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预防及其治疗 (2)课件.ppt
关于肥胖症的预防及其治疗(2)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20页 F长期以来肥胖的问题在医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肥胖的问题在医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甚至认为肥胖不是一种疾病有人甚至认为肥胖不是一种疾病F 1985 1985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专家委)的专家委员会才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员会才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F 1997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肥胖明确)也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宣布为一种疾病背景背景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20页F肥胖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人口素质的重要公共安全问题F 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的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成人中大约有2.6亿超重和肥胖者F 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了我国其他慢性非传染病的患病率和发病危险,导致这些疾病呈上升趋势F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肥胖大国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20页 概述概述 肥胖症的病因及其机制研究肥胖症的病因及其机制研究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以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以及代谢功能的改变及代谢功能的改变 肥胖症的危害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的预防与控制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肥胖症的药物治疗肥胖症的药物治疗 特殊人群的肥胖症特殊人群的肥胖症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20页肥胖症肥胖症由于长期进食摄取的热量超过机体消耗的由于长期进食摄取的热量超过机体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便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热量,多余的热量便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体内,使体内脂肪的贮积量超过正常标准,体内,使体内脂肪的贮积量超过正常标准,以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它以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它是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是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障碍性疾病障碍性疾病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2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2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20页 按病因分类按病因分类 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 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 由于某种原发疾病导致的症状性肥胖。原发疾病包括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病变、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及其它疾病、外伤引起的肥胖。占肥胖病人的5左右。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20页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有肥胖家族史有肥胖家族史 自幼肥胖自幼肥胖 呈全身分布,脂肪细胞呈增生性肥大呈全身分布,脂肪细胞呈增生性肥大 限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不限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不 敏感敏感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20页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1 1起病于起病于20-2520-25岁,由于营养过度及遗传因素而肥岁,由于营养过度及遗传因素而肥胖胖2 2以四肢肥胖为主,脂肪细胞单纯肥大而无增生以四肢肥胖为主,脂肪细胞单纯肥大而无增生3 3饮食控制和运动的疗效较好饮食控制和运动的疗效较好4 4约占肥胖人群的约占肥胖人群的9595左右左右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20页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 绝经期综合症绝经期综合症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和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孕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垂体负反馈机制减弱,垂体负反馈机制减弱,出现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亢进,使得对饱食中出现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亢进,使得对饱食中枢的刺激减少,交感神经系统不能适当活动,枢的刺激减少,交感神经系统不能适当活动,最终导致代谢失常,进食过多而引起肥胖。