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创新与班主任队伍建设.docx
班级管理创新与班主任队伍建设学习心得体会2013年10月24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班主任远程培训,学习了李伟胜教授的班级管理创新与班主任队伍建设致力于建设“民主型班级”的讲座。在学习中使我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聆听了专家的讲课,对我来说,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这次培训,正好满足像我这样年轻班主任的需求,确实找到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实施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犹如一盏明灯,为新时期我们指明了方向,犹如一泓汩汩的清泉,流入了我们这些班主任的心田。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的几点主要体会:一、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从“管制学生”到“促进交往共生”以前就知道班主任应该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但却只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个说法,而从没去考虑过如何去把这一角色在自己身上转换或者定位,更不知道该转换定位到哪个方向上。如今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深深的意识到班主任应该做到:由“管制型”走向“促进交往共生型”。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老师是绝对权威的,学生对老师必须服从的,这种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了。而现今的新时代呼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树立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共同管理的班级,要尊重学生的看法。比如在班规的制定、班干部的选举等都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进行广泛的民主选举。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所想、所做,要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尊重、爱护学生的重点自尊心。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前,不要武断地下结论,班主任的言行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在班级管理中要多表扬、少训斥,在鼓励与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要深入班级,了解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把爱播洒到全体学生身上,不要只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而应该通过教育和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二、班主任工作的路径的转变:从“应对事务”到“开展系列活动”以前班主任只会根据学校规定应对的、机械的开展教育活动,很多活动都未能经过精心设计,乏味无趣,收效也不大。李教授提出“开展系列活动”,让班主任从“应对事务”到“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策划主题班会活动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更仔细、更深入的了解活动内容。同时,班主任不仅要在意学生在每次班会活动中呈现的内容、产生的话语,更要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发展,尤其是策划、组织和实施班级活动的能力。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更多的人主动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让更多的人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 总之,这次班主任培训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让我找到了更好的班主任工作策略,犹如一场春雨洒向了我的心田,同时也真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时时有,让我们这些农村的老师有更多更好的学习充电的机会,从而更好的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我会以本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取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尽快提高,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奋斗。听李伟胜博士“建立民主型班级”有感 下午,听了李伟胜博士的讲座,自己感觉收获颇多。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班主任必须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按照教育规律去开展班级各项工作。作为班主任,面对自己的班级都会萌生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竭尽全力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好,努力创建一个优秀班级。那么怎样才会把自己的期望变成现实,多数班主任的思维定势是想方设法改变学生,把学生改变成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而事实上这种思考在实践中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班主任要想改变学生,应采取内向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传统、低效的工作做法,高瞻远瞩树立全新的班级管理观念。只有树立先进的班级管理观念,才会产生积极的班主任工作行为,最终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才会化为现实。 少年儿童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一年之计在于春。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班主任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班级是培养学生习惯的主阵地,一个和谐有序的班集体,学生一定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希望有更多的这样培训。 我们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时多数人认为我是父母,资历比孩子高多少多少,但李教授强调:“你做父亲(母亲)的时间与孩子做儿子(女儿)时间一样长,你有什么炫耀资本。”所以做父母的应放下架子平等的与孩子交流、交心、交朋友。 现在孩子都喜欢流行歌曲,去追星,但他们只是喜欢唱,没有去细心理解或领会一些歌词的含义。最好例证就是真心英雄这首歌的歌词,如: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 现在孩子都喜欢上网或打游戏,家长不让就偷偷摸摸的玩,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上网或打游戏,孩子们说放松,可以无忧无虑,试问:你们真的无忧无虑了吗?没有,担心家长发现、作业还没完成、考试还没有复习、成绩不理想等等,他们只是在屈辱的玩!时刻提防家长的指责,甚至打骂。没有自豪的去玩!怎么能够自豪的玩?我想他们自己也知道,作业高质量的完成,复习好了,有理想的成绩,这一切完成后,玩起来那才一个真正的爽。我们何时才让学生自由飞翔 听李伟胜教授讲座有感 李教授的课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过去的一幕幕一一掠过脑海,我心中一直都不能解开的疑问此时此刻被解开了。自己辛辛苦苦所营造的一切,原来存在残缺,存在问题,而且如此下去,我们都被锁上枷锁。“痛苦教学”(学生痛苦、老师痛苦)将不断延续下去。前几天,我在家长会上,大声地告诉家长们:智力不决定一切,蠢是可以医的,那药便是勤奋。我之所以肯定地告诉家长,是因为自己经历过,体验过。自己的迟钝经过努力终于得到改善,而且有时候在某些地方比别人做得好一点。