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标准、方法与实例9978.pptx
-
资源ID:87348373
资源大小:3.88MB
全文页数:12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标准、方法与实例9978.pptx
00:04:05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标准、方法、实例及系统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北京城市与安全减灾中心,北京城市与安全减灾中心20082008年年4 4月月2525日日00:04:05内容安排内容安排q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q规划编制方法规划编制方法q实例及系统简介实例及系统简介00:04:05第一部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00:04:05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过程城市规划过程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城市专项规划结构工程学科和结构工程学科和防灾学科已经解防灾学科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决了大部分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解决城市总体城市总体防灾规划防灾规划社区防灾规划、社区防灾规划、工程系统防灾设计工程系统防灾设计单体工程单体工程防灾设计防灾设计?如何具体操作如何具体操作00:04:0700:04:08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城城城城市市市市抗抗抗抗震震震震防防防防灾灾灾灾设设设设计计计计城市总体布局的抗震要求城市总体布局的抗震要求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抗震设防水准和防御目标抗震设防水准和防御目标次生灾害防御次生灾害防御避震疏散规划建设避震疏散规划建设城区、工程新建及加固城区、工程新建及加固工程抗震工程抗震防灾要求防灾要求城市建设与发展城市建设与发展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规划的实施和保障规划的实施和保障城市抗震防灾建设与管理城市抗震防灾建设与管理城市抗震防灾建设与管理城市抗震防灾建设与管理城市抗震城市抗震城市抗震城市抗震防灾规划防灾规划防灾规划防灾规划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00:04:08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内容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内容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内容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内容1城市用地城市用地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3城区建筑城区建筑4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5避震疏散避震疏散6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基本规定基本规定6 6个专题:个专题:规划内容规划内容三类模式三类模式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基本规定基本规定总体抗震要求总体抗震要求 城市城市总总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对对策策不同区域抗震不同区域抗震设设防防标标准、防御目准、防御目标标与相与相应应的的规规划要求、技划要求、技术术指指标标 规划内容规划内容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抗震适宜性划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划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选择与相应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选择与相应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与改造,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改造,火灾、与改造,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改造,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源,避震疏散场所及疏散通道爆炸等次生灾害源,避震疏散场所及疏散通道的建设与改造等的建设与改造等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规划的实施和保障规划的实施和保障三类模式三类模式p甲类模式甲类模式p乙类模式乙类模式p丙类模式丙类模式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的大城市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区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区的大城市其它城市其它城市依据:城市规模、依据:城市规模、城市规划要求、城市规划要求、城市地震灾害环城市地震灾害环境境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p一类工作区一类工作区p二类工作区二类工作区p三类工作区三类工作区p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近期建设用地近期建设用地 