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国际经济学权威hap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实用.pptx
-
资源ID:87125231
资源大小:231.10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C国际经济学权威hap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实用.pptx
1.0 国国际贸际贸易的起因易的起因1.1 绝对绝对成本成本论论1.2 比比较较成本成本论论1.3 相互需求理相互需求理论论v Chap.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1页/共41页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下列下列5个条件保证了在两国封闭条件相对价个条件保证了在两国封闭条件相对价格不存在差异从而贸易就不会发生:格不存在差异从而贸易就不会发生:(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两国消费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v 1.0 国际贸易的起因第2页/共41页国际贸易的起因 1放松第一条件假设,保持其他四条假设不变,这时两国间的生产技术差异就是贸易产生的基础。2放松第2项条件,其它条件不变,这时相对要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另一个重要起因3.放松第三项假设,需求方面的差异同样可以引起国际贸易的发生。4当放松第4项或第5项假设条件时,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被打破。在规模效益递增成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相对价格查不再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基础。v 1.0 国际贸易的起因第3页/共41页历史背景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实力超过了其他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义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反映到经济思想上,古典学派兴起,重商主义衰落,古典学派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铺平道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v 1.1 绝对成本论第4页/共41页理论的提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1776年发表了其不朽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对重商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绝对优势论”(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的提出标志着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真正开端。v 1.1 绝对成本论第5页/共41页对重商主重商主义的批判的批判1.ONE1.ONE斯密的斯密的论证2.TWO2.TWO假假设前提前提3.THREE3.THREEl 主要主要内内容容v 1.1 绝对成本论第6页/共41页首先,关于什么是财富的问题他认为重商主义把金银财富和真实财富混为他认为重商主义把金银财富和真实财富混为一谈了,金银并非财富的唯一形态。衡量一谈了,金银并非财富的唯一形态。衡量一国是否富裕的标准不是该国拥有的金银一国是否富裕的标准不是该国拥有的金银数量,而是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数量,而是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其次,关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商主义强调,为了增强国家力量,必须管重商主义强调,为了增强国家力量,必须管制经济;而斯密认为,政府必须减少其经制经济;而斯密认为,政府必须减少其经济作用,充当济作用,充当“守夜人守夜人”角色即可,即保角色即可,即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保卫国家不受外来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略。并且根据货币流量调节机制证明,侵略。并且根据货币流量调节机制证明,一国无法长期保持贸易顺差。一国无法长期保持贸易顺差。v对重商主义的批判第7页/共41页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斯密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斯密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交换。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是交换。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交换的倾向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交换的倾向形成分工,分工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形成分工,分工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高。例如,有一个人制针,例如,有一个人制针,18道工序都由道工序都由他自己完成,每天最多生产他自己完成,每天最多生产20枚,如枚,如果右果右10人分别去完成各种工序,平均人分别去完成各种工序,平均每人每天能生产每人每天能生产4800枚枚v斯密的论证交换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第8页/共41页2.国内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国家之间。斯密认为,国家之间分工能够提高各国的斯密认为,国家之间分工能够提高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使产品成本降低。如果外劳动生产率,使产品成本降低。