许多学生问我如何使自己聪明时,我都会告诉他:勤奋吧,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奇迹会出现。可是其中有些我曾教过的中学生很苦恼地问我:“老师,我努力了,还是达不到别人的效果,为什么?”当时我想到了智力,于是也怀疑是智力在作崇,智力跟悟性有关系的吗?我不知道,也没有进行太多的探究,但我相信,努力了的人取得成功,是与悟性有莫大的关系。 善于观察、摸索、总结的人,他能举一反三,把一些看似毫无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而实际上,我们的学生悟性有多大?有的,我暂时只发现有小部分学生有悟性,可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是我们没培养,还是没有发觉?究其原因,我发现我们的教师真是太聪明了,总是善于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并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授予学生。我们正沉浸于自己的聪明时,却没有想到我们的学生。我们学生寻找、发现知识规律的机会没有了。有时候学生自己经历了,那怕发现的不太完整,可仍然是最有意思的,最有价值的。他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会发现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的能力。 我跑得太累了,却很多时候都没想过学生也跟在我的后面跑,也会觉得辛苦。许多时候为了赶进度,把许多必要、有意义的细节都忽略了,所以教学僵化了,学生被动地接受。课上的合作只是形式,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位,创新、想像也没有更深层次的发展。 老师,辛苦了,休息一会,放飞我们身边那些可爱的小学生吧,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天空! 学校如何引领自主创新型教师 刘建宇:上海华东师大学习有感2008年7月31-8月9日,我校委托华东师大对我校60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专职培训,通过培训,通过与专家、教授学者的面对面交流,教师对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以及职业高度产生了新的视角。教育应是为了传承文化而提升人类个体的文化素养与生活品位,不应是沦为谋生发展的工具,缺失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激情,实际上是教育人生的失败。教育要回到原点,把握好方向、标准、方法,要考虑教育的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要有同理心,要考虑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所有这些认识,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坚持认为,教育不是物化的形态的看重而是内化的东西。我们感觉到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做一个美的教师,正确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完善几个基本认识,理清几个基本关系,通过教育科研,理论学习,开发、设计选修课程等方式不断学习,培养自己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名自主创新型教师。 报告聆听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赵才欣、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华东师大吴亚萍教授、李伟胜教授、单中慧教授等老师的精彩报告,这10天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暂时放下手头繁琐的工作,走出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科,让我们静下心来,从一个个崭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去思考教学,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次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围绕许多的专题和案例进行互动交流,将心中已经沉淀下来的众多困惑一吐方快。在集中培训的间隙我们更始进行了研讨交流和课堂实践活动。高研班的学习让我们又回归到久违的一种求学的氛围之中。在学习的日子里,我们领略了专家教授们的风采,我们分享了同行学友的智慧,强化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在学校中,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就没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就没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就没有学生的转型。”(叶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不得不说: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改进教育,必得首先变革学校,改进学校,必得首先变革学校中的人,而要改进人,我们必得首先改进他的理念,而理念要最终转化为有效的行动,就必须有一批由先进理念武装的自主创新型教师。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理念是有效的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次的华东师大一行收获颇多。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关心之余,我就其中自己感悟最深的学校如何培养教师成为自主创新型教师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教师的职业价值在哪里什么样的教师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如果把符合教师工作的规律性,运用教师工作的规律性,拥有顺利完成教师活动的优秀者,称为“真”真的教师,哪么,具有愉快完成自己教师职业活动的觉悟,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符合社会背景,人类生存的优秀教师,就可称为“善”的教师,而“美”的教师则应该是以“真、善”为必要前提,将“真、善”进行有机结合,对“真、善”实施超越后达到了一种自由的状态,真正实现了一个教书匠到艺术家的飞跃。而这样的教师就是一个自主创新型的教师。这样做教师,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会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自己的思想美。他的信仰是健康的,让人愉快、平和。他的见识是宏大而深刻的,而非肤浅、琐碎。因此,在社会的不断变迁中,我们要能拥有自己的主见,让自己成为一个“真”的教师、“善”的教师、“美”的教师,在工作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愉悦中自主地工作。在不断的追求中艺术地生活。这应该是教师的职业追求。二、新课标我们如何认识教学新课程改革在其理念精神上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按照这种理念培养起来的新人将承担起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但是理念贯彻到课堂这一最基本环节的时候,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和把握这种理念,如何表现出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唯新意而新意,不为理念而理念,以“我思、我想,故我在”的态度成为一个自主创新型教师,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甚或是将来,在层出不穷的新的理念中,把握其内核,将新的理念贯穿进自己独特、个性的教育中,成为完善自己个性的重要组件,这是能否成为自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条件。1、完善基础认识教材的认识教材是生活的缩影。源自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发现。是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开始的。对学生学习地位的认识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能力,考虑学生能提出问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课堂教学的根本在课堂之外。