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工考试试题库.docx
矿山测量试题库一、填空题:1. 矿山测量工作应依照、 、这三项原则进展。 2一个矿井或井田范围的测量工作, 主要包括、。1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简称。4. 测量工作中,所谓标准方向通常有 、和三种,统称三北方向。5. 从标准方向的北端起,算至某始终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9. 测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了确定 的相对空间位置。10. 、及是确定点位的三个根本要素。12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长度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16我国的水准原点位于,该点高出海平面。25. 当矿区走向长度为 5-25 公里时, 一般应承受平面掌握网作为矿区首级掌握。26. 四等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中误差为。37.井下平面掌握分为和 两类。39. 永久导线点应设在矿井主要巷道内, 般每隔设置一组, 每组至少有 相临点。40. 采区掌握导线应随巷道掘进每 延长一次。45. 井下水平角测量常用和 。46. 钢尺比长的目的是要求得。55. 主要巷道一般承受延长中线,次要巷道承受或延长中线。63. 回采工作面测量主要依据采区内巷道掘进时测设的进展。64. 回采工作面在图上的注记,主要包括、等。65. 测量人员应定期对掘进巷道进展验 收测量,其内容包括巷道的、 和等。70.衡量观测值成果精度的凹凸 ,通常承受。72. 地表及岩层移动观测站设计书由 和两局部组成。73. 地表移动观测站一般观测线和观测线各一条 , 并设在移动盆地的位置。79. 冒落带的高度与采出煤层的 、岩石的有关,通常为煤层厚度的。84. 在建筑物、铁路、水体下方留设煤柱,是对这些对象进展保护的措施之一。其优点是, 缺点是, 而且会使采煤工作。85. 保护煤柱的留设一般承受和 两种方法留设。86. 按建筑物的重要性,一般将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划分为, 其围护带宽带分别为 20、15、10、5、米。87. 适用于各类建筑物保护煤柱的设计。多用于延长形构筑物煤柱的设计。94. 矿井定向分和两类。95. 导入高程可承受、或 。96. 在进展联系测量时,应至少 进展两次 。97. 在矿井实施定向时,应尽量使用49.误差按性质可分为、 定向,只有在不具备此条件时 ,才允以及三类。51. 巷道测量承受的仪器有、 、等。52. 标定巷道中线,以指示巷道掘进的水平方向,简称。许承受。101. 一井定向的外业测量工作包括 和。104.一井定向投点一般承受。检查垂线自由悬挂的方法有、二、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选项中,下 7级根本掌握导线的边长一般为 _C.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或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60-200米。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中:A. 30-100B. 50-120D.1. 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面点80-250的_位置。14. 施测采区 15级掌握导线时,闭合A. 平 面B. 高 程C. 空 间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应不大于C.D. 水平2. 安静的海水面伸过大陆与岛屿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_。A. 大地水准面 B. 水准面C.基准面D. 海水面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坐标原点设在 省。A. 山西 B. 陕西C. 云南D.山东4. 我国的高程基准面是以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D. 北海5. 通过地面一点,指向地球北极的方向称为该点的 。A. 坐标纵轴方向 B. 磁子午线方向 C. 真子午线方向 D. 陀螺北方向6. 