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宜,那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宜,那么最好是从国外进口而非自己生产这种么最好是从国外进口而非自己生产这种产品。产品。比如,苏格兰气候寒冷,不适宜种植葡萄,比如,苏格兰气候寒冷,不适宜种植葡萄,因而应从国外进口葡萄酒。如果采用建因而应从国外进口葡萄酒。如果采用建造温室的方法,苏格兰也能自己种植葡造温室的方法,苏格兰也能自己种植葡萄并酿造出葡萄酒,只是其成本要比从萄并酿造出葡萄酒,只是其成本要比从国外购买高国外购买高3倍。这种情况下,如果苏格倍。这种情况下,如果苏格兰政府限制进口葡萄酒,鼓励本国温室兰政府限制进口葡萄酒,鼓励本国温室种植,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种植,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v斯密的论证第9页/共41页3.绝对成本论概述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的成本绝对的低于他国,就称为的成本绝对的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绝对优势势”。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自然优势”或已有的或已有的“获得优势获得优势”,它,它就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发展这种产品就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发展这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产品,以换回他国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产品,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做对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论绝对优势论”,也称也称“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又称,又称“地域分工论地域分工论”斯密这里所说的优势包括自然优势(一国先斯密这里所说的优势包括自然优势(一国先天所具有的气候、土壤、矿产等优势)和天所具有的气候、土壤、矿产等优势)和获得优势(一国后天取得的优势,比如生获得优势(一国后天取得的优势,比如生产某种产品的特殊技术等)产某种产品的特殊技术等)v斯密的论证第10页/共41页v斯密的论证4.绝对成本例证假设世界上有两个国家:英国和法国;生产假设世界上有两个国家:英国和法国;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生铁。两种产品:小麦和生铁。(1)英法分工前,各自具有不同产品上的)英法分工前,各自具有不同产品上的绝对优势,每吨产品两国分别投入的劳动绝对优势,每吨产品两国分别投入的劳动量如下表:量如下表:表表1-1.英法分工前每吨产品所需劳动量英法分工前每吨产品所需劳动量生铁(吨)生铁(吨)小麦(吨)小麦(吨)英国英国50天天100天天法国法国100天天50天天第11页/共41页v斯密的论证4.绝对成本例证(2)分工后世界总产量增加)分工后世界总产量增加分工之前,英国生产每吨生铁比法国少分工之前,英国生产每吨生铁比法国少50个劳个劳动日;而生产小麦比法国多动日;而生产小麦比法国多50个劳动日。英个劳动日。英国在生产生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该分工国在生产生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该分工生产生铁而放弃小麦的生产;相反,法国在生产生铁而放弃小麦的生产;相反,法国在生产小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该分工生产生产小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该分工生产小麦而放弃生铁的生产。小麦而放弃生铁的生产。表表1-2.英国和法国国际分工后总产量英国和法国国际分工后总产量生铁(吨)生铁(吨)小麦(吨)小麦(吨)英国英国(50+100)/50=30法国法国0(50+100)/50=3第12页/共41页v斯密的论证4.绝对成本例证(3)英法进行产品交换,对双方都有利)英法进行产品交换,对双方都有利如果国际分工后,英法两国按照如果国际分工后,英法两国按照1:1的比例进的比例进行产品交换,英国用行产品交换,英国用1吨生铁交换法国的一吨吨生铁交换法国的一吨小麦;交换后,英国得小麦;交换后,英国得2吨生铁和吨生铁和1吨小麦,吨小麦,比分工前多得以吨生铁,法国的比分工前多得以吨生铁,法国的1吨生铁和吨生铁和2吨小麦,比分工前多得一吨小麦。吨小麦,比分工前多得一吨小麦。进行国际分工和交换,对双方都有好处。进行国际分工和交换,对双方都有好处。表表1-3.是英法国际交换后消费水平变化是英法国际交换后消费水平变化生铁(吨)生铁(吨)小麦(吨)小麦(吨)英国英国21法国法国12第13页/共41页(1)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2)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4)规模收益不变。(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6)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7)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8)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9)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10)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v假设前提第14页/共41页简评绝对成本理论说明了两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分别具有绝对优势时,发生国际贸易的可能性;无法解释,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国际贸易是否可以发生。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解决了这一问题v1.1 绝对成本论第15页/共41页理论的提出比较成本学说由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比较成本学说由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大卫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提出。