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近期建设用地近期建设用地 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近期建设用地近期建设用地 城市的中远期建设用地城市的中远期建设用地 最低要求最低要求示例主要工作主要工作项项目目工作区工作区类别类别分分类类序序号号项项目名称目名称一一类类二二类类三三类类四四类类工程抗震工程抗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1 1场场地地类别类别分区分区*2 2场场地破坏影响估地破坏影响估计计*3 3土地利用抗震适宜性土地利用抗震适宜性评评价价*基基础设础设施施4 4基基础设础设施系施系统统抗震要求抗震要求5 5交通、供水、供交通、供水、供电电、供气抗震、供气抗震评评估估*6 6医医疗疗、通、通讯讯、消防抗震、消防抗震评评估估*城区建筑城区建筑7 7重要建筑工程抗震重要建筑工程抗震评评估及防灾要求估及防灾要求*8 8新建工程抗震新建工程抗震规规划要求划要求9 9城区建筑城区建筑评评价与改造价与改造*其它其它专题专题1010地震次生灾害估地震次生灾害估计计*1111避震疏散避震疏散场场所和及通道所和及通道设设置置评评估估*各类工作区的主要工作项目各类工作区的主要工作项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抗震适宜性评价抗震适宜性评价 城市用地城市用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一层次确定层次确定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p一、二类工作区一、二类工作区p 各类工作区各类工作区 规范方法规范方法(GB50011)简化地质方法简化地质方法场场地地类别类别主要地主要地质质和地貌和地貌单单元元I I 松散地松散地层层小于小于3 35m5m的基岩分布区的基岩分布区IIII二二级级及其以上及其以上阶阶地分布区;地分布区;风风化的丘陵区;河流冲化的丘陵区;河流冲积积相地相地层层小于小于50m50m分布区;分布区;软软弱海相、湖相地弱海相、湖相地层层3 315m15m。IIIIII一一级级及其以下及其以下阶阶地地区,河流冲地地区,河流冲积积相地相地层层大于大于50m50m分分布区;布区;软软弱海相、湖相地弱海相、湖相地层层161680m80m分布区分布区IVIV软软弱海相、湖相地弱海相、湖相地层层大于大于80m80m地区。地区。20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p 场地液化场地液化 p 地表错动地表错动 p 地质滑坡地质滑坡p 震陷及不利地形震陷及不利地形评价、圈定潜在危险地段评价、圈定潜在危险地段20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 类别类别适宜性地适宜性地质质、地形、地貌描述、地形、地貌描述适宜适宜不存在或存在不存在或存在轻轻微影响的微影响的场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一般无需采取整治措施:地地震破坏因素,一般无需采取整治措施:(1)场场地地稳稳定定(2)无或)无或轻轻微地震破坏效微地震破坏效应应;(3)用地抗震防灾)用地抗震防灾类类型型I 类类或或II 类类(4)无或)无或轻轻微不利地形影响微不利地形影响较较适适宜宜存在一定程度的存在一定程度的场场地地震破坏因素,可采取一般整治措施地地震破坏因素,可采取一般整治措施满满足城市建足城市建设设要求:要求:(1)场场地存在不地存在不稳稳定因素,;定因素,;(2)用地抗震防灾)用地抗震防灾类类型型III 类类或或IV 类类(2)软软弱土或液化土弱土或液化土发发育,可能育,可能发发生中等及以上液化或震陷,可采取抗震措施消除;生中等及以上液化或震陷,可采取抗震措施消除;(3)地)地质环质环境条件复境条件复杂杂,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质灾害危灾害危险险性性有条有条件适件适宜宜存在存在难难以整治以整治场场地地震破坏因素的潜在危地地震破坏因素的潜在危险险性区域或其他限制使用条件的用地,由于性区域或其他限制使用条件的用地,由于经济经济条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尚未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尚未查查明或明或难难以以查查明:明:(1)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胁的危的危险险地段;地段;(2)地震次生灾害源可能有)地震次生灾害源可能有严严重威重威胁胁;(3)存在其他方面)存在其他方面对对城市用地的限制使用条件城市用地的限制使用条件不适不适宜宜存在存在场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但通常地地震破坏因素,但通常难难以整治:以整治:(1)可能)可能发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用地;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用地;(2)发发震断裂震断裂带带上可能上可能发发生地表位生地表位错错的部位;的部位;(3)其他)其他难难以整治和防御的灾害高危害影响区以整治和防御的灾害高危害影响区p八大系统八大系统p供电供电p供水供水 