、高效和无缝衔接。1.3 顺应城市交通拥堵疏导决策的需要顺应城市交通拥堵疏导决策的需要 通过近10年的建设,杭州主城区道路里程从1200公里增长至1700余公里,路网进一步完善成形。但是,由于车辆增长远远高于道路的增长,交通拥堵反而加剧。据最新调查,杭州城西地区高峰时间平均行车速度仅为12.9-14.1km/h。因此,客观上,交通拥堵疏导决策要逐步从主要依靠多修路和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转为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道路运输系统及管理体系、大幅度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循环交通主要是在交通组织和管理中充分运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疏导理论的四大原理:即交通总量削减原理、交通量均分原理、交通连续原理和交通分离原理,来更加科学高效组织交通流,科学疏导主城区交通拥堵。2 循环交通体系的构建循环交通体系的构建 2.1.血液循环与交通循环的比较血液循环与交通循环的比较 和城市交通循环最为相近的就是人体的血液循环。二者相近之处在于其都符合流体的一般规律,且二者都以运送“有用物质”的到达为目的。不同的是血液循环有固定的流向和路径,而交通循环流向和路径更加复杂。因此血液循环遵循的一些准则在交通循环中同样适用。表 1 血液循环与交通循环的比较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 交通循环交通循环 最终目的 血液循环决定了人体的状态,血液循环畅通是抵御疾病的首要条件,是保持健康的根本!交通循环决定了城市发展的状态,交通循环畅通是城市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保障生活品质的根本!作用 通过血液循环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将人体内的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通过交通循环实现“人和物的流动”。循环交通的着眼点在于人的移动的效果 分类 血液循环根据其循环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分体循环(大循环)和肺循环(小循环)循环交通亦应考虑根据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分出不同层次:如区间循环、区内循环、微循环 组成系统 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循环交通亦应考虑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不同层次的运输系统,如区间循线、区内循线等 动静关系 流动的血叫循环血,不流动或流动极慢的血叫存储血。无论是循环血,还是存储血都受到血量变动的影响。循环交通同样不能忽视静态交通的影响和作用。动静结合才能使循环张弛有度。指挥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低级中枢下丘脑到脊髓 循环交通的指挥中枢的智能交通系统顶层综合信息及指挥调度平台。促 进 血 液循 环 的 方法 针灸:穴位刺激法,畅通神经网络 对某一交通瓶颈点实施针对性的改造措施,缓解整个区域的交通问题 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针对循线上的改善,打通交通的经脉,提供出行的导向 2.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 循环交通组织策略,即在城市固有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从路网交通特征出发,重新对交通进行分区,实现区域差别化的管理控制策略。同时,以智能控制和信息诱导为主要科技支撑,推进循环交通从理论到实践的成功转化,打造符合杭州实际的交通组织管理全新体3 系:在分区与分区之间,利用长距离单行线、交通走廊、潮汐交通等交通组织手段,设定区域间通道,以起到准快速路的功效,引导长距离出行的交通流避开城市核心区,以空间换时间,均衡路网负荷,提高通达性;在分区内部,则注重区内干道和支小路微循环的贯通,提高便捷度。循环交通组织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区间循环(宏观层面)、区内通道循环(中观层面)、区内微循环(微观层面)。图1 循环交通组织结构示意图 2.3.实践载体实践载体-循线与微循环循线与微循环 循线循线是指在科学分区的前提下,设定由快速路、主干道、少量次干道组成的,具备一定通行能力、贯通性较强、承担中远距离出行的相对快速路径,成为连接各区域的交通通道。根据其功能(直线长距离通过、区域转换、末端到达),综合考虑与循环交通分区的关系,可分为:区域循线、区内通道、区内微循环路网。图2 循线及微循环体系示意图 4 区域循线区域循线:区域循线主要实现跨区域间出行转换,使得不同区域之间快速通达,其效率及功能将成为直接影响杭州城市交通的首要因素。区间通道区间通道:由部分主干路、次干路组成的区间道路网络运输体系,主要承担相邻中区间的交通出行和中短距离跨区出行。区内微循环区内微循环:由部分次干道、支路以及支路以下道路组成的中区内的路网体系,可缓解干道交通压力,提高干道网络运行效率。3 杭州循环交通实践示范项目杭州循环交通实践示范项目 杭州循环交通不仅在理论上获得了突破,在实践项目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将微观的精细化设计应用到宏观的循线和微循环试点项目中,全面挖掘城市现有道路交通潜能,充分发挥路网功能。3.1.杭州潮汐车道精细化设计主要成果杭州潮汐车道精细化设计主要成果 潮汐车道在杭州的应用过程并没有拘泥于适应潮汐车流的一种应对手段。在杭州,通过潮汐车道打造“循线”,提高了交通运行效率,增强了交通出行中的引导性和出行者的信心指数,并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吸流的效果。3.1.1.杭州潮汐车道应用现状杭州潮汐车道应用现状 西溪路-玉古路-求是路-曙光路-体育场路的连续潮汐车道已达到约12公里。提出潮汐方向禁左及周边配套微循环方案,提高潮汐交通运行效率。潮汐车道的应用使交通管理的“时间维度”效应更加明显,使杭州交通管理从“二维”进入到了“三维”。西溪路(古墩路玉古路)潮汐车道交通组织:西溪路(古墩路玉古路)潮汐车道交通组织:5 玉古路(西溪路求是路)潮汐车道交通组织:玉古路(西溪路求是路)潮汐车道交通组织:求是路(玉古路曙光路)潮汐车道交通组织:求是路(玉古路曙光路)潮汐车道交通组织:曙光路(求是路保俶路)潮汐车道交通组织:曙光路(求是路保俶路)潮汐车道交通组织:早高峰潮汐车道 早高峰潮汐车道 晚高峰潮汐车道 晚高峰潮汐车道 6 体育场路(保俶路环城西路、中山北路建国北路)潮汐车道交通组织:体育场路(保俶路环城西路、中山北路建国北路)潮汐车道交通组织:3.1.2.