从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始终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A. 方位角 B. 真方位角 C. 坐标方位角 D. 水平角9. 我国的水准原点设在青岛市,该点高出水平面 米。A. 720260 B. 72.260C. 72.360D. 73.36010. 一条直线其方位角为 130°,该直线属于第 象限。A. B. C. D. 11. 在布设地面掌握网时,应留意在井口四周至少设立 个掌握点,这个称为近井点。A. 1_B. 2C. 3D. 412. 在C. 片盘运输巷中不应敷设井下根本掌握导线。A. 矿井总回风巷B. 集中上、下上D. 石门13. 当井口一翼长度大于 5 公里时,井1/4000。A. 1/2023B. 1/3000D.1/800015. 井下经纬仪导线测角工作一般需要D. 5个人共同完成。A. 2B. 3C. 416. 根本掌握导线边长在分段丈量时, 最小尺段不得小于_A. 10 米。B. 15 C. 20 D. 3017. 7级导线在延长前,应对上次导线的最终一个水平角进展检查测量,其不符值应不超过 B. 20 秒。A. 7 C. 40 D. 8019. 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卫星星座,由 C. 24 颗卫星组成,其中 3 颗备用卫星,分布在六个轨道内。A. 19B. 21D. 2720. 井下采区掌握导线随着巷道掘进_D.30-100米延长一次。A. 20-80B. 20-100C. 30-8022. 矿区长度为 10 公里时,一般承受_C.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掌握网。A. 二 等 水 准B. 三 等 水 准D. 等外水准23. 在进展矿区地面高程测量三角高 程测量时,仪器高程觇标高应用钢尺丈量两次,当互差不大于C. 5毫米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A. 2B. 3D. 1024. 井下高程点一般每隔300-500 米设置一组,每组至少由三个高程点组成,高程两点间距离以 C. 30-100 米为宜。A. 30-50 B. 30-80 D.50-100B. ±30C. ±50D. ±10029. 在倾角大于_ C. 8度的主要巷道内进展高程掌握测量时,一般承受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A. 3个点,点间距以 2 米为宜。A. 3B. 5D. 10B. 4C. 5D. 630. 用拉线法指示巷道掘进_B. 30-4043. 规程要求,巷道掘进 A. 100 米后,应检查和延设中线。米时,应对中、腰线进展一次检查测量。A. 20-30C. 40-50D. 50-60B. 150C. 200D. 25031. 一井定向时,最为普遍且较便利的44.C. 每月末测量人员要协同连接测量的方法是_B. 连接三角形法有关部门对掘进巷道进展验收测量。 。A. 每班末B. 每旬末D.A. 连接四边形法C. 瞄直法每年末D. 对称读数连接法32. 矿井联系测量中,通过竖井井筒导入高程时,井下高程基点两次导入高程的互差,不得超过井筒深度的 D. 1/8000 。A. 1/2023 B. 1/4000 C. 1/600033. 井口四周的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始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7厘米,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10。A. ±3B. ±5C.D. ±1034. 承受陀螺经纬仪定向时,定向边应大于B. 50米。A. 30C. 60D. 8035. 在进展矿井两井定向测量时,应依据一次定向中误差不超过D. ±20 秒的要求,用估量方法确定井上、下连接导线的施测方案。A. ±5B. ±10C. ±1536. 矿山测量要求,在井田一翼长度小于 300 米的小矿井,两次独立定向结果的互差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_C. 10´ 。A. 2´ B. 5´ D. 20´37. 矿井一井定向时,连接点至连接点 最近的连测导线点的距离应尽量大于B.45. 一井内的巷道贯穿只需要进展C. 平面和高程测量。A. 平 面 测 量B. 高 程 测 量D. 陀螺定向测量46. 立井贯穿测量只需要进展A. 平面掌握测量。B. 高程掌握测量C. 平面和高程掌握测量D. 陀螺定向测量47. 提高贯穿测量的精度,主要是_A. 