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作文训练:“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作文导写+例文+素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86829165
资源大小:24.3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单元作文训练:“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作文导写+例文+素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作文训练写作实践: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导写、素材、例文)一原题呈现诵读和欣赏本单元所选的诗词名作,结合已经学过的古诗词,联系当代文化生活 中有关古诗词诵读的现象,想一想: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 调味品?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 到底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围绕这些问题,以“今天,我们为什 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提炼观点,推 选代表在会上发言。审读材料本研习任务聚焦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同学们从小学到高中,仅在教材中接触 过的古诗词就超过200首,这还不算一些家长在教材之外给孩子补充的内容,那么诵 读大量古诗词的意义到底何在?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 品?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 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题目中的三个问题明确要求同学们结合当下的文化现象以及自身的学习体验,探 究古诗词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寻觅千百年前古人的生活和情感与当今社会的联 系,审视古诗词对个人气质塑造、人格养成、素养发展的影响,从中探究古诗词传统 文化的当下意义。本题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既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 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等较为宏观的角度来谈,也可以结合个人经验,谈古诗词对自己 的影响、自己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收获等。注意写作要求是发言稿,应该按发扬稿的文体特征来写,并且注意格式和发言人 的身份特征。三立意角度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古诗词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诗词丰富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诗词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学习古诗词可以滋养心灵,培养高雅的意趣和高贵的气质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好诗词等电视栏目备受观众喜爱,电视,电影网络文学等 多媒体多渠道,都有对古诗词的“渗透”。四优秀标题诗香递春风有诗便是艳阳天 腹有诗书气自华 横穿诗词的河流 让诗词携手未来走出去,与诗词共舞以诗为灯,启明华夏有诗的地方, 便是远方读中国古诗,品多彩人生品诗词之美,观文化之盛拾诗词之砖瓦,筑时代 之大厦栖居诗词大地,传承诗词文明横穿诗词之河,品味诗意生活满腹诗书气, 生活便四溢眼中有生活,心中有诗歌五相关素材【名人名言】诗歌给予人们面对理想的勇气一艾青诗为生活而歌,也为安顿灵魂而作伊昂德亚科内斯库(罗马尼亚诗人)诗歌不死,心灵就不会荒芜王家新(现代诗人)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一叶嘉莹【新闻时评】2020年年初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在日本捐赠我国的物资的外包装 上,出现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 月何曾是两乡”等诗句。这些诗句出自哪里?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唐玄宗在位 期间,日本国长屋王送给中国的千件袈裟的边缘上绣的诗句(后面还有两句“寄诸佛 子,共结来缘”),鉴真看到这样的诗句,于是决定东渡日本。这两句诗可以说是中 日友好文化交流的见证。“岂日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表达 了秦国将士克服困难、共御外敌之情。“青山一道同两乡”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是诗人贬为龙标尉时所作,表达了对相隔遥远的友人的宽慰。这些诗句在这一特殊时 期出现在捐赠物资的外包装上,无疑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们的近邻愿与我们共克时 艰。尽管诗句本身并不能杀死病毒,却可以给予正在与病毒殊死搏斗的中国人民别样 的温暖和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防控病毒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这是人类互 相理解与支持的力量,这是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可量可以以让我 们体会到人类社会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的美好意愿,让我们畅想“持久和平、普遍安 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社会新图景。【精美语段】1 .