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bplu.pptx

    • 资源ID:87160736       资源大小:805.36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bplu.pptx

    中国区域经济中国区域经济李建琴副教授李建琴副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23/3/201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v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原因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原因v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v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v中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023/3/202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2023/3/203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有两个角度:一个是行政区划行政区划(也就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是指由国家权力机人们常说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建立的政治管辖区关建立的政治管辖区),另一个是,另一个是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指具有一定是指具有一定经济特征的区域,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地域系统,通常包经济特征的区域,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地域系统,通常包括若干个省级行政区划括若干个省级行政区划)。本节将在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本节将在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中国的经济区划。重点介绍中国的经济区划。v中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有中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有34个省级行政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单位,其中23个省,个省,5个自治区,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个特别行政区。区。从地理特征看,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地势由西向东从地理特征看,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经济特征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经济特征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呈现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呈现出“东高西低东高西低”的梯度状态。的梯度状态。v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习惯上把整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习惯上把整个中国大陆划分为个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也称三大经济地带(也称为三大经济区划)。为三大经济区划)。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地带2023/3/204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图图3.1 三大经济地带的地理布局三大经济地带的地理布局2023/3/205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表表3.1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区域区域各区域包括的行政区划各区域包括的行政区划禀赋条件禀赋条件东部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及海南山东、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共等,共9 9个省、个省、2 2个直辖市个直辖市和和1 1个自治区个自治区总面积为总面积为129.37129.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3.5%13.5%。东部地带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东部地带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种植条件。区域内水产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种植条件。区域内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中部中部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及湖南等,共湖北及湖南等,共8 8个省个省和和1 1个自治区个自治区总面积为总面积为281.75281.75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9.3%29.3%。中部地带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中部地带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内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区域内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富,占有全国80%80%的煤炭储量。的煤炭储量。西部西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等,共宁夏、新疆、和等,共1 1个直辖市、个直辖市、6 6个省和个省和3 3个自个自治区治区总面积为总面积为541.37541.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6.45%56.45%。西部地带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西部地带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2023/3/206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从更细致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东部已经形成三从更细致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东部已经形成三个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圈,个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圈,即即以上海为龙头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三角)”、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及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及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唐地区心的京津唐地区(参见图(参见图3.2)。)。v据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这三大经济圈土地面积合年的统计资料,这三大经济圈土地面积合计为计为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3%,人口合计,人口合计为为1.48亿,占全国的亿,占全国的11.68%,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合计为为30990.49亿元,占全国亿元,占全国GDP的的34.66%,其经,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远在全国的平均水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远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平之上。三大经济圈三大经济圈2023/3/207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图图3.2 三大经济圈的界定三大经济圈的界定2023/3/208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1)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上海和江苏、浙江两:一般是指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长江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杭州、省一市的长江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南通、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南京、南通、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宁波、绍兴、温州、舟山、嘉兴、湖州和台州等宁波、绍兴、温州、舟山、嘉兴、湖州和台州等16个城市。个城市。(2)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广东省境内的广州、:一般是指广东省境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市、四会市等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个市县。(3)京津唐地区京津唐地区:一般是指以北京、天津为:一般是指以北京、天津为“双核双核”,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北京、天津及河,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等等2个直辖市、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个县级市。