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最新《DB地方标准》DB42T1937-2022.pdf

    • 资源ID:86825954       资源大小:4.19M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DB地方标准》DB42T1937-2022.pdf

    ICS 93.020 CCS P 24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9372022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strengthening masonry structure with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2022-11-03 发布 2023-03-03 实施 湖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联 合 发 布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DB42/T 19372022 I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符号.3 材料性能.3 作用效应.3 几何参数.4 计算参数.4 5 基本规定.4 6 材料.5 原材料.5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5 7 设计与构造.7 一般规定.7 砌体受压加固.8 砌体受弯加固.10 砌体受拉加固.11 砌体平面内受剪加固.12 砌体抗震受剪加固.12 面层加固构造规定.14 条带加固构造规定.17 8 施工.18 一般规定.18 材料质量检验.18 施工工艺.19 施工条件.19 9 质量验收.20 一般规定.20 施工质量检验.20 竣工验收.21 附录 A(规范性)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本构关系.23 附录 B(资料性)预制装配式楼层盖整体化构造加固.25 附录 C(资料性)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砌体组合圈梁、构造柱、斜撑.26 DB42/T 19372022 II 条文说明.29 DB42/T 19372022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武汉建工特种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同延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敦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固立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众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华略公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江滔、卢亦焱、肖衡林、李杉、张明、杨勇、常春霞、陈建斌、李军、沈江涛、石敦敦、储腾跃、王学安、张号军、谭燕、汪元林、俞可权、卢方伟、朱宇锋、董方园、杨军兵、黄俊、谭亚伟、田力康、杨斌、邢琼、郑怡、苏瑜、熊永华、王翔宇、陈彬彬、张俊波。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工业大学,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1号,湖北工业大学土建楼,联系电话:027-59750507,邮箱:。DB42/T 19372022 V 引言 制定本文件的目的是关注湖北城市发展特点,立足湖北省地方特色,为本地区既有砌体房屋的加固改造提供技术先进、便捷可靠的解决方案,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的健康发展。近20多年来,以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ECC)为主要代表的应变强化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湖北省尚无针对这一材料用于砌体房屋加固的规程和标准,此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缺乏指导性文件。为此,本文件的编制单位进行了系列相关试验,吸取了该类材料加固砌体设计和施工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广泛征求了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部门的意见,从而制定本文件。DB42/T 19372022 1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的设计基本规定、材料性能指标、设计与构造方法、施工以及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需要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99 快硬硅酸盐水泥 GB 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 1499.3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GB/T 13788 冷轧带肋钢筋 GB/T 18046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25176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 50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23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55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702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5021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JC/T 2461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T 10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标准 JGJ 1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 JGJ 116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DB42/T 19372022 2 JGJ/T 283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JGJ/T 426 农村危险房屋加固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 50702、JGJ 1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一种由水泥基胶凝材料、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纤维等原材料组成,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硬化后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且极限延伸率不低于1%的特种混凝土。原构件 existing structural member 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来源:GB 50702-2011,2.1.2 砌体结构加固 strengthening of masonry structures 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砌体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来源:GB 50702-2011,2.1.1 抗震加固 seismic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s 使现有建筑达到抗震鉴定的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及施工。