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总报告-中国地质大学.docx

    • 资源ID:87074426       资源大小:638.04KB        全文页数:1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总报告-中国地质大学.docx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一一年十月第一部分绪论2一、项目概况2二、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2三、项目研究思路和方法4四、项目研究目标4第二部分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相关理论研究5一、社会效益概念的内涵和特征5二、国内外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现状6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的构成要素11第三部分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效益评价15一、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基本情况15二、鄂尔多斯盆地矿业城市选定19三、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总体评价22第四部分鄂尔多斯盆地主要矿业城市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综合评价30一、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30二、鄂尔多斯盆地矿业城市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综合评价35第五部分典型矿业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评价44典型城市一:鄂尔多斯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评价44典型城市二:延安市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调研报告53第六部分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整合社会效益分析72一、资源整合前存在的问题73二、典型矿山企业资源整合概况74三、资源开发整合社会经济效益显著77第七部分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建议80一、评价结果综述80二、相关政策建议80附件87第一部分绪论一、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名称: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评价承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同编号:国土资经合同111000000000062 .项目起止时间2011年1月一2011年12月3 .计划项目工作周期一年二、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鄂尔多斯盆地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北起阴 山、大青山,南抵秦岭,南北长770公里;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 太行山,东西宽490公里,总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包括甘肃东部、宁夏大部、 山西北部、内蒙古和陕西部分地区。鄂尔多斯盆地资源极为丰富,有机矿产包括煤、油气、煤层气等分布于盆地 内部;无机矿产以铀矿为主,处于盆-山转换部位;除此之外,还富含地下水、钾 盐等非油气资源。鄂尔多斯盆地蕴含煤层气7. 8-11. 32亿万立方米,煤炭资源8-11 万亿吨,岩盐总资源量6万亿吨,铀矿总资源量36. 9T60万吨,地下水11. 42万 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盆地内天然气剩余 探明储量为11650亿立方米,煤层气探明储量为15600亿立方米,煤炭探明储量 达420. 2亿吨,均居全国首位;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0. 2亿吨,居全国第四位。丰富的矿产资源禀赋,使得该盆地地区内所辖市县必然或多或少以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为重要的依托产业。随着矿产资源价值的逐渐攀升,矿业产业对于当地 经济发展、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仅以区内鄂尔多斯市为例,全市27 种主要矿产资源不含天然气保有资源储量计算,其潜在经济价值在7万亿元以上,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拉动了该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其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已经成为 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成为2009年人均GDP全国第一的城 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 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和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出现了。矿 产资源开发不单是经济问题,不能仅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衡量,矿产资源开发 也是社会问题,承担着促进当地就业、社会稳定等功能,并且,矿产资源开发与 生态环境高度相关,矿业发展是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鄂尔多斯盆地地处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资源、 能源生产基地。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该地区资源优势得到充分 释放,以资源能源为基础的现代矿业开发体系初步形成,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关键时期,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地区经 济与人民生活之间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和化解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社会矛盾、社 会问题,对于在“十二五”时期继续保持鄂尔多斯盆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内涵式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研究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地区 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具有以下儿项重要意义。一是科学客观地认识和评价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 响。传统工业化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具有相互影响作用,而经济 增长并非一定会推动社会发展。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其 经济优势十分明显,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大。但是,如果 不能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 社会福利、生态环境的有效协调发展,则矿产资源的开发不能说是对社会经济发 展起到了应起的作用,并且,从长远来看,也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因此,对于矿产资源开发的效益应当进行综合的科学而客观的评价。二是为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价体系提供支撑。经济社会评价是国 际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层出不穷。面对大量涌现的 指标、体系、模式,选择什么样的评价模式更有利于判断资源型地区矿业开发中 的社会影响问题,无疑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三是为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提供对策建议。