三大经济圈的范围三大经济圈的范围2023/3/209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表表3.2 三大经济圈的特征比较三大经济圈的特征比较(2000年年)关键指标京津唐地区长三角(不含台州)珠三角区位概况关键指标京津唐地区长三角(不含台州)珠三角区位概况总面积(万总面积(万Km2)79.954.2人口总量(万人)人口总量(万人)450074472307城市数量(个)城市数量(个)含县级市含县级市286926城市化率城市化率44.2%45%42%城市密度(个城市城市密度(个城市/万万Km2)46.96.2经济水经济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平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261.0515350.87378.58人均国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生产总值(元)12203.8620454.731990实际利用外资(亿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美元)68.99127.45125.41净出口总额(亿美元)净出口总额(亿美元)209.08631.79847.41发展特征区域核心城市北京、天津上发展特征区域核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发展动力机制国有资本主导型民营资本主导海广州、深圳发展动力机制国有资本主导型民营资本主导型外资主导型区域产业特色重化工资本密集型高科技型外资主导型区域产业特色重化工资本密集型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轻纺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速度第三最快其次知识密集型轻纺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速度第三最快其次关键指标关键指标京津唐地区京津唐地区长三角(不含台州)长三角(不含台州)珠三角珠三角区区位位概概况况总面积(万总面积(万Km2)79.954.2人口总量(万人)人口总量(万人)450074472307城市数量(个)城市数量(个)(含县级市含县级市)286926城市化率城市化率44.2%45%42%城市密度(个城市城市密度(个城市/万万Km2)46.96.2经经济济水水平平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261.0515350.87378.5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2203.8620454.731990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68.99127.45125.41净出口总额(亿美元)净出口总额(亿美元)209.08631.79847.41发发展展特特征征区域核心城市区域核心城市北京、天津北京、天津上海上海广州、深圳广州、深圳发展动力机制发展动力机制国有资本主导型国有资本主导型民营资本主导型民营资本主导型外资主导型外资主导型区域产业特色区域产业特色重化工资本密集型重化工资本密集型高科技知识密集型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轻纺劳动密集型轻纺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第三第三最快最快其次其次2023/3/2010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1996年,中国政府提出在全国建立七个跨省区市经济区域(见年,中国政府提出在全国建立七个跨省区市经济区域(见下表下表)。七大经济区的划分突破了传统行政区划界限,强调以。七大经济区的划分突破了传统行政区划界限,强调以内在经济联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作为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内在经济联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作为经济区的划分原则。七大经济区指明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方向,对于区域经济的协七大经济区指明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方向,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组方案提出的划分界限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组方案提出的划分界限仍然不够明确。仍然不够明确。区域经济划分的变化趋势区域经济划分的变化趋势经济区域经济区域范围范围长江三角洲及沿江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及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上海、江苏、浙江及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沿江地区四川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西)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福建、广东西南和华南部分省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东北地区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中部五省地区中部五省地区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2023/3/2011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2004年,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指出,年,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指出,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十一五十一五”计划)计划)将以八大经济区域取代传统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将以八大经济区域取代传统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方法,这使得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更符合经济发分方法,这使得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更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更加科学和可行。展的实际,更加科学和可行。经济区域经济区域范围范围经济区域经济区域范围范围东北地区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黄河中游地黄河中游地区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古北部沿海北部沿海地区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东长江中游地长江中游地区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东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上海、江苏、浙江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广西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地区福建、广东、海南福建、广东、海南大西北地区大西北地区 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新疆2023/3/2012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2023/3/2013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包括的省市不同,地域面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包括的省市不同,地域面积有很大差异,我们采用人均指标概述各区域发展情况。积有很大差异,我们采用人均指标概述各区域发展情况。v比较比较1978年以来三大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年均增长年以来三大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年均增长率,可以发现,两个指标均显示出东部发展最快,中部次之,率,可以发现,两个指标均显示出东部发展最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长率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这而西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长率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不平衡的态势,并且东西部说明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不平衡的态势,并且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v但是从动态的角度看,但是从动态的角度看,1999年以后,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增年以后,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差距在逐步缩小,这说明中国经济总量急剧向东部地区长速度差距在逐步缩小,这说明中国经济总量急剧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日益趋缓。导致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集中的趋势日益趋缓。导致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投入了更多的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投入了更多的公共支出,并通过其他政策措施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公共支出,并通过其他政策措施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v从长远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能否由此扭转,从长远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能否由此扭转,依赖于西部地区能否形成持续、快速增长的本地产业基础。依赖于西部地区能否形成持续、快速增长的本地产业基础。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比较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比较2023/3/2014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2023/3/2015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2023/3/2016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从从1952年年和和1998年年中中国国各各区区域域三三次次产产业业增增加加值值的的结结构构分分析析中中可可以以发发现现,建建国国初初期期第第二二和和第第三三产产业业增增加加值值总总和和占占各各区区域域产产业业增增加加值值在在35%50%之之间间;到到1998年年,这这两两项项指指标标之之和和在在各各区区域域产产业业增增加加值值中中至至少少占占70%以以上上。