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讲稿.ppt
关于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第一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1.掌握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各种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各种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血型及输血原则血型及输血原则2.2.熟悉熟悉血液组成、血量;各种血细胞的在血液中的血液组成、血量;各种血细胞的在血液中的含量含量3.3.了解了解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本过程第二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血 量量血量血量(blood volume)(blood volume)指全身血液的总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即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量。即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量。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7 78%8%第三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红细胞 血细胞血细胞 白细胞白细胞 (45%45%)血小板血小板 水(水(91%91%)血液血液 蛋白质(蛋白质(7%7%):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脂质(脂质(1%1%):卵磷脂、胆固醇):卵磷脂、胆固醇 血血 浆浆 糖类(糖类(0.1%0.1%):葡葡糖):葡葡糖 (55%55%)无机盐类(无机盐类(0.9%0.9%):):NaNa、K K、CaCa2 2、MgMg2 2、ClCl、HCOHCO3 3 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第四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第五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电镜下各种血细胞的形状电镜下各种血细胞的形状第六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hemotocrit)hemotocrit)血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百分比正常血细胞比容值:正常血细胞比容值:成年男性成年男性 40%40%50%50%成年女性成年女性 37%37%48%48%新生儿新生儿 55%55%第七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清血清血液凝固后所释出的浅黄色液体,称为血液凝固后所释出的浅黄色液体,称为血清血清(serumserum)。血清与血浆(血清与血浆(plasmaplasma)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没有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第八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比重比重(specific gravity):(specific gravity):全血全血 1.0501.0501.0601.060 血浆血浆 1.0251.0251.0301.030 红细胞红细胞 1.0901.0901.0921.092血液粘度血液粘度(viscosity):(viscosity):全血相对粘度全血相对粘度 4 45 5 血浆相对粘度血浆相对粘度 1.61.62.42.4 (待续)(待续)第九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理化特性 (续上)(续上)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osmotic pressure):300 mmol/L or 300 mmol/L or 300 mOsm/kg 300 mOsm/kgH H2 2O(5,790mmHg)O(5,790mmHg)血浆血浆pHpH 7.35 7.357.457.45 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NaHCO:NaHCO3 3/H/H2 2COCO3 3 其他缓冲对:蛋白质钠盐其他缓冲对:蛋白质钠盐/蛋白质蛋白质 NaNa2 2HPOHPO4 4/NaH/NaH2 2POPO4 4、红细胞内的缓冲对红细胞内的缓冲对第十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渗透现象渗透现象 渗透渗透(osmosisosmosis)水分子顺其浓度梯度扩散水分子顺其浓度梯度扩散或由低浓度溶液部位向高浓度溶液部位转移的过或由低浓度溶液部位向高浓度溶液部位转移的过程程.第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osmotic pressure)是溶液的)是溶液的一种物理特性一种物理特性;水分由渗透压低的溶液向水分由渗透压低的溶液向渗透压高的溶液扩散。渗透压高的溶液扩散。渗透压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呈正比,与渗透压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呈正比,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溶质的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第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在保持血细胞内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在保持血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正常体积中起重要作用外的水平衡和正常体积中起重要作用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中的蛋白质形成;数由血浆中的蛋白质形成;数值低(值低(1.3mOsm;3.3kPa);1.3mOsm;3.3kPa);在调节血管内外水平在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重要作用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重要作用第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同的溶液,称为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同的溶液,称为等渗等渗溶液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小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等张溶液。0.85%NaCl0.85%NaCl溶液是等渗等张的溶液溶液是等渗等张的溶液;1.9%;1.9%尿尿素溶液是等渗不等张溶液素溶液是等渗不等张溶液第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血浆浆晶晶体体渗渗透透压压与与胶胶体体渗渗透透压压作作用用示示意意图图第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造血的基本过程造血的基本过程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定向祖细胞定向祖细胞 前体细胞前体细胞 各类终细胞各类终细胞第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 图图3-1 3-1 血细胞生存模式图血细胞生存模式图第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红细胞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双凹圆形;双凹圆形;D=7D=78m8m;无核;胞浆内含无核;胞浆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emoglobinhemoglobin;Hb)Hb)第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RBCRBC的数量的数量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 男(男(4.54.55.55.5)10101212/L/L;女(女(3.03.05.05.0)101012 12/L/L HbHb浓度浓度 男男 120120160g/L;160g/L;女女 110110150g/L150g/L第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tion)(plastic deformation)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suspension stability)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osmotic fragility)第二十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红细胞红细胞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红细胞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红细胞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可塑变形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几何红细胞可塑变形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几何形状、红细胞内的粘度和红细胞膜的弹性。