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中纳米材料的作用.docx
生物医学中纳米材料的作用 1用于生物医学的纳米材料 1·1细胞分别用纳米材料 病毒尺寸一般约80100nm,细菌为数百纳米,而细胞则更大,因此利用纳米复合粒子性能稳定、不与胶体溶液反响且易实现与细胞分别等特点,可将纳米粒子应用于诊疗中进展细胞分别。该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快速、安全等特点。美国科学家用纳米粒子已胜利地将孕妇血样中微量的胎儿细胞分别出来,从而简便、精确地推断出胎儿细胞中是否带有遗传缺陷。 1·2纳米材料用于细胞内部染色 利用不同抗体对细胞内各种器官和骨骼组织的敏感程度和亲和力的显著差异,选择抗体种类,将纳米金粒子与预先精制的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混合,制备成多种纳米金/抗体复合物。借助复合粒子分别与细胞内各种器官和骨骼系统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在白光或单色光照耀下呈现某种特征颜色(如10nm的金粒子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红色),从而给各种组合“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因而为提高细胞内组织的辨别率供应了一种急需的染色技术。 1·3纳米药物控释材料 纳米粒子不但具有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汲取、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甚至可通过血脑屏障等特性,而且还具有靶向、缓释、高效、低毒且可实现口服、静脉注射及敷贴等多种给药途径等很多优点,因而使其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宽阔的应用前景。德国科学家将铁氧体纳米粒子用葡萄糖分子包覆,在水中溶解后注入肿瘤部位,使癌细胞和磁性纳米粒子浓缩在一起,通电加热至47,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而四周正常组织不受影响;挪威工科大学的讨论人员,利用纳米磁性粒子胜利地进展了人体骨骼液中肿瘤细胞的分别,由此来进展冶疗;SharmaP等1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覆紫松醇制得的纳米粒子抗癌新药,体内试验以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的缩小程度和延长存活时间来评价药效,其疗效较同浓度游离紫松醇明显增加;Damage等2用聚氰基丙烯酸己酯包覆胰岛素制得的纳米胶囊,给禁食的糖尿病鼠灌胃,2天后使血糖水平降低50%60%,按每千克体重50单位胰岛素以纳米胶囊给药,降血糖作用可维持20天,而同样条件下,口服游离胰岛素却不能降低血糖水平。 1·4纳米抗菌材料及创伤敷料 按抗菌机理,纳米抗菌材料分为三类:一类是Ag+系抗菌材料,其利用Ag+可使细胞膜上的蛋白失活,从而杀死细菌。在该类材料中参加钛系纳米材料和引入Zn2+、Cu+等可有效地提高其的综合性能;其次类是ZnO、TiO2等光触媒型纳米抗菌材料,利用该类材料的光催化作用,与H2O或OH-反响生成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以杀死病菌;第三类是C-18A°纳米蒙脱土等无机材料,因其内部有特别的构造而带有不饱和的负电荷,从而具有剧烈的阳离子交换力量,对病菌、细菌有强的吸附固定作用,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由于纳米银粒子的外表效应,其抗菌力量是相应微米银粒子的200倍以上,因而添加纳米银粒子制成的医用敷粒对诸如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浓杆菌等临床常见的40余种外科感染细菌有较好抑制作用。深圳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发出粒径约25nm的银抗菌颗粒,其具有广谱、亲水、无抗药性,对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有剧烈的杀灭作用。由其进一步研发出的纳米创口贴,其外观、价格都与一般创口贴相近,具有护创作用,还具有超强活性,能激活细胞、修复病变组织、加速伤口恢复的作用;相应方法还制备了纳米材料抗菌溃疡贴。此外,青岛化工学院等已开发出具有抗菌功能的多种纺织品;南京希科集团用纳米银粒子同棉织品复合,制成了广谱抗菌的新型医用棉。 1·5纳米颗粒中药及保健品 微米级中药有50%以上不溶于水,而纳米级中药粒子则可溶于水,从而有效提高药物利用率。利用纳米技术将中药材制成极易被人体汲取的纳米粒子口服胶囊、口服液或膏药,不但克制了中药在煎熬中有效成份损失及口感上的缺乏,而且可使有效成份汲取率大幅度提高。将制成的纳米中药膏直接贴于患处,纳米粒子很易经皮肤直接被汲取。研发纳米中药产品是促进中药走向世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升级的进展方向之一。用纳米技术将不易被人体汲取或毒性较大的药物或保健品制成纳米胶囊或纳米粒子悬浮液,则可制得具有极高效/费比的纳米保健品。如微量元素硒具有防癌、护肝、免疫调整等作用。中国科技大学领先用纳米硒开发出“硒旺胶囊”,生物试验证明,其急性毒性是无机硒的1/7,是有机硒的1/3,其去除羟基自由基活性是无机硒的5倍,去除过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活性也大幅度提高,使其在免疫调整和抑制肿瘤方面的灵敏性显著提高,纳米硒的安全性和生物活性使硒的保健功能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1·6纳米医用陶瓷 纳米陶瓷在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齿以及牙种植体、耳听骨修复体等人工器官制造及临床应用领域有宽阔的应用前景。四川大学李玉宝教授等34用硝酸钙、磷酸铵为原料,二甲基甲酰胺为分散剂,在常压下制备出晶体构造类似于人骨组织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针状晶体,可用作人骨组织修复材料;Luo等5用TEOS在氢氟酸催化下,经溶胶/凝胶法制得纳米孔构造的SiO2,再用TEGDMA经光引发原位聚合制得SiO2/PTEGDMA纳米复合材料,其比传统的牙科用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耐磨性及韧性。