来源:JGJ 116-2009,2.1.4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 ECC overlay 通过人工抹压或喷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原墙体表面形成覆盖整面墙体的薄层。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件简称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为面层。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 ECC stripe 通过人工抹压或喷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原墙体表面形成一定宽度的带状薄层。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件简称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为条带。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整体化加固 prefabricated floor and roof integral strengthening 在预制楼屋盖的表面浇筑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薄层,所形成的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条带-砌体组合圈梁 constructional beam made of composited ECC stripe and masonry 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贴合在墙体侧面,所形成的类似构造柱的构件。条带-砌体组合构造柱 constructional column made of composited ECC stripe and masonry 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贴合在墙体侧面,所形成的类似构造柱的构件。无筋加固 strengthening with plain ECC 面层或条带内不配钢筋,利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现加固。DB42/T 19372022 3 配筋加固 strengthening with steel reinforced ECC 面层或条带中配置钢筋,利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和钢筋的共同作用实现加固。墙体单侧加固 strengthening wall from single sides 进行砌体墙单个侧面加固。墙体双侧加固 strengthening wall from double sides 进行砌体墙两个侧面的加固。极限延伸率 percentage total extension at the maximal force 最大力时总延伸量(弹性延伸加塑性延伸)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残余延伸率 percentage total extension at 85%of the maximal force after reaching the maximal force 达到最大抗拉强度之后,继续加载导致材料拉伸强度降至最大抗拉强度85%所对应的延伸率。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材料性能 dcE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压弹性模量(GPa)。dc,cukf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dc,ckf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MPa)。dc,cf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Pa)。dc,utkf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MPa)。dc,tkf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MPa)。dc,tf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dc,t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极限延伸率(%)。ykf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MPa)。yf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MPa)。yf 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0mf 原砌体构件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Pa)。,tmf 原砌体构件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作用效应 N 轴心压力设计值(N)。tN 轴心拉力设计值(N)。V 剪力设计值(N)。EV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加固后砌体墙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DB42/T 19372022 4 MV 原墙体受剪承载力(N)。MEV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原砌体墙抗震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dcV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提高的受剪承载力(N)。几何参数 m0A 原砌体构件截面面积(mm)dcA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的截面面积(mm)。dc,cA 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的砌体偏压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积(mm)。dc,tA 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积(mm)。mt 原砌体墙的截面厚度(mm)。wt 加固后砌体墙的截面厚度(mm)。dct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厚度。双侧加固时,取两侧面层厚度之和(mm)。dc,1t 受压侧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厚度(mm)。dc,2t 受拉侧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厚度(mm)。dch 采用面层加固的墙体水平方向长度(mm)。sA 面层内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mm)。sA 面层内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mm)。stA 双侧面层内钢筋的截面面积之和(mm)。计算参数 com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s 轴心受压构件钢筋强度利用系数。dc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利用系数。dc,v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剪强度利用系数。dc,t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利用系数。