评价是决策的 前提,全面科学地评价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更好地把 握该地区发展阶段和存在问题,更好地理解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影 响,为妥善解决当前以至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发展问题、为鄂尔多斯盆地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三、项目研究思路和方法本项目研究进行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分六个环 节进行:第一,确定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第二,对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作总体简要评价。第三,选取盆地内13个具有代表性的矿业城市,根据本项目设计的社会效益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定量评价。首先按主要矿种划分,评价同类矿 业城市该种主要矿种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并进行排序;然后在分矿种评价的基 础上,综合各城市的各主要矿种,对该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总体的社会效 益评价,得出13个城市的得分和排位情况。第四,选择鄂尔多斯和延安两个典型城市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鄂尔多斯 和延安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五,对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整合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第六,根据分层次对鄂尔多斯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的结果,对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四、项目研究目标运用相关理论研究界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的含义及范围,分析矿产 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的构成因素,提出有效的综合评价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社会效益的方法,选定鄂尔多斯盆地代表性矿业城市,结合鄂尔多斯盆 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进 行综合评价,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社会 效益和谐提升的政策建议。第二部分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相关理论研究一、社会效益概念的内涵和特征社会效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一般来说,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 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这个词被人们广泛地使用,但是社会效益这个概念并没有明确而统 一的定义,对其内涵和外延也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具有多样 性,这就决定了各行各业有其具体的、特定的社会效益,因而在各行各业谈到社 会效益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述。比如:社会效益是一项工程对就业、增 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社会福利方面所作各种贡献的总称;社会效益是指企业 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消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 收益,即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社会效益是指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所谓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 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社会效益是指能够给他人创 造收入、减少损失但不能转化为投资者财务收益的带有社会性、公益性的工程效 用等等。本研究要对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界定社会效益 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适应程度和影响结 果,是广义的社会效益,包括对政治、经济、民生、环境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和效 果,具有丰富的内涵:(1)社会效益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建立在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的, 它的影响对象不仅是矿业企业经济利益、鄂尔多斯地区的社会整体利益,也包括 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贡献。(2)社会效益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通常, 社会发展目标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教育、国防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 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一般要求从社会的宏观角度来考察活动给社 会带来的贡献和影响,它不仅涉及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宏观社会 效益,也包括可能造成的负的环境生态效益等。因而,对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宏观性。社会效益评价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视角来考察、 分析和评价活动实施全过程中各类社会因素、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追求的是社 会发展效果,具有很强的宏观性。(2)抽象性。社会效益评价与经济效益评价有许多不同,其很多指标往往难 以量化,通常采用多目标的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价值形态指标与非价值形态 指标相结合。(3)长期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社会效益评 价贯穿于活动周期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而且要关注近期和远期与活动运行有关的 各种社会发展目标,持续时间相对较长。(4)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 评价鄂尔多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时,不仅要考虑该项活动的直接结果, 同时还要考虑各种间接结果;不仅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还要考虑是否 产生“负外部性”,比如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二、国内外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国外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国外社会综合评价方法和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各国开始推行项目经济评价;第二阶段(五十年代至 六十年代中期),部分国家开始实施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第三阶段(从自六十年代 末期起),有关的项目社会综合评价方法和理论逐渐开始成型并慢慢发展。