我们读诗,是以古典的目光重新审视现代生活,让生活多一点久违的诗意,让 “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庸俗贫乏中多一点“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意审美。读古诗词, 是丰富现代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精神生活,重拾一颗岁月风尘无法掩盖的“诗心”, 正如顾随先生所说的:”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2 .读古诗词,取其气质才华以修身。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她读诗,学诗,写诗, 愉悦时,她用诗词表达快乐;不快时,她用诗词来排遣愁思,点点滴滴,高贵是他的 气质。站在央视的舞台上,董卿出口成章,内内外外都透露着端庄典雅。才女武艺姝, 就像是清幽傲骨的兰,诗词在她的口中欢脱、跳跃诗词的高贵典雅,在她们的气 质上锦上添花。3 .古典诗词的力量,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包含唐 宋诗词在内的经典一直涵养着国人的精神生活,充实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从“无 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的 起落与社会的变迁在平仄的韵律中归于祥和;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思况味其间传达出的人生态度和深 沉思索,无不启示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变故和不幸:只有实现了内心 和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相 处。4 .诵读古典诗词,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 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校正人生航向。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 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对抗多舛命途的力量。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妹说,苏轼“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始 终笑对各种人生挑战,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六【类似作文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下面几句话是新冠疫情出现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援助物资上印刷的诗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援助中国物资上文字,诗句源自日本长屋王赠送大唐的 千件袈裟)岂日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援助中国物资上文字,诗句出自诗经)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中国援助日本物资上文字,化用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中国援助韩国物资上文字,作者为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 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中国援助伊朗物资上文字,作者为古代波斯著 名诗人萨迪)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中国援助意大利物资上文字,作者为意大利作曲 家普契尼)读了上面的诗文,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写作提示】此题可视为单则材料情境式作文。考生审题时仍然不能脱离材料呈现的 中心内涵。据材料的“新冠疫情出现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援助物资上印刷的诗 文。”和每句诗文后括号里的内容,考生可提取中心内涵:诗文、援助和疫情。综上所述,考生只要沿着“诗文”的粘连价值,相互“援助”的疫情背景,来进 行拟题、立意,就可认为是切题作文。【优秀作文题目】汲文明精华,渡疫情危境守望互助,用诗连心诗意传情,团结抗疫不同表达,相同丹心文寓古今情谊,志载互助之桥患难通大爱,诗意照古今文化甘露,浸润人心诵命运之诗,歌援助之章文化河流奔突,世界精神长存句句诗文,浓浓情谊只因同是文字,患难尽显真情诗文串联精髓,众心凝结初心一诗文蕴情,同片丹心与君浅吟低唱,共书美好未来【优秀范文】1 .诗文送春意 共同担风雨“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严峻疫情下的一纸诗文,不只是共勉,更 是文化的传承与碰撞,云海荡朝日,同担风雨时,诗文送春意,大国有担当。与子同袍,百恩必报。读援资诗文,我看到了大国之担当。“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面肆虐的疫情,不同于他国的混乱与自私,中 国人民对内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对外慷慨伸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援日物资上“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诗文,在疫情的战场上飘扬,诠释着大国担当; 援韩物资上“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诗文,博爱飘香,香远益清危难关头时的 大国风范,博爱友好,让越来越多的世人看到,亦我们的世界渐渐被诗文的芬芳笼罩。中国努力控制疫情的同时,积极向各国伸出援手,赠送口罩等医疗物资,及时派 出医疗队,与各国交流抗疫经验与方法正如世卫组织对中国的评价“如果没有中 国努力,全球病例会远高于此。”万众一心,守望相助。读援资诗文,我读到了世界互助之团结。“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如同手足手足亲”,疫情期间,各国同气连枝、共担风雨 的团结精神令我感动。