s 加固后楼层或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p 加固后楼层或墙段抗震能力增强系数。k 面层加固后墙体的侧向刚度提高系数。0 楼层或墙段原有的抗震能力指数。1、2 分别为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5 基本规定 砌体结构经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先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本文件的规定进行加固设计,再由具备相应等级资质的单位进行加固施工和质量验收。需要加固的砌体结构:a)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的无筋和配筋砌体;DB42/T 19372022 5 b)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的无筋和配筋砌体;c)石砌体:包括各种料石和毛石的砌体。注:特殊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执行专门的规定。空斗墙房屋的加固应符合:a)空斗墙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不高于 7 度;b)加固对象为一斗一眠承重墙体时,房屋层数不宜超过三层;c)加固对象为二斗一眠墙、三斗一眠承重墙体时,房屋层数不宜超过两层。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方法适用于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加固和构造性加固,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加固方法适用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性加固。注:无特殊说明,面层加固系指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覆盖整个被加固墙体表面。根据设计需求,可采取无筋或配筋方式进行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设计和条带加固设计,具体设计及构造要求应符合本文件第 6 章的相关规定。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范围可以是整体结构或局部区段,也可为单独的结构构件,但均应考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或过大变形的墙体,应在采取有效支撑方案后,再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应改变加固后砌体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后,应定期检查房屋的工作状态。检查周期可由设计单位确定,首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 10 年。加固后结构的后续工作年限应符合 GB 50702 的规定。抗震加固后结构的后续工作年限应符合 GB 50023 的规定。房屋加固区域的正常使用温度不应超过 80C。当被加固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应按 GB 50016 规定的耐火等级及耐火极限要求,对面层进行防护。6 材料 原材料 6.1.1 水泥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 GB 175 的规定。6.1.2 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 JGJ 52 关于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相关规定。再生细骨料应符合 GB/T 25176的关于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的相关规定。6.1.3 粉煤灰和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的性能和质量应分别符合 GB/T 1596 和 GB/T 18046 的规定。6.1.4 外加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 GB 50119 和 GB 8076 的规定。6.1.5 拌合用水应符合 JGJ 63 的规定。6.1.6 钢筋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 GB 1499.1、GB 1499.2 和 GB 13014 的有关规定,抗震加固中宜优选热轧带肋钢筋。6.1.7 面层加固用钢筋网片的质量应符合 GB 1499.3 的有关规定,性能指标应符合 JGJ 114 的有关规定。6.1.8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短纤维采用合成纤维,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合成纤维应符合 GB 18401 中 C 类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规定,宜采用长度为 6 mm24 mm、直径为 10 m100 m 的聚丙烯、聚乙烯醇、芳纶、聚乙烯等纤维,纤维抗拉强度不宜低于1000 Mpa;b)合成纤维耐碱性能应通过耐碱性能试验测试,其极限拉力保持率不应低于 85%。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DB42/T 19372022 6 6.2.1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应按下列顺序进行标记:a)抗压强度等级代号 C;b)轴心抗拉强度等级代号 T;c)延伸率等级代号 D;d)本文件号。示例: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等级为 C30,极限抗拉强度等级为 T6,极限延伸率等级为 D5,标记为 C30T6D5DB42/T 1937。6.2.2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1 的规定。抗拉强度应通过 JC/T 2461 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表1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拉强度等级划分 项目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dc,utkf(MPa)2 3 4 5 6 7 8 9 10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dc,tkf(MPa)1.60 2.40 3.20 4.00 4.80 5.60 6.40 7.20 8.00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dc,tf(MPa)1.23 1.85 2.46 3.08 3.69 4.31 4.92 5.54 6.15 注 1:抗拉强度等级对应极限抗拉强度换算所得的具有 95%保证率的抗拉强度。注 2: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系指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得到的抗拉强度。6.2.3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极限延伸率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2 的规定。极限延伸率应通过JC/T 2461 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表2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划分 项目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延伸率dc,t(%)1 2 3 4 5 6 7 8 9 10 残余延伸率/延伸率 1.2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注 1:极限延伸率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拉伸用试件,在 28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力下延伸 率的平均值。