p供气供气 p交通交通p医疗卫生医疗卫生p消防消防p通信通信p物质保障物质保障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二评价原则评价原则 结合城市基础设施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各系统的专业规划,针各系统的专业规划,针对其在抗震防灾中的重对其在抗震防灾中的重要性和薄弱环节,提出要性和薄弱环节,提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改造的抗震防灾要设和改造的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求和措施。基础设施评价要求基础设施评价要求 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单体抗震性能评价网络系网络系统统其他评价要求其他评价要求供电系统供电系统 重要建筑、变电站、配重要建筑、变电站、配电装置室等电装置室等 甲、乙甲、乙类模式类模式宜进行宜进行功能失功能失效影响效影响范围的范围的估计估计 宜估计可能引发宜估计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影的次生灾害的影响响供水系统供水系统 取水构筑物、水厂、泵取水构筑物、水厂、泵站等,地下主干管线站等,地下主干管线 供气系统供气系统 供气厂、天然气门站、供气厂、天然气门站、储气站等,主要干线储气站等,主要干线 交通交通 桥梁、隧道等桥梁、隧道等 避震疏散避震疏散主主干网络的抗震连干网络的抗震连通性进行分析通性进行分析通讯、医疗、通讯、医疗、消防和物资消防和物资保障系统保障系统重要建筑重要建筑规划要求规划要求找出找出薄弱环节薄弱环节,提出抗震加固改造的对策和,提出抗震加固改造的对策和规划,并针对各系统的专业规划提出抗震防规划,并针对各系统的专业规划提出抗震防灾要求灾要求 重要建筑和关键节点重要建筑和关键节点找出薄弱环节,抗震加找出薄弱环节,抗震加固改造及新建工程震防灾要求固改造及新建工程震防灾要求 电力、供水、供气、交通等工程系统的抗震电力、供水、供气、交通等工程系统的抗震防灾对策和措施,新建要求防灾对策和措施,新建要求 其他要求其他要求对地震时可能引发对地震时可能引发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的供气等系统的的供气等系统的防御建议防御建议对于交通、消防等系统的避震疏散等要求对于交通、消防等系统的避震疏散等要求 基础设施规划要求基础设施规划要求 城区建筑城区建筑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三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重要建筑重要建筑抗震防灾要求抗震防灾要求新建工程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抗震设防 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抗震改造城区抗震改造 评价要求评价要求 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水准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水准地震破坏程度估计地震破坏程度估计伤亡和需安置避震疏散人员数量估计伤亡和需安置避震疏散人员数量估计 城市的重要建筑应进行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城市的重要建筑应进行单体抗震性能评价规划要求规划要求 对对城区在役建筑城区在役建筑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城区抗震建设与改造规划要求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城区抗震建设与改造规划要求和措施和措施对于高密度、高危险性的城区,提出城区拆迁、加对于高密度、高危险性的城区,提出城区拆迁、加固和改造的范围、力度,及其他安排等。固和改造的范围、力度,及其他安排等。对对新建工程新建工程应提出抗震设防对策和要求应提出抗震设防对策和要求提出分期分批加固和改造要求提出分期分批加固和改造要求 对对重要建筑重要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抗震加固改造提出专门抗震防灾对策和监测、检测要求提出专门抗震防灾对策和监测、检测要求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四种类种类次生火灾次生火灾次生水灾次生水灾 爆炸爆炸 毒气泄漏扩散毒气泄漏扩散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海啸海啸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 确定次生灾害危险源的确定次生灾害危险源的种类和分布,并进行危种类和分布,并进行危害影响估计。