开发教材,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个性,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对教科书进行重新认识。教材,不论是哪个版本的,只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的材料,教师要依据课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本校实际具有开发教材,拓展教材。2、理清基本关系对学生自主还是自流?课程改革倡导民主的氛围,呼唤权利的回归,主张把时间和课堂交还给学生,给学生以自由,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和体现这一精神,并不是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内容的规范,没有检查,没有反馈,没有目标的不负责任的自流式学习方式,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到自主。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尊重更不能演化成放纵。思维的发展和井然的秩序并不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在一个有序的课堂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了选择、学会了合作。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只有在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下,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能力与价值观才能向科学方向发展。对课堂传统还是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鉴于此,有的教师就误认为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的,就是观念不先进的,似乎课也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于是,不惜花费一切血本地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能如愿以偿,有的课件只不过是课本搬了家,充其量起着小黑板的作用;有的课堂干脆成了“微电影”,教师成了专职“鼠标员”,鼠标点点,小棒指指,学生成了地地道道的观众;有的教师把课件搞得五彩缤纷、图文并茂,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教师讲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代替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黑板干脆成了“空白板”,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无所有,鲜有痕迹,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和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教学手段的“奴隶”。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指导学生读书和思考,必要的讲授、点拨、质疑、组织讨论和指导基础练习等传统教学仍不失为课堂主要的教学手段,若舍本求末,由“辅助”成了“主教”,将传统教学手段全盘否定,把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统统挤掉,包办代替,那就会事与愿违。其实,传统教学中的教给学生的规律和方法,在课改中也很重要,如果没有这样一把钥匙,学生谈何自主学习。对教学讲还是不讲?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忌讳教师的“讲”。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掐着秒表上课”的程度和地步了。教师们低守着“沉默是金”“少讲为妙”的真理,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准则。在课堂上,教师不敢多讲,甚至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小心翼翼、字斟句酌,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本来教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着学生“兜圈子”,似乎都较着劲儿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也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好像不与之“划清界限”,就“不革命”似的,教学理念就不先进似的。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也就是说,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和长知识时期,其经验、感悟和体验都是有限的,许多内容都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此,思维上必须挣脱羁绊,不需讲时不讲,需少讲时精讲,该大讲时畅讲,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不敢讲,该讲的不讲,以及泛泛地讲,讲得过多,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对教法合作还是独立?合作学习在发挥学生主导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学中凸显了许多方面的优势,然而我们又无不隐忧地发现,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的“必杀技”,教学公开课、观摩课上总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大餐”,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有争当小组合作学习的“弄潮儿”之势,然而浮华背后,其不规范的操作已开始显山露水。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学生便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听,这热闹背后存在的合作学习是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学生干脆天南海北,产生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不着边际的观点,偏离了主题。这样的合作学习实质上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都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没有意见交融淌出的源头活水。任何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的,学生不会自主、独立学习,在组内就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让他们讨论他们没有体会又能讲什么呢?如果学生都不懂得自主、独立学习,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讨论时大家只好冷场,没有个人的努力,合作学习就不会有效,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更何况有的内容本身需要学生静静地独立思考的,犯不着组织学生讨论与合作。对评价肯定还是否定?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和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是新课改后发生的明显变化。然而现实中,学生错了,教师也不否定,不该夸的也变着法子夸,不该奖的也想方设法奖,这样,极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概念模糊,客观上造成知识误区和科学缺陷,最终削弱教学效果。学生课堂严重违纪,教师也不制止,听之任之,使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有效矫正,长此以往,将很不利于学生成长。肯定和否定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评价手段,不可偏废。事实上,不能不分清红皂白,一堂课充斥着肯定和表扬,更不能使肯定和表扬成为教师的习惯性行为和“口头禅”。