杭州潮汐车道精细化设计主要内容杭州潮汐车道精细化设计主要内容(1)龙门架/T型杆(1)龙门架/T型杆 龙门架/T型杆设计:机非隔离道路布设龙门架,中央隔离道路布设T型杆,指示潮汐车道方向,规范车辆行为。图3 龙门架整体效果图 图3 龙门架整体效果图 龙门架承载交通元素:潮汐车道指示标志、限速标志、禁停标志、禁左标志、指路牌(指示道路名称、方向、循线、门牌号)、反光标志。T型杆承载交通元素:潮汐车道指示标志、限速标志、禁停标志、禁左标志、指路牌(指示道路名称、方向、循线、门牌号)、分道行驶标志、反光标志。保俶路环城西路 中山北路建国北路7 通过龙门架LED的应用,使管理效率的灵活性上得到了本质的提升,可以分方向、可以延伸、可以串接、可以调整(随时启用)。(2)路口交通标志标线设计(2)路口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潮汐车道路口:设置“潮汐车道”标志;地面漆画三组方向指示标线及潮汐车道时间(每组长10米);在与对向分道线上每隔3米设置磁吸式警示柱(每组长30米)及潮汐车道行驶发光指示标识。图 4 潮汐车道指示标志 图 5 潮汐车道时段标志 图6 潮汐车道终点标志 图7 潮汐车道路口指示标线 图8 磁吸式警示柱 图9 潮汐车道行驶发光标识 (3)路段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3)路段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8 潮汐车道路段:设置双黄虚线,在各主辅道进右转车道绿化隔离缺口前方100米左右设置提前右转诱导标志,缺口处设置发光式指示标志。图10 磁吸式警示柱铺设 图11 路段潮汐车道标线 3.2.打造区域型微循环子系统打造区域型微循环子系统 3.2.1.区内微循环模式区内微循环模式 区内微循环方法是针对微循环系统改造,以提高微循环系统运行效率的方法。通过新建支路、打通断头路、调整出入口、限制交叉口转向、设置单行线、改造停车及慢行交通灯方法疏通微循环网络。微循环可以提升小区域效率,带动停车位位置的置换,带动小区域管控的简化,有效降低冲突点数量。3.2.2.微循环交通模式的典范西四(文教)区微循环示范性工程微循环交通模式的典范西四(文教)区微循环示范性工程 西四(文教)区辖区总面积11.3平方公里,道路总长28.7公里,集商贸、居住、购物和科研教学于一体、楼宇经济与IT产业星罗棋布、交通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呈现出多种交通流相互混杂,行车和停车矛盾日益加剧。为缓解文教区交通压力及停车矛盾,支队推出单行线十条,共计6241米,实施后,交通冲突明显下降,拥堵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违法停车得一定遏制,同时管理力量得到了优化。(1)微循环交通组织方案)微循环交通组织方案 图 12 西四(文教)区微循环组织示意图 9 (2)微循环交通组织精细化设计)微循环交通组织精细化设计 图 13 单行线整体效果 图 14 单行线沿线停车泊位 图 15 单行线非机动车道 图 16 单行线沿线出入口标线 图 17 单行线沿线出入口标志 4 结束语结束语 循环交通作为创新型的交通管理理念,在理论上取得了突破,在实践上也得到了认可。循环交通站在了低碳社会、智慧城市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本质利益之中,兼顾环境、生活、品质等方面,提出的新的分区方法,在其指导下的循线的梳理、解决对策得到了更好的应用,有效缓解了目前的交通拥堵。循环交通既是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又是长10 期实践下的精致总结与发展,随着循环交通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升级,杭州整体交通管理水平会“更上一层楼”。【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 李青,交通分析中的 OD 特性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 过秀成,孔哲,杨明,叶茂.城市交通分区体系建构研究.现代城市研究 2010 4 胡德枢.析“平衡判据”与“过程判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 5 张志明.交通管理的几大误区.法律与生活.2010(23)6 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7 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8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杭州市交通发展白皮书 9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三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杭州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修编 10 杭州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杭州市公交专用道专项规划 11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铁建设计划时序及相关交通组织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沈明江,男,本科,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交通分院院长。电子信箱: 陈龙,男,硕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政交通分院交通所所长 朱慧,女,硕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 周艳昕,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 吴万明,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 刘敏,女,硕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 石康嗣,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