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新学期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86851558       资源大小:29.4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新学期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doc

    2022年新学期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议会制由来;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进一步熟悉历史进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进展的根本脉络。 2、了解君主立宪制度和内阁制度形成过程,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努力做到注意探究学习,擅长从不同的角度发觉问题,养成独立思索的学习习惯。 3、通过学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确立进展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任何新制度的消失都要经过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从而培育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熟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 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代议制度确实进展;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进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消失; 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过程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并建立共和国; 1688年“荣耀革命”完毕了复辟王朝。 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革命爆发的必定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缘由,也打算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剧烈。 1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当政时期稳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_政权。而后英国经受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头形成,消失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局部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的“荣耀革命”。“荣耀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公布 (1)内容:以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 (2)作用: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进展 1.代议制:教师分析: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由于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全都了。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与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教师分析: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询问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削减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首领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3.1832年议会改革 教师分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富有的农夫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加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进展。 重难突破:全面熟悉和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学生分析争论,小组展现,教师总结点评。要点如下: 1.特点 (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3)首相是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4)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首领担当首相; (5)以代议制为根底,议会把握国家主权; (6)实行分权原则。 2.作用: (1)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进展供应了制度保障; (2)完毕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开了专制_统治 (3)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开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 (4)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3.内容: (1)国王: 产生:世袭、终身; 地位: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纷争之外。 (2)议会: 产生: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国家立法机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_。 (3)首相: 产生:国王任命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首领担当; 职能: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打算国家的重要政策,把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把握立法权。 (4)内阁: 产生:由首相提名,经国王任命而组成; 地位: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需在大政方针上保持全都,要与首相共进退。 课后反思 在构思本节课的教学时,我觉得需要拓展的内容许多,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的思索,培育历史思维力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世界近代划时代的大事,对此史实的透彻理解有助于整个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纳教师讲授的方式,未采纳多媒体帮助手段,目的是聚焦学问核心,培育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思索问题的力量。从课后练习及谈话收集的反应信息看,根本上到达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提示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至关重要,滥用不如不用,有效、高效才是运用它的目的。 新学期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2 学问与力量: 根底学问: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熟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力量培育:培育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力量,通过争论与思索,初步培育高一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进展和影响。 方法与过程: 分组争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争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预备。分阶段进展问题解决,在高一学生自学阶段,教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争论中,以便随时发觉高一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消失的怀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高一学生熟悉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加民族自信念,骄傲感;熟悉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高一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察一个国家肯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留意它的中心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展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进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高一学生叙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大禹治水”:传奇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连续治水。他转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正是由于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依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设问:请观看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这时的夏禹由于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举例: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由于有个部落酋长参与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进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内部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选贤与能”。设问: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还会连续推行禅让制,选出他的继任者吗? 材料分析: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进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国名“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今,“禅让时代”完毕,“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头。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禹虽然根据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供应两段材料给高一学生,可比拟分析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与阶级社会的“家天下”: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需要留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2、夏商的行政治理制度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心到地方的行政治理制度。以商朝为例说明。在中心,统治者为王,设相、卿士参加商王决策;卜、祝、史负责占卜、祭祀和记录王朝大事;武官师执掌军权,各类官职的主要职能划分特别清晰。在地方,商时期方国林立,方国首领被商王封赐为“侯”“伯”等,他们对方国拥有肯定的支配权力,同时对商王效忠,定期纳贡、朝见,并奉命征伐。(这里可结合商朝疆域图和高一学生所熟识的封神榜,以周方国的文王被赐封为西伯侯为例叙述,高一学生更易理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强盛时掌握的地区,已经远远超过商朝。 材料说明:“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西周掌握区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辽宁,南达长江,是三代中疆域的王朝。 情境设置:对于如此浩大的王朝,作为周王,怎样才能有效地统治?(西周疆域图) 1、西周的分封制(“分土封侯制”)(武王开头,周公连续) (1)分封的目的 稳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进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稳固统治) 情境设置:假如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展分封呢?