注 2:D1D10 代表在单轴拉伸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极限延伸率水平。注 3:残余延伸率系指拉伸试件在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之后,继续加载导致其拉伸强度降至极限抗拉强度 85%时对 应的延伸率。6.2.4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3 的规定。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应通过 JC/T 2461 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表3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等级 项目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dc,ckf(MPa)19.4 23.2 27.1 31.0 34.8 38.7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dc,cf(MPa)14.9 17.9 20.8 23.8 26.8 29.8 DB42/T 19372022 7 表3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等级(续)项目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弹性模量dcE(GPa)14.7 15.8 18.5 18.9 23.4 24.9 注 1: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强度等级对应本文件附录 A 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 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 100100100 mm 的立方体试件,在 28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 得的具有 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注 2: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可根据表 3 中抗压强度等级对应取值,也可通过标准试验确定 6.2.5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冻、抗水渗透、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的主要耐久性能指标可参考表 4,应按 GB/T 50082 的有关规定进行试件制作、养护及性能测试,并应符合设计要求。表4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主要耐久性能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要求 抗冻性能(快冻法)F200 抗水渗透性能(逐级加压法)P8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氯离子迁移系数 DRCM(/10-12m2/s)DRCM 2.5 抗碳化性能-碳化深度(mm)d 2.0 注:无配筋要求时,可不作抗氯离子渗透和抗碳化的性能要求。6.2.6 被加固砌体结构的界面性能指标应达到表 5 中 A 级标准。如被加固房屋为临时性建筑,界面性能指标应达到表 5 中 B 级标准。表5 砌体结构界面基本性能指标 检测项目 与砌体正拉粘结强度(MPa)房屋等级 A 级 B 级 合格指标 1.0 0.6 或为砌块内聚破坏 试验方法 GB 50550 附录 U 7 设计与构造 一般规定 7.1.1 本章涉及的承载力计算方法适用于厚度不小于 120 mm 的承重墙体,且其块体强度等级不低于MU5。7.1.2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墙体双侧加固的方式提升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性,双侧加固应保证两侧面层材料性能的统一。7.1.3 用于加固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其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DB42/T 19372022 8 7.1.4 整墙加固设计可采用无筋面层和配筋面层两种方式。无筋面层的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 2 中 D3,配筋面层的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 2 中 D1。7.1.5 可采用条带-砌体组合圈梁、条带-砌体组合构造柱、条带-砌体组合斜撑进行构造性加固。条带加固分为无筋条带和配筋条带两种方式。无筋条带的材料抗拉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表 1 中 T6,且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 1 中 D5。配筋条带的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 1 中 D3。砌体受压加固 7.2.1 采用面层加固轴心受压墙体,其加固后正截面承载力应按公式(1)计算:comm0m0dcdc,cdc+sysNfAfAf A(+)(1)注:无筋面层加固时,新增受压面层区竖向钢筋截面面积sA取为0。式中:7.2.2 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双侧面层加固偏心受压墙体(图 1)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按公式(2)、公式(3)进行计算:m0m0dcdc,cdc,csysssdcdc,t+NfAfAf AAA+(2)式中:Nm0msdcdc,cdssysw+N ef SfSf A t-a-a+()(3)式中:N 轴心压力设计值;com 轴心受压组合砌体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加固后截面的高厚比及配筋率,按GB 50003中组合砖砌体构件稳定系数的规定取值;m0f 原构件砌体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照GB 50003的规定取值;m0A 原构件砌体截面面积;dcA 新增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的截面面积dcdcAbt。双侧加固时,dct取两侧面层厚度之和;dc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利用系数。实砌墙体受压加固时,取dc=0.15;空斗墙体受压加固时,取dc=0.35;dc,cf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s 受压构件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对砖砌体,取s=0.8;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取s=0.7(配筋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 mm);yf 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sA 新增受压面层区竖向钢筋截面面积。