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阅读答案.docx
-
资源ID:86821781
资源大小:14.6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钱穆】《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阅读答案.docx
【钱穆】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阅读答案 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阅读答案 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 郝一默 在人人追求“进步”的激进年月,多数人沉醉在将传统一股脑扔进“历史的垃圾桶”的豪迈中,为了更光明的明天,他们可以对昨天毫无眷恋,甚至全部抛弃。 钱穆是少数对旧世界钟情的顽固派,他做出了与主流.截然不同的选择。 钱穆自学成才,36岁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和先秦诸子系年,“基本上解决了学术界长期聚讼的公案。” 他在乡间当了18年学校、中学老师,然后走向高校讲台。推举他的人是顾颉刚。 作为中国学术界鼎鼎大名的人物,顾颉刚与钱穆素昧平生,但读过他的作品后,对其史学功底大加欣赏:“君似不宜长在中学中教国文,宜去高校中教历史。” 1930年,由于顾颉刚的鼎力相荐,钱穆进入燕京高校,校长司徒雷登为他把“M”楼改为“穆楼”。之后,顾颉刚又把钱穆推举给了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我想,他如到北大,则我即可不来,由于我所能教之功课他无不能教也。”后来,钱穆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 钱穆所处的年月,西学东来,势不行挡,儒家被认为是“弱国愚民”的根源,国学慢慢失宠。中国人出现了严峻的认同危机。 .学者胡昌智曾对这种认同危机做过形象的说明: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一次欧阳锋突然忘了自己是谁,像得失心疯一样,把石壁上的影子当做敌人来打。 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这段故事有相像之处,而不同在于,人们不是忘了自己是谁,而是想去忘掉自己是谁。 面对汹涌而至的新思想,钱穆坚持不为时代潮流裹挟而去,他选择在古籍世界里查找另一个世界。他始终信任,没有什么比历史更能寄予中国人的才智与情感。他写了国史大纲,他说:“我把书都写好放在那里,将来肯定有用。” 在国史大纲的开篇,钱穆对读者提出了四项对待国史的殷切期盼,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本国历史要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而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让钱穆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家中最具中国情怀的一位,他的同学余英时说,钱穆的一生,是“为故国招魂”的一生。 “做一个现代中国的士”,是钱穆的抱负和志业所在。 他曾经以“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讲题,以王安石、司马光为例,阐述弘“道”的.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士是中国.的中心,应当有最高的人生抱负,-应当能负起民族国家最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内心修养上,应能有一副宗教精神。” 钱穆认为,今日的中国.,只接受了西方的权利观念,没有接受他们的宗教精神,只讲个人权利,不讲仁爱与牺牲。 避居.后,钱穆赤手空拳创办了新亚书院,它是.中文高校的前身。 在租来的仅有的4间教室里,钱穆想努力保存中国文化的气韵。 “新亚”之名由钱穆所起,他盼望借此提倡“新亚洲”,为在.的中国人争取略微光明的将来。 新亚书院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训练的奇迹之一。而办学的16年,是钱穆“生平最劳碌之十六年”。之后,钱穆到.“谋建一家,以求终老”,得到了蒋氏父子的礼遇,.为他建筑了素书楼,蒋经国则聘请他为“总统府”资政,在钱穆之前,没有学者出任过此职。 晚年的钱穆依旧坚持在素书楼传道授业。有一次,他在家中为同学讲课时突然说:“其实我授课的目的并不是教同学,而是要招义勇兵,看看有没有人自愿牺牲要为中国文化献身!” 但是在“现代”的冲击下,“传统”早已无招架之力,钱穆所赞美的那个“礼”的世界早已崩溃。这让钱穆的学术生涯走得非常孤独,他期盼国人对历史拿出温情的诉求,却无法获得商业市场的认同。 钱穆生前曾对妻子说:“自古以来的学人很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在今日讲文化思想,好像不像科学家的创造,不论别人懂与不懂,即可获得举世崇拜,由于科学有一个公认的外在价值,而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念来支持自己向前,静待时间的考验,故其结果往往要在身后。”钱穆始终认为,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失去信念是中国文化的最大危机,学校偏重自然科学,崇洋蔑己,更是中国文化的隐忧。 (选自都市?翻阅日历2023年第10期,有删改) 19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钱穆提出的对国史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的理解(4分) 20余英时评价钱穆的一生是“为故国招魂”的一生,请指出“为故国招魂”的含意并概括其详细表现。(5分) 21钱穆认为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失去信念是中国文化最大的危机,依据这一观点,你如何评价现今的国学热。(6分) 参考答案: 19.(4分)在西学东渐势不行挡的形势下,作为中国人,要有对自己国家历史的认同感,不要一味苛求古人,多些情感,多些亲近,不行全盘否定历史。(2分)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不行推翻,后人应怀着敬畏之心,敬重历史,不行把自己所处时代当成历史最高点。(2分。答出“没有什么比历史更能寄予中国人的才智与情感”可给1分,答出“不要忘了或想忘了甚至否认中国的历史”可给1分。) 20.(5分)“为故国招魂”指的是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精魂。(1分)详细表现:在抛弃传统的新思想潮流中,钱穆坚守中国文化五千年文化,并著书立说,终生不渝地捍卫中国文化。(2分)终生从事训练事业,并努力培育能自愿为中国文化献身的接班人。(2分) 21.(5分)国学热体现的是一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是民族文化自信念的表现,对于促使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当会起到重要的作用。(2分)重新熟悉国学的价值,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已成为华夏子孙的共识。(2分)但也要熟悉到国学需要像钱穆一样情愿为其奉献终生的人,才能更好发扬光大,若只是表现的喧闹,则于国学进展不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