最终导致代谢失常,进食过多而引起肥胖。肥胖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生殖无能综合征 与下丘脑与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失常有关。垂体的功能失常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20页按照部位分类按照部位分类1 1)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F 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和腰部,腰围大于臀围,又称内脏型,苹果型。F 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2 2)周围型肥胖周围型肥胖F 脂肪堆积以臀部、下肢为主,又称梨型F 对身体的影响相对较小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20页成人肥胖症的判定标准成人肥胖症的判定标准F BMIF 脂肪含量脂肪含量F 相对标准体重相对标准体重F 脂肪分布脂肪分布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20页BMI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体重(KgKg)身高()身高(m m)2 2此公式不适用于运动员与老年人此公式不适用于运动员与老年人因为瘦体重差异很大因为瘦体重差异很大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20页WHO对成人BMI的划分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20页WHO肥胖专家顾问组,在肥胖专家顾问组,在20022002年提出亚洲年提出亚洲成年人体重指数成年人体重指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20页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标准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标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20页中国上海市区中国上海市区4040岁以上人群岁以上人群BMI分布频率分布频率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20页脂肪含量脂肪含量A A 生物电阻抗法生物电阻抗法B B 使用使用BMI估计体脂肪估计体脂肪女士:脂肪公斤数=(0.713*BMI-9.74)*身高(m)2男士:脂肪公斤数=(0.715*BMI-12.1)*身高(m)2C C MRI-脂肪测定脂肪测定D D 双能双能X-X-线吸收检测法线吸收检测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20页WHO体脂百分比标准体脂百分比标准F男性男性 30岁以下为1420%30岁以上为1723%超过25即为肥胖F女性女性 30岁以下为1724 30岁以上为2027 超过30即为肥胖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20页 相对标准体重相对标准体重肥胖度肥胖度=(实际体重(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肥胖度为10%10%属正常范围10%为超重,20%肥胖标准体重计算的经验公式标准体重计算的经验公式A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B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适合亚洲国家采用;C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0.9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20页描述脂肪分布的标准描述脂肪分布的标准A A 腰围(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男性大于或等于90cm 女性大于或等于80cmB B 腰围腰围/臀围(臀围(waist to hip ratio,WHR)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中心性肥胖 男性WHR0.92,女性WHR0.4 为内脏脂肪型肥胖 V/S碳水化合物脂肪酒精F 进食方式对肥胖的影响 科学实践证明:一日多餐,餐餐不饱是符合人体健康的正确饮食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120页4 4 运动不足运动不足F 全世界60%-85%人口缺乏运动,导致肥胖人群所占比例迅速上升。F 运动不足不仅使单纯的能量消耗减少,而且肌肉组织由于胰岛素抵抗性增加而直接导致糖耐量的减低,这些都有利于肥胖的发生。F 体育人口的定义: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时间长于20 min,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90%。每日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120页5 5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看电视的时间增长,肥胖的危险性增加F 对静息代谢的影响F 降低体力活动F 对能量摄入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120页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以及代谢功能的改变以及代谢功能的改变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120页1 1 食管功能食管功能腹壁脂肪增加引起腹内压增高,加之腹腔内脂肪增加,可引起胃食管压力梯度上升和胃食管反流,还可引起胃排空减慢、食管扩张及食管蠕动速度下降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120页2 2 胃功能胃功能1 胃的容量和胃的容受性舒张肥胖者的胃容量增大2 胃的排空1)液体胃排空:多数研究表明,减慢。