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语言学.pptx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旨在找出它们共同的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在19世纪才成为集中的有系统的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19世纪几乎占了统治地位。第1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1定义2产生条件3兴起原因4分期第2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1定义:又称比较语法。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构拟这些语言的共同母语(即共同始祖语)。2产生条件:(1)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1806年德国阿德隆米特里达脱斯 五百多种语料 俄 全球语言比较词汇 近三百八十种语言材料(2)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英 威廉-琼斯首先认识到印度的梵语和欧洲语言有共同之处。1807年 德 施莱格尔(F.von Schlegel)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第3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1808年德国学者施莱格尔(F.Von Schlegel)出版了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认为欧洲许多语言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他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并认识到语音对应对比较语法的重要性。尽管这部书对语言科学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但施勒格尔和琼斯一样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者,因为他们没有找出梵语和欧洲语言的语音对应规律。第4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兴起原因、方法基础。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的比较方法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中,引起了语言研究方法的彻底变革。世纪末、世纪初的西方社会,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发生急剧变化,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纷纷从先进的自然科学移植研究方法。历史比较语言学所采用的历史比较法正是从自然科学中借鉴的。世纪上半叶,生物学领域开始了有系统的科学旅行和探险,科学家们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使得比较的方法成为可能。由此陆续诞生了比较解剖学、比较植物学、比较自然地理学。而比较方法在语言学中的应用,也直接促进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语言研究也吸收了这一时期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所采用的历史分析的方法。世纪的语言学正是由于吸收了上述比较法和历史分析法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从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第5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兴起原因、材料基础。世纪,随着人们语言视野的扩大,大量的语言标本得以积累,这为对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意识的在世界范围内采集语言标本是由莱布尼茨开始的。类似这样的采集工作还有一些学者和传教士进行。材料积累多了,人们便产生了排比、分类研究的兴趣。一些学者开始了初步的比较和分类工作。斯加里谢、莱布尼茨已对欧洲语言做过分类的尝试。但是最初的比较研究是从 世纪初对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内部各种语言的比较开始的。语言学研究在 世纪已经由搜集材料的科学变成整理材料的科学。第6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兴起原因、直接原因。促使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发现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之间的相似性。欧洲人真正了解梵语始于世纪。世纪的许多传教士为了传教的目的开始学习梵语。英国东方学家琼斯是欧洲第一个深入钻研梵语的学者。他在印度加尔各达的亚洲学年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三周年演说,认为梵语和许多欧洲古代语言有共同的来源。琼斯的论文引起了欧洲学术界极大的兴趣。当时在欧洲启蒙运动哲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欧洲人真正认识梵语,对语言的发展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欧洲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第7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4分期:(1)初期(1870年以前):奠基者:丹麦 拉斯克、德 格里姆、德 葆朴17、18世纪随着人们语言视野的扩大,积累了大量语言材料,使对语言的初步分类和比较成为可能。1786年,东印度公司官员英国学者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在印度加尔格达的亚洲学会年会上宜读了一篇论文三周年演说,认为梵语和许多欧洲古代语言有着共同的来源,例如,希腊语、拉丁语和梵语的“母亲”、“二”、“三”对应如下:第8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威廉琼斯说:”梵语的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同希腊语和拉丁语有着十分明显的亲密关系不可能是偶然产生的巧合。的确,任何一个语言学家要是把这三种语言仔细考察一番,都会相信它们出于共同的来源,不过这个共同的来源也许不存在了。“琼斯的论文引起了欧洲学术界极大的兴趣,当时在启蒙运动哲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投向过去,古代的语言也是人们研究的对象之一。梵语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下一页详解)第9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1)初期(续)拉斯克第一个进行语言的比较研究,并取得出色成就。