dc,cA 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的砌体偏压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积,取dc,cdc,1Abt;dc,tA 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积,取dc,tdc,2Abt;yf 水平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s 钢筋应力;dc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应力;sA 距轴向力N较远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sA 距轴向力N较近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Ne 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轴向力N作用点的距离;DB42/T 19372022 9 上述公式中,钢筋应力s和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力dc(单位为 MPa,正值为拉应力,负值为压应力),应根据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按公式(4)-公式(9)确定:当b(即小偏心受压)时 s650800(4)式中:b 加固后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对HPB300级钢筋,取0.575;对 HRB400级钢筋,取0.518;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dcsdcs/EE(5)ysyff(6)当b(即大偏心受压)时 syf(7)dcdc,tf(8)w0/x t(9)式中:x 砌体墙截面的受压区高度;w0t 加固后砌体墙的截面有效高度。其中截面等效受压区高度x,按公式(10)-公式(13)确定:mmNddc,cdNsys NssNdcdc,tN0f SfSf AeA eA e(10)式中:Na/weeet2-a ()(11)式中:ae 加固后的构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附加偏心距;Naweeet/2-a()(12)2a0.0222200wte(1-)(13)注:无筋面层加固时,新增竖向钢筋截面面积sA和sA均取为0。式中:加固后的构件高厚比。msS 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As重心和受拉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重心的面积矩;dsS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As重心和受拉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重心的面积矩;wt 加固后砌体墙的截面厚度,取wdc=mttt;a 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截面外侧边缘距离;a 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截面外侧边缘距离。mNS 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dNS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Ne 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钢筋的重心至轴向力N作用点的距离。DB42/T 19372022 10 a)小偏心受压 b)大偏心受压 图1 组合砌体偏心受压构件 7.2.3 单侧面层加固后,墙体计算受压承载力超过原墙体计算受压承载力 1.8 倍时,取原墙体受压承载力的 1.8 倍为加固后受压承载力。7.2.4 应采用贯穿墙厚的对拉锚栓或锚筋,拉结锚栓或锚筋宜成梅花状布置,其竖向间距和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 500mm,并确保锚栓或锚筋与面层有效拉接。砌体受弯加固 7.3.1 本节适用于实砌墙体的受弯加固设计。7.3.2 在墙体双侧加固的情况下,应保证两侧面层厚度及材料性能一致。7.3.3 在墙体双侧配筋加固的情况下,应保证两侧面层内配筋形式和数量一致,且钢筋在面层中配筋率不应超过 2%。7.3.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a)截面应变保持平面;b)不考虑原砌体的抗拉强度;c)在面层配筋的情况下,面层重心与面层内钢筋的重心重合;d)在双侧面层配筋的情况下,不考虑受压面层内钢筋的抗压贡献。7.3.5 墙侧双侧面层受弯加固(图 2)时,墙体的受弯承载力应按公式(14)计算:ysdc,tdc,tdc,t,2()(/2/2)wdcMf AfAttx(14)组合墙体的等效受压区高度 x 应按公式(15)确定:1dc,cysdc,tdc,tdc,tfbxf AfA(15)如果按公式(15)计算所得dc,1xt,取dc,1xt。注:上述公式适用于无筋及配筋双侧加固墙体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无筋加固时,新增纵向钢筋截面面积sA取为0。式中:NatwNtdc,2tdc,1tmtwtdc,2tdc,1tmx 组合墙体的等效受压区高度。图2中,nxx;dc,tf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设计值;dc,t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利用系数,墙体受弯加固时,dc,t0.8;dc,tA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受拉侧的截面面积,取dc,tdc,2Atb;DB42/T 19372022 11 7.3.6 墙体单侧面层受弯加固(图 3)时,墙体的受弯承载力应按公式(16)计算:ysdc,tdc,tdc,t,2()(/2/2)wdcMf AfAttx(16)组合墙体的等效受压区高度x应按下列公式(17)确定:mm0ysdc,tdc,tdc,tf bxf AfA(17)注:无筋加固时,新增纵向钢筋截面面积sA取为0。式中:注:如果单侧加固计算所得等效受压区高度比m/0.3x t,则应改用墙体双侧受弯加固设计。图2 双侧加固组合砌体受弯构件 图3 单侧加固组合砌体受弯构件 砌体受拉加固 7.4.1 本节适用于实砌墙体的受拉加固设计。7.4.2 不应采用单侧面层进行墙体的受拉加固。双侧加固应保证墙体两侧面层厚度及材料性能一致。双侧配筋加固应保证墙体两侧面层内配筋形式和数量一致。7.4.3 面层加固墙体的轴心受拉承载力应按公式(18)计算:tm,tm,tm0dc,tdcstyNfAfAf A(18)式中:udbtdc,2tmMuT=dc,t fdc,ttdc,2b+fyAsMutdc,1加固面层砌体钢筋T=dc,t fdc,ttdc,2b+fyAsfdc,c1fdc,cx=xnxnudbtdc,2tmxnMuxnfmMuxnmfm砌体加固面层钢筋T=fdc,ttdc,2b+fsAsT=fdc,ttdc,2b+fsAs1 系数。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可由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dc,cf乘以系数1确定。当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1取为1.0,当强度等级为C80时,1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b 砌体墙的计算宽度。m 系数。受压区砌体的应力图形可简化为等效的矩形应力图,m取为0.8。tN 轴心拉力设计值;DB42/T 19372022 12 砌体平面内受剪加固 7.5.1 沿平面内水平灰缝或沿斜截面破坏时,面层加固墙体的受剪承载力应按公式(19)计算:MdcVVV(19)式中:注:无筋加固的情况下,dcV不应超过原砌体受剪承载力MV的3倍。7.5.2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提高的受剪承载力dcV应按公式(20)计算:dcdc,vdc,t dcdcsysdc/Vft hf A hs()(20)注:无筋加固时,新增纵向钢筋截面面积sA取为0。式中:砌体抗震受剪加固 7.6.1 面层加固后,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按公式(21)验算:s120=(21)式中:s 加固后楼层或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加固增强系数,可按本文件7.6.3条计算;0 楼层或墙段原有的抗震能力指数,应分别按GB 50023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1、2 分别为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况,按GB 50023的有关规定取值。