害影响估计。定量定性定量定性30规划要求规划要求 应根据次生灾害特点,制定防御对策和措施应根据次生灾害特点,制定防御对策和措施 对次生灾害重要源点对次生灾害重要源点提出危重次生灾害源的防治、搬迁改造等要求提出危重次生灾害源的防治、搬迁改造等要求结合城市的发展控制和减少致灾因素结合城市的发展控制和减少致灾因素避震疏散避震疏散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五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五要点要点紧急、固定、中心疏散场所的安排紧急、固定、中心疏散场所的安排避震疏散道路安排避震疏散道路安排 评价要求评价要求 避震疏散场所和主通道安全评估避震疏散场所和主通道安全评估地震地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评价地震地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评价设施抗震防灾能力评价设施抗震防灾能力评价需避震疏散人口数量及其在市区分布需避震疏散人口数量及其在市区分布甲类模式甲类模式避震疏散模拟分析避震疏散模拟分析规划要求规划要求 避震疏散场所避震疏散场所 平均有效避难面积平均有效避难面积避震疏散场地的规模避震疏散场地的规模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多个进出口多个进出口防灾设施及交通环境防灾设施及交通环境防火要求防火要求管理和建设要求管理和建设要求疏散道路疏散道路城市的出入口数量:中小城市城市的出入口数量:中小城市4个,大城市个,大城市8个个应保障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一旦倒塌后不阻塞交通应保障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一旦倒塌后不阻塞交通避震主通道道两侧建筑宜保障疏散通道的安全畅通避震主通道道两侧建筑宜保障疏散通道的安全畅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六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六 系统结构系统结构 基础数据层基础数据层 专题数据层专题数据层 规划层规划层 文件管理层文件管理层 辅助分析与决策层辅助分析与决策层显示空间图形信息,图层组合显示显示空间图形信息,图层组合显示图形、属性查询和交互查询图形、属性查询和交互查询编辑、更新编辑、更新图形加工,专题提取图形加工,专题提取数据加工:多形式统计,报表和图表输出数据加工:多形式统计,报表和图表输出成果输出成果输出系统基本功能系统基本功能 重点内容回顾重点内容回顾p 三类模式三类模式 p 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 p 六项主题六项主题00:04:11第二部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方法00:04:11确定各确定各工作区工作区研究内研究内容、制容、制订编制订编制大纲大纲确确定定编编制制模模式式划划分分工工作作区区资资料料收收集集专专题题研研究究规规划划编编制制信信息息系系统统编制流程00:04:11抗震防灾规划总体研究和编制思路抗震防灾规划总体研究和编制思路 q总体实施框架 00:04:14收集相关基础和技术资料:地震地质资料、地形收集相关基础和技术资料:地震地质资料、地形地貌、场地环境和工程勘察资料地貌、场地环境和工程勘察资料资料收集资料收集资料评定资料评定确认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确定补充勘察测试的方案确认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确定补充勘察测试的方案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场地分区,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场地分区,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动参数确定场地破坏效应及不利地形影响研场地破坏效应及不利地形影响研究究基础分析基础分析主要成果主要成果城市用地抗震类型分区城市用地抗震类型分区砂土液化分区图、软土震陷分区图、崩砂土液化分区图、软土震陷分区图、崩塌滑坡分布图、场地抗震性能分区图塌滑坡分布图、场地抗震性能分区图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对策研究对策研究城市用地适宜性建设要求和对策城市用地适宜性建设要求和对策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场地分区和土地利用研究分析技术路线示意图场地分区和土地利用研究分析技术路线示意图 