这这说说明明,从从较较为为广广泛泛的的社社会会发发展展情情况况来来看看,各各地地区区的的经经济济发发展展是是比比较较成成功功的的,三三大大经经济济地地带带的的工工业业化化进进程程都都已已经经取取得得了了相相当当大大的的进进展展。因因此此,中中国国区区域域经经济济发发展展的的差差异异不不是是传传统统经经济济与与现现代代经经济济的的本本质质差差异异,而而是是工工业业化化程程度度或或水水平平的的差差异异。但但是是,从从各各地地区区工工业业增增加加值值占占全全国国比比重重的的变变动动情情况况看看,西西部部地地区区工工业业的的总总量量规规模模最最小小,工工业业化化进进程程推推进进速速度度比比较较缓缓慢慢。即即使使是是西西部部大大开开发发以以后后,中中国国的的工工业业生生产产力力仍仍在在进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中国各区域经济结构的比较中国各区域经济结构的比较2023/3/2017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表表3.3 中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比较中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比较 经济经济区域区域1952年中国各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年中国各区域三次产业结构(%)1998年中国各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年中国各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东部东部50.1826.2223.6017.3946.4536.16中部中部61.6518.2520.1022.8445.4031.76西部西部66.0715.1518.7828.4339.6231.95资料来源:根据资料来源:根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计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年。注:注:1982年以前,东部地区数据未包括海南省;西部地区数据未包括西藏自治区。年以前,东部地区数据未包括海南省;西部地区数据未包括西藏自治区。2023/3/2018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2023/3/2019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之比较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之比较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19802001年年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平均值之上平均值之上平均值之下(含)平均值之下(含)东部东部中部中部西部西部东部东部中部中部西部西部平均值之上平均值之上福建、广东、福建、广东、海南、河北、海南、河北、江苏、山东、江苏、山东、浙江浙江吉林、吉林、湖北湖北安徽、河安徽、河南、江西、南、江西、内蒙古内蒙古重庆重庆平均值之下平均值之下(含)(含)北京、辽宁、北京、辽宁、上海、天津上海、天津黑龙黑龙江江新疆新疆广西广西湖南、山湖南、山西西甘肃、贵州、甘肃、贵州、宁夏、青海、宁夏、青海、陕西、四川、陕西、四川、西藏、云南西藏、云南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第,第41页表页表2.3编制,编制,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年。2023/3/2020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经济发展的循环累积因素经济发展的循环累积因素v资本投入因素资本投入因素v市场化进程市场化进程v经济体制与宏观政策因素经济体制与宏观政策因素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2023/3/2021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5中国的东部在历史上就是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她中国的东部在历史上就是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她原有的经济基础、市场意识、对外经济联系、人文原有的经济基础、市场意识、对外经济联系、人文历史背景与中西部内陆地区有很大差异。上述优势历史背景与中西部内陆地区有很大差异。上述优势条件,使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条件,使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5随着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加强,东部地区随着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加强,东部地区在市场化程度、体制完善、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在市场化程度、体制完善、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和产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加强,劳动力素质和产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加强,由此进一步扩大了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异。由此进一步扩大了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异。2023/3/2022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自自20世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在沿年代以来,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在沿海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再次是西部地区,呈现出自东向海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再次是西部地区,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状态。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西递减的状态。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但投资额与全施,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但投资额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仍然比较低。国其他区域相比仍然比较低。2023/3/2023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中国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市场化指数逐渐提高,这表明市场中国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市场化指数逐渐提高,这表明市场化在全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在深化。但是,东部地区在市场化在全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在深化。但是,东部地区在市场化指数的五个方面均领先与中西部地区。其中,中西部地化指数的五个方面均领先与中西部地区。其中,中西部地区在非国有经济发展和要素市场发育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区在非国有经济发展和要素市场发育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这是导致它们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发展较慢的主较大,这是导致它们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要原因。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指数(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指数(19992000年)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关系非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的发展产品市场的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度环境1999200019992000199920001999200019992000东部东部7.087.116.917.587.948.165.415.666.136.43中部中部5.595.474.414.657.707.882.412.594.724.92西部西部5.525.402.993.606.166.392.182.294.104.34资料来源:樊纲、王小鲁主持,资料来源:樊纲、王小鲁主持,中国市场化指数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报告(2001年)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年2月,第月,第11页。页。2023/3/2024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中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工农业产品之间、中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工农业产品之间、原材料、能源和加工工业品之间以及生活必需品和原材料、能源和加工工业品之间以及生活必需品和生活非必需品之间的价格关系极不合理,这使得工生活非必需品之间的价格关系极不合理,这使得工业与地区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大大超过农业。以资源业与地区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大大超过农业。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内地和边远地区实际上补贴了以制造加开发为主的内地和边远地区实际上补贴了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工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差距拉大。