这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的肯定和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使学生“上嘴,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最终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性,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其实,教师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亲切关爱的动作,其所蕴涵的表扬和鼓励常常更加充满情感,课堂上该表扬的当表扬,该否定时当否定,正所谓“义正词严而不谩骂,真诚表扬而不虚夸。”3、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其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生成的真正顺序应该是:首先是“情感的生成”(解决想学习的问题);其次是方法的生成(解决会学习的问题);最后才是知识的生成(具有承启作用)而不是相反。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的达成。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追问:课堂,我们到底应该关注什么?为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一种认知观念的生成、验证、完善和升华,应该成为课堂的本质特征。我们知道,在求知的过程中,若你没有自己的见解,也就没有与老师和同学思维上的碰撞,从而也就没有自己见解进一步的验证和升华,更别谈对知识学习的方法、规律的感悟了。为此,我们必须由对学生是否学会的关注转向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与否;关注学生知识生活的主动建构。课堂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样的基础教学能使学生的渴求灵动的心情去探索、求知,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一种性格、一种智慧、这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认知基础与未来发展之间所本应遵循的一种承启关系,和课堂教学应有的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存在的意义是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内心关闭的智慧之门,教师存在的意义是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堂之外。知识是教不完的,而教师一旦在学科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方法,引导学生产生了探究知识的兴趣,教不完的知识凭借兴趣、习惯和方法可以自己学习。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应该转向对学生知识生活的主动建构的关注。关注学生态度情感的变化。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高度注重了课堂的外在形态如课堂气氛的热烈、结构的完整、重点内容的突出、讲解的清晰等等,但偏偏没有关注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只注重了环节本身而没有注重环节所应赋予的深刻内涵。这是目前我们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枯燥无味的知识,只有枯燥无味的教学,没有缺乏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智慧的教学,这是许多教育者的共识。中国足球出线,神州六号发射,这是每个爱国者心中永远的企盼,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我们的教育者却因为害怕耽搁学习的时间而亲自关闭了学生燃烧的激情之门。因为“我要的是葫芦”而不是叶子。把知识与成绩捆绑的过紧而让对朋友忠诚,对崇高敬畏,对父母孝道这些高贵的品质变得越来越稀缺,可以说,正是知识传授的单向度化,使学生的发展空前畸形。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心中沉睡已久的“文明大写的自己”,是提升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质量。因此,我们的课堂还应该关注了学生态度情感的变化。我们希望每一节课让学生激动一次,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让更多的学生彼此羡慕一次,让他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应该成为我们课堂的主要关注点。它是让我们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基石。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仅就一节课来讨论教师讲多少时间,学生应自行探索多少时间,就会成为形而上学地东西因而毫无意义。假如真要讨论这个话题,应该站在三年或六年来思考,三分之一的时间讲授,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或许更有意义。能教会的是技能,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是好的思维品质,好的思维习惯和好的态度情感。而所有这些,如果没有学生的做与悟,无法形成。而学生的做与悟,需要教师创设一种有效的时空,把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的空间换取学生自主的学习时间。可以说,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是教育发展的理想通道。课堂教学应置于学生认知发展的系统中,它包括对教材如何整合、处理,才能培养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观念。课堂教学策略如何定位,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性格习惯。课下活动的如何开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迫切、快乐和需求。作业的如何设置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以深化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规律和学科规律。 三、怎样成为自主创新型教师要想成为一个自主创新型的教师,除了把握最新理念的真实内核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在理念的把握中去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自己教学实践的映证来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现在,教师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劲阶段,教学方法、技巧已很丰富,要继续发展更多的是需要一种思维品质的改变,形成自己整体性、结构性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深刻性、批判性、辩证性、独创性的思维品质成为一个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型教师。1、要学会用研究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自己快乐,也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应该是把学生当作自己,始终让自己有一颗童心,拥有一种学生的心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有效的解答。把学生当作学生,他就是一个孩子,他不可能不犯错误;把自己当作自己,记住你是一个成年人,更是一位有主见、有能力、有潜力、有定力、有魅力的个性独立的教师。当你能够保持这样的心态去进行教学时,你将不会把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看作是一种挑衅,而是会发现一个问题,通过自己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尝试解构新的理念,甚至是发现一种新的规律,成为一位自主研究型的教师。2、要学会从整体上思考问题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我们都要学会体现和提升自己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无论是学生分析,还是教材的解读和使用,我们都要学会把握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课型特点,我们都要学会体现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问自己四个问题。