内容回顾内容回顾00:04:14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技术路线示意图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技术路线示意图划分建筑物的类型,确定调查工作分区划分建筑物的类型,确定调查工作分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补充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补充重要建筑重要建筑一般建筑、当地薄弱建筑一般建筑、当地薄弱建筑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单体抗震性能评价、抗震防灾要求抗震防灾要求城区抗震性能评价、城区抗震性能评价、薄弱环节评价薄弱环节评价薄弱房屋评价薄弱房屋评价抗震设防对策、抗震加固措施抗震设防对策、抗震加固措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内容回顾内容回顾00:04:14基础设施(生命线)系统技术分析路线示意图基础设施(生命线)系统技术分析路线示意图内容回顾内容回顾00:04:14水灾水灾水灾水灾爆炸、毒气泄漏爆炸、毒气泄漏爆炸、毒气泄漏爆炸、毒气泄漏海海海海 啸啸啸啸燃气泄漏燃气泄漏燃气泄漏燃气泄漏液化气站液化气站液化气站液化气站油库油库油库油库加油站加油站加油站加油站娱乐场所娱乐场所娱乐场所娱乐场所易燃工厂易燃工厂易燃工厂易燃工厂易燃易爆仓库易燃易爆仓库易燃易爆仓库易燃易爆仓库寺庙文化遗产寺庙文化遗产寺庙文化遗产寺庙文化遗产水库堤坝水库堤坝水库堤坝水库堤坝河江堤防河江堤防河江堤防河江堤防毒气泄漏毒气泄漏毒气泄漏毒气泄漏爆炸爆炸爆炸爆炸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海洋环境岛屿设施岛屿设施岛屿设施岛屿设施火火火火 灾灾灾灾老旧民房老旧民房老旧民房老旧民房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次生火灾的危险性评定次生火灾的危险性评定次生火灾的危险性评定次生火灾的危险性评定水灾危险性评水灾危险性评水灾危险性评水灾危险性评定定定定次生毒气、爆炸、次生毒气、爆炸、次生毒气、爆炸、次生毒气、爆炸、放射性危险性评放射性危险性评放射性危险性评放射性危险性评定定定定海啸危险性评海啸危险性评海啸危险性评海啸危险性评定定定定海啸防御能力海啸防御能力海啸防御能力海啸防御能力评价评价评价评价次生火灾源的防御能力评估次生火灾源的防御能力评估次生火灾源的防御能力评估次生火灾源的防御能力评估次生水灾防御次生水灾防御次生水灾防御次生水灾防御能力评估能力评估能力评估能力评估防御毒气、爆炸、防御毒气、爆炸、防御毒气、爆炸、防御毒气、爆炸、放射性的能力评放射性的能力评放射性的能力评放射性的能力评估估估估次生灾害危险性和次生灾害防御能力的评估次生灾害危险性和次生灾害防御能力的评估次生灾害危险性和次生灾害防御能力的评估次生灾害危险性和次生灾害防御能力的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策略、规划、对策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策略、规划、对策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策略、规划、对策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策略、规划、对策次次次次 生生生生 灾灾灾灾 害害害害 源源源源 的的的的 调调调调 查查查查内容回顾内容回顾00:04:15q研究工作内容研究工作内容q研研究究避避灾灾疏疏散散的的管管理理对对策策、避避灾灾疏疏散散的的人人员员和和场场地地规规划划等等。包包括括市市、区区、街街道道各各级级的的避避震震通通道道、防防灾灾据据点点和和避避震震疏疏散散场场地地,人人员员分分布布、疏疏散散道道路路及及疏疏散散场场地地规规划划,防防灾灾据据点点的的建建设设(结结合合新新建建工工程程和和抗抗震震加加固固规规划划统统筹筹安安排排)等等。提提供供相相应应的的规规划设计图。划设计图。q对对各各类类防防灾灾据据点点进进行行抗抗灾灾可可靠靠性性分分析析,保保证证疏疏散散据点的安全性;据点的安全性;q提出避灾疏散规划管理和实施对策;提出避灾疏散规划管理和实施对策;00:04:15一、避震疏散场所的分类一、避震疏散场所的分类 q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紧急避震疏散场所q是是城城市市居居民民住住宅宅附附近近的的小小公公园园、小小广广场场、专专业业绿绿地地以以及及抗抗震震能能力力强强的的公公共共设设施施等等。其其主主要要功功能能是是供供居居民民临临时时避避震震疏疏散散,也是居民转移到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过渡性场所;也是居民转移到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过渡性场所;q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固定避震疏散场所q面面积积较较大大、人人员员容容置置较较多多的的公公园园、广广场场、操操场场、体体育育场场、停停车车场场、空空地地、绿绿化化隔隔离离带带等等。固固定定避避震震疏疏散散场场所所是是供供灾灾民民较较长时间避震避震和进行集中性救援的重要场所;长时间避震避震和进行集中性救援的重要场所;q防灾据点防灾据点q抗抗震震设设防防高高的的有有避避震震疏疏散散功功能能的的建建筑筑物物,如如体体育育馆馆、人人防防工工程、居民住宅的地下室、经过抗震加固的公共设施等。程、居民住宅的地下室、经过抗震加固的公共设施等。q中心避震疏散场所中心避震疏散场所q规模较大、功能较全固定避震疏散场所。规模较大、功能较全固定避震疏散场所。