代表作: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1818)阐述语言比较的方法,注意语言对应的事实,发现语音转换的规律,并指出语音转换条例。在书中,拉斯克对冰岛语和希腊语、拉丁语进行详细比较,论证了它们在语音、形态和基本词汇上的对应关系。他把古冰岛语归入日尔曼语系,认为古冰岛语和波斯语、印度语有一个较远共同来源,他第一个发现日尔曼语中的“辅音大演变”,即希腊语的p、t、k对应于日尔曼语的f、p、h,希腊语的b、d、g对应于日尔曼语的p、t、k,希腊语的ph、th、ch对应于日尔曼语的b、d、g。他的语音转换规则是语言研究中发现的第一条规则,有极重的科学价值。pf希腊语patr(父亲)古北欧语fa ir(父亲)tp希腊语tres(三)古北欧语prir(三)kh拉丁语corn(号角)古北欧语horn(号角)第10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拉斯克认为要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必须考察语言的整个结构,而不是只比较一些零碎的细节,应该特别注意语法对应关系。语法对应是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更为可靠的标志,必不可少的基本词语和代词、数词相同以及语音转换规则具有决定意义。这部著作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他所论述的原理和方法,拉斯克是第一个进行语言比较的学者,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莫墓者。但他这部著作是用丹麦文写作的,一直到1818年才出版,在历史比较语言学初期影响不及葆朴。第11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语音之间有严密的对应关系。但是语音系统中始终存在着一些例外是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下下页详解)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第12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1)初期(续)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Franz Bopp)的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尔曼语相比较出版。葆朴是第一个把大量相似相关的语法事实收集起来进行比较,并把梵语引进比较领域的。他认为这几种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梵语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他用梵语的形式来解释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许多形式,找出了它们的动词变位的对应关系。葆朴是第一个将梵语用来和其他印欧语言进行系统比较的语言学者,他看到亲属语言的关系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材料,从而创造了比较语法这一新学科。葆朴的这一著作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作。1833-1852年葆朴又出版了三卷本巨著比较语法。理论观点:A.任何语言的句子都是以主语系词宾语的方式构成。B.粘着理论。主要功绩:比较语法研究的实践方面。另外,葆朴是最早主张划清语言学和语文学界限的学者之一。葆朴第一个将梵语和其他印欧语言进行系统比较。第13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除了拉斯克之外,格里木(Jacob Grimm)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也做出了特殊贡献。格里姆从事日耳曼语言历史研究。受拉斯克启示,他提出著名的“格里木定律”。代表作:日耳曼语法以历史主义眼光研究日耳曼语的开创性著作。最大贡献是“语音演变规律”(格里姆定律)。其中的“第一音变”把日耳曼诸语言与印欧语系其他语言区别开来,“第二音变”把高地德语与其他日耳曼语言区别开来:第一音变:第二音变:原始印欧语bhdhgh日耳曼母语bdg高地德语ptk b d g ptk ftskh p t k ftsh bdg格里木是日尔曼语言学的创始人,他所发现的元音变化、元音文替和辅音音变等规律在扩大对日尔受语和印欧语亲属性的认识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格里木与上面提过的两个学者一起创立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第14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他不仅把材料列的很忠实、很清楚,还把能解释的和暂时不能解释的分开。把不能解释的作为例外放在一边,留给后继者作进一步研究。“格里木定律”的例外有两组:(1)擦音之后的清塞音不变。例如:拉丁语 哥特语 spuo speiwan est ist两个擦音相连不好发。现代英语依然保持着这个特点。Sport stone sky(都发成不送气的)(2)后面要讲到的“维尔纳定律”。第15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葆朴和施莱赫尔都认为梵语中的k可以代表原始印欧语的状态,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k在印欧系语言中的对应情况十分复杂。1870年意大利学者阿斯戈里(C.I.Ascoli)出版了语言学教程,他在详细分析印欧系语言各语族的舌后音的对应关系后认为,原始印欧语实际有三组不同的k,基本上理清了印欧语舌后音的对应情况和这些音在印欧语系各语族中的发展规律。格里木定律基本是正确的,但有些例外没有解决。比如,拉丁语同一个音p,在哥特语或古高地德语中有时变为v,有时变为b;同一个t音,在哥特语或古高地德语中有时变为p,有时变为d;同一个ck音,在哥特语或古高地德语中有时变为h,有时变为g。维尔纳通过梵语发现,原来希腊、拉丁语的p,t,k,凡与哥特语或古高地德语的v,p,h相对应的,它们的重音都在这个音之前;凡与哥特语或古高地德语的b,d,g相对应的,它们的重音都在这个音之后。这个重音位里在梵语中还保存得很好,而在共同日尔曼语中都消失了。这就是维尔纳1875年在第一次语音变化的一个例外所揭示的规律,语言学史上有名的“维尔纳定律”。阿斯戈里和维尔纳的发现解除了许多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疑虑,他们开始认识到一切语音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没有一个例外没有规律”。第16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2)中期这一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莫定了坚实的基础。1861-1862年 出 版 了 德 国 语 言 学 家 施 莱 赫 尔(A.Schleicher)印度日尔曼语比较语法纲要。施莱赫尔认为,语言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受相同的功能规律和发展规律的支配,因此可以把自然科学中所制定的精确方法应用于语言研究。