哪就是:我知道自己教什么;我肯定自己教对了;我发现学生学会了;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拥有五个实:扎实、充实、真实、平实、丰实。3、要学会通过终身学习去解决问题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是形成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当一种活动进入研究水平,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事这项活动的自主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具备了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可能性,具备了成为自主创新型都的必然性。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现代社会,有特点才有质量,没有特点就没有质量。如何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教育工作充满了复杂性和丰富性,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都是有条件的,都是根据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自身条件创造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区别地模仿,即使模仿得再好,也只能形似神不似。一位教育工作者有没有自己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有没有自己对教育的个人见解,有没有自己对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孜孜追求,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是能否成为自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发展方向。进行选修课的设计、实施也是教师目前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必修课里,教师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选修课的开设就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品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吸收当代知识研究的新成果。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获得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从而有益于成为一个自主创新型的教师。 四、对学校管理的思考规划教师专业成长,建设持续发展名校释我们的不懈追求。1、如何真正做到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创设交流展示平台,开展问题研究、行动研究等策略方式,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创新能力、反思能力和教育智慧,促进广大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学水平、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提升我校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进而推动我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在规范化办学的基础上寻求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们准备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化促进策略研究”为抓手,以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和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读书活动为引领,以及教研组学习型组织为主体,通过“专家引领、教师实践、同伴互助”的组织形式和“读书或外出参观学习实践问题反思读书释疑实践改进”的良性循环为主要形式等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力争使学校逐步形成一支“善学习、勤思索、能合作、会研究、勇创新”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关注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使教师能够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通用能力、专门学科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专业行动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在我校教师中大兴学习、研究之风,转变学习方式,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追求,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以及角色意识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成为知识的传递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实现教师全面、自主和可持续发展。在全面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在省市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形成一支省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全国骨干教师、教育专家名师团队。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使我校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到2011年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根本性提高,所有任课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通晓本学段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教材解读能力和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专任教师学历提升率达20%,85%的教师达到国家计算机能力考试中级水平,85%的教师达到教师专业发展中等标准。2、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3、对于教学质量高、成绩好的优秀老师。是否可以适当减轻一定的重复性工作负担,使其有足够的时间走一条“实践(问题)反思读书实践改进”的反思-研究-成果之路,使其教育经验得到提炼升华并发扬光大,以扩大其智力成果和实践智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应该允许他们走弯路、有失误,给予一定的时间和“改过”机会,但要尽量减少探索时间,缩短成长周期。可以通过“结对子”等形式安排一名或几名优秀教师“传帮带”以重点提高其实践能力,也可以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读书实践(问题)反思读书实践改进”为重点的的学习-实践-研究之路以重点提高其理论水平,使其得到关心、指导并迅速成长,绝不一棍子打死。青年教师也要摆正心态,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教育生活进入教学研究,因为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愿与所有的青年教师勇挑重担、勇担责任,在新课改大潮中磨练自己,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4、结合“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建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阅读是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现有读书量少、读书时间不充分等是突出问题,为此,需要不断研究和推行教师读书活动,要挤出阅读的时间,保证阅读;要善于在实践中引发阅读的需求,能在相关专家的引领下阅读;要有重点的进行记忆,多思考多标记促进记忆的深化。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教育思想成长与教师生命发展的不竭动力。