2)固体胃排空:多数研究认为,固体胃排空较正常人明显加快3 胃液的分泌肥胖症患者的基础胃酸分泌改变不大;摄入混合食物后,肥胖症患者达到最大泌酸率所需时间反而长于正常人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120页3 3 肠道的功能肠道的功能F 近端小肠内容物通过时间缩短F 对营养物质吸收的速度很快并且吸收率较高F 过速进入循环中的营养物质增加了肝脏和胰脏的负担增加了整个消化系统的负荷F 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导致摄入营养物质在肠道快速运输和促进小肠快速吸收营养物质,抑制对摄入食物产生的饱食反射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120页4 4 胰腺的功能胰腺的功能F血清胰淀粉酶和蛋白酶水平与体重呈负相关F胰腺周围和腹膜后间隙的空间中脂肪沉淀增加,增加了胰腺周围脂肪坏死以及脓肿的危险性,所以肥胖应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预后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120页5 5 肝胆的功能肝胆的功能1 肝脏的功能肥胖症患者的肝脏对胰岛素的反应异常F 肝脏细胞膜上G-蛋白系统 F 肝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系统(AC系统)F 肝细胞膜上的激素受体F 蛋白激酶C活性改变 2 胆囊的功能肝脏分泌胆固醇增多,胆汁内胆固醇含量升高;并且餐后胆囊排空减缓,因而肥胖症患者发生胆结石的危险性较正常人要高。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120页肥胖症的危害肥胖症的危害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症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胆囊疾病和脂肪肝骨关节病和痛风社会和心理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120页一一 肥胖与高血压肥胖与高血压F 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 BMI24 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男性腰围 85厘米,女性腰围 80厘米患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 F 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F 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体重降低时,使血容量、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120页 二二 肥胖与肥胖与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F 体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BMI24 者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BMI在24 以下者的2.0倍 BMI28 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 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和80cm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2-2.5倍 现在学习的是第57页,共120页F 肥胖者的胰岛素受体数减少和受体缺陷,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现象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高,影响到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蛋白质合成F 中心型脂肪分布比全身型脂肪分布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F 肥胖持续的时间越长,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F 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肥胖、18岁后体重持续增加和腹部脂肪堆积者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120页三三 肥胖与血脂异常肥胖与血脂异常F BMI24 者的血脂异常为BMI在24以下者的2.5倍F BMI28 者的血脂异常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F 腰围超标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2.5倍F BMI24和28 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BMI在24以下者的1.8倍和2.1倍F 腰围超标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1.8倍 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共120页四四 肥胖与代谢综合症肥胖与代谢综合症F以下几个因素聚集 腰围超标 血清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血压升高 空腹血糖异常高现在学习的是第60页,共120页五五 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F BMI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 冠心病事件(指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的发病率随BMI的上升而增高现在学习的是第61页,共120页 六六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症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症F 在脖颈、胸部、腹部和横膈部位的脂肪堆积过多,使胸壁的运动受阻,在躺下时上呼吸道变窄和气流不通畅引起呼吸困难F 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血氧低可抑制呼吸中枢,出现暂时窒息现象 现在学习的是第62页,共120页七七 肥胖与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肥胖与内分泌及代谢紊乱F 