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百舸争流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x

    • 资源ID:87315289       资源大小:791.84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百舸争流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x

    考向预测:考向预测:(1)(1)以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观点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以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观点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载体,考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及其事例为载体,考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及其观点。观点。(2)(2)以生活中的观点和事例为载体,考查思维和存在的以生活中的观点和事例为载体,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关系问题,特别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考情分析:考情分析:07-1407-14年广东政治高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过年广东政治高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过“哲学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史上的两个对子”(080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形态的区分形态的区分”(0909)、)、“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0707、1111)、)、“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派别”(1111);以辨析题);以辨析题的形式考查过的形式考查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0808)。)。复习时要掌握:复习时要掌握:一个基本问题、两个基本派别、两个对一个基本问题、两个基本派别、两个对子子第1页/共41页考点一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1.1.基本问题是什么: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问题)。含两方面内容:含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第2页/共41页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2)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3)(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不同的回答的问题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不同的回答。绝大。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肯定了思维能多数哲学家包括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而少数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否认认够正确认识存在,而少数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第3页/共41页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有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有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A AB BC C D D2 2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能体现哲学基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是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是气者理之依也气者理之依也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物是观念的集合物是观念的集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A A B BC C D D第4页/共41页2.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 1)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法回避的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2 2)这是)这是一切一切哲学都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的问题。问题。(3 3)这一问题)这一问题贯穿贯穿于哲学发展的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始终,决定,决定着哲学的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决定着对哲学其哲学其它问题它问题的回答。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肯定了思维和存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肯定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可知论者。只有少数唯心主义在具有同一性,是可知论者。只有少数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者是不可知论者。第5页/共41页、何者为、何者为第一性第一性、有无、有无同一性同一性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可知论与生活的关系与生活的关系对哲学的影响对哲学的影响(谁先谁后谁先谁后;谁是谁是本原谁是派生;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谁决定谁)内容内容(思维能否正(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确认识存在)哲学的基哲学的基本问题本问题是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思维(思维和存在和存在的的关系关系问题)问题)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到且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避且必须回答。第6页/共41页1.1.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D.“物是观念的集合物是观念的集合”2.2.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基本问题回答的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基本问题回答的是是A.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第7页/共41页我国的许多典故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我国的许多典故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语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漫画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右边漫漫画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右边漫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思想方法上的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片面性均衡论均衡论诡辩论诡辩论唯心论唯心论A A B B C C D D第8页/共41页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为本原的问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为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谁在先、谁在后题;谁决定谁;谁在先、谁在后 考点二考点二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哲哲学学的的两两大大基基本本派派别别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划分依据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最终必然滑向唯心主义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最终必然滑向唯心主义第9页/共41页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及其根本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及其根本观点本原本原先后先后决定决定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是本原本原先有物质后有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物质决定意物质决定意识识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意识是意识是本原本原先有意识后有先有意识后有物质物质意识决定物意识决定物质质 【注注意意】唯唯物物主主义义和和唯唯心心主主义义的的根根本本分分歧歧,不不能能笼笼统统地地说说是是围围绕绕哲哲学学基基本本问问题题展展开开的的,而而是是围围绕绕哲哲学学基基本本问问题题的的第第一一个个方方面面是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第10页/共41页2.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古代朴素朴素唯物唯物主义主义认为认为金、金、木、水、木、水、火、土、火、土、气气等是世等是世界的本原。界的本原。进进步步性性:否否认认神神创创论论,坚坚持持了了唯唯物物主主义义的的根根本本方方向向,本本质上正确。质上正确。局限性: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的物质形态。第11页/共41页【例举例举】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五行行说说:生生成成万万物物的的基基本本元元素素是是金金、木木、水水、火、土火、土阴阴阳阳说说:天天地地合合而而万万物物生生,阴阴阳阳接接而而变变化化起起(荀子)(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活火火说说:世世界界是是一一团团永永恒恒燃燃烧烧的的活活火火(赫赫拉拉克克利特)利特)水为始基:水为始基:“水水”是万物的是万物的“始基始基”(泰勒斯)(泰勒斯)第12页/共41页近代近代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近代近代机械机械唯物唯物主义主义认为认为原子原子是世是世界的界的本原。本原。进进步步性性:克克服服了了朴朴素素唯唯物物主主义义的的直直观观性性、猜猜测测性性,丰丰富富和和发发展展了了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局局限限性性:把把物物质质归归结结为为具具体体的的物物质质形形态态(原原子子)机机械械性性、形形而而上学上学性性唯心史观唯心史观 又被成为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或半截子唯物主义又被成为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或半截子唯物主义第13页/共41页 【例例举举】近近代代机机械械唯唯物物主主义义也也叫叫近近代代形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狄狄德德罗罗:自自然然界界由由数数目目无无穷穷、性性质质不不同同的的异质异质元素元素构成构成 培培根根:万万物物的的基基础础是是原原始始物物质质,是是基基本本元元素素 伽伽桑桑狄狄:物物质质是是按按一一定定次次序序结结合合的的,不不可可分、不可灭的分、不可灭的原子原子的总和的总和第14页/共41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辩证唯物唯物主义主义和历和历史唯史唯物主物主义义正正确确揭揭示示了了物物质质世世界界的的基基本本规规律律反反映映了了社社会会历历史史发发展展的的客客观观要要求求反映了反映了 最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利益它它是是现现时时代代的的思思想想智慧。智慧。是是无无产产阶阶级级的的科科学学的的世世界界观观和和方方法法论论要要求。求。是是我我们们认认识识世世界界和和改改造造世世界界的的伟伟大大思思想想武器武器。