提高测角精度。B. 提高量边精度C. 提高测角和量边精度D. 削减对中误差48. 贯穿巷道接合处的重要偏差是指_B. 垂直于中线的左右偏差。A. 在平面上沿巷道中线的长度偏差C. 在竖面上的偏差D. 其它偏差49. 在地质构造稳定,煤层倾角大于30°时,沿导向层贯穿平巷可_A. 只标定腰线。B. 只标定中线C. 中线、腰线同时标定D. 中线、腰线都不需要标定50. 沿倾斜煤层贯穿上、下山时,由于贯穿巷道在高程上受导向层的限制,在地质构造稳定时,可 B. 只标定中线 。20 米。A. 10 C. 30 D. 5038. 倾角大于_A. 8° 的主要巷道或精度要求较高的一般倾斜巷道,应用经纬仪标定腰线。B. 10° C. 12° D. 14°39. 应激光指向仪指示巷道掘进方向时, 仪器至工作面的距离应不大于 C. 70米。A. 50B. 60D. 8042. 成组设置中腰线时,每组不得少于A. 只标定腰线C. 中、腰线同时标定D. 中、腰线都不标定51. 一矿井在不沿导向层贯穿巷道时, 应C.中、腰线同时标定。A. 只标定中线B. 只标定腰线D. 中、腰线都不需要标定52. 绘制巷道贯穿设计平面图时,比例尺应不小于_ C. 1:2023。A. 1:500B. 1:1000D. 1: 500053. 规程要求两次独立导入高程的互差不得大于井深的_ C. 1:8000 。A. 1:4000 B. 1:6000 D. 1: 1600054. 贯穿工程两工作面间的距离在岩巷中剩下 B. 20-30 米时,应通知安全检查等有关部门。A. 15-20 C.30-40 D. 40-5055. 在 C. 铁路、建筑物、水体 下采煤,简称为“三下”采煤。A. 铁路、大路、河流 B. 大路、建筑物、水体 D. 铁路、河流、建筑物56. 当观测站设置两条倾斜观测线时, 其间距应不小于 B. 50 米。A. 30 C. 100 D. 15060. 在保护煤柱设计时,上山方向煤柱边界按角圈定。A. B. C. D. 63. 地表移动稳定后,地表假设消灭平底的“盘形盆地”的开采规模,叫 B. 充分采动 。A. 非充分采动 C. 超充分采动D. 一般采动64. 一个矿区在一般状况下,依据重复采动观测资料求得的移动角比其初次采动时的角值要。A. 大B. 小C. 一样D.不肯定66. 同一建筑物用垂直断面法比垂线法留设的煤柱。A. 大B. 小C. 相等D.不肯定67. 被采动的地表的下沉速度随采深增加而。A. 增大B. 相等C. 减小D. 不肯定68. 地表的倾斜变形对塔形建筑物影响与较长建筑物的影响相比较要。A. 大B. 小C. 相等D.不肯定69. 最大下沉角是在撒谎那个求得的。A. 走向主断面B. 倾向主断面C. 任意主断面D. 斜交主断面70. 地表移动观测站,在观测点埋设 天后,一般即可进展观测。A. 5-10B. 10-15C. 15-20D. 20 天以上71. 在条件限制时,地表移动观测站每条观测线所设置的掌握点,允许设在观测线的一端掌握点的个数应不少于个。A. 2B. 3C. 4D. 573. 在进展地表移动观测站巡察测量 时,一般每 4-5 天观测一次。当某测点累计下沉毫米时,即认为地表已开头移动, 应开头进展采动后的第一次全面观测。A. 10-15B. 30-50C. 50-100D. 100-20074. 某线段的伸长或压缩值与某线段水平距离之比,叫。A. 水平移动B. 倾斜移动C.曲率变形D. 水平变形79.当地表移动进入衰退期时,一般每隔 1-3 个月测量一次各观测点的高程。衰退期的水准测量直到六个月的下沉值不超过 毫米时为止。A. 10B. 20C. 30D. 5082. 规程要求,当保护煤柱受护边界至 煤柱边界范围内地表平均倾角大于 15°时, 应承受本矿区求得的山区移动角留设煤柱, 如无本矿区实测资料而承受平地移动角留 设煤柱时,建筑物上坡方向移动角应减小 ,下坡方向移动角一般减小 2°-3°。A. 2°-5°B. 3°-5°C. 5°-8°D. 5°-10°83. 规程规定,村庄砖瓦民房、高压输电线路杆、塔为级保护建筑物,在留设煤柱时,其围护带宽度为。A. 5mB. 10mC. 15mD. 20m84. 在留设立井保护煤柱时,地面受护面积应包括井架、提升机和围护带,其围护带宽度定为。A. 5B. 10C. 15D. 20对于等边直伸形导线,测角误差只引起导线终点的横向误差,而量边误差只引起纵四、问答题向误差。因此,假设要减小终点的横向误差, 4什么叫高程?就必需提高测角精度和加大边长,以削减点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 数;而要减小终点的纵向误差,则只需提高高程。量边精度即可。13.答:18.答: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在测量一工测作回中角,值为防止测量备误注差积存,( )( 应遵) 循的根本(组 织原)则是:在布局上要“从B左A6º233089º24整体30到局部”8,9º在24程序45上要“先掌握后碎部”,C95º4800在精度上要由“高级到低级”。