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物质世界和实践.pptx
区别区别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化(哲学)朴素的、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 (日常生活中的世界观)联系联系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部分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部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第1页/共40页辨析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第2页/共40页2、哲学基本问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都涉及到客观和主观、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也是人们现实生活所面对的基本问题。第3页/共40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第4页/共40页(1)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第5页/共40页思思维维和和存存在在的的关关系系谁是本原,谁决定谁,谁依赖谁谁是本原,谁决定谁,谁依赖谁(哲学的最高问题)不同回答产生: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世界是否可以认识 不同回答产生:可知论 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第6页/共40页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7页/共40页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世界是否可知?哲学的认识论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第8页/共40页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第9页/共40页(3)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一,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世界是什么”第二,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回答“世界是否可知”第三,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世界怎么样”第10页/共40页第一,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三大基本形态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态第11页/共40页唯物主义三大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第12页/共40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局限性:把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第13页/共40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进步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局限性: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第14页/共40页特点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第15页/共40页主要包括: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第16页/共40页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第17页/共40页主观唯心主义共性: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第18页/共40页客观唯心主义共性: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看作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形式。第19页/共40页第二,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都主张世界可知第20页/共40页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荀子荀子荀子第21页/共40页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第22页/共40页第三,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Dialect),原意指在辩论中揭示并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的方法。形而上学(Metaphysics),有两种含义第23页/共40页狭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指的是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第24页/共40页广义的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之系辞一以贯之谓之道第25页/共40页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第26页/共40页(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2、意识第27页/共40页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第28页/共40页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第29页/共40页(2)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第30页/共40页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第31页/共40页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第32页/共40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第33页/共40页(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定义2、实践的基本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34页/共40页实践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第35页/共40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的、物质活动。两层含义第36页/共40页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的客观活动、自觉的能动的活动、社会的历史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第37页/共40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第38页/共40页思考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P26-28第39页/共4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0页/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