00:04:15五、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安排分析五、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安排分析q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安排建议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安排建议q使使用用功功能能在在一一定定时时间间内内不不会会发发生生变变化化,具具有有明明确确的的主主管管单单位位,主要包括:广场、公园、体育场馆和学校操场;主要包括:广场、公园、体育场馆和学校操场;q可使用避震面积满足前述表中对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要求;可使用避震面积满足前述表中对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要求;q进进行行抗抗震震安安全全改改造造的的工工作作量量少少,如如疏疏散散道道路路满满足足要要求求,基基础础设施比较容易解决等。设施比较容易解决等。q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安排建议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安排建议q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共绿地q有充分抗震安全保障的进行抗震设防的居民住宅的地下室有充分抗震安全保障的进行抗震设防的居民住宅的地下室q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避难间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避难间q城市居民住宅附近的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专业绿地城市居民住宅附近的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专业绿地q抗震能力强的公共设施抗震能力强的公共设施00:04:15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辅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辅助信息管理系统助信息管理系统00:04:15抗震防灾辅助决策系统特点 q空间数据库的管理空间数据库的管理q基础信息基础信息q空间分析空间分析q灾害影响灾害影响q管理信息管理信息q数据管理模型及工具数据管理模型及工具动态分析、动态预测动态分析、动态预测q系统管理模型及工具系统管理模型及工具 动态更新,动态模拟动态更新,动态模拟q系统更新模型及工具系统更新模型及工具动态管理,动态决策动态管理,动态决策00:04:15ARCGISARCGIS系统核心平台系统核心平台系统核心平台系统核心平台00:04:17数据信息层数据信息层灾害灾害基本信息基本信息数据库数据库GIS图形图形数据库数据库城市工程设施信城市工程设施信息数据库息数据库灾害影响灾害影响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数据库数据库数据输入数据输入数据增添修改数据增添修改输出输出/显示控制工具显示控制工具 输出输出/显示模版管理显示模版管理 报告生成和浏览报告生成和浏览 数据批量处理数据批量处理数据转换数据转换输入输出层输入输出层知识知识信息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灾害影响灾害影响分析工具分析工具灾害影响分析模型灾害影响分析模型 一般工程易损性分析模型一般工程易损性分析模型重要工程易损性分析模重要工程易损性分析模型型数字防灾辅助分析数字防灾辅助分析工具工具生命线工程易损性分析生命线工程易损性分析模型模型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发生分析模型发生分析模型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影响分析模型影响分析模型场地风险评价模场地风险评价模型型综合区域分析模综合区域分析模型型辅助决策辅助决策分析工具分析工具工程防灾审批模工程防灾审批模型型规划实施管理模规划实施管理模型型辅助管理辅助管理工具工具系统分析层系统分析层研究区域研究区域信息收集信息收集研究区域研究区域空间数据定义空间数据定义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定义工具定义工具空间数据分析模型空间数据分析模型 数据分析层数据分析层框架控框架控制层制层流程管理流程管理用户界面用户界面系统和数据版本控制系统和数据版本控制16000:04:17第三部分实例及系统简介00:04:17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00:04:17q城市概况城市概况 q位位于于北北纬纬3141-3243,东经东经12012-12155 q城城市市性性质质:上上海海北北翼翼现现代代化化的的港港口口、工工业业、贸贸易易、旅游城市旅游城市。q城城市市总总体体规规划划面面积积为为528.2平方公里。平方公里。q城城市市规规划划区区现现状状人人口口85.36万万。规规划划人人口口近近期期100万万,远期远期115万人。万人。