自从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根据凯恩斯理论,加大了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开始实 施福利及其相关政策,以求缓和国内的尖锐矛盾冲突。但福利项目和公共工程的 基础是以宏观经济效益为主,加之当时发展中国家工业规划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一种站在国家高度出发的评价方法,因而经济评价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发展。西方福利经济学家认为,国家的发展基本目标有两个:-是公平分配,二是 经济增长,即公平目标和效率目标,两者合称为国民福利目标。公平目标要求在 各阶层、不同地区及消费与投资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而效率目标则侧重于增加 国民收入。这种考虑到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社会评价,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社 会评价方法,般称之为狭义的社会评价。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以后,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并没有因此摆脱经济衰退、失业、贫穷落后的局面,甚至情况更为恶化。 学者们分析总结其原因,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忽略了对社会因素的考虑。因此,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价,除了考虑到各类经济 因素外,还应对社会因素方面进行分析。1969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令(KEPA),它要求用环境影响评价(EIA) 来分析评价美国联邦政府实施或投资的项目、政策或规划方案在环境方面中的作 用与影响。并在法令中要求在环境概念中应包含社会环境,为此,社会影响评价(SIA)包括在环境影响评价当中。此后,由于对社会经济发展认识的加深,社会 影响评价作为一种方法逐渐独立出来。1977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阿拉伯国家工业发展中心联合编制了工业 项目评价手册,它不仅关注了经济增长的目标,还简单的设置了一些概括性的社 会评价指标,如国际竞争力、分配效益、就业效果等,此评价方法规则在阿拉伯 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应用。1978年,法国发布了项目经济评价手册-影响方法,它从三个维度分析了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一是由于不同部门收入的变化而引起消费的变化从而产生新 的需求变化;二是项目产出物的分配对各部门产出的作用与影响;三是项目投入 物对国民经济相关部门产生的作用与影响。1995年,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创建了可持续的发展指标体系,它包括 了四个维度:环境、自然系统、自然资源、空气和水污染,共25个指标,从划分 子系统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经济、环境、社会三个子系统。并在此后不久,联合 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也陆续创建了其可持续的发展指标体系,由环境、经济、社 会、制度四大模块构成。1997年,世界银行成立社会发展部门,它强化了项目社会评价的重要作用, 项目评价从单的财务经济分析,发展到经济、财务、环境、技术和社会多方面 的评价。国外关于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价多是对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的,在评 价方法上较为普遍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或者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分 析。这从理论上来说很合理,然而在现实中使用会受到数据获得以及分析结果有 效性等方面的约束,对于理论研究来说比较有价值,而在现实活动中与政策的制 定以及开发活动的管理的现实需求等有较大的距离。并且,国外所指的社会评价 无论从概念还是内容上与国内所说的社会效益评价还有一定的差异。(-)国内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于社会效益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看法:王捷认为社会效益是社会利益的实现程度,社会利益包括企业利益、居民利 益和政府利益在内的综合利益,并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社会效益。董福忠认为社会效益是人们对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或人们的社会行为所引起的 社会效果。社会效益评价可以从社会稳定、政治、国防、就业、福利、文化、精 神、道德以及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进行评价。白现军认为所谓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 用或产生的有益成果,社会效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效益包括政治效 益、经济效益、思想效益、文化效益等。颜伦琴认为社会效益是指某一件事情、某 种行为、某一项工程的发生所能 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的效益,具体表现在改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精神文明 建设、协调区域发展、繁荣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方便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生活 侦重等。惠东旭在分析自然保护区时提出社会效益的概念,认为社会效益是根本上对 人类社会有利的各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社会效益就是自然保护区自身功能对社 会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效益。张颖在对森林社会效益核算中提出森林的社会效益包括森林的旅游价值、林 业职工医疗费的降低、森林的社会文明进步效益值、森林的就业效益、优化产业 结构效益等。由于对于社会效益的理解不同,因而对于社会效益的评价应该包括什么内容 也没有统一的认识。综合来看,包含内容比较全面的说法是:社会效益评价是以 国家各项社会政策为基础,对项目实现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目标所作贡献和产生 的影响及其与社会相互适应性所作的系统分析评估。通常,要实现的社会发展目 标主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公平分配、自力更生能力、劳动就业程度、科技 进步及其他社会变革等,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分配的 目标。在各种表述中比较多地涉及到对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公平分配、劳动就业 程度、科技进步及其他社会变革等方面所作各种贡献的评价。我国许多学者在多领域开展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建立评 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定量的方法对目标课题进行社会效益评价。袁海婷对区域高速公路网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构建了区域高速公路网社会效 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方法进行社会效益评价。贺凡在分析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 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孙景翠,岳上植构建了 12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国有林区森林进行社会 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涉及到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对于工 程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占较大比重。