无论是在测右A186º231889º25区还00是在矿区范围内,都应遵循这几项原14. 答:C275º4818则。19.答:规程规定根本掌握导线一般每隔300-500m 延长一次。采区掌握导线应随着巷道掘进每 30-100m 延长一次。当掘进工作面接近各种安全边界水、火、瓦斯、采空区及重要采矿技术边界时,除应准时延长导线外,还必需以书面手续把状况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过安全检查和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延长导线前,为了避开用错测点并检查测点有无移动,应对上次导线的最终一个水平角及边进步行检查测量。前后两次观测的水平角差值,应不超过 22m。规程规定,7级导线不应超过 20;15级导线不应超过 40;30导线不应超过 80。边长检查的不符值,也不应超过相应等级导线量边的限差。15. 答:根本掌握导线应沿矿井主要巷道包 括:斜井、暗斜井、平硐、井底车场、水平运输巷道、总回风道、集中上下山、集中运输石门等敷设。采区掌握导线应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或片盘运输巷道以及其它次要巷道敷 设。16. 答:井下测角的总误差主要来自测角方法 误差和对中误差,而对中误差则是最主要的来源,因此,为提高测角精度,井下导线应尽量放大边长,并设法减小对中线量误差。17. 答:在矿井建设和生产阶段,为采矿工程需要所进展的工程测量种类繁多,并需随采矿工程的进展不断地进展,因此合理地选择矿区平面坐标系统格外必要。在选择矿区平面坐标系统时,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1) 一个矿区应承受统一的坐标系统。(2) 为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 应尽可能承受国家 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只有在条件极为不利时,方可承受矿区任意中心子午线的高斯平面坐标系统或矿区投影水准面某一选定的高程面上的高斯平面坐标系统,简称矿区 3°带坐标系统。(3) 便于日常测量和成果的计算。20. 答:(1) 为了减小望远镜竖丝不严格铅直的影响,照准目标时,应将目标置于横丝四周,一测回每次照准各方向目标时,目标在视场中应处于同样位置。(2) 在观测过程中,如觉察二倍视准 差2c确实定值,对 J1 型仪器大于 20、J2 型仪器大于 30时,应在测回间进展视轴校正。(3) 转动仪器应平稳、均匀,照准目标和读数要灵敏正确。(4) 为了减小水平折光差的影响,尽量不要在日落日出前后半小时内进展测量。21. 答:经纬仪导线的内业计算包括以下内容:(1) 正确抄录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和起算点的坐标。(2) 内业计算前检查记录并进展核算 。(3) 计算导线边长的各项改正数和来回丈量边长的平均值。(4)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安排。22. 答:联系测量,是为了建立地面测量和井下测量之间的几何联系,使井上、下承受同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所进展的测量工 作。23. 答:联系测量的任务在于确定:(1) 井下经纬仪导线中一个边起始边的方位角;(2) 井下经纬仪导线中一个点起始点的平面坐标;(3) 井下高程基点的高程。24. 答:在井口四周建立的近井点和水准基点应满足以下要求:(1) 尽可能埋设在便于观测、保存和不受开采影响的地点;(2) 近井点至井口的连测导线边数应不超过三个;(3) 高程基点不少于两个,近井点都可以作为高程基点。5. 什么叫坐标方位角?65. 答:从坐标纵轴北端起,顺时针量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6. 什么叫比例尺?什么叫数字比例尺?6. 答:(1) 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2) 用数字或分数比例形式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8什么叫比例尺精度?8. 答:图上0.1MM长度所代表的地面上的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精度。10.确定点的三个根本要素是什么?10. 