看,日本火速援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构睦邻友好; 看,伊朗信奉“造物之初本一体,一肢罹病染全身”,鼎力相助;俄罗斯大国速度, 慷慨伸手,“硬核”援助四海之内皆兄弟,在这席卷全球的疫情恐怖中,地球村 团结一致,共同抗疫。我相信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踏平坎坷成大道, 守得云开见月明。诗香四溢,余味悠然。读援资诗文,我品到了中华文化之风韵。“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建国以来,我们以独特的中国速度扶摇直 上,令世界瞩目。五千年上下求索积淀的中华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李子柒视频一段 向世界传递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之达;抗疫物资上诗文一句,向 世界展现的是“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博爱温情中华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如 春风拂面,令世界感动;中华诗文的独特风韵,如春花清香,令世界沉醉。寒冬褪去,黎明已来。世界同心,携手并进。诗文送春春意盎,同担风雨雨后晴。2.诗文永流传,与子共悲欢作家周国平说:“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作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 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古诗文就是经历了时间大浪淘 沙的淘洗,披沙拣金的拾取留存下来的经典。古诗文中那不死的灵魂与我们同悲共喜, 唤醒了我们心中沉睡、钝化的美好情愫。诗文的馨香氤血在日常生活中,萦绕不散。失意困顿之时,我们与李白心有戚戚,朗声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展现振奋精神的勉励。志得意满之时,我们与孟郊心有灵犀,欣然道“春风得 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展现踌躇满志的畅快。与友人离别之时,我们与王勃 心意相通,吟唱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情义永在的劝慰。羁旅在外之 时,我们与王维所悟略同,悲叹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郁悒 徘恻的孤寂。古诗文就像甘香可口的食物,被我们吞咽咀嚼消化,而后滋养了我们, 成为我们血脉中代代相传的语言符码,在某个瞬间突然解密,我们彼此毫无障碍,心 领神会。诗文的馨香砥砺人的斗志,磐石不移。母亲撒手人寰,父亲杳无音讯,17岁的叶嘉莹饱尝人世艰辛。后来她赴美国讲学, 岂料女儿女婿遇上车祸双双殒命。顾随先生“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 心情过乐观之生活”的话语萦绕在叶嘉莹的耳畔。叶嘉莹后来不辞辛苦地著书授课, 传播中华诗词。她从杜甫、苏轼、王安石等饱经忧患的诗人作品中享受到心心相印的 共鸣和吾道不孤的温暖。腹有诗书,精神充足,她以诗词来抵御岁月的侵蚀,以诗词 来消弭人世的灾厄。岁月从不败美人,千春犹待发华滋。就如她所说:“诗使人心不 死。”不死的心灵怎会轻易向岁月俯首称臣,怎会轻易向灾厄缴械投降。她如不移磐 石,砥砺奋进。诗文的馨香跨越国界,香飘世界。新冠疫情出现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援助物资上印刷的诗文古色古香,或“山 川异域,风月同天”表达对中国友邻的关切勉励,或“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展现我 大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就如康震教授所说:“这些经典诗词章句让人 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古诗文在疫情期间再一次博得 了众人眼球,这也再一次证明古诗文永不过时、无远弗届的魅力。诗文的馨香盈满我们的人生之路,它让我们相知无远近;它让我们不惧穿林打叶 声;它让我们不自成孤岛,而是休戚与共。我们要传承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让它 闪耀于世界民族之林!3.诗文蕴情,同片丹心疫情间,穿梭在我国的援助物资,展现了不同语言、不同皮肤,不同民族人们之 间的温情。这些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与世界的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命运与共,让 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因此,管他何样风雨天,世界同心同文同 蕴情。以诗载物,以诗传情,文字传递温情感动一联结人心,岁晏沉香。无论是国外传来的“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还是我国送走的“消失吧,黑夜!黎 明时我们将获胜!”,它们都蕴含着字里行间的真情常在。虽然是不同的文字,虽然 是古人的不同情思,但无不体现着他们对文明之光的期盼,无不体现着诗文之间相互 的情感共鸣。看似援助物资上的轻轻一句,无不焕发出国与国之间,人类与人类之间 的人文关怀一联结人心,岁晏沉香。以诗载物,以诗为桥,援助彰显国际情怀一同舟共济,情谊长存。情载于物,物承于志,共建人类互助之桥。我们都在冲击波极大的疫情中生活, 但我们总会仰望星空。疫情中,承载着关怀与爱的物资驰援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保 障和支撑。因为物资里不仅有用于救命的医药用品,还有灵魂深处的希望。这累累的 情谊,有来源于“巴铁”:国库倾之,以助中国”的尽心尽力;有来源于俄罗斯:“飞 机已满载”的36吨援助物资的豪迈:也有来源于日本松山歌舞团:“武汉加油!中国 我爱你! ”的加油助威。当然,中国也始终拥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情怀一结草衔 环,中国一直在路上。以诗载物,诗物融心,命运与共的地球村一书写文明,创建丹情。诗文的华丽,正是精神凝聚的最美体现。近千年的文字,人类中文化的精髓哲理, 仍然一同传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无论是波斯诗人所写的“亚当子孙皆兄 弟,兄弟犹如手足亲。”,还是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所写的“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又或是诗经所写的“岂日无衣,与子同裳。