7.6.2 面层加固后,可按 GB 50011 的规定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不计入构造影响时 EpMEVV(22)计入构造影响时 Ep12MEVV (23)式中:EV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加固墙体地震剪力设计值;MEV 原有砌体墙段的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GB 50011有关规定计算;m,tf 原砌体构件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GB 50003取值;m,t 砌体轴心抗拉强度利用系数,m,t取为0.1;stA 双侧面层内钢筋的截面面积之和;dcA 与受拉方向垂直的面层截面面积,取dcdc,1dc,2()Abtt。V 剪力设计值;MV 原砌体构件受剪承载力,按GB 50003计算;dcV 面层加固提高的受剪承载力,按6.5.2条确定。dc,v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剪强度利用系数。实砌墙体及空斗墙体在受剪加固时,dc,v取为0.49;dch 采用面层加固的墙体水平截面长度;s 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受剪加固时,s取为0.2(配筋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 mm);sA 配置在同一截面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面截面面积;s 水平向钢筋的竖向间距。DB42/T 19372022 13 p 加固后某楼层pi抗震能力增强系数或某墙段抗震能力增强系数pij应按本标准7.6.3条计算。7.6.3 面层加固后,楼层或墙段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pijij01pii0(1)1njAA(24)式中:pi 面层加固后,第i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pij 面层加固后,第i楼层第j墙段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i0A 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原有抗震墙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ij0A 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面层加固的抗震墙j墙段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n 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上的面层加固抗震墙的道数;pij0vE240=0.075/240mmtft(+(-1))(25)式中:0 面层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基准增强系数;mt 原砌体墙的截面厚度;vEf 原砌体墙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根据GB 50011中关于“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vf”和“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N”的规定进行计算。当原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为M0.4时,vf取0.04 MPa,当原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为M1.0时,vf取0.06 MPa。7.6.4 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或配筋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基准增强系数0应符合下列规定:dc0ME0/0.851VV(26)式中:dcV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提高的受剪承载力,按本标准7.5.2条计算;ME0V 原墙体(截面厚度240mm)的基准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GB 50011计算;当原墙体厚度不等于240mm时,应将其换算成截面厚度240mm的墙体后,再计算相应的抗震受剪承载力。注:原墙体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平均竖向压应力时,基准增强系数 应乘以0.8进行折减。为原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7.6.5 面层加固后,墙体侧向刚度的提高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实心墙单侧加固 mkk0m2400.75240tt(-1)(27)实心墙双侧加固 mkk0m240240tt(-1)(28)空斗墙双侧加固 kk01.670.4()(29)式中:k 面层加固后墙体的侧向刚度提高系数;k0 面层加固后墙体(截面厚度240mm)的侧向刚度基准提高系数,可根据表6取值计算。DB42/T 19372022 14 表6 面层加固后墙体刚度的基准提高系数 面层厚度(mm)单面加固 双面加固 原墙体砂浆强度等级 M0.4 Ml M2.5 M0.4 Ml M2.5 10 1.86 1.49 1.35 20 1.39 1.12 2.71 1.98 1.70 30 1.71 1.3 3.57 2.47 2.06 40 2.03 1.49 1.29 4.43 2.96 2.41 面层加固构造规定 7.7.1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a)无筋面层厚度宜介于 10 mm40 mm,采用双侧面层加固时,面层厚度不宜小于 10 mm;采用单侧面层加固时,面层厚度不宜小于 15 mm;b)当面层内增设钢筋网片时,面层厚度不应小于 30 mm,钢筋网的设置参见 GB 50702;c)应采用双侧面层加固空斗墙体,且面层厚度不宜小于 15 mm。仅在特定情况下,可采用本文件7.8 节规定的双侧条带进行构造性加固,且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面层、条带与空斗墙楼屋面板的可靠连接,连接方法可参见本文件 7.7.6 条;d)对于局部尺寸小于 GB 50011 规定限值的墙体,应进行墙体双侧加固。对于墙肢的高宽比大于4 的墙体,应采用面层进行四面围套加固且面层厚度不宜小于 20 mm;e)遇有门窗洞口时,单侧面层宜弯入洞口侧边锚固;双侧面层宜从两侧弯入洞口闭合锚固,面层入洞口内锚固长度不宜小于 100mm;f)门窗洞口的宽度或高度超过 1000 mm 时,宜在洞口的尺寸角部设置 45斜向加强钢丝网片或钢板网,钢丝网的直经不宜小于 0.8 mm,钢板网厚度不宜小于 1.0 mm。钢丝网及钢板网的平面尺寸不宜小于 200 mm600 mm。7.7.2 当采用无筋面层加固时,应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面层与墙体的界面处理(图 4):a)对被加固墙面的水平灰缝进行抠缝处理,相邻抠缝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 300 mm,抠缝深度不宜小于 15 mm;b)在被加固墙面表面开凿方孔。方孔平面尺寸不宜小于 40 mm40 mm,深度不宜小于 40 mm。方孔宜呈梅花状布置,其竖向间距和水平间距均不宜大于 1000 mm;c)采用剪切销钉或锚筋增强面层与被加固墙体的连接。剪切销钉或锚筋直径宜为 68mm,间距不宜大于 600mm。销钉或锚筋应锚固在砌块的实心部位,锚固长度不小于 15d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DB地方标准》DB42T1937-2022.pdf)为本站会员(邓**)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