答:角度、距离及高差是确定点位的三个根本要素。11. 测量工作的根本内容有哪些?11. 答: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差测量和定向测量这些量度工作就是测量工作的根本内 容。12. 测量常用的仪器有哪些?12. 答:测量常用的仪器有:经纬仪、水准仪、陀螺经纬仪、全站仪、激光指向仪等。13. 在 B 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 和 C 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 A 点,后照准 C 点, 水平度盘的读数为 6º2330和 95º48 00;盘右位置照准C 点,后照准A 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 275º4818和 186º 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见表 5,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表 5:测回法测角记录表测盘目水 平 度半测回一测回备注站位标盘读数角值角值( )()()14. 矿山测量规程对井下导线的延长做了哪些规定?22. 什么叫联系测量?23. 联系测量的任务是什么?24. 近井点和水准基点应满足什么要求?五、计算题:1 设量得地面上两点的水平距离为150.2 米, 试求在 1:2023 比例尺图上该段距离应画出的长度?1. 解:依据比例尺的定义得s =l M故实地上两点的水平距离为l = 8.53 ´ 500 = 4265cm = 42.65m.3. 现要求在图上能表示出不大于实地0.2m 大小的物体时,问应当用多大的比例尺测图?3. 解:依据比例尺精度的定义,有M = e / 0.1则测图比例尺的分母为M = 0.2 / 0.1 = 2023所以,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 1:20234. 在地形图上量得 AB 线段的长度为3.5cm,其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为 175m.求该图的比例尺及其比例尺精度?4. 解:按比例尺定义,得比例尺为:则图上长度为:1/M=3.5cm/175m=1/5000s = 150.22023= 0.0751m = 75.1mm按比例尺精度的定义,得比例尺精度为:e = 0.1´ 5000 = 500cm = 0.5m2. 在 1:500 图上量得两点的距离为8.53cm,求实地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多 少?2. 解:依据比例尺的定义,有l = S ´ M5. 求出能够描绘在比例尺为 1:1000、1:2023、1:5000 和 1:25000 地形图上的地面线段的最小长度各是多少?5. 解:依据比例尺精度的定义e = 0.1M ,mm,得: 在比例尺为 1:1000、1:2023、1:5000 和 1:25000 地形图上的地面线段的最小长度分别为 0。1Mm、0.2m、0.5m 和 2.5m.7某勘探工程需要布设一个钻孔 P,其 设 计 坐 标x =335879.300m,Py =29351.500m。设计钻孔四周的测量P控 制 点 A的 坐 标 x =335678.450m ,Ay =29282.870m,A 点处的边方位角A,试求用极坐标布孔所需的测设数据。AB7. 解:1.计算AP 方位角2. 计算AP 距离3. 计算BA 方位角4. 计算拨角9. 解 :=tg 1(Y -Y ) /ABBA(X -XA)=163º23”54“BL =(Y -Y ) / sin= (X -X ) /8. 如下图,下平巷由点开切,二号下山已掘至点。为加快进度,当二号下cosABABBAABBA=142.068m山掘至点后,便向点进展贯穿。=261º38”22“=1ABA8 237.514 m, 199.410 m,B=84º00”11“ , =400m, 5º,求点到点2BAB10AC的下掘深度h 和斜长。8. 解:H =H + ×L =237.514+400×CAAC=235.514m10. 如下图, 当下山从M 掘到N 时,便向P 沿倾斜煤层贯穿平巷。H =-200m,PH =-98.5m, 平距 L =300m, L =100m, 试MPNM N计算 h、H 、h、及。M NNN PN Ph= H =36.104mBCL =h/sinn =51.059m9. 如下图, 上下平巷和一号下山已掘好, 为加快二号下山的掘进速度,在两平10. 解:h= -100mM N巷的点A、B 之间, 相向贯穿二号下山。 