西部内陆地区的差距拉大。1978年以后,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年以后,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改这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以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区域间经济革以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区域间经济非均衡发展、尽快获得全国经济整体实力得提升。非均衡发展、尽快获得全国经济整体实力得提升。国家把沿海地区列为发展重点,并给予这些地区若国家把沿海地区列为发展重点,并给予这些地区若干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从而沿海地区的各省区与干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从而沿海地区的各省区与内地各省区之间基本上是在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内地各省区之间基本上是在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中发展的。这是造成两者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十境中发展的。这是造成两者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分重要的原因。2023/3/2025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差异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区域经济差异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从正面影响看,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增加了整个国家的经从正面影响看,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增加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如果政府合理运用税制,就能够通过转移支付来帮济实力,如果政府合理运用税制,就能够通过转移支付来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到富裕地区打工,部分解决助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到富裕地区打工,部分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加贫困地区居民的收了贫困地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加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贫困地区劳动力持续流入富裕地区,有效地缓解了富裕入;贫困地区劳动力持续流入富裕地区,有效地缓解了富裕地区工资上升压力,使得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保持较地区工资上升压力,使得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保持较强的竞争能力。强的竞争能力。从负面影响看,区域经济差异过大必然导致贫困地区的人才从负面影响看,区域经济差异过大必然导致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使得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更低;区域间贫富差异太流失,使得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更低;区域间贫富差异太大容易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城市犯罪率上升;区域之大容易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城市犯罪率上升;区域之间的贫富差别扩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的集聚。间的贫富差别扩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的集聚。权衡利弊,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了不平衡发展战略,提权衡利弊,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了不平衡发展战略,提倡让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先富起来。正因如此,过去二十多年倡让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先富起来。正因如此,过去二十多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最快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最快的时期。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2023/3/2026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2023/3/2027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1979年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年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下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主要受到平衡发展论体制下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主要受到平衡发展论的影响,即主张国家投资布局应以落后地区为重点,通过的影响,即主张国家投资布局应以落后地区为重点,通过向内地倾斜以平衡生产力布局并缩小地区差别。在这种平向内地倾斜以平衡生产力布局并缩小地区差别。在这种平衡发展战略的支配下,中国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在第一个衡发展战略的支配下,中国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以及第三和第四个五年计年)以及第三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划时期(19661975年)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向西部推进。年)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向西部推进。v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内陆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内陆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开始上升。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对当时国际形式国的比重开始上升。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对当时国际形式和战争危险的估计过于严重,片面强调地方工业自成体系,和战争危险的估计过于严重,片面强调地方工业自成体系,导致了工业布局严重脱离现实条件。在这一时期,以牺牲导致了工业布局严重脱离现实条件。在这一时期,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盲目追求国家投资大规模西进的政策未经济效率为代价,盲目追求国家投资大规模西进的政策未能取得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预期效果。能取得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预期效果。1949-1978年的平衡发展战略年的平衡发展战略2023/3/2028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开放度的提高,为了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开放度的提高,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逐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中国政府开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逐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中国政府开始把效率目标放在优先地位。国家开始采取优先支持区位和经始把效率目标放在优先地位。国家开始采取优先支持区位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展政策,同时对西济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展政策,同时对西部地区给予一定补偿。这一时期指导经济政策制定的想法是允部地区给予一定补偿。这一时期指导经济政策制定的想法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第七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年)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提出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提出“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西部地带的准备”。这一时期中国政府主要的区域政策有:国。这一时期中国政府主要的区域政策有:国家投资布局向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倾斜,实施沿海对外开放政家投资布局向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倾斜,实施沿海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实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完善民族地区政策等。策以及实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完善民族地区政策等。