00:04:17抗震防灾规划成果抗震防灾规划成果规规 划划q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文本及说明书文本及说明书q十三章,六十九条十三章,六十九条基础研究基础研究q专项研究报告专项研究报告q抗震分析抗震分析薄弱分区评价薄弱分区评价规划对策与抗震措施规划对策与抗震措施q城城市市用用地地,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城城区区建建筑筑,次次生生灾灾害害,避避震震疏疏散散,应急建议应急建议图图 件件q二十四张二十四张00:04:17图图 件件q规划图件规划图件q工作区类别分区图工作区类别分区图q防灾空间结构图防灾空间结构图q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图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图q在在中中国国地地震震动动参参数数区区划划图图中中的的位位置置q地震动破坏效应图地震动破坏效应图q建设用地抗震类型分区图建设用地抗震类型分区图q工程抗震土地利用图工程抗震土地利用图q城市用地抗震防灾适应性分区图城市用地抗震防灾适应性分区图q防灾空间布局图防灾空间布局图q供电系统关键节点震害预测图供电系统关键节点震害预测图q供水管网震害分布图(大震)供水管网震害分布图(大震)q供水防灾关键管网分布图供水防灾关键管网分布图q燃气管网震害预测分布图(大震)燃气管网震害预测分布图(大震)q医疗机构分布图医疗机构分布图q城区抗震加固改造层次图城区抗震加固改造层次图q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源分布图地震次生灾害危险源分布图q地地震震次次生生火火灾灾区区划划图图(小小震震、中中震震、大震)大震)q避灾疏散规划图避灾疏散规划图q震震后后防防灾灾救救援援资资源源分分布布图图(各各防防灾灾组团)组团)00:04:18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18条)条)q主主要要内内容容:修修编编目目的的,规规划划性性质质,城城市市抗抗震震防防灾灾目目标标,规规划划原原则则,规规划划编编制制模模式式,规规划划区区范范围围,规规划划期期限限,规规划划实实施施,本规划所使用名词术语本规划所使用名词术语q规划性质规划性质(第(第2条)条)q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城市抗震防灾要求的专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城市抗震防灾要求的专业规划 q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的指导性文件南通市城市抗震防灾的指导性文件 q凡凡在在城城市市规规划划区区内内进进行行的的各各项项建建设设活活动动,任任何何单单位位或或个个人人均均须须遵遵守守本本规划,并服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等部门的管理、监督与协调规划,并服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等部门的管理、监督与协调 q城市抗震防灾目标城市抗震防灾目标(第(第3条)条)q规规划划实实施施:南南通通市市城城市市抗抗震震防防灾灾主主管管部部门门协协调调各各相相关关部部门门按按职责分工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组织实施。(第职责分工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组织实施。(第7条)条)00:04:18q规划编制模式(第规划编制模式(第5条)条)q一一级级工工作作区区:主主要要为为南南通通市市崇崇川川区区和和港港闸闸区区的的建建成成区区,该该级级工工作作区区域域约约为为86.65平平方方公里;公里;q二二级级工工作作区区:主主要要为为城城市市近近期期建建设设用用地地,该该级级工工作作区区域域约为约为137.34平方公里;平方公里;q三三级级工工作作区区:主主要要城城市市周周边边待待发发展展区区域域,主主要要为为港港闸闸区区的的乡乡镇镇部部分分以以及及江江海海港港区区,该该级级工工作作区区域域约约为为218.26平平方公里。方公里。20/8000:04:18q主要规定(主要规定(911条)条)q抗震设防要求,避震疏散技术指标,疏散道路抗震设防要求,避震疏散技术指标,疏散道路q确定合理的的抗震设防要求(第确定合理的的抗震设防要求(第9条)条)q易引发严重灾害的建筑:学校、公共建筑易引发严重灾害的建筑:学校、公共建筑q城市发展的薄弱地区的抗震防灾建筑:村镇医院城市发展的薄弱地区的抗震防灾建筑:村镇医院q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城市的庞然大物城市的庞然大物q生命线工程生命线工程柔性连接,减轻场地破坏效应柔性连接,减轻场地破坏效应q避震疏散要求避震疏散要求第二章第二章基基本本要要求求表表10.1 10.1 人均避震面人均避震面积积要求要求紧紧急避震疏散急避震疏散场场所所 固定避震疏散固定避震疏散场场所所防灾据点防灾据点按照需疏散人口按照需疏散人口计计算算2.0平方米平方米/人人3.5平方米平方米/人人1.5平方米平方米/人人按照按照责责任区内任区内实际实际人口人口计计算算1平方米平方米/人人1.5平方米平方米/人人1平方米平方米/人人00:04:18q综合考虑到影响南通市的潜在综合考虑到影响南通市的潜在地震震源发生一次地震震源发生一次6级左右地级左右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综合分析结果,城市划图的综合分析结果,城市的地震影响相当于城市的地震的地震影响相当于城市的地震基本烈度;基本烈度;q达到应对达到应对6级地震的能力具体级地震的能力具体措施:措施:q抗震设防抗震设防q设计防灾型空间布局、落实防灾设计防灾型空间布局、落实防灾规划规划q制定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地震应急救援体系00:04:18第三章第三章 城市防灾空间布局城市防灾空间布局q防灾空间结构布局(防灾空间结构布局(12条)条)q防防灾灾组组团团:港港闸闸西西区区组组团团,港港闸闸新新城城组组团团,主主城城区区组组团团,开发区富民港区组团,开发区滨江新城组团开发区富民港区组团,开发区滨江新城组团 