已H = H +hNM= 198.5mM Nh= H -H =-1.5m知 X =5293.580 m ,Y =284.723m ,N PPNAA= -1.5 / 300 = -5X =5157.435m , Y =325.314m ,N PB=261º45”32“,A8B=259º23”43“。求 A、B1011. 如下图,二号下山已由 D 点掘进B 两点的水平距离和指向角。至 B 点,并沿 DB 方向掘进,为了加快进度, 打算由上平巷往下平巷掘。现要找到二号下 山与上平巷的估量交点P,以便在P 点标定二 号 下 山 的 中 线 进 行 贯 通 。 已 知X =5072.836m,Y =129.910m,X =5338.955m,A ABY =424.404m , =34º41”42“ , B AP=228º59”11“。求指向角 及水平距离LBPAP及 L 。差。BP15. 解: 该段距离的最或然值为x=LL/6 = 346.5393 米观 测 值 中 误 差m = ±vvn - 16306 - 1= ± 11.2 毫米,11. 解:= -=BPAP194º17”59“最或然值中误差 mx = ±=vvn(n -1)L = (X -X ) sin-(Y -Y )cos± 11.2/6 = ± 4.6 毫米APABBPAB)/sin(-)=30.770 mBPAPB最终成果:L = (X -X ) sin-(Y -Y )cosX=346.5393 米±4.6BPABAPAB)/sin(-)=367.029 mAPAPBP12. 如下图,上平巷总长 1800 米, 一、二号下山长约 1000 米,平巷按井下水准测量要求施测,下山按三角高程导线施 测,并独立测量两次。水准测量单位长度高差中误差M = ±18mm,三角高程hl毫米17. 地形图上量得一线段的长度为 3.5 厘米,其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为175 米,求该图的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17. 答 : 比 例 尺 :1/M=35/175000=1/5000测量单位长度高差中误差为M= ± 50mm。Hl比例尺精度为 =试 预 计 贯 通 点 K 的 高 程 误 差 。0.1 ´ 5000=500m=0.5m12. 解:m=±mR= ± 24mm18. 某距离共丈量六次,其观测值分别为:150.430 米、150.426 米、150.428 米、150.424 米、150.425 米、150.423 米,求该距离的平均值是多少?观测值中误差和平 均值中误差是多少 ?18. 答:平均值为 150.426mHK 水hlLm=±mHK 经hL= ± 70.7mm观测值中误差 m=±= ±vvn - 12.6mmm 2HK 水+ m2 HK经± 74.7mmM =±HK=21.1mmmn平均值中误差 M = ±= ±M =MHK 平HK= ± 52.8mm15. 对某段距离进展了六次同精度观测,观测值数据分别为了346.535 米、346.548 米、 346.520 米、346.546 米、346.550 米、346.537 米。试求该段距离的最式然值及观测值中误差和最或然值中误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高级掌握低级 每项测量工作要有检查 测量精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2. 地面测量 井上下联系测量 井下测量3. 土地复垦4.各种巷道 导线测量5. 快速增大均不全都1. 陕西省西安原点2.起始子午线或首子午线3. 500 公里4. 真子午线 磁子午线 直角坐标纵线 5. 顺时针6. 北端 逆时针 锐角 8. 整体到局部 先掌握碎部 高级到低级 9. 地面点之间 10. 角度 距离 高差 11.方位角 象限角12. 水平投影13.10KM14. 地球曲率15. 大地水准面16. 青岛市 72.26017. 50018. 中心子午线 赤道 20. 黄海平均海水面 21. 掌握点 22. 平面掌握 高程掌握 23. 全球定位系统24. 掌握点 测点 测网 25. 四等26. ±2.5´ 27. 大气折射 28. 5M35. 给向 测图 36. 导线 37.根本掌握 采区掌握 38. 1.5-2KM 39.300-500M 三个 40. 30-100M 41.比长 温度 垂曲 42. 一般贯穿工程43. 日常生产测量 测图 44. 上下山中间巷道 其它次要巷道 45. 测回法复测法 46. 尺长改正数 47. 水准管气泡 48. 来回 一米以上 1/202349.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符号是系统的但大小是偶然的 50. 测角误差 51.经纬仪 水准仪 悬挂罗盘仪 半圆仪52. 给中线 53. 