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无限供给下企业的创新行为zyv.pptx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的实证分析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第二部分: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技术无限供给条件下的创新行为 特征:来自中国企业的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技术无限供给条件下的创新:一个理 论模型第五部分:来自中国企业创新行为的计量检验第六部分:结论第一部分:本文利用微观企业样本来研究创新活动的决定因素等问题;第二部分:对与本文相关的企业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基于技术无限供给条件的假设,利用不变弹性的需求函数构造了一个古诺一纳什博弈模型,论证了企业规模处于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价格需求弹性、利率需求弹性的不同,对引进技术、自主研发的意愿发生了改变,提出了后发国家的企业创新的规模异质性模型;第四部分:根据中国制造业问卷调查数据计量验证了存在一个企业创新的规模异质性特征;第五部分:与经验!模型结论较为一致的对企业在各规模阶段上创新意愿计量证实;第六部分:结论。后发国家要实现持续经济增长,依赖于什么样的技术创新?企业创新呈现出怎样的有别于发达国家的特征?本文提出一个技术创新的企业规本文提出一个技术创新的企业规模异质性困假说模异质性困假说:在不同企业存在有差异的外部引进技术所需资本的利率弹性和国内自主研发所需资本的利润弹性的情况下,随着企业规模变大,小企业有原始创新意愿,外部技术集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意愿降低,大企业则相反,因而存在一个中等规模企业过渡创新0,使得企业创新特征发生了转变。约束条件约束条件 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新技术的供给总是稀的有限的,这些技术创新通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始创新,本文称发达国家企业是在技术有限供给条件下的创新。后发国家企业始终面对的前沿技术供给,以及始终在前沿技术研发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个落差,称之为面临着技术无限供给的约束条件。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也称编码知识,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以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也容易被人们学习。隐性知识:是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分为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和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古诺模型又称古诺双寡头模型或双寡头模型,古诺模型是早期的寡头模型。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古诺模型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D&DD&D Design&Development设计与开发R&D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究开发FDI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缩写形式,即外商直接投资。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OEMOEM生产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生产),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ODMODM是英语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缩写,直译是“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是指某制造商设计出某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另外一些企业看中,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或者稍微修改一下设计来生产。这样可以使其他厂商减少自己研制的时间。承接设计制造业务的制造商被称为ODM厂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ODM产品。第一类是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对后发国家转移、扩散和溢出,解释南方一北方国家经济增长差距的文献。第二类文献是关于新技术采用与扩散、创新与 模仿的研究。第三类相关的研究是关于不同规模企业创新特征的研究。发达国家的企业所需要的新技术就只能依赖于自身的投人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和突破,而后发国家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吸收在国家层面上取决于人力资本投资、制造业进口、知识产权保护这3个主要因素 从国家层面看,新技术的出现,或者说被采纳,放弃正在获利的已有技术,依赖于各个企业技术能力累积能否达到一定程度。在企业层面上,对新技术的采纳、吸收不是一帆风顺的,取决于采用新技术的收益预期!投资于创新和模仿的相对收益、企业异质性与市场需求等因素。首先,采用新技术对企业利润的促进存在一个 预期阑值,该阂值大小取决于新旧技术差距、新旧技术转换成本和对新技术采用所发生的信息搜寻成本。其次,企业选择创新还是模仿,取决于对两者投资的生产率和相对收益的比较。再次,从企业异质性和市场规模角度看,由于采用新技术存在学习效应,采用成本是递减的。代表性共识代表性共识:一是相对于小企业来说,大企业内部资源较为丰富,产品种类较多,在增加研发投人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但是受到已有产品和技术创新投人和路径依赖的约束,对突破前沿的创新反应不足。