李嘉图在的基础上提出。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年出版的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对一书中对比较成本说进行了详细阐述,形成了较比较成本说进行了详细阐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为完整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v1.2 比较成本论第16页/共41页基本内容核心思想: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核心思想: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比较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各国资源得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各国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到更有效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提高。分工原则:比较成本的高低,而非绝对成本分工原则:比较成本的高低,而非绝对成本的高低。以成本的相对高低来决定一国生的高低。以成本的相对高低来决定一国生产什么和进口什么,即遵循产什么和进口什么,即遵循“两利相权取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理,实质上的原理,实质上是根据机会成本的高低进行分工是根据机会成本的高低进行分工。(A、B两国例)v1.2 比较成本论第17页/共41页v1.2 比较成本论简单数字说明假设世界上有英国和葡萄牙两个国家,生产假设世界上有英国和葡萄牙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毛呢和葡萄酒。两种产品:毛呢和葡萄酒。(1)分工前分工前表表1-4.英葡分工前每吨产品所需劳动量英葡分工前每吨产品所需劳动量葡萄酒(吨)葡萄酒(吨)毛呢(吨)毛呢(吨)葡萄牙葡萄牙80天天90天天英国英国120天天100天天第18页/共41页v1.2 比较成本论简单数字说明(2)分工后产量增加分工后产量增加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进行国际分工,英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进行国际分工,英国分工生产毛呢,葡萄牙分工生产葡萄酒,国分工生产毛呢,葡萄牙分工生产葡萄酒,所生产出的产品总量增加了所生产出的产品总量增加了表表1-5英葡分工后产品量的变化英葡分工后产品量的变化葡萄酒(吨)葡萄酒(吨)毛呢(吨)毛呢(吨)葡萄牙葡萄牙(80+90)/80=2.1250英国英国0(100+120)/100=2.2第19页/共41页v1.2 比较成本论简单数字说明(3)交换后消费量增加交换后消费量增加如果按照如果按照1:1进行交换,结果是葡萄牙比参进行交换,结果是葡萄牙比参加国际分工前多得加国际分工前多得0.125吨酒;英国换比吨酒;英国换比参加国际分工前多得参加国际分工前多得0.2吨毛呢吨毛呢表表1-6英葡国际交换后消费量的变化英葡国际交换后消费量的变化葡萄酒(吨)葡萄酒(吨)毛呢(吨)毛呢(吨)葡萄牙葡萄牙1.1251英国英国11.2第20页/共41页封封闭条条件下的生件下的生产与与消消费均衡均衡1.ONE1.ONE自由自由贸易易条条件下的生件下的生产与与消消费均衡均衡2.TWO2.TWOl 比比较较成本成本论论的模型分析的模型分析v 1.2 比较成本论221模型(两个国家:模型(两个国家:A、B;两种商品:;两种商品:X、Y;一种要素:劳动);一种要素:劳动)第21页/共41页须满足三个条件(1)生产达到均衡,MRT=PX/PY;(2)消费达到均衡,MRS=PX/PY;(3)市场出清,XC=XP,YC=YPv封闭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均衡U0U1U2XAYALA/aLYLA/aLXA*第22页/共41页v 自由贸易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均衡比较优势的确定 情形1:已知单位生产成本XYA国国aLXaLYB国国bLXbLY 判断公式判断公式 n(aLX/aLY)与()与(bLX/bLY)n(aLX/bLX)与()与(aLY/bLY)第23页/共41页v 自由贸易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均衡比较优势的确定 情形2:已知劳动生产率XYA国国aLXaLYB国国bLXbLY 判断公式判断公式 n(aLX/aLY)与()与(bLX/bLY)n(aLX/bLX)与()与(aLY/bLY)第24页/共41页 自由自由贸贸易易条条件下的生件下的生产产 自由贸易条件下的消费与均衡v自由贸易条件下的生产与消费均衡APBP(a)A国(b)B国ACBCA*B*XAXBYAYBAXBYAYBX第25页/共41页 对对比比较较成本成本论论的的评评价价 贡献:比绝对成本论前进了一大步为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提高理论依据对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具有指导意义不足:前提过于苛刻,不符实际静态分析,忽视发展中国家动态利益未考虑需求因素v 1.2 比较成本论第26页/共41页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相互需求方程式)1.ONE1.ONE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提供曲线)2.TWO2.TWOl 两种两种表述表述v 1.3 相互需求理论第27页/共41页v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穆勒的相互需求论1.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为限设有英、德两国,生产毛呢、亚麻布两种设有英、德两国,生产毛呢、亚麻布两种商品,使用劳动一种投入。商品,使用劳动一种投入。表1-7 两国单位劳动投入产出水平毛呢毛呢亚麻布亚麻布英国英国10单位单位15单位单位德国德国10单位单位20单位单位第28页/共41页v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穆勒的相互需求论1.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为限贸易前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生贸易前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产成本决定的。