形状、红细胞内的粘度和红细胞膜的弹性。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图图3-2 3-2 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大鼠)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大鼠)(引自(引自 Greger R.1996 Greger R.1996,p.1655 p.1655)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红细胞的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的特性,称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通常用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通常用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反映。(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反映。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情况下,红细胞的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情况下,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称为红细胞的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渗透脆性。红细胞在红细胞在0.85%0.85%的的NaClNaCl溶液中能保持其正常的形溶液中能保持其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当态和功能;当NaClNaCl浓度降至浓度降至0.42%0.42%时时,部分红细胞部分红细胞开始破裂而发生溶血;浓度降至开始破裂而发生溶血;浓度降至0.35%0.35%时时,全部红全部红细胞发生溶血。细胞发生溶血。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称为红细称为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若红细胞在相对浓度较高的低渗溶液中即发生破若红细胞在相对浓度较高的低渗溶液中即发生破裂裂,表示抵抗力低表示抵抗力低,渗透脆性大。渗透脆性大。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1.1.运输运输O O2 2和和COCO2 22.2.缓冲血液中酸碱物质,维持正常血浆缓冲血液中酸碱物质,维持正常血浆pHpH3.3.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红细胞生成的原料红细胞生成的原料HbHb合成的基本原料:蛋白质、铁合成的基本原料:蛋白质、铁 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或长期慢性失血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或长期慢性失血缺铁缺铁 HbHb合成不足合成不足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合成合成DNADNA的辅酶:的辅酶:VitBVitB12 12、叶酸、叶酸 VitBVitB12 12、叶酸缺乏、叶酸缺乏 DNADNA合成合成 幼红细胞幼红细胞分裂增殖分裂增殖 ,细胞体积,细胞体积 巨幼性红细胞贫血巨幼性红细胞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物质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物质爆式促进活性爆式促进活性(burst promoting burst promoting activity,BPA)activity,BPA)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活动殖活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rythropoietin;EPO)EPO)其他激素其他激素(hormone;H)(hormone;H)雄激素、甲状腺雄激素、甲状腺H H、生长素促进红细胞生成;、生长素促进红细胞生成;雌激素抑制红细胞生成雌激素抑制红细胞生成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主要由肾和肝合成主要由肾和肝合成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加促幼红细胞的增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加促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贫血、缺氧、肾血流量减少等促进贫血、缺氧、肾血流量减少等促进EPOEPO释放释放双肾实质严重破坏的患者可因缺乏双肾实质严重破坏的患者可因缺乏EPOEPO而发生而发生肾性贫血肾性贫血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白细胞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cell,WBC)的分类与数量的分类与数量 绝对数(绝对数(10109 9/L/L)百分数(百分数(%)粒细胞粒细胞 中性中性 2.02.07.0 507.0 507070 嗜酸性嗜酸性 0.020.020.5 0.50.5 0.55 5 嗜碱性嗜碱性 0.00.01.0 01.0 01 1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0.120.120.8 30.8 38 8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0.80.84.0 204.0 204040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 4.04.01010第三十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白细胞的功能和特性白细胞的功能和特性功能功能 防御病原体的入侵,对防御病原体的入侵,对机体起保护作用。机体起保护作用。特性特性 变形变形 游走游走 趋化性趋化性 吞噬吞噬 分泌分泌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白细胞渗出和白细胞趋化性白细胞渗出和白细胞趋化性白细胞(淋巴细胞除外)通过变形运动穿过血管白细胞(淋巴细胞除外)通过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该过程称为壁,该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白细胞渗出(diapedesis)(diapedesis)。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称为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称为白细白细胞趋化性胞趋化性(chemotaxis)(chemotaxis)。能吸引白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称为能吸引白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称为趋趋化因子化因子(chemokinechemokine)。如:细胞降解产物、抗)。如:细胞降解产物、抗原原-抗体复合物、细菌、细菌毒素,等。抗体复合物、细菌、细菌毒素,等。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白细胞的分泌功能白细胞的分泌功能白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和免白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调控疫反应调控白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nterleukin,ILIL)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interferon,INFINF)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umor necrosis factor,TNF)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各类白细胞的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作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吞作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吞 噬细菌、衰老的红细胞、抗原噬细菌、衰老的红细胞、抗原-抗抗 体复合物。体复合物。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 1)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性反)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性反 应中作用应中作用 2 2)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3 3)释放多种促炎介质,可导致组)释放多种促炎介质,可导致组 织损害。织损害。