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苔藓》阅读答案.docx
-
资源ID:86817565
资源大小:13.9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苔藓》阅读答案.docx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苔藓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20分)苔藓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苔藓 (1)苔藓。苔藓。苔藓 (2)忍不住轻轻喊了三声苔藓,一些古老的凉意,便从舌尖上生起,继而扩散到口中、胸中、足底,最终整个身心都浸润在一片古老而幽深的凉意中。 (3)苔藓。苔藓。苔藓 (4)当我禁不住连续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我感觉到满纸都是碧绿和幽蓝。 (5)我在森林里见过苔藓,满怀敬畏地从它身上轻轻踩过。下面是厚厚的腐殖土,留存着鸟声、落花和生灵们的故事。踩着松软而潮润的苔藓,我知道,我是踩在千年万载的时间上。 (6)我在悬崖上见过苔藓,在那样陡峭的命运里,石头们站立着,用劲支撑着浩大的山体。多少世纪过去了,它们也不歇会儿肩,转变一下姿态,这已经足够令人赞叹了!更让人惊异的是它们一边负重站着,一边尽力挽留一丝一缕水土,营造和培育属于自己的绿色!那薄薄厚厚的苔藓,保藏着也分泌着天地间最宝贵的水分。谁不会为造化的艰辛和伟力而深深感动!大自然的每一笔都是杰作,即使最漫不经心的随便涂抹,也足以让我们心惊。 (7)我在寺庙里见过苔藓。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安静栖园。修道者们苦苦寻找的无非是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不管红尘千丈,我自守住心性,守住人与天、心与道最本源最深妙的血脉关联。世俗文化随着物欲的膨胀日益远离人与世界的真谛,求道者们以他们舍身求道的苦行精神维系了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这也为返本溯源的后来者保留了一条条隐秘幽径。入定、静观和冥思,就是古人悟道和修行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在超越之路。我每一次谒访寺庙,踩着那铺满苔藓的小径,就仿佛观察了僧人们安静淡远的背影,习习秋风,犹回荡着诵经的声音;而飞檐上的月亮,莫非是他们留在天上的面容:似笑非笑,是不是他们久久冥思禅坐,突然顿悟时绽放的喜悦而吉利的神色? (8)我在诗经中,在陶渊明、谢灵运、李太白、王维、苏东坡的诗文中见过苔藓。“苔痕映阶绿,草色入帘青”、“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读着这些诗句,我似乎一步返回古代,返回到诗经时代的大自然,返回到那长满苔藓、车前草的阡陌、小径和古道!返回到那生长明月清风白云,孕育诗情画意哲思的田园和山水中!想想这样的情境吧:天上白云飘过,地上众鸟啼鸣,远处是葱郁无边的林莽,眼前是原野、小桥、流水、人家,一条铺着苔藓、摇曳着苇草的小径将远山近水和三五行人连接起来,将人与无边的自然连接起来。世界,是一首怎样浑然纯静的诗! (9)是的,大地上的苔藓越来越少了,处处是人的潮水,人的声浪,人的侵入!都市在扩张,水泥在扩张,废气和噪音在扩张,而田园在萎缩,山水在日益脱去它自然的风骨和神韵。 (10)我们踩在水泥地上,踩在钢铁上,踩在消费和效益的高速大路上,踩在一切人造的坚硬冰冷的物体上,我们的身和心都日益变得坚硬冰冷而缺乏弹性和水分。 (11)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苔藓吗?不,我们失去的是这个世界最古老最朴实也最纯真的记忆。 (12)苔藓是我们的老师。你看,它那样谦卑地倾听大地的心跳,不动声色地营造着一片又一片碧绿和幽蓝,守护古老而纯真的记忆。 (13)苔藓。苔藓。苔藓 11为什么说“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安静栖园”?请分点概括。(6分) 12“苔藓。苔藓。苔藓”这段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4分) 1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请赏析其特色。(4分) 14文章的标题是“苔藓”,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有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 11(6分)让修道者寻找到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让求道者领悟到人与世界的真谛,维系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通过入定、静观和冥思的方式,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每点2分) 12(4分)抒情载体、线索,渲染、升华情感;(2分)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2分) 13(4分)排比、比方、夸张;(任选两个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类对自然的肆意扩张的后果(1分,意思对即可),以及人纯真纯静品性的丢失(1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在自然面前,懂得敬畏、谦卑,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守住世界纯真的记忆、自然的风骨和神韵;在世俗文化颓靡之时,能够安静淡远,明白人与世界最本源的联系,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在物欲膨胀的当下,应当超然物外,寻求浑然纯静的精神家园,以及不为物役的生活方式。(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