陈龙桂等(1989)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对资源基础、开采条件、市场 情况、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已有基础及其他条件等6大类27个指标的 分析评判,得出了某省主要矿产的优势类型和优势顺序。刘随臣(1991)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问题,在区域矿产资源潜力、 区域优势矿产资源、区域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优势和矿床经济 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谢贤平等(1991)同样采用了上述6大类27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 云南省矿产资源经济评价,得出了该省28种主要矿产的优势顺序。田家华等(1992)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资源基础、开发利用条件、市 场条件、经济及社会效益和产业基础等5大类共31个指标,对某省20种主要矿 产进行了综合经济评价,确定了该省经济优势矿产。田家华(1993)采用灰色关 联分析法,对初步建立的矿产储量基础、资源状况、开发利用条件、市场条件、 经济及社会效益和产业基础等6大类共32个指标进行优选,最终确定了 24个矿 产资源综合经济评价指标。文IJ兆顺、许文良、杨德明(2006)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环境评价(SEA) 的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等5个部分的内容,并确定了 SEA评价方法与程序。张新红(2004)在石油产业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中,包括了 4个影响方面 共12个指标。具体为:社会经济效益(经济结构改善、就业效果、扶贫效果、对 当地科技进步的影响)、利用自然资源的情况(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耗水量、对自 然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口和生活福利方面、基本设施和城 镇建设、对当地环境相互适应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质量指数、植被 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张明哲(2007)在对一般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时,将影响因素划分为5大 部分:满足以人为本的程度、项目全面性度量(即项目满足社会、适应社会的程 度)、项目的可持续性、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李建武(2008)利用矿产资源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以及投资项目评价 理论,对区域矿产资源技术经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认为矿产资源项目的社会评 价包括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价和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与社会相互适 应性分析两方面内容。社会效益与社会影响的评价包括社会环境、自然资源、资 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姚静、杨辉、张玲(2008)提出了以自然地理环境、地貌环境、大气环境、 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六类评价因子建立了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可适用于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即环境成 本一效益分析法、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余际从、刘粤湘(2009)在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建立了包含环境、社会、生存、发展及智力等5大类系统54个指标的体系,运用 主成分分析法对32个典型矿业城市进行了评价;余际从、赵连荣等(2009)在对 我国西部资源接替区经济社会调查研究中,建立了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等3类 22个指标的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12个资源接替选区进行了尝试性评价。冷强等(2009)基于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以某大型矿产投资项目为例, 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构建了由社会经济、社会环境、自然与生态环境以及 社会适应性4个方面共19个具体指标所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社会 综合评价。贺红艳(2010)认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资源诅咒”在我国表现为采掘企业 超额利润、资源地GDP快速上升但居民收入增加缓慢的“强区富民”的悖论现象。都沁军、董腾云、冯兰刚(2010)以物质流分析理论和生态足迹理论作为矿 产资源开发环境压力评价的理论基础,构建了由总量指标、承载力指标、强度指 标和效率指标共四个类别,包括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环境载荷、本地矿产资源开发 综合生态足迹、矿产资源开发有效生态面积、矿产资源开发标准生态面积、矿产 资源开发环境压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足迹强度、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超载强度、 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效率、本地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效率等9个指标构成的指标 体系。于汐、都蒙浩(2010)指出矿产资源具有其自然和制度的经济外部性,从矿 产资源开发外部性、矿产资源制度外部性和矿产资源外部不经济儿个方面探讨了 我国矿产资源的外部性问题,并提出由于我国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对负外部性的 承载能力非常低,使得我国处于一种矿产资源亟待开发与生态环境维护的两难状 况。郑舒琦(2010)将生态补偿引入区域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使用定 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提出环境经济评价主要涉及对生产力、健康、舒适 性和环境存在价值四方面的评价。王国发(2011)指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 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各种各样破坏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而 复杂的,其严重性不容忽视。王五英、于守法、张汉亚在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包括了 4个方面共44项 社会因素。4方面为: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当地社会环境与项目的相互影响)、自 然与生态环境影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没有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的统一定义,其内涵和 外延也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因而对于矿产资源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应该包括什么内 容也都是根据研究者各自的理解在进行阐释。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评价的方法, 目前大多数研究成果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或者模糊综合评判的方 法确定权重,然后加权求和进行评价。