(待续)(待续)第三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各类白细胞的功能(接上)(接上)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1 1)释放肝素释放肝素(抗凝;加快脂肪分(抗凝;加快脂肪分 解)解)2 2)释放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释放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引起局部(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引起局部 充血水肿;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充血水肿;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 起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起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反应)3 3)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待续)(待续)第三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各类白细胞的功能(续上)(续上)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1 1)进入组织后变为巨噬细胞进入组织后变为巨噬细胞,具有比中性,具有比中性 粒细胞更大的吞噬功能。粒细胞更大的吞噬功能。2 2)激活的单核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一方面可释放多种细一方面可释放多种细 胞因子,参与其它细胞活动的调控,另一胞因子,参与其它细胞活动的调控,另一 方面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具有更大的杀方面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具有更大的杀 伤力。伤力。3 3)在组织中发育成树突状细胞在组织中发育成树突状细胞,可有效地加,可有效地加 工处理并呈递抗原,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工处理并呈递抗原,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待续)(待续)第三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各类白细胞的功能(接上)(接上)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参与细胞免疫参与细胞免疫(直接与抗原接触,分(直接与抗原接触,分 泌免疫活性物质而发挥作用)泌免疫活性物质而发挥作用)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参与体液免疫(受刺激后变为浆细(受刺激后变为浆细 胞,产生多种免疫球蛋白胞,产生多种免疫球蛋白,即抗体,中即抗体,中 和、沉淀、凝集和溶解抗原物质)和、沉淀、凝集和溶解抗原物质)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atural killer)第三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小板(血小板(platelet;thrombocyte)platelet;thrombocyte)形态形态 体积小体积小(D=2(D=23m)3m);无核;双面微;无核;双面微 凸圆盘状凸圆盘状数量数量 正常成年人:(正常成年人:(100100300300)10109 9/L/L第三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黏附黏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 释放释放 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其内的某些化学物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其内的某些化学物质排放出来的现象质排放出来的现象 聚集聚集 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 收缩收缩 吸附吸附 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因子,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第三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小板的主要功能血小板的主要功能1.1.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 2.2.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受损血管的修复。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受损血管的修复。3.3.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自动停止,称为。钟内自动停止,称为。第四十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生理性止血的三个过程生理性止血的三个过程血管收缩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第四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小板止血栓形成血小板止血栓形成第四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第四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第四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 第四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blood coagulation)指血液由流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第四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blood clotting factor)指血指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已知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已知的共有的共有1414种。种。血友病血友病 凝血过程缓慢,轻度外伤常可引起凝血过程缓慢,轻度外伤常可引起出血不止。出血不止。F、F、F 缺乏可分别引起血缺乏可分别引起血友病友病A A、B B、C C。第四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凝血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凝血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第四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的两条途径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的两条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由血液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由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动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动的凝血过程。第四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血液液凝凝固固过过程程瀑瀑布布学学说说(M Ma ac cf fa ar rl la an ne e,D Da av vi ie es s&R Ra at tn no of ff f;1 19 96 64 4)第五十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液凝固的调控血液凝固的调控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1 1)作为抗凝的结构屏障;)作为抗凝的结构屏障;2 2)合成和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抗凝)合成和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抗凝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稀释和单核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的吞噬作用 使凝血酶的作用丧失使凝血酶的作用丧失生理性抗凝物质的作用生理性抗凝物质的作用第五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1.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抗凝血酶、肝素辅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抗凝血酶、肝素辅因子、C C1 1 抑制物、等)抑制物、等)2.2.蛋白质蛋白质C C系统(蛋白质系统(蛋白质C C、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质S S和蛋白质和蛋白质C C的抑制物)的抑制物)3.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TFPI)4.4.