肥胖者血浆中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经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出现代谢紊乱F 中心性肥胖患者的激素水平改变更大F 性激素平衡被破坏,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女性常有排卵异常、雄激素过多,往往伴有生殖功能障碍 现在学习的是第63页,共120页八八 肥胖与胆囊疾病和脂肪肝肥胖与胆囊疾病和脂肪肝F 肥胖者胆结石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4倍,腹部脂肪堆积者的危险性更大 F 腹部脂肪比较容易分解,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肥胖常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九九 肥胖与骨关节病和痛风肥胖与骨关节病和痛风F 肥胖者中膝关节疼痛和负重关节的骨关节病较多F 肥胖者痛风的发生率较高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F 痛风性关节炎是在关节内由于尿酸盐形成的痛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 现在学习的是第64页,共120页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发福富裕的象征暴饮暴食是肥胖患者中的一种心理病态行为常常出现、无法控制的食欲亢进,大多发生于傍晚或夜间现在学习的是第65页,共120页肥胖的预防与控制肥胖的预防与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2003年3月10日)现在学习的是第66页,共120页超重及肥胖者的饮食建议F 改变膳食的结构和食量F 避免吃油腻食物和吃过多零食,少食油炸食品,少吃盐F 尽量减少吃点心和加餐,控制食欲,七分饱即可F 尽量采用煮、煨、炖、烤和微波加热的烹调方法,用少量油炒菜F 适当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水和茶水的习惯F 进食应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要一餐过饱,也不要漏餐 现在学习的是第67页,共120页减重膳食原则F合理的减重膳食应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既要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又要使热量的摄入低于机体的能量消耗 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碳水化合物(如谷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F注意饮食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系指一定体积的食物或膳食所产生的能量)即选择体积较大而所含的能量相对低一些的食物 F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应分别占总能量的15%-20%、60%-65%和25%左右 现在学习的是第68页,共120页减重膳食原则F血脂异常者应限制摄入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内脏、蛋黄)F建议采用中等降低能量的摄入并积极参加体力活动的做法,使体重逐渐缓慢地降低到目标水平。因此,最好使其每天膳食中的热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这是达到每周能降低体重0.5公斤的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F低能量减重膳食一般设计为女性1000-1200千卡/天,男性1200-1600千卡/天,或比原来习惯摄入的能量低300-500千卡。避免用极低能量膳食(即能量总摄入低于每天800千卡的膳食)F在用低能量饮食时,为了避免因食物减少引起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应适量摄入含维生素A、B2、B6、C和锌、铁、钙等微量营养素补充剂 现在学习的是第69页,共120页膳食金字塔膳食金字塔现在学习的是第70页,共120页减重运动原则F 世界公认的减重良方:运动与饮食控制结合,使能量产生负平衡F 提倡采用有氧运动F 运动强度以中小运动强度为主现在学习的是第71页,共12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72页,共120页不同持续运动时间中糖和脂肪的供能比例现在学习的是第73页,共120页不同减体重措施对健康指标的影响比较不同减体重措施对健康指标的影响比较现在学习的是第74页,共120页减重过程中的运动注意事项F创造尽量多活动的机会创造尽量多活动的机会F根据设计的减体重目标,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中等强度的体根据设计的减体重目标,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男、女分别为4.8-7.0和3.3-5.1千卡/分钟,而低强度活动则分别是1.9-4.6和1.4-3.2千卡/分钟。如用心率来大致区分,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量时的心率为100-120次/分钟,低强度活动时则为80-100次/分钟。肥胖者对体力活动量的安排应根据其体能、年龄和兴趣等因素进行 F增加体力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增加体力活动量应循序渐进 F对运动量和持续时间安排要恰当对运动量和持续时间安排要恰当 现在学习的是第75页,共120页超重及肥胖者停止运动的指征超重及肥胖者停止运动的指征F心跳不正常,如出现心率比日常运动时明显加快、心律不齐、心悸、心慌、心率快而后突然变慢等F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胸部、上臂或咽喉部疼痛或沉重感F特别眩晕或轻度头痛、意识紊乱、出冷汗或晕厥F严重气短F身体任何一部分突然疼痛或麻木F一时性失明或失语现在学习的是第76页,共120页明确运动不是万能的F 最有效的减肥方法是将减少热量摄入与运动结合起来F 运动不能改变腺体大小(如乳房),但可以通过运动,胸肌增强,胸围可能有所增加F 没有轻松省力而达到效果的运动现在学习的是第77页,共120页肥胖症的药物治疗肥胖症的药物治疗一 是抑制下丘脑食欲中枢,降低食欲,通过不想进食来达到减少热量摄入的目的,这类药称食欲抑制剂;二 是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三 