(结合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说明分封的对象,能熟悉到分封的主体是同姓分封,同时可结合地图说说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内容(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武王把肯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封的诸侯必需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举实例说明,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会盟诸侯,周昭王时期的巡游南方。)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这里需要留意的是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3)分封制的影响设问:当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后,他们究竟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稳固统治,扩大疆域?(用此设问主要是让高一学生充分体会分封制带来的影响,高一学生可结合教材以及自己的熟悉进展思索。) 教师总结:熟悉分封制的影响,要留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气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力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气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遥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气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加,并威逼到周王的统治地位。其次,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稳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减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进展的必定。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2、西周的宗法制 设问: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室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和周王的关系最亲。他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而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凹凸,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构造,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与分封制亲密相关。 (1)宗法制的含义简洁说即宗族的法规。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化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方法,来确立和稳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浩大的宗族网;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的特点)。 (3)影响:确立一整套安排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分散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早期国家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用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形式,用世卿世禄制为选拔官吏的根本方式。 总结: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根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新学期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把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育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力量和分析、评价问题的力量,通过比拟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育学生归纳和比拟的力量。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熟悉到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的根本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还要细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索,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学问。 问题探究,表达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情境教学法:学生角色扮演,神入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进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育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育顽强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疑心,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吸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立供应借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分与联系。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东西方人民对神的敬畏),再联系所学学问,回忆第一单元学习的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和西方古代史,让学生总结出东西方人民将对神的敬畏转移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君主身上。 再展现图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学们,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总结。那么为什么查理一世被他的国民送上了断头台?这种与传统敬畏君主观念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为什么人们头脑中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今日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七课,来一探毕竟。 一、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enlighten)“启蒙”在法文中即光明、才智之意。启蒙思想家想开启人们的才智,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公平去斗争。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让学生通过课本学问的阅读和以往学问的回忆来归纳。 1.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进展 (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进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供应了经济根底) 2.政治:新兴资级力气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 4.科学:自然科学的进展,提高了人们的自信 (自然科学的成就使教会的许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供应了锋利武器) 5.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制度严峻阻碍了资本主义进展 三、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共同总结) 1、核心思想:理性推断是非的标准 2、主要内容:理性、民主、科学、自由、公平 四、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启蒙运动的进展历程 1、兴起英国(17世纪)(这局部教材没有具体介绍,通过材料补充给学生) 霍布斯:国家不是依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制造的;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洛克:私有财产是人权的根底,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言;政权形式上,赞成君主立宪制,主见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2、高潮法国(18世纪)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3、扩展欧洲其他国家,影响全世界 新学期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识记:希腊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城邦及其特点。梭伦改革为希腊民主制度奠定根底;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确定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权力机构。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政治的奉献。 理解:地理环境在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归纳并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希腊城邦的阶级与时代局限。 运用:探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进展的历史条件、根本特征、实质和作用。探究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本缘由。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地理环境、问题探究。 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资料,初步把握信息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衰进展过程中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步骤、分层次把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古代希腊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 了解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重要内容,感受古代希腊的辉煌,分析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奉献及其历史局限,感受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分析雅典民主制度产生进展的历史条件和实质,理解希腊奴隶制度的利弊得失,从宏观上把握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重点难点: 重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 难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到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特征。但在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法律建立却是主流,这在古代的希腊与罗马表现的尤为突出。当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律体系都是由古希腊罗马的政治系统中逐步进展而来的。那究竟古代西方的民主和法制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学习第六单元第一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来了解一下吧。 讲授新课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在接触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希腊的地理位置。(展现地图) 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半岛-巴尔干半岛。她被大海所围绕,因此我们称希腊文明为“海洋文明”。由于希腊地形简单,少有大块的平原地区,而各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沟通不便,所以在古代希腊形成了很多的小国家,它们被称之为“城邦”。 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纪,它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范围特别小;而且,城邦一般是通过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独立实体。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就是它的根本特征。 在众多的希腊城邦之中,雅典与斯巴达是两个典型的城邦。西方的民主政治来源于希腊,而希腊的民主政治则以雅典最为完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雅典民主政治究竟有哪些内容。