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经过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沿海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多年的持续发展,沿海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条件和国家优惠政策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国民条件和国家优惠政策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这种变革也付出了一些未预期到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这种变革也付出了一些未预期到的代价:区际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不断扩大;中西部农村贫困的代价:区际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不断扩大;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严重;老工业基地经济持续不景气以及地区间产业结构趋问题严重;老工业基地经济持续不景气以及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区际矛盾和贸易摩擦不断。同、区际矛盾和贸易摩擦不断。1979-1991年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年的不平衡发展战略2023/3/2029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1992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国力的增强,面对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国力的增强,面对地区间两极分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了地区经地区间两极分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政策,即由非平衡发展战略再次转向平衡济协调发展的方针政策,即由非平衡发展战略再次转向平衡发展战略。发展战略。1996年初,中国政府从建立年初,中国政府从建立7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角度,明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角度,明确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和确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和6个具体措施。中国政府个具体措施。中国政府采取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实施以沿海、沿边、采取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实施以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全沿江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增加中西部地区国家投资的比重;积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增加中西部地区国家投资的比重;积极推动沿海棉纺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一步完善国家极推动沿海棉纺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政策体系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时期,尽管中国政府在这一时期,尽管中国政府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促进年代初期就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方针,然而从总体上看,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方针,然而从总体上看,整个90年代年代国家投资布局和政策支持的重点仍集中在沿海地区。国家投资布局和政策支持的重点仍集中在沿海地区。1999年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中国政府逐年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中国政府逐年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但是,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仍趋于的投资力度。但是,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仍趋于扩大。因此,这一阶段的均衡发展战略尚未达到扭转区域经扩大。因此,这一阶段的均衡发展战略尚未达到扭转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局面的目的。济增长不平衡局面的目的。1992年以后的平衡发展战略年以后的平衡发展战略2023/3/2030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中国政府于中国政府于1999年正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它覆盖年正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它覆盖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总面积辖市,总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年末总人口总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亿元,占全国的16.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v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目的是为了缩小东部沿海是为了缩小东部沿海省市和中西部省区在收入和其他社会指标方面的差距。省市和中西部省区在收入和其他社会指标方面的差距。v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战略重点不在于具体企业的建立,而在不在于具体企业的建立,而在于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以促进中西部省区的持续发展。于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以促进中西部省区的持续发展。为此,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基础设施为此,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有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加大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人才培养;加大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西部大开发的目的与战略重点西部大开发的目的与战略重点2023/3/2031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2023/3/2032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西部有力支持下,西部12个省市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个省市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投融资机制与产业结构等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投融资机制与产业结构等方面均有了重要进展。均有了重要进展。2000-2003年间,西部地区的国内年间,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了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5%、8.7%、9.9%和和11.2%,比,比1999年的年的7.2%明显加快。目前,中国的明显加快。目前,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向更深层次上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向更深层次上落实。v然而,要在生态十分脆弱的西部解决数千万人的贫然而,要在生态十分脆弱的西部解决数千万人的贫困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政府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困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政府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东西两地在自然地理条件、物资技术条事情。由于东西两地在自然地理条件、物资技术条件和经济增长惯性等方面差距太大,这类实质性的件和经济增长惯性等方面差距太大,这类实质性的差距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可能难以改变。差距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可能难以改变。因此,开发西部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对中因此,开发西部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对中国政府而言任重道远。国政府而言任重道远。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西部大开发的进展2023/3/2033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 v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交通、水利、通信、电网及是交通、水利、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包括“西气东输西气东输”和和“西电东送西电东送”两大工程。两大工程。2000-2003年间国家在西部年间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了地区新开工了5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7300多亿多亿元。元。v具体项目具体项目:青藏铁路新线铺轨:青藏铁路新线铺轨317公里;新增公路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累计通车里程累计7.5万公里;新建铁路新线、复线和电万公里;新建铁路新线、复线和电气化线路气化线路4570多公里;新建和改扩建机场多公里;新建和改扩建机场30个;新个;新建和改造大型水库建和改造大型水库43座;座;“西电东送西电东送”工程新开工工程新开工项目总装机容量项目总装机容量2800多万千瓦,建设输变电线路多万千瓦,建设输变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bplu.pptx)为本站会员(jix****n1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