二是小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成为了一些重大产品创新的主要贡献者,实现了较快的成长,其R&D强度的 平均水平要高于大企业,同时对大企业产生了显著 的溢出效应,这是因为大企业在对现有产品线进行 完善型R&D时,管理者不断增加对外部的创新的重视。三是企业规模扩大,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上R&D支出都显著增加,但是产品创新增加的幅度小于工艺创新,这意味着大企业更偏重工艺创新。在这个技术无限供给条件下,企业创新意愿是怎样形成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进技术、自主研发上的创新表现在经验上有没有特殊性,是否存在相应的理论假说,对此回答正是不同之处。特征一:在企业从小规模到中等规模,再到大规模,企业的产品与工艺创新有一个缓慢的先升后降,再显著上升的“S”型特征;特征二:在技术无限供给条件下,企业没有放弃在产品与工艺的原始创新努力,随着企业规模增加,企业的原始创新意愿逐步增强,但是企业在产品与工艺的集成、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特征三:存在中等规模企业创新意愿过渡性变化特征。假设前提1、存在一个技术滞后的后发国家,该国面临着技术无限供给假设其含义是,在很长时期,后发国家从处于技术前沿的发达国家获取的技术和新产品几乎是无限的后发国家的企业为了能够使用这些较先进技术,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吸收和研发能力,可以采取企业内部研发,与科研机构!高校和其他企业合作研发等形式。由于技术本身有层次性,技术实际上是多层次技术供给,从低层次到前沿技术的供给“每一层次技术的引进和受让企业越多,技术被赶上、技术专利和诀窍流失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每当后发企业引进更高层次技术时,技术供给者往往会提高技术转让价格。假设后发国家产品市场中存在两个代表性同质企业(i=1,2)围绕中间产品加工订单、先进技术引进展开竞争,是一种古诺竞争。对于中间产品需求规模本身,取决于前沿企业所掌握的中间产品核心技术及其研发的创新水平,以及进人其他国家进行生产分工的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在产品反需求函数中体现为M上;对于引进技术的资本需求函数中F的大小,则取决于技术前沿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的能力和效 率的差距。企业自主研发的资本需求弹性依赖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掌握前沿技术的企业研发能力差距,本文将这个差距用b表示“差距的缩小体现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自主研发投人和活动的开展,还包括企业选择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作为研发投人的对象以及相关研发能力的积累。过渡性变化反映了小企业在创新资源有限、技术无限供给的条件下,将关键创新资源(技能劳动力)投向于自主研发,兼顾外部技术引进,大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相对轻松,但仍面临在技术无限供给条件,因而将关键创新资源集中投向了集成创新。只有中等规模企业对关键创新资源在自主研发、引进技术之间进行取舍,兼顾两者的作用。企业在自主研发活动中,若增加引进技术活动概率,将导致企业在产品与工艺的原始创新意愿减弱,使得产品与工艺的集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意愿增强。基于价格弹性恒定的需求函数和特定的技术无限供给条件,围绕企业在自主研发、引进技术这两类创新活动构建了一个古诺竞争模型,通过模型推导,揭示了后发国家的企业在产品与工艺创新意愿、产品与工艺的原始创新意愿,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意愿上的表现依赖于企业生产所面临的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所需资本支出的利率弹性的特定取值下竞争行为选择。根据企业在小规模!中等规模和大规模阶段面临的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所需资本支出的利率弹性,以及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取值特征,推断出后发国家的企业创新的规模异质性假说,其中与西方国家企业创新有显著不同的表现是:企业进人中间产品市场!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活动的意愿在从小规模到中等规模的变化中逐步增强,到大企业阶段减弱;企业在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动机之间权衡取舍,小企业更偏向于自主研发支出的增加,大企业更偏向于增加引进技术支出“中等规模企业的特征取决于产品生产、研发和引进技术过程中的差异化程度。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问卷调查数据计量基本上证实了后发国家中企业创新的规模异质性假说,即企业产品与工艺创新活动随着企业规模增加而增加的概率越大,这意味着,后发国家的小企业和大企业在产品与工艺创新上的差别不再是创新类别上不同,而是程度上差异。后发国家的企业创新的规模异质性假说,要求后发国家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选择时要考虑到不同规模类型企业创新行为的差异,对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活动,政策思路在小企业上体现为支持其低成本进人中间产品生产,在大企业上体现为支持其进行自主研发,加快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进人技术前沿,在偏向于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中等规模企业上支持其迅速成长为大企业;对替代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上,政策重点在小企业和中等规模企业上,增加对其自主研发投人,降低自主研发支出的成本,从而使企业将有限的创新资源更多投向于自主研发,而不是引进技术。演讲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