,他们都体现了命运与共,亲同手 足的理念贯穿古今。在今日的新时代发展中,科技也让人类之间缩短了距离,面对共 同的困难时,地球一家人的理念应更加的深入人心,更要携手同行,懂得千年文化带 来的情谊,创建的丹情。任由疫情的雾霾覆盖大地,诗文的情思依然连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而迸发出和 谐的文化力置。这力量能消除疫情带给我们的伤痛,能抹去我们精神上的不必担忧, 能让我们携起手来,开着“诗文”打造的大船,直面自信的海洋彼岸,而高声欢呼! 七、例文引路【例文1】诗酒趁年华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诗酒趁年华。有的人可能会问,都21世纪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借此机会跟大 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出口成章,培养优秀的表达能力饱读诗书者常常通晓古今,心里念念不忘的古诗词在他们这里,能够焕发新的光 芒。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们会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非 常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会说“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当我觉 得时间飞逝的时候,他们会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出口成章, 把平常的生活硬是过出了诗意。没有丰富的词汇和诗词的积累,对待什么事物,就只能用“太好玩了”、“太好 看了”来表达,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你熟读古诗词,能出口 成章,你不觉得生活也随之更有了色彩?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从古至今,我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诗词便是一种方式。心 中有诗,生活也许会变得更美一些。当你拥有了美好的爱情时,也许会说出“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 静好。”当你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桃花时,也许会说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当你 金榜题名,兴致盎然时,也许会说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你备 受打击,不想放弃时,内心也许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万丈。 这就是诗词在你心中的力量。一个人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一 个幸福的人。培养气质,散发独有的人格魅力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 读过的书”。读古诗词,可以净化自己。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忙碌,也很焦虑。诗 词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桃花源,在诗词的世界里,你可以放空自己,和古人对话,饮 酒品茶,赏月相思。生活即使是一地鸡毛,那诗词便是开在鸡毛之上的一朵小花,惊 艳时光。读古诗词,可以培养气质。气质从何而来?气质来自“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的浪漫;来自“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来自“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乐观;来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上下千年历史,纵横万里华夏,千万诗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在你的心中。在诗词中体验人生百态,看到更大的世界。希望古诗词能够成为你生活的一部 分,真正的热爱它。诗意人生,不是舞文弄墨,是将诗词的美带到生活中,再将生活的美以诗意的方 式展现出来。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因为热爱,所以读诗。诗词就 是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是我们的灵魂所在,是美丽的心灵。最后,想说一句:“诗酒趁年华”。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例文2】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统编本”新教材正在使用,古诗文比重也显著加大,不少同学产生了 “是 否有必要”的疑惑。在此,我郑重地告诉你们:有必要!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先贤的窗口,更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 从“雨雪霏霏”开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自然喟叹;“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 同销万古愁”的人生豁达:“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绵绵情思我们吟诵着一篇篇传 世佳作,也在朗朗书声中尽览文化的魅力。我们学习的一篇篇古诗文,并不枯燥乏味, 反倒在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心灵补课,让我们如沐春风,在古诗文的海洋里畅游,我们 的灵魂不断涤荡升华,让我们愈加不畏风雨,无惧挑战。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 屋中,可以让我们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沈从文先 生说:“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也必将被历史忘记。”