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的构成要素根据本项目研究界定社会效益的广义内涵,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的 构成要素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对 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当地民生的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当地社会 和谐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对国家资源保障及安全的影响矿产资源是能源、制造、通讯和建筑工业的基础,也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目 前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由矿产资 源提供。矿产资源的非再生性质,使人类一直担忧这些资源的消耗和枯竭,始终 在评估和研究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尤其是现代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对于矿产资源 尤其是能源的依赖原来越强。许多国家从国家的层次上,提出和确定了一些“战 略矿产”和“急缺矿产二这些关键性矿产资源如果供应中断,会导致国防体系和 经济体系变得很脆弱。因此,矿产资源是战略资源,事关国家安全,尤其是能源 资源、重要固体矿产资源、贵金属、稀有矿产等。矿产资源在国防、外交、对外 贸易、国际地位、国内稳定、市场供给与价格等方面影响巨大。矿产资源重要程 度、资源需求保障程度等关系国家稳定也关系世界稳定。只有在资源安全的基础 上,国家安全才有保证。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稀土等矿 产资源在我国资源安全中的地位应当被充分考虑。(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矿产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与经济发 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个地区的经济潜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拥有的矿产资 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的程度。在我国,特别是内陆省区,大到一个省,小 到一个市县或乡镇,依靠矿产资源开发走在经济发展前列的地区不胜枚举。鄂尔 多斯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否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将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改善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增加财政收 入,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对产业结构是否有制约作用等都应是进行社会效益评 价的重要内容。(三)对当地民生的影响丰富的矿产资源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以 矿产资源投入为主的工业化所特有的区域发展行为规范。但是自然资源并不等同 于社会财富,要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必须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效运 作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个道理,世界上才出现资源富饶的穷国和资源 贫困的富国,即所谓“富饶的贫困”和“贫困的富饶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矿产资源开发应当对当地的民生水平提高有 一定的贡献。民生的狭义概念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 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否能够给 当地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整个地区的就业压力,是否有助于提高城镇 居民和农民收入,有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助于当地政府财政支 出的增加,有助于教育投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等等也是社会效益评价应重视 的内容。(四)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生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对资源最优利用和合理 保护的实质,就是要使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合理地进行 物质转换和能量的流动。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势 必造成对矿区周围的地质地貌、地面植被、地质构造和其它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 坏。这种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与矿山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矿山越靠近城区、风景 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铁路等交通干线,或与人类活动、生存环境密切 相关的地带,其危害性越大;与开发规模相关,开发规模越大,对自然景观的影 响和破坏越严重;与开采方式密切相关,开采方式好,影响和破坏就小,乱采滥 挖,影响和破坏就大。此外,在矿产资源选矿阶段,尾矿水中含有Cu、Pb、Zn、 Ca、Cr、Mn、Fe、As、F Cl SO等各种离子及各种浮选药剂的残余物,未经科 学处理或处理不当,都将污染下游水土。同时,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 等,未经科学处理都将会污染大气,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 考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将从 绿化覆盖率、三废排放量反映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五)对社会和谐的影响地区的社会民族稳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 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革命 和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 展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状态。由于地区之间、少数民族和汉族 之间发展不平衡,使得矿产资源开发在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增加财富的同时也 可能带来地区贫富差距拉大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另外,非法开采、掠夺性开 采矿产资源的行为不利于形成有序、安全、效益并重的矿业开采秩序,容易导致 矿群矛盾纠纷,干群与矿群关系紧张,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社会治安问题,威胁 社会稳定。因此,围绕建设“和谐矿区”的目标,本文将把矿产资源开发对民族团结和 社会稳定的影响列为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的因素。第三部分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效益评价一、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基本情况(-)地理位置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南北 长770公里;西至贺兰山、刘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东西宽490公里,总 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盆地主体范围25万平方公里,轮廓为矩形,位于东经106°20- 110°30',北纬 35。00 40。40'。