读书为生命奠基,为灵魂化装,读书积淀人生的底气,打造人的灵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乾坤大。阅读让我们不断积累,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逐步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只有热爱读书、高效读书的教师,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创新自己的生命状态,不断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真正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5、引领缺失与学校的专业引领问题。现实中,我们是不是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看成了教师“个人的私事”?一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要教师“多读书”、“多写教学反思”,比较重视的做法就是“传帮带”、“压担子”,而没有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真正强有力的、持续不断的、有针对性的“引领”。如不少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有些甚至是较高学历高理论水平的青年教师)能够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希望自己的教学得到学生的喜爱,应该说他们充满了教育热情,对自己的教育生涯有着美好的憧憬,可是,不幸的是,学校只关心教师的“教学成绩”(这对善于挤时间、抓教学管理和部分低学历者来说尤有优势),很快,“新教师”老师就在教育的理想和现实面前徘徊起来。其实,这样的“新教师”老师的遭遇并非个案,很多青年教师起初都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着美好的设想,然而时间不久,就产生了职业倦态,放弃了教育理想和追求。我们认为,出现这样的心理落差,完全是教师缺乏成长引领造成的。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引领更不可或缺,这种引领不仅包括教学技能、艺术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教育精神、教育本质认识的引领。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似乎更多的还是处于“自生自灭”、“无人管理”、“单打独斗”的状态。在无人引领的情况下,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忍受常人所无法忍受的“孤独”、“寂寞”、“不被别人的理解的痛苦”,不断学习、摸索、实践,或许几年之后他能够获得教育生涯的“新生”;但是,如果一位教师没有这样的毅力和执著精神,那么他也就只能归于“沉寂”了。由此看来,引领缺失或许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问题。在学校中,校长扮演着重要的教师发展引领角色,他能让教师走上专注教学之路,对自己的教育人生充满期待。在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引领上,教研部门则责无旁贷。但愿这个问题能引起学校校长、教研部门的关注,真正承担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责任,把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研区域也打造成名师成长的“基地”。由于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不强,专业人员干预太多,引领缺乏针对性,学校有关人员缺少对教师需要和实际情况的了解等原因,新课程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有失众望。因此,在专业引领过程中,中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发挥主体性;专业人员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体性参与;学校有关人员 要及时了解教师的需要,为教师提供适时的“引领”机会,为专业人员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提供必要的信息。6、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当然需要外在的管理制度、评价方式和专业引领等支持,同时也需要教师内心的动机和内在驱动力。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驱动作用,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因的观点。现实情况往往是过多地强调教师职业的外在价值,却对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缺乏必要的认识。尽管人们对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得很高、很响,但这种抽象的认识与教师自身的实际感受相去甚远,这大大影响了教师内在需要的满足,制约着教师对其工作的热情和投入,降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职业声誉。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信念会使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它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发展是一种持续不断地追求进步的过程,是内含于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如尝试、反思、体悟、调适、再尝试)之间相互啮合、滚动前行的一种不间断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外在力量的支撑,但其最深层的动力一定是来自教师“内生”的发展需要。但是,倘若教师仅仅是靠习惯力量来从事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发展需要就很难产生,因而也就很难以充分的自觉意识参与到学校转型性变革实践中。由此,教师的内在发展之路又往往需要变革理论的介入。这种变革理论既不是高高在上的指令,也不是外在于教师日常实践的操作处方,而是一种结合了教师日常实践、与日常实践相互缠结的变革理论。它在学校变革的日常实践中产生,又需要回到变革实践中检验与提升。我们更加强调实践本身内含着自觉变革,即教师在感受新理论与自己头脑中原有理论的差异和冲突的情况下,“产生改变自己头脑中观念和行为的需求、愿望和行动,逐渐使自己成为自觉的、有新理念作指导的、自主的变革实践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内在的隐性的知识能力的就会日益显性化,展现出其外在魅力。7、外出学习与挖掘自我。通过部分教干和优秀教师对江苏、辽宁盘锦等教育先进市区的考察学习,我们认识到,我校的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同省内外的差距并不大,大的是做胜于言、行胜于言,我们缺少的是一个理念的树立、宣传和落实。我们切实感受到,一所学校要做好做强,先不要讲请进来、走出去,关键是看我们静下心来优先解决了目前我们自己存在的什么问题。要真正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教师要从单纯地埋头苦干走向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和创造,从个人的单打独斗走向团体的协作发展,真正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决定以省创新教育为依托,为教师提供交流、碰撞的场所,搭建一个快速发展和提高的平台,切实让课堂成为丰富完善教师教学策略的有效过程,进而达到发展构建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的目的,由此形成一致科研型教师队伍。8、管理评价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诊断性问题。学校的管理制度,有没有实际操作的价值是值得研究的。我们认为,学校管理的制度不能和国家的法律一样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应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诊断性,这应该成为学校制定管理制度的方针和指南。所谓可操作性,就是师生看到这个制度就知道应该怎么办了,这个制度就是行动的具体指导,你要是按照他的指导去行动,就能够做得很好,是一个非常细化的东西,即制度的内容不能笼统、含糊、大而空,不能有泛泛的条文。所谓可诊断性就是管理工作者在检查督促的时候不会掺杂进个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