是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四 是植物减肥药以及肥胖基因产物等现在学习的是第78页,共120页食欲抑制剂食欲抑制剂现在学习的是第79页,共120页一一 影响中枢儿茶酚胺类(影响中枢儿茶酚胺类(CACA)的药物)的药物F 主要为苯丙胺类药物F 通过兴奋饱食中枢,产生厌食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容易接受饮食控制F 因为其兴奋作用,睡眠减少,消耗增多导致体重减轻F 觅食行为是与交感神经活性的降低和副 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有关,因此增加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可出现饱感,减少进食现在学习的是第80页,共120页安非拉酮安非拉酮F 增加中枢神经突触间隙儿茶酚胺递质的含量F 抑制食欲作用和兴奋中枢作用比苯丙胺小F 对外周交感神经作用较弱F 小剂量给药不易引起血压升高,对心血管影响较小F 可能应用于伴有轻度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F 口服后具有明显的首过效应F 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过敏,如激动、失眠等F 长期服用,尤其是过量时会产生依赖性F 拟交感作用,可增加心率,升高血压,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不宜使用F 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禁用现在学习的是第81页,共120页苯丁胺苯丁胺F 具有增加中枢儿茶酚胺类递质发挥抑制食欲的作用F 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治疗单纯性肥胖和伴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均有效F 不良反应较小,对中枢兴奋作用如口干、神经紧张、失眠等,一般无需治疗,随用药时间延长可缓解F 失眠发生率高于安非拉酮,避免夜间服用F 有升高血压的趋势,并会产生心动过速,故不宜用于伴有高血压和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的治疗F 短期应用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仍可引起精神依赖性现在学习的是第82页,共120页苄非他明苄非他明F 抑制食欲的作用与苯丙胺相当,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受体而产生饱感F 口服后易自胃肠道吸收,吸收后部分药物可转换为甲基苯丙胺共同发挥作用F 一次应用较大剂量也不影响空腹血糖水平,对患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也可使用F 长期应用可有精神和躯体依赖性,造成药物滥用,故只作为二线减肥药F 该药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现在学习的是第83页,共120页对氯苯丁胺对氯苯丁胺F 有较强的食欲抑制作用,但中枢兴奋作用和心血管作用较弱,适用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F 长期应用可产生精神依赖性,但滥用少于苯丙胺F 青光眼患者及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禁用F 临床应用需密切注意肺部并发症的出现现在学习的是第84页,共120页影响中枢影响中枢5-5-羟色胺类的药物羟色胺类的药物F 5-羟色胺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递质。通过对下丘脑饱食中枢的作用,使患者产生饱感,减少进食F 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并对脂质代谢有显著的影响F 可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而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有利于降低体重F 拟5-羟色胺作用的食欲抑制剂不刺激交感神经活动,无拟儿茶酚胺的作用,因此不具有中枢兴奋作用F 其降低体重的作用与影响儿茶酚胺类的食欲抑制剂相似,适用于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肥胖患者现在学习的是第85页,共120页芬弗拉明芬弗拉明F 促进神经末梢释放5-羟色胺及阻止其再吸收,兴奋下丘脑饱食中枢,使食欲减退F 芬弗拉明及其代谢物去甲芬弗拉明还可促使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而降低血糖F 能降低人体脂肪组织内甘油三酯的合成,抑制肠道内脂肪的吸收F 食欲抑制作用比苯丙胺强8-10倍,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对中枢神经系统无兴奋作用,而具有安定作用,不宜与中枢抑制剂合用现在学习的是第86页,共120页F 可用于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以及用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焦虑的肥胖病人的减肥,对后者合用降压药或降糖药可增强效应F 用药过量可有特异性表现如旋转性眼震、下颌持续震颤等。可耐受者症状逐渐消失,不能耐受者应减量F 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严格规定在餐前20-30分钟服用,治疗期间不要间歇,疗程4-6周后应逐渐停药;连续用药不要超过6个月,以免产生耐药性、依赖心理以及精神抑郁症现在学习的是第87页,共120页同时影响儿茶酚胺和同时影响儿茶酚胺和5-5-羟色胺类的药物羟色胺类的药物盐酸西布曲明盐酸西布曲明F 1997年FDA批准,1999年10月批准“曲美”正式上市F 强效的抗抑郁药,主要为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在较小程度上也阻断了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摄取,另外还有较弱的抗胆碱作用。F 降低体重与剂量之间具有线性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88页,共120页F 西布曲明对伴随其他症状的病人的作用西布曲明对伴随其他症状的病人的作用F 糖尿病:控糖效果不明确,但进食后血糖升高水平较安慰剂程度低F 高血压:体重降低的同时,不会引起血压升高F 高血脂:体重减少越多,对血脂的改善作用越强F 副作用:每天服用30mg(2.5-5mg左右开始起效)具有失眠、心跳加速、偶见舒张期高血压;每天服用20mg的受试者未见有什么不良反应。