图3-1鄂尔多斯盆地地理位置图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地跨陕、甘、宁、晋、 内蒙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工权威的 解释是“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复数 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实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 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 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儿百年间, 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 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 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宁夏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 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二盆地周边断续为山系环绕,山脉海拔一般在2000米左右,盆地内部相对较低, 一般海拔在800T500米,大致以长城为界,北为干旱的沙漠草原区,南为半干旱 的黄土高原区、黄土覆盖几十米至300多米,经长期自然力的侵蚀形成了许多山 高坡陡的原、梁、的、沟等复杂地形。(二)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开始发育的时期为中生代早期。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 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 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 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T0000 米。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根据深部重力资料所显示的深大断裂发育情况划定了盆地边界,北部边界断 层为黄河断裂(磴口-托克托断裂带),西部为桌子山-平凉断裂,南部为渭河盆地 北界断裂,东部为离石断裂。造山作用对盆地演化有重要的制约作用。L贺兰山一六盘山构造带;3北祁连造山带;13中祁连造山带;I,南祁连 构造带;IL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造山带;III吕梁山;IVl狼山;W2大青山; 件得力记剪切带;F2马鞘山一靖远断裂;F3北祁连断裂;Fl北祁连一北秦岭缝带; F5宝鸡一洛阳一栾川断裂;i沂蒙隆起;ii西缘逆冲断层构造带;iii天环拗陷;iv 伊陕斜坡;v晋西挠褶带;vi渭北挠褶带;YR黄河;1走滑断裂;2山前正断层; 3逆冲断层;4缝合带;5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分界线;6鄂尔多斯盆地边界;7侏罗 系石油;8延长组石油;9天然气藏;10铀矿;银川地堑;渭河地堑;山西地堑;河套盆地;图中鄂尔多斯盆地边界根据重力异常划定图3-2鄂尔多斯盆地大地构造图'(三)矿产资源储量及分布鄂尔多斯盆地资源极为丰富,有机矿产包括煤、油气、煤层气等,分布于盆 地内部,无机矿产以铀矿为主,处于盆-山转换部位。除此之外,还富含地下水、 钾盐等非油气资源。其中煤层气7. 8TL 32亿万立方米,煤炭资源8T1万亿吨, 岩盐总资源量6万亿吨,铀矿总资源量36. 9-160万吨,地下水11. 42万亿立方米。 天然气、煤层气、煤炭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 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1650亿立方米,煤层气探明储量为15600亿立方米,煤 炭探明储量达420. 2亿吨,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0. 2亿吨。盆地内有油田40个,其中长庆油区又安塞、靖安、马岭等35个油田;资料来源: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多种能源矿产分布邓军等,现代地质2005年12月延长油矿又4个油田,地方开采油田1个。盆地内石油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 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陕西占总储量78.7%,甘肃占总储量19.2%, 宁夏占总储量2. 1%。O'i-T;现 广才邑谄T隹.图3-3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分布图盆地内煤炭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煤炭企业近200多家,煤炭产能超过200 万吨/年的主要的煤矿区有6个。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 亿吨;埋深1500米以内的煤炭资源量达到2. 4万亿吨。盆地内分布7个含煤 区,隶属的5个省区均有分布。盆地内已开发的气田有靖边气田、榆林气田、乌审旗气田、苏里格气田、 刘家庄气田、胜利井气田以及直落气田等。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 气田就有5个。随着2004年9月,塔里木气田与陕北长庆气田管线在陕北靖 边对接,标志着“西气东输”管线全线贯通,这些管线极大地节省了煤层气 的开发成本,加快了煤层气资源开发的步伐。该盆地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据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新近研究成果,鄂 尔多斯盆地垂直深度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为1.07X10”立方米,相 当于107亿吨石油或134亿吨煤。但是该盆地含气饱和度、渗透性和储层压 力低,是影响煤层气单井和先导性开发试验井组稳定日产气量低的最重要因 素。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集中于盆地东缘(见表1), 达到预测储量级别。在黄陇煤田进行了前期的勘探,但程度较低;桌贺煤田 煤层气资源勘探程度高,可以酸味预测储量;其他地区基本以推测的储量为 主。该盆地储量预测结果为10. 7X 10-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3, 区域上盆地北部资源量大,为5.6X10"立方米,其次为东缘2. OXI。I?立方 米,西部为1.3义10'2立方米。铀矿预测资源量约86万吨,中国已探明的铀 矿床就在这里。表3-1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域面积/km2煤层气资源总量/108m3不同深度下煤层气资源总量/108m3300-1000m1000-1500m1500-2000m东缘1631019962502558609076渭北74677011120921343667北部46026558252105034775桌-贺43577829136219044562西部201311273237608971陕北1135937323732黄陇221314240102总计11307310723375953848061153数据来源: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开发现状与前景,王行运等,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4 卷,第1期二、鄂尔多斯盆地矿业城市选定(-)鄂尔多斯盆地所含矿业城市的界定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占国土 4%,包括甘肃东部、宁夏大部、山西北部、内蒙 古和陕西部分地区。该盆地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的39%,蕴藏的能源资 源占全国的35%以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图3-4鄂尔多斯盆地资源规划图鄂尔多斯盆地地跨陕、甘、宁、晋、内蒙五省,按照我国矿业城市名单和该 盆地所处地理位置,总结出五省的矿业城市(含地级市和县级市),见表3-2。表3-2鄂尔多斯盆地主要矿业城市省(自治区)行政级别数量/个城市名称陕西地级市54铜川、渭南、榆林、延安县级市1韩城甘肃地级市22平凉、庆阳县级市0宁夏地级市43石嘴山、银川、吴忠县级市1灵武2山西地级市11吕梁县级市0内蒙古地级市33包头、乌海、鄂尔多斯、县级市0合计15其中:地级市13个,县级市2个注:以上合计矿业城市均为国家建制市,不包括县(区);1.韩城为渭南市代管2.灵武为银川市代管 数据来源:按照“矿业城市界定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余际从等,地质出版社,第69-7

    注意事项

    本文(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评价总报告-中国地质大学.docx)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