通常方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物,其强度和韧性都较低,不能满意应用要求。国外已制备出含有ZrO2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其硬度、韧性等综合性能可到达甚至超过致密骨骼相应性能。通过调整ZrO2含量,可使该纳米复合人工骨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6。美国Arizona材料试验室和Princeton大学的讨论人员用聚二甲基丙烯酸酯、聚偏氟乙烯和钛盐作原料,应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的纳米TiO2/聚合物复合材料,用其作人工骨,其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与人体骨相当。 1·7生物活性材料 自Hench7首先报道某些组成的玻璃具有生物活性以来,国内外对生物玻璃的研制非常活泼,但生物玻璃较脆、不能满意人工骨材料的使用要求。随着纳米技术进展,生物活性杂化材料在保持柔韧性的同时,弹性模量已接近硅酸硼玻璃,而且便于参加活性物质,因此是一种开发生物材料的抱负途径。Jones等8用TEOS、甲基丙烯酰胺在偶氮类引发剂作用下,参加氯化钠制备出含钙盐的纳米SiO2/聚合物复合材料,将其在人体液中(SBF)放置1周后,可以观看到其外表有羟基磷灰石层形成,因而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OKelly等9总结了借助仿生过程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思路和讨论成果。应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同时在体系中引入胺基、醛基、羟基等有机官能团,使材料外表具有反响活性,可望在生化物质固定膜材料、生物膜反响器等方面获得较大应用。 Schtelzer等10较早讨论了在凝胶玻璃中固定胰蛋白酶的特性;Cho等11开发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固定-淀粉酶,其稳定性超过1个月,可望用于研制生物膜反响器。含钛硅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透光率、氧气透过率和吸湿性,是抱负的隐形眼镜材料。Schmidt等12,13在环硅氧烷、TEOS、异丙醇钛、甲基丙烯基硅烷、丙烯酸甲酯体系中,参加稀酸,使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聚合,得到隐形眼镜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氧性、润湿性及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弹性和柔韧性,其透亮度和折光率等均满意隐性眼镜的性能要求。我国浙江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也开展了类似讨论并已取得良好进展14。聚氨酯材料是重要的生物医学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常用来制作血管移植物、介入导管、心脏帮助循环体系及人工心脏等。许海燕等15用聚醚型聚氨酯与纳米碳经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碳/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微相分别构造,改善了材料外表的血溶相容性;Huang等16用带羟基的线性聚氨酯(Mn=6000)与TEOS作用,调整二者配比,可得到从柔韧的弹性体到坚硬的塑料等不同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以满意不同使用要求;Xu等17用聚氨酯和有机蒙脱土经溶液插层、溶胶/凝胶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在改善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显著地降低了水蒸气及空气的透过率,更好地满意全人工心脏等植入人工器官的应用要求。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微孔SiO2玻璃,可用作微孔反响器、功能性分子吸附剂、生物酶催化剂及药物控释体系的载体等18;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纳米SiO2复合材料无毒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通过调整PDMS含量掌握其硬度和弹性,可用作生物活性材料;用纳米粒子直接分散法制得的外表带有胺基或羟基的SiO2/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作凝集免疫测定中高显色的“标记器”微粒;利用聚吡咯的良好导电性,其纳米复合材料在组织工程及神经修复等领域具良好应用前景19,20。 2展望 美国伯明翰大学的菲力普教授指出:“纳米技术最终目的还在于生活本身”。全世界的很多科学家已经把目光转向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旨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讨论。美国科学家利贝认为:利用纳米粒子进展细胞分别的技术,很可能简易地实现肿瘤等癌症的早期诊断。结合纳米靶向药物定向治疗技术的进展,人类彻底战胜癌症已为时不远!另有专家猜测:随着纳米药物控释技术的进展,可望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智能药物输送到病患部位,并可依据患者微区内体温、pH值等微小变化来实现靶向控释药物成份。 该技术在免疫、规划生育、糖尿病等方面的诊疗,以及主动搜寻并攻击癌细胞、修复损伤组织等领域具有宽阔的应用前景1921。此外,纳米医用陶瓷及生物活性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必将促进组织工程及人工器官的快速进展。因此,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不仅会极大地促进生物医学产业的进展,也必将会给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