请诸位试想,若我们任由古诗文 残留在历史的尘埃里,任由她冷落在岁月的风霜中,若连华夏儿女都不再愿意亲近古 诗文,不再愿意深情地抚摸她字里行间的文化脉络,不再愿意虔诚地延续她优秀的民 族基因,谁能坚信“佛狸祠下”的悲剧不会再重演,谁能相信“成卒叫,函谷举”的 场景不会再蔓延?谁又能肯定“后人复哀后人”的时代不会重来?优秀古诗文中的思想 在当今世界依旧历久弥新,依旧对各位同学的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至今,我们学习了不少古诗文,且不说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仅这一本本教材 中古诗文的熏陶已让我们成长不少。踏上岳阳楼,我们体悟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 泗流。”的情怀;泛舟赤壁,我们“赤壁横岸瞰大江”,纵享“我今送客放舟去”的洒 脱;登临滕王阁,我也不再对眼前的美景无语凝噎,而是自然浩叹“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加大古诗词的学习比重,确实有其必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希望 各位同学能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投入到古诗文的怀抱中去。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例文3】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首先,诗词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到诗意的美。从个人角度来看,诗词使人更 易感知美,悟到理。很多人都感慨,出门旅游的时间太少,即使出了门,处处都是人, 也无风景可欣赏,殊不知生活中从不缺少美。春日,当别人感慨阴雨绵绵,春风乍紧 时,读过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人却能领会另一种清新活泼之美。夏日, 当别人厌烦,烈日炎炎,蝉声嘶哑时,读过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人却 能在夏夜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之美。秋日,当别人哀伤秋风萧瑟,万物寂寥时,读过韩 愈“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人却能体验将目光伸向高空的广阔美。冬 日,当别人抱怨,天寒地冻,单调冷清时,读过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 辕台”的人却能在冰天雪地里发现别样的豪放美诗词所带给我们的是各种不一样 的美,它能让我们给寻常景物加上一层文化美的滤镜,舟是李白的轻舟,驴是陆游的 毛驴,普通事物在腹有诗词的人眼里不再普通,他们借古人的眼看到了古人所看的景, 发现了古人所感的美,体验到一般人无法体验的快乐。其次,诗词使人得以丰富人生的阅历,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启迪。所谓“操千曲而 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对万事万物有了足够的见识才能获得更丰厚的阅历 和智慧。而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对学生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去探索宇宙人生的道理是 不切实际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来主义”,睿智的先人总结好的见解,为何不学 习呢?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虽然还不够成熟去拥有爱情, 但在诗经中,我们知道了真正的爱情是相濡以沫,至死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才刚刚进入真理的大门,但在离骚中,我们知道了追求 真理的道路需要我们素履以往,一苇以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就算我没有苏子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但在定风波中,我们知道了在失败, 打击的面前,我们要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心态没有诗词,何来见识?何 来阅历?何来素养?当我们为诗词里的睿智哲思所震撼时,就与先人产生了共鸣,这是 一种跨时空的交流,当人与诗词中的思想共鸣时,封存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就无声息地 迸发出来。陈寅格先生在王国维先生纪念碑中所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 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同样可用于诗词的价值。它们所蕴 含的理性之思考,会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亘古不衰地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人。诗词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它能表现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表现不出的意 境,也正因为如此,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珍视它,不是束之 高阁,也不是弃掷通迤,而是应正视着学习,惟有给诗词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博大 精深的中华文明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叶嘉莹女士曾说“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诗词贮存着中国文化,但我们与先辈 用同样的黑眼珠打量周遭景色,当我们与先辈同受一则道理的启迪,沐浴在诗词永恒 的智慧下,人心,怎会死呢?甚至当所有人都感受到诗词之魅力时,给整个民族带来 的,是文明不息。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