英国:英国:10单位毛呢交换单位毛呢交换15单位亚麻布单位亚麻布德国:德国:10单位毛呢交换单位毛呢交换20单位亚麻布单位亚麻布开展自由贸易后,两国之间毛呢和亚麻布的交换比例必定介于10:15 和10:20之间,因为只有这样两国才能从分工和贸易中获益。第29页/共41页v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穆勒的相互需求论1.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为限 下面用10:17 进行验证。英国每出口英国每出口10单位毛呢可以换取单位毛呢可以换取17单位单位亚麻布,比按原国内交换比例(机会成亚麻布,比按原国内交换比例(机会成本)多得本)多得2单位亚麻布。单位亚麻布。德国每出口德国每出口17单位亚麻布可以换取单位亚麻布可以换取10单单位毛呢,比按原国内交换比例(机会成位毛呢,比按原国内交换比例(机会成本节约本节约3单位亚麻布,出口同样多的亚麻单位亚麻布,出口同样多的亚麻布可以换取更多的毛呢。布可以换取更多的毛呢。第30页/共41页v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穆勒的相互需求论1.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为限如果国际交换比例是如果国际交换比例是10:15,德国可以,德国可以获得更大利益,但英国无利可图;获得更大利益,但英国无利可图;如果国际交换比例是如果国际交换比例是10:20,英国会获,英国会获得更大利益,但德国从分工中得不到任得更大利益,但德国从分工中得不到任何好处。何好处。国际贸易条件,越靠近对方原来的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国际贸易条件,越靠近本国原来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越少。第31页/共41页2.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毛呢与亚麻布国际交换比例10:17时,若:英国愿意出口英国愿意出口101000码毛呢,向德国码毛呢,向德国交换亚麻布交换亚麻布171000码;码;德国愿意出口德国愿意出口171000码亚麻布,向英码亚麻布,向英国交换毛呢国交换毛呢101000码。码。由于此时两种商品的供求平衡,英国对德国亚麻布的需求与德国对英国毛呢的需求强度相等。10:17是一个稳定均衡的交换比例。v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第32页/共41页2.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假设英国需求发生变化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量减少为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量减少为17800码,码,按按10:17,需出口,需出口10800码毛呢;码毛呢;德国对英国毛呢的需求仍是德国对英国毛呢的需求仍是101000码,码,并愿意为此出口并愿意为此出口171000码亚麻布。码亚麻布。在这种情况下,亚麻布供过于求,毛呢供不应求。毛呢的相对价格会提高,而亚麻布的相对价格下降。v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第33页/共41页2.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若毛呢与亚麻布的交换比例调整为10:18 亚麻布相对价格下降,英国对亚麻布的需亚麻布相对价格下降,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增加,从求增加,从17800码增加到码增加到18900码;码;毛呢的相对价格上升,德国对毛呢的需求毛呢的相对价格上升,德国对毛呢的需求下降,从下降,从101000码下降为码下降为10900码。码。英国用10900码毛呢交换德国18900码亚麻布,市场供求重新取得平衡,10:18是新的均衡国际贸易条件。国际贸易条件由10:17变为10:18,对英国更为有利。英国因为对德国出口品需求的相对下降,本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v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第34页/共41页简要评价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探讨了均衡国际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补充和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西方将穆勒称为古典学派最后一位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但他用供求均衡说明贸易条件的决定,背离了劳动价值论。v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第35页/共41页l 互利互利贸贸易易条条件的范件的范围围v 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Y毛毛呢呢数数量量亚麻布数量亚麻布数量 X英国不参加贸英国不参加贸易的区域易的区域德国不参加贸德国不参加贸易的区域易的区域互利贸易区互利贸易区英国内交换比英国内交换比例例10:15(上限)(上限)德国内交换比德国内交换比例例10:20(下限)(下限)101520OGE第36页/共41页l 相互需求均衡相互需求均衡决决定定条条件件v 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N2N1N0M0M1M2毛毛呢呢德德国国进进口口亚麻布亚麻布 德国出口德国出口ABCt0t1t2GO德国的提供曲线德国的提供曲线第37页/共41页l 相互需求均衡相互需求均衡决决定定条条件件v 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N2N1N0M0M1M2毛毛呢呢英英国国出出口口亚麻布亚麻布 英国进口英国进口ABCt0t1t2EO英国的提供曲线英国的提供曲线第38页/共41页l相互需求均衡决定条件相互需求均衡决定条件v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OXYMmnNPJFFGGE第39页/共41页从商品效用角度分析边际效用递减1.ONE1.ONE从商品成本角度分析边际成本递增2.TWO2.TWOl提供曲提供曲线线弯弯曲的原因曲的原因v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第40页/共41页感谢您的欣赏!第41页/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