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关键要把握三大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 (二)雅典民主政治确实立 1.梭伦的改革 梭伦改革时,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这项措施使很多工商业奴隶主因财宝上升了社会地位,他们与原来的贵族都占据了第一、二等级。(打击了贵族的统治。)同时设立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除此之外,梭伦还设立新的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前者规定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都可中选;后者参加例行审判,承受上诉案件。废除了债奴制度。 影响: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根底。 2.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把整个雅典城邦分为10个地域部落,以取代过去的4个血缘部落。克里斯提尼的这一举措,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减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这些改革措施,使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起来。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当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进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比拟全面,而且很彻底,共有六项:第一,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全部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其次,改革公民大会,规定它是雅典城邦的权力机构,治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凡二十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与,每个人在大会中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第三,改革五百人会议,规定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国家大事;第四,提高陪审法庭地位: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参加立法;第五,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第六,发放工资和津贴,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观剧津贴) (四)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 雅典民主制度保证了希腊文明的绚烂辉煌,而且当今欧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差不多都来源于它。其次,雅典民主政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限度分散本邦公民,以保 持自己的独立性,对外则是为了掠夺他人的财宝和奴隶。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第一,它是少数人的民主,本邦妇女、广阔奴隶和外邦人都无权享受民主政治;其次,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根底之上的。 新学期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总理衙门的设立(设立的缘由、时间、主要职权范围、性质及评价);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2.通过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缘由、主要职权范围、性质,使学生熟悉到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掌握清政府,干预中国内政。总理衙门的设立,加速了中国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通过学习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使学生熟悉到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头,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3.通过对清廷政策调整的叙述,让学生熟悉到: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夫革命的时代特点,清政府正渐渐沦为外国人侵华的统治工具。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其次次鸦片战斗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摇摇欲坠,已无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抵挡列强的军事侵略。在这种状况下,清朝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政府被迫调整了对内对外政策,以稳固统治。清政府的阶级本质打算了其向列强妥协求和,以得到列强帮忙,镇压人民革命。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导致了此后清政府处理对外事物时的脆弱无力、卑躬屈膝以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政策的调整也使得主见对外妥协和好的洋务派当政,为以后的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预备了条件。此外,在镇压人民革命和抵挡列强入侵时,满族的腐朽被彻底的暴露出来,清廷不得不开头倚重汉族地主,这样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主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汉族官僚势力扩大是19世纪60年月以后清朝政治的一大特征。 重点分析 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及其影响是本课的重点。清朝设立的总理衙门与前朝设立的对外机构在地位、设置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是中国在患病外国侵略、主权丢失、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背景下成立的中心机构,这就注定了它将成为列强掌握中国中心政府的工具。他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心机构开头半殖民地化,对晚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辛酉政变及其影响之所以是本课重点,是由于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反抗外来侵略变为妥协和好,并开头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变,导致此后清政府在处理对外事物时,不惜以割地赔款、出卖主权来求得与列强和解,这使中国不行逆转的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使人民陷入水深炽热之中。慈禧的掌权与恋权也使中国失去了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机。 重点突破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答复“总理衙门何时设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总理衙门?”等问题,使学生把握有关“总理衙门”的根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比照宋朝市舶司与总理衙门设立的背景、管辖范围等,使学生理解总理衙门有利于列强掌握清朝的内政和外交,是清朝中心机构开头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答复“在辛酉政变之前,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消失了怎样的变化?”“何时发生的辛酉政变?”“何人发动的辛酉政变?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列强对辛酉政变实行“无异议”的态度?”等问题,使学生把握有关“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的根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索“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学生理解辛酉政变产生的影响。 难点分析 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为什么会消失。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的形成有着较为简单的缘由: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使列强熟悉到只能通过扶植清政府,才能爱护其业已取得的侵略权益,并获得更多的权益;另一方面,清政府在列强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以摇摇欲坠,由于阶级本性所打算,它必定选择依靠侵略者,镇压革命,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由于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展综合分析力量有限,因此在理解这一问题时会有些困难。 难点突破 通过学生答复“辛酉政变后,在清政府中把握实权的是哪些人物?他们的政治主见是什么?”“列强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为什么会由中立转为帮助清政府剿杀?”等问题,和争论“清朝对内对外政策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月发生如此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理解中外反对势力相勾结的局面消失的缘由。 课内探究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进展自学并进展小组争论。之后,各组提出本组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答复或大家争论得出答案。教师就学生未涉及到的问题提问,使学生能较深入的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其次章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化 重点: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及其影响 难点: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为什么消失 教学过程: 利用ppt文件向学生介绍本章学习内容。 通过提问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和其次次鸦片战斗给清政府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导入新课。 向学生提出其在自学中所要答复的问题: 清朝政局何时开头变动,怎样变动,为何要变,变化带来了哪些直接影响? 由学生分组进展自学,之后进展小组争论,并整理出本学习小组在自学中遇到的本组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 先由学生答复教师在前面提出的问题,之后,各组派出一名代表提出本组的问题,由学生争论答复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一下问题: “清朝政局的变化为什么是在19世纪60年月,而不是在第一次鸦片战斗后?”、“19世纪60年月前的中国为什么不设立外交机构?”、“列强和慈禧为什么都要重用奕訢?”等问题。 在答复学生的问题时,教师应将这些问题依据本课内容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类,根据课文内容的编排挨次逐一解决。并穿插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多少提出问题: “总理衙门何时设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总理衙门?”、“宋朝市舶司与总理衙门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在辛酉政变之前,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消失了怎样的变化?”、“何时发生的辛酉政变?”、“何人发动的辛酉政变?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列强对辛酉政变实行“无异议”的态度?”、“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辛酉政变后,在清政府中把握实权的是哪些人物?他们的政治主见是什么?”、“列强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为什么会由中立转为帮助清政府剿杀?”、“清朝对内对外政策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月发生如此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清朝为什么转变倚重满族官员的既定方针开头重用汉族官僚?”、“被清政府倚重的汉族官员主要有哪些,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新学期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新学期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碎****木)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