第15页/共41页基本形态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局限性或优点古代古代朴素唯物主朴素唯物主义义近代近代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1 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 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质形态(水水 火火 气等)气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原子的属性就是就是物质物质的属性的属性具有具有机械性机械性,形而上形而上学学性和历史观上的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唯心主义心主义等局限性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思想智慧1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 2、意识具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唯物主义三种形态比较唯物主义三种形态比较第16页/共41页3.3.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基本观点 认识论根源认识论根源总体评价总体评价主观主观唯心唯心主义主义把人的把人的主主观精神观精神当当作世界的作世界的本原本原把人们认识世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界离不开感觉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夸大为世界的存在倚赖于人存在倚赖于人的感觉的感觉局局限限性性:二二者者归归根根到到底底,都都是是把把人人的的意意识识当当作作世世界界的的本本原原,其其根根本观点是错误的。本观点是错误的。可取处:就其可取处:就其局局部范围部范围而言,它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展有一定借鉴意有一定借鉴意义义。客观客观唯心唯心主义主义把把某某种种客客观观精精神神当当作作世世界界的的本原本原把人们思维中把人们思维中的的概念概念夸大为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脱离了物质的神化了神化了的绝对的绝对第17页/共41页【例举例举】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8 8”就是发,喜鹊报喜,乌鸦报丧等都是属于主观臆造的,就是发,喜鹊报喜,乌鸦报丧等都是属于主观臆造的,领导领导“拍脑袋拍脑袋”决策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决策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第18页/共41页 【例举例举】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1)(1)朱朱熹熹:“理理在在事事先先”,“理理生生万万物物”,“未未有有此此气气,已有此理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2)(2)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理念世界”创造创造的,的,理念理念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3)(3)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绝对精精神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外化的外化(4)(4)中外中外“神创论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例举例举】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第19页/共41页1 1、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2 2、生死有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富贵在天。3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 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5 5、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掩耳盗铃、画饼充饥6 6、中外、中外“神创论神创论”7 7、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第20页/共41页(2009(2009广东高考广东高考)“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 A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C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D D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指鹿为马指鹿为马”是我们生活中常用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它们共同体现的观点是的成语,它们共同体现的观点是A.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C.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 D.D.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的观点第21页/共41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1.“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的灵明,谁去俯它深?”2.2.“气者,理之依也气者,理之依也”3.3.“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4.4.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5.5.“世界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世界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火。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火。”6.6.“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者形之用”7.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外无一物,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外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何处惹尘埃。”第22页/共41页4.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辨证的辨证的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辨证的辨证的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的 哲学发展史上两大对立的哲学发展史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基本派别只有只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除此之外,哲学发展史上还交织着辩证除此之外,哲学发展史上还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是和斗争是从属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根本根本对立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对立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注意区分两个对子与两大阵营注意区分两个对子与两大阵营第23页/共41页注意:注意:1 1弄清三个划分标准弄清三个划分标准(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对物质和意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对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凡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题的不同回答。凡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凡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决定物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凡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质,精神是世界的本原。(2)(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知论认为,思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知论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识存在。(3)(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划分标准:对世界状况怎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划分标准:对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样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24页/共41页2 2理解理解“两个对子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1)(1)区别:回答的是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唯区别:回答的是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不同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答。(2)(2)联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联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正确地揭示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正确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持辩证的观点。第25页/共41页1 1、唯心主义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唯心主义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2 2、二元论是哲学的基本派别之一、二元论是哲学的基本派别之一3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犯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错误,没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犯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错误,没有科学依据科学依据4 4、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5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注意注意:唯心主义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注意注意: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两个,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两个,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注意注意:缺乏科学依据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缺乏科学依据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注意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注意:划分唯物和唯心的根本标志是思(注意:划分唯物和唯心的根本标志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第26页/共41页6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7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8 8、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9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1010、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注意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是在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注意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意识的关系问题)(注意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还看到意识的反作用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还看到意识的反作用)(注意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注意注意:朴素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局限性,唯心主义朴素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局限性,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第27页/共41页1 1.(2011.