经纬仪法 罗盘仪法半圆仪法 卷尺法 54. 移动 55.经纬仪法 瞄线法 拉线法56. 坡度倾角57. 快速掘进保证施工质量节约测量人力58. 接地59. 次要巷道测量 回采工作面测量各种碎部测量60. 低精度仪器61. 轮廓和外形62. 支距法极坐标法交会法63. 导线点64. 煤厚 倾角 回采线的时间65. 方向坡度断面规格进度66. 联系测量次要巷道测量二、单项选择题:回采工作面测量碎部测量法 5cm68. 采区联系测量69. 多余观测70. 中误差2. B 3. B 4. B 5. C 6. A 7.67.钢尺1. CC8. B71.地表C14. C9. B 10. B 11. A 12. C 13.15. D 16. A 17. B 18. C 19.观测站 岩层内部观测站72. 文字说C 20. D 21.A 22.C 23.C 24.B 25.D 26.C明图纸73.74.0.9HO75.走向倾向主断面27.C 28.D 29.C 30.B 31. B 32. D 33.两个 76. 下山向上山 工作面推动 77. 50-100mm 78.冒落带 断裂带 弯曲带 79. 厚度性质 3-5 倍 80. 最大 最大 81.伸长 压缩 82. 掌握点 83. 凸凹 84. 安全牢靠 局部煤炭临时或长期不能采出 简单化 85. 垂线法 垂直断面法 86. 四级 87. 垂直断面法 垂线法 88. 图纸 地质 受护对象概况 选取的参数 压煤量计算 89.“三下”采煤 留设煤柱 90. 受护边界移动角 91. 平面联系测量 高程联系测量 92. 坐标系统 93. 导入高程C 34. B 35. D 36. C 37. B 38.A 39.C 40.B 41.B 42.A 43.A 44.C 45.C 46.A 47.A48.B 49.A 50.B 51.C 52.C 53.C 54.B 55.C56.B57.D58.B59.A60.A61.B62.C 63.B 64.B 65.B 66.A 67.C 68.A 69.B70.B 71.B 72.D 73.C 74.D 75.D 76.A 77.D78.A 79.C 80.D 81.D 82.D 83.B 84.D三、推断题:1.×2.3.×4.5.6.×7.8.9.×10.×11.12. 13. 14.× 15.16.× 17.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94. 物理定向几何定向95. 钢尺法31.×32. 33.× 34.× 35. 36.×钢丝法全站仪测距法96. 独立37.× 38.× 39. 40.× 41. 42.×43.97. 陀螺经纬仪 几何定向98. 1/800044.45.×46.47.48.49.50.99. 误差100. 测量方案101. 投51.×52.×53.54.×55.56.×57.×58.点和井上、下连接测量102. ±7cm ±×59.×60.61.62.63.64.×65.10103. 四等水准测量104. 单66.67. 68. 69. 70.× 71. 72.垂投点法信号圈法比距法钟摆法× 73.× 74. 75.×76.×77.78.×79.105. 投点误差106. 一井或两井陀×80.×81.82.83.×84.×85.86.螺经纬仪107. 投点误差108. 井四、问答题:深 钢尺法钢丝法109. 投点误差1. 答:井上、下连接误差110. 气流正比矿山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反比111. 误差积存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矿112.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悬测量掌握系统,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挂半圆仪113. 300-500M30-80M2煤矿根本建设中的施工测量;114. 检验和较正重要测量 115. 8 度3测绘各种工程采掘图、矿山专用116.附合路线 闭合路线 水准网 水准图及矿体几何图, 满足生产、建设需要;支线117. 增大提高量边精度4对资源利用及生产状况进展检查118. 提高倾角的精度119. 水准测量和监视;三角高程测量120. 水准测量121.5观测和争论由于开采所引起的地8 度 122.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123. 仪表及岩层移动的根本规律 , 以及露天矿边器人外界条件124. 偶然误差坡的稳定性, 组织开展“三下”建筑物、125. 相等126. 观测条件127. 累铁路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