他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根据已经发现的规律来重建原始印欧语并追溯它在每一个分支中的发展,并把自己对各种语言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表现为印欧语言发展的谱系树,提出了语言的“谱系分类法”。同时,提出了语言发展的三阶段理论,认为“一切比较复杂的语言形式都来自比较简单的形式,语言的粘着形式产生于孤立形式,而曲折形式又产生于粘着形式.”孤立语是一种原始落后的语言。施莱赫尔的自然主义思想完全是错误的。而他的谱系分类学说,尽管也有很多漏洞并遭到他的学生斯密特“波浪说”的批判,但作为一种解释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论方法还是有用的。第17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德施莱歇尔 代表作:印欧语比较语法纲要他是学生物和哲学的,提出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自然主义学派。A“语言有机体”理论。他认为,语言同世界上一切生物形式一样,有其发展、成熟和衰败的不同过程。B语言发展阶段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C语言谱系树理论这一理论的弱点是只考虑语言的分化,而没有考虑语言的统一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来他的学生施密特用“波浪说”对此作了修正。在这一时期,语言的亲属关系得到了普遍的确认,比较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广泛的运用,语言学从语文学中分化出来取得了独立地位,但对比较的性质和目的没有明确的认识,常把眼光停留在语言的最古阶段。第18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波浪理论波浪理论的创始人是施密德。在研究语言历史演变发展的过程中,施密德发现,印欧语系的某种语支和其他一些语支往往有些相似之处,这种现象用谱系理论是难以解释的。为此,1877年,他在印度日尔曼人的亲属关系一书中提出波浪理论对此进行解释。他认为。当原始印欧语还是一个整体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着方言分歧。各个方言的特点宛如石子投进池塘以后所形成的波浪那样扩散开去,从而使后来形成的不同语族和语支有互相交叉的现象,直到遭到另一个地位和影响同样重要的方言的扩散波的干扰,这一语言扩散的波浪才会停止,一种方言越是接近波浪的中心,它与原始中心方言的共同点就越多。波浪理论在方言地理学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对语音演变的规律性理论产生冲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德国语言学家温克尔的语言调查。温克尔本来是希望通过方言的研究去证实语音规律无例外的原理。根据语音规律无例外的理论,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之间应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但通过对莱茵河地区的语言作出调查后,他马上发现音变规律在语词上不能反映出这条明确的分界线,相反却表明语言特征的分布依赖于社会条件。这说明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们的音变规律没有考虑到音变在地区分布中的复杂性。第19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3)后期:十九世纪最后25年 “新语法学派”(青年语法学派)19C70年代 主要人物:德布鲁格曼、莱斯琴、奥斯托夫、保罗、德尔布吕克、英莱特、法梅耶。这 个 学 派 的 代 表 人 物 是 奥 斯 特 霍 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前面提到的维尔纳定律也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在坚持这个原则时,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借鉴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类推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这个学派的代表著作有布鲁克曼和德尔布吕克合著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和保罗的语言史原理。第20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 基本原则:A历史语言学必须是解释性的。B历史语言学的解释必须以语言事实为依据。C为找出变化原因,应该限制调查研究的范围。D语言变化的第一类原因是发音方法,即生理方面的原因。“语音定律没有例外”E第二类原因是心理方面的:人类都有类推的倾向。F对语言变化的解释必须从历史上找根据。第21页/共25页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概况“青年语法学派”对语言演变性质的认识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改变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向,改变了对原始印欧语的看法,其缺点是不了解语言的社会性质,研究方法上的原子主义,和研究范围的狭窄。但其暴露出来的缺点也很明显。个人心理主义的语言观,把语言仅仅看作个人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缺乏对语言社会性质的了解。研究方法上的“原子主义”。青年语法学派的学者往往看不到语言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把语言分解为物理的、生理的东西。认为语言的变化是孤立的、个别的变化,这种原子主义的研究方法有损于对语言总体的认识。(3)研究范围的狭窄。新语法学派总结了十九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果,同时预示了二十世纪初结构主义语法的诞生。第22页/共25页二、讨论: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梅耶)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依据:2构拟原始共同语:(1)价值(2)方法(3)缺陷(4)问题3谱系树理论和波浪说:4底层理论:第23页/共25页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及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1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历史比较法:在有亲缘关系的语言中进行互相比较,向上追溯语言的历史。内部拟测法:利用语言系统内部的某些不规则现象进行历史的研究。十九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主要采用的历史比较法,必须建立在亲属语言和方言材料比较的基础上,这方面材料欠缺或不够充分,书面文献材料又不足以说明问题时,研究就要受到限制。探索利用现存语言事实帮助构拟语言成分,以确定语言演变线索的办法。2历史比较法与汉语研究:(1)困难:汉语词形短、无形态、分化历史长、借词多。(2)探索:词族比较第24页/共25页感谢您的观赏第25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