(2011上海高考上海高考)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中国春秋时代管子管子一书中也一书中也指出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他们的观点属于A A唯心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的观点B B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物质观C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2.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与“物是观念的集合物是观念的集合”B.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与“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C.C.“气者,理之依也气者,理之依也”与与“理生万物理生万物”D.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事”第28页/共41页3 3.(2011.(2011上海)上海)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的说法,认为“元气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 B B主观主义主观主义C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D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4.4.(20112011广东)广东)“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与此哲学观 点点相通的是相通的是 A.A.自然从来不飞跃自然从来不飞跃 B.B.物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C.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解析解析 第29页/共41页5.5.(20102010全国)全国)王安石提出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物”B B“天地为万物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C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舍天地则无以为道”6.6.“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A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第30页/共41页7.20087.2008年年1010月月2727日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日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市场常常是常是变化莫测的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以下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属于不可知论属于不可知论 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是形而上学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A.B.C.D.A.B.C.D.8.8.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领导干部位置变了、权力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领导干部位置变了、权力变变了、眼界变了,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保持一颗了、眼界变了,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保持一颗“敬敬畏畏”之心至关重要。这一观点属于之心至关重要。这一观点属于A A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B B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C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D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第31页/共41页9.9.从世界观角度来看,漫画中股民的做法属于从世界观角度来看,漫画中股民的做法属于 A.A.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B.B.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C.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D.朴素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10.10.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之路,这说明路,这说明A.A.存在决定着思维存在决定着思维 B.B.思维影响着存在思维影响着存在C.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第32页/共41页11.11.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实际,不懂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实际,不懂规划,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规划,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这种这种“拍脑袋决策拍脑袋决策”属于属于A.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B.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C.C.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D.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12.12.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心有多大,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台就有多大。”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A.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B.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D.有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有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第33页/共41页(2010(2010山东高考山东高考)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这一改动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直接联系与间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接联系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A B B C C D D第34页/共41页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是被知道。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是被知道。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1)(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什么共同点?(2)(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出它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出它体现在哪些方面。体现在哪些方面。第35页/共41页【解析解析】解答第解答第(1)(1)问要明确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问要明确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明确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共性和个性。解答第明确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共性和个性。解答第(2)(2)问时要注意,所举生活中的事例必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问时要注意,所举生活中的事例必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表现。【答案答案】(1)(1)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表现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意识共同点都是把意识当做世界的本原,都是唯心主义观点。当做世界的本原,都是唯心主义观点。(2)(2)宗教思想都认为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宗教思想都认为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另外,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尽。另外,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者上帝、神等主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者上帝、神等主宰世界,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第36页/共41页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村民甲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村民甲说: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呢?”村民乙说: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村民丙说: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自救战胜灾害。”(1 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世界观。)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世界观。(2 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第37页/共41页答案答案 (1)(1)村民甲属于村民甲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认为神灵的表现,认为神灵主宰一切;村民乙属于主宰一切;村民乙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形而的表现,形而上学地对待灾害,自认倒霉;村民丙属于上学地对待灾害,自认倒霉;村民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的观点。(2)(2)唯心主义世界观从根本上唯心主义世界观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错误的世界观。农业发展、农村工作要反对迷信、系,是错误的世界观。农业发展、农村工作要反对迷信、提倡科学,故甲的态度不正确。提倡科学,故甲的态度不正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使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消极被动,不利于人们积极限,使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消极被动,不利于人们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乙的态度也不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乙的态度也不积极主动。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既从客观正确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既从客观事实、条件出发,又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地认识和事实、条件出发,又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故村民丙的态度是一种正确态度。改造世界,故村民丙的态度是一种正确态度。第38页/共41页20092009年年7 7月月5 5日日,乌乌鲁鲁木木齐齐发发生生“7 75 5”事事件件,这这是是一一起起严严重重的的打打砸砸抢抢烧烧暴暴力力犯犯罪罪事事件件,造造成成156156人人死死亡亡、10801080人人受受伤伤。然然而而,西西方方媒媒体体一一直直戴戴着着有有色色眼眼镜镜看看中中国国,夸夸大大甚甚至至歪歪曲曲事事实实。在在报报道道中中,西西方方媒媒体体习习惯惯用用一一些些词词语语表表明明自自己己立立场场。例例如如,镇镇压压(CrackdownCrackdown),中中国国向向新新疆疆挥挥动动“铁铁拳拳”。而而对对于于暴暴力力犯犯罪罪,则则淡淡化化为

    注意事项

    本文(百舸争流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