曾发现有一个严重的副作用是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F 不推荐使用该药的人群包括:病理性肥胖、血压不能控制或控制不好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脑卒中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准备妊娠的妇女,年龄小于16岁的青少年和超过65岁的老人等现在学习的是第89页,共120页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90页,共120页3 3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F能增加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和棕色脂肪组织的热生成作用,从而降低脂肪储存F能增加脂肪动员和能量消耗,而不增加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很少F目前已开发的药物对啮齿类动物的肥胖很有效,对人类的疗效很弱F主要有芳基乙醇胺和芳氧基丙醇胺F美国Wyeth-Ayerst公司研制的CL316243效果较好FN-5984、BMS-194449和BMS-196085(I期临床试验)SR58611A(期临床试验),CP11427l(I期临床试验)和 CP80625(临床前研究)等现在学习的是第91页,共120页 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92页,共120页脂肪酶抑制剂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奥利司他F 美国FDA批准的唯一非中枢作用减肥药F 能抑制胰腺、胃肠道中脂肪酶活性,减慢胃肠道中食物脂肪水解为氨基酸和单酸甘油酯,从而减少脂肪的吸收F 对和肥胖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F 主要不良反应为抑制肠道中脂肪的吸收,使大便中脂肪含量升高,导致腹痛、排便紧迫、脂肪泻等。但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耐受F 该类药物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造成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故忌长期应用,宜补充维生素现在学习的是第93页,共120页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阿卡波糖F 拜糖平,为口服降血糖药,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的作用F 可降低脂肪组织的体积和重量,减少脂肪生成和脂肪酸代谢F 未被分解和吸收的糖类在小肠被细菌酵解产气增多,可引起肠胀气、腹痛、腹泻等F 该药18岁以下、妊娠和哺乳期禁用现在学习的是第94页,共120页其他药物其他药物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F 对具有胰岛素抵抗的肥胖患者产生一定的减肥作用F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曲格列酮、噻格列酮以及双胍类的二甲双胍等均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F 对糖尿病患者的肥胖及单纯性肥胖患者均有辅助减肥作用,并可减少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现在学习的是第95页,共120页肥胖基因产物肥胖基因产物F Ob基因的产物瘦素及类似物F 瘦素主要是通过中枢作用降低食欲,并刺激交感神经,增加棕色脂肪的产热,促进肾脏水钠的排泄F 但瘦素为含167个氨基酸的多肽,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外源性瘦素治疗时不易发挥中枢作用,并且部分肥胖患者对瘦素存在抵抗。所以要寻找有效的瘦素受体激动剂现在学习的是第96页,共120页药物减肥注意药物减肥注意事项事项F 药物减肥只适用于中重度肥胖患者F 减肥药都有其副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F 副作用和剂量呈正比,患者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个体差异,因而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F 服药前和服药期间应检测体重和血中有关生化指标变化,即时调整剂量F 服药量较大时,不宜突然中断,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停药F 减肥不如防肥,坚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现在学习的是第97页,共120页特殊人群的肥胖症特殊人群的肥胖症现在学习的是第98页,共120页一 儿童青少年肥胖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危害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危害超重和肥胖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成年期生活质量儿童青少年肥胖最重要的长期后果是肥胖及其相关的健康危险可持续至成年期现在学习的是第99页,共12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00页,共120页判定方法判定方法F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标准无论男女,以18岁时BMI值超过25kg/m2和超过30 kg/m2为筛选界值点,和成年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理由为在该界值点左右开始出现心血管的明显损伤以及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F 欧洲标准(IOTF)以18岁时男女儿童的年龄别BMI曲线分别通过成年人男女的超重和肥胖临界点(25、30 kg/m2)为确定各年龄BMI超重、肥胖界值的依据F 