肝素肝素 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第五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纤维蛋白的溶解纤维蛋白的溶解 图图3-10 3-10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与抑制示意图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与抑制示意图 第五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血血 型型血型血型(blood group)(blood group)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的类型。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又称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又称凝集原凝集原。第五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血浆中存在能与红细胞特异抗原发生反应的血浆中存在能与红细胞特异抗原发生反应的抗体。后者又称为抗体。后者又称为凝集素凝集素。抗原(凝集原)与相应的抗体(凝集素)反抗原(凝集原)与相应的抗体(凝集素)反应,即会发生应,即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抗原抗体复合(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物形成),随后出现红细胞破裂和溶血现象。随后出现红细胞破裂和溶血现象。第五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LandsteinerLandsteiner,19011901)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 A与凝集原与凝集原B B,将,将血液分为血液分为4 4型:型:A A型、型、B B型、型、ABAB型、型、O O型型。A A型和型和ABAB型各有两个亚型:型各有两个亚型:A A1 1型、型、A A2 2型;型;A A1 1B B型、型、A A2 2B B型型第五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一、ABO血型分类依据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有无及种类。A凝集原血清中含有天然抗体(凝集素)红细胞膜的凝集原血型B凝集原A型血B型血无凝集原O型血A和B凝集原AB型血血清中的凝集素抗B凝集素抗A凝集素抗A抗B凝集素无凝集素第五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抗A血清抗B血清抗A血清抗B血清抗A血清抗B血清二、ABO血型的判定抗A血清抗B血清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第五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血型血型 红细胞上的抗原红细胞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血清中的抗体A型型 A1 A+A1 抗抗B A2 A 抗抗B+抗抗A1B型型 B 抗抗A+抗抗A1AB型型 A1B A+A1+B 无抗无抗A,无抗,无抗A1,无抗,无抗B A2B A+B 抗抗A1O型型 无无A,无,无B 抗抗A+抗抗B+抗抗A1第五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Landsteiner&(Landsteiner&Wiener;1940Wiener;1940年年)RhRh血型系统是指红细胞膜上具有血型系统是指红细胞膜上具有RhRh抗原的血型系抗原的血型系统;已发现统;已发现4040多种多种RhRh抗原,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抗原,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D D、E E、C C、c c、e e五种。五种。医学上通常将红细胞膜上含有医学上通常将红细胞膜上含有D D抗原者为抗原者为RhRh阳性;阳性;无无D D抗原者为抗原者为RhRh阴性阴性人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人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RhRh抗体抗体我国汉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的人,属我国汉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的人,属RhRh阳性的占阳性的占99%99%。第六十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RhRh血型的临床意义血型的临床意义RhRh阴性者第一次接受阴性者第一次接受RhRh阳性血液后,体内即产生阳性血液后,体内即产生RhRh抗体(免疫性抗体),以后再次输入抗体(免疫性抗体),以后再次输入RhRh阳性血阳性血液时可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液时可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RhRh阴性母亲怀第一胎阴性母亲怀第一胎RhRh阳性的胎儿时,很少出现阳性的胎儿时,很少出现新生儿溶血的情况。当她第二次怀上新生儿溶血的情况。当她第二次怀上RhRh阳性的胎阳性的胎儿时,可致胎儿发生溶血甚至死胎。儿时,可致胎儿发生溶血甚至死胎。生育第一胎生育第一胎RhRh阳性孩子后及时输注特异性抗阳性孩子后及时输注特异性抗D D免免疫球蛋白疫球蛋白,可预防第二次妊娠时新生儿溶血的发可预防第二次妊娠时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生.第六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遗传与分布遗传与分布 决决定定ABO血血型型系系统统的的各各种种表表现现型型是是基基因因(A、B、O基基因因),A基基因因和和B基基因因是是显显性性基基因因,O基基因因是隐性基因。是隐性基因。基因型基因型 表现型表现型 OO O AA,AO A BB,BO B AB AB 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 抗原:抗原:在胚胎上的在胚胎上的RBC可检测到抗原可检测到抗原A和抗原和抗原B;抗体:在出生后抗体:在出生后2 28 8个月开始产生,个月开始产生,8 81010岁时达高峰。岁时达高峰。我国各民族中我国各民族中A型、型、B型、型、O型分别各占型分别各占30%左右,左右,AB型型 占占10%左右。左右。表表5.ABO5.ABO血型基因型和表现型血型基因型和表现型第六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三、输血原则三、输血原则(一)输血的基本原则:一)输血的基本原则:1.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供血者血型相合:供血者RBC不被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首先应输入同型血首先应输入同型血 在血源紧缺无法得到同型血液而又必须输血的紧在血源紧缺无法得到同型血液而又必须输血的紧急情况下,可适当输入异型血液,输血量要少(一急情况下,可适当输入异型血液,输血量要少(一般少于般少于300300ml),输血速度要缓慢),输血速度要缓慢。2.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因血型相合,以避免因Rh血型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图图35.35.第六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图图36.36.临床血型鉴定图临床血型鉴定图第六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直接配血直接配血(主侧主侧)RBC+血清血清 -+-+间接配血间接配血(次侧次侧)血清血清 +RBC -+-+-+-+输血原则输血原则可可 少慢少慢 不不 不不供血者供血者 受血者受血者 结结 果果图图37.37.交叉配血试验示意图交叉配血试验示意图(二)交叉配血试验(二)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交叉配血试验及输血原则交叉配血试验及输血原则第六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1.1.成分输血成分输血(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根据需要输入各种有效的成分,如将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制备成高纯度根据需要输入各种有效的成分,如将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制备成高纯度或高浓度的制品输入体内。成分输血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节约血源。或高浓度的制品输入体内。成分输血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节约血源。2.2.自体输血自体输血(autologous transfusion)在手术前先抽取并保存病人自己的一部分血液,在以后进行手术时可按在手术前先抽取并保存病人自己的一部分血液,在以后进行手术时可按需要再将血液输给病人自己。自体输血可避免因异体输血带来的疾病传播和需要再将血液输给病人自己。自体输血可避免因异体输血带来的疾病传播和输注异体血细胞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生。输注异体血细胞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生。第六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六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七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