中国标准现在学习的是第101页,共12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02页,共12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03页,共12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04页,共120页儿童肥胖的治疗儿童肥胖的治疗(1)饮食疗法要正确引导食物消费,优化膳食模式(2)运动疗法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加瘦体质,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而同样时限的高强度运动不会使身体各组织的比例有明显的变化(3)认知疗法纠正对肥胖及治疗不正确的态度,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肥胖程度,灌输正确的健康观与减肥意识(4)行为疗法目的是改变患儿一切与肥胖有关的不良生活习惯 现在学习的是第105页,共120页儿童肥胖的治疗不宜采用药物和手术方法儿童肥胖的治疗不宜采用药物和手术方法在“第六届全国儿童保健学术会议”上通过的单纯性肥胖症防治中明确提出:F 儿童忌服用“减肥食品”、“减肥药品”或“减肥饮品”F 手术也仅限于某些严重的成年肥胖患者现在学习的是第106页,共120页二 女性肥胖1 性别差异对女性肥胖的影响A 女性平均比男性需要的能量少,因此若需要保持能量平衡,就必需摄入比男性较少的食物B 抑郁症在女性中比男性中更常见,已经证明它与过量进食和体重增加有关C 适合女性的休闲和娱乐水平,比对男性的要低D女性孕期获得的体重往往会保持相当长时间,这可能是导致女性终身增重的主要原因E 静坐娱乐活动现在学习的是第107页,共120页2 女性脂肪蓄积的特点F 在婴幼儿期,男女变化相同,体脂肪含量不断增加F 学龄前期之后体脂含量又逐渐下降,达到儿童期的活动型的体型F 青春期时再次升高F 随年龄增加,男女两性脂肪都增加F 但是无论在任何年龄,女性的平均体脂百分比一般都比男性高F 女性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容易产生肥胖的阶段:妊娠、生产以及闭经等激素发生变化的阶段F 脂肪蓄积对性功能非常重要:为了维持正常的卵巢功能,身体要有一定的脂肪蓄积现在学习的是第108页,共120页女性肥胖患者常见疾病和生理异常女性肥胖患者常见疾病和生理异常(1 1)肥胖与月经异常)肥胖与月经异常A 间脑有食欲和性中枢,很多肥胖女性都发现有这些中枢功能异常B 过多的脂肪成为性激素蓄积的场所,引起内分泌系统的损伤C 肥胖可以引起雄性激素增加现在学习的是第109页,共120页(2)闭经以后的肥胖合并症F 闭经之后,脂肪分布发生很大的变化,内脏脂肪的蓄积变得更显著,这种变化并非可以单纯用年龄的增加来解释,它很容易带来各种合并症,应当多加注意F 激素分泌显著变化的闭经期以后的肥胖、恶性肿瘤,包括激素依存性的子宫体癌和乳腺癌的发生危险增高F 脂肪与激素代谢有密切关系。脂肪蓄积多的肥胖女性,激素依存性肿瘤的发生预后成为重要的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110页,共120页(3)体脂肪分布和肥胖合并症有关F脂肪分布,特别是内脏脂肪蓄积与合并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F女性腰围的增加与增加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现在学习的是第111页,共120页妊娠与肥胖妊娠与肥胖肥胖与妊娠的相互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F 肥胖对妊娠的影响产科合并症,特别是妊娠中毒症、剖宫产、巨大儿、产科出血等病症的增加与肥胖度成正比F 妊娠对肥胖的影响母性肥胖,也就是妊娠时才开始的肥胖,占女性肥胖的大部分现在学习的是第112页,共120页妊娠肥胖的判定标准妊娠肥胖的判定标准F 妊娠中,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的发育以及母体体成分的增加,大约增加10kg的体重F 在美国BMI介于26-29的孕妇可判定为超重,此值以上为肥胖针对肥胖孕妇的对策针对肥胖孕妇的对策F 建议肥胖孕妇比一般孕妇减少能量摄入,但蛋白质摄入要与通常的孕妇相同F 建议孕期体重的增加应当控制在6kg,而不是12kg现在学习的是第113页,共120页青年女性减肥的特殊问题青年女性减肥的特殊问题F 防止盲目和不科学减肥引起的神经性厌食F 不科学的减肥方法,如漏餐、少吃或不吃主食等不健康的节食行为,以及服用减肥药、泻药、利尿药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主要为以下四个要点: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主要为以下四个要点:A 体重减少:体重减少量为标准体重的15%-20%以上B 表现出极度担心体重增加的心理情绪反应C 对体重、体型在认识上的混乱D 无月经或月经减少现在学习的是第114页,共120页老年肥胖老年肥胖1 1 老年肥胖的特点老年肥胖的特点F 无论男女,随年龄增长,非脂肪组织都发生临床有意义的减少F双能X线检测结果证明,丢掉的非脂肪组织主要是肌肉F 人体在30-70岁之间,无论体重或BMI值处于何种状态(消瘦、正常、超重或肥胖),均有40%的非脂肪组织将会丢失F 在相同体脂百分比下,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脂肪的中心性分布现在学习的是第115页,共120页2 2 老年肥胖的危险因素老年肥胖的危险因素A 能量消耗的下降很可能是老年肥胖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肌肉组织的减少可能导致代谢率的下降B 身体不活动C 脂肪燃烧能力下降现在学习的是第116页,共120页老年肥胖的治疗老年肥胖的治疗(1)有意识的体重波动对死亡率的影响有意识的体重波动对死亡率的影响F 在中老年人进行的大规模研究显示:体重波动,无论是减低体重还是升高体重,均与心血管危险以及总死亡率增加有关F 单纯的体重降低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但脂肪的减少可能对健康有好处,这个观点对老年人更适用,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大量的瘦体重下降可能伴随体重的减低 现在学习的是第117页,共120页老年人的膳食治疗老年人的膳食治疗通过限制膳食能量摄入量而引起的体重下降,减掉的大部分是脂肪,只有20%减掉的体重是非脂肪组织。体重下降伴随明显的腰围/臀围比例的下降,改善糖脂代谢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体力活动是膳食减重后进行体重维持的重要因素,减少的脂肪主要是内脏周围的脂肪,膳食减重方法主要减掉总脂肪耐力训练和强度训练均对老年人有益现在学习的是第118页,共120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19页,共120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现在学习的是第120页,共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