q救援骨干网络救援骨干网络q疏散生活分区(防灾街区)疏散生活分区(防灾街区):65个个 q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规划目标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规划目标00:04:18q防灾保障型都市防灾保障型都市防灾空间布局的基本理念防灾空间布局的基本理念q 城城市市机机能能的的分分散散布布置置,通通过过城城市市防防灾灾用用地地布布局局引引导导城城市市防灾空间布局的合理化;防灾空间布局的合理化;q 确确保保城城市市防防灾灾救救灾灾骨骨干干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功功能能,满满足足应应急急救救援援的的需要;需要;q 支持城市安全恢复重建机制的建立和规划的有效实施;支持城市安全恢复重建机制的建立和规划的有效实施;q 生生命命线线基基础础设设施施的的改改造造建建设设,逐逐步步形形成成可可抗抗御御各各类类灾灾害害的城市防灾空间布局。的城市防灾空间布局。1、防灾空间结构的改造与建设理念、防灾空间结构的改造与建设理念00:04:18组组团团式式防防灾灾街街区区示示意意00:04:2000:04:2000:04:203、主要规划对策、主要规划对策q城市防灾空间骨干网络城市防灾空间骨干网络q根根据据城城市市出出入入口口的的设设置置和和规规划划,规规划划城城市市的的救救灾灾干干道道和和疏疏散散主主干干道道作作为为城城市市防防灾灾空空间间分分割割的的骨骨干干网网络络,形形成成城城市市的的防灾空间骨架,城市救灾干道作为城市的防灾主轴。防灾空间骨架,城市救灾干道作为城市的防灾主轴。q城城市市的的防防灾灾空空间间骨骨干干网网络络,同同时时考考虑虑阻阻止止城城市市地地震震次次生生灾灾害的蔓延,形成城市次生灾害蔓延隔绝带状骨架。害的蔓延,形成城市次生灾害蔓延隔绝带状骨架。q因此,城市防灾空间骨干网格的作用为:因此,城市防灾空间骨干网格的作用为:q1)城市避难、救援、救护的骨干通道;)城市避难、救援、救护的骨干通道;q2)阻止次生灾害蔓延;)阻止次生灾害蔓延;q3)城城市市灾灾后后指指挥挥场场所所、疏疏散散场场所所、消消防防医医疗疗等等救救灾灾据据点点等等相相互互联联系的骨干网络;系的骨干网络;q4)城城市市供供水水、排排水水、供供电电等等生生命命线线基基础础设设施施保保障障网网络络形形成成的的主主要要依托骨架。依托骨架。00:04:20q城市防灾空间分区城市防灾空间分区q震震后后可可有有效效实实施施对对内内、对对外外的的疏疏散散,使使城城市市可可以以安安全全往往来来,保保障障城城市市交交通通的的安安全全,为为保保障障居居民民的的基基本本生生活活提提供供依依托托,重重点点通通过过城城市市防防灾灾空空间间布布局局的的引引导导、城城区区建建筑筑的的加加固固改改造造(不不易易燃燃化化、抗抗震震能能力力提提高高)、基基础础设设施施的的加加固固改改造造建建设设、避避难难空空间间(场场所所和和道道路路)的的保保障障、救救灾灾据据点点的的加加固固改改造造等等,形成以城市防灾分区为特点的防灾保障型城市。形成以城市防灾分区为特点的防灾保障型城市。q把把疏疏散散生生活活分分区区作作为为城城市市防防灾灾基基本本单单元元,由由防防止止次次生生灾灾害害蔓蔓延延防防灾灾带带相相互互隔隔离离,进进一一步步形形成成城城市市防防灾灾空空间间网网格格和和防防灾组团分区。灾组团分区。q防防灾灾空空间间分分区区的的建建设设应应作作为为城城市市防防灾灾规规划划的的主主要要建建设设内内容容,重重点点进进行行配配套套的的疏疏散散场场所所、基基础础设设施施的的规规划划,提提出出配配套套的的技技术术指指标标和和防防止止次次生生灾灾害害蔓蔓延延的的防防灾灾带带的的技技术术要要求求,在在此此基础上,进行城市社区基础上,进行城市社区/街区的防灾对策制定。街区的防灾对策制定。00:04:21q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带的设置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带的设置q城城市市防防灾灾组组团团分分区区、防防灾灾骨骨干干网网格格、疏疏散散生生活活分分区区的的分分界界构构成成了了城城市市的的防防止止次次生生灾灾害害蔓蔓延延防防灾灾带带的的主主要要骨骨架架,主主要要由由城城市市的的救救灾灾干干道道、疏疏散散主主干干道道、疏疏散散次次干干道道、铁铁路路、河河流流山山川川等天然界线构成,是防止次生灾害蔓延整治的重点。等天然界线构成,是防止次生灾害蔓延整治的重点。q通通过过城城市市防防灾灾空空间间结结构构的的构构建建和和整整治治,形形成成以以疏疏散散生生活活分分区区为为基基本本防防灾灾空空间间单单元元的的城城市市防防灾灾空空间间布布局局,作作为为城城市市防防止止次次生生灾灾害害蔓蔓延延的的主主体体防防灾灾带带骨骨架架。在在此此基基础础上上,根根据据城城市市防防灾灾社社区区/街街区区的的分分布布,通通过过主主体体防防灾灾带带骨骨架架的的延延伸伸和和其其它它次次级级道道路型城市的防灾社区和街区的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对策。路型城市的防灾社区和街区的防止次生灾害蔓延防灾对策。q因因此此,规规划划时时,把把城城市市防防止止次次生生灾灾害害蔓蔓延延防防灾灾带带划划分分为为四四级级:组组团团防防灾灾带带,骨骨干干防防灾灾带带,疏疏散散生生活活圈圈防防灾灾带带,防防灾灾街街区区防防灾带。灾带。00:04:21南通市城市防灾空间分级技术要求南通市城市防灾空间分级技术要求分分级级防灾防灾组团组团救援骨干网格救援骨干网格疏散生活分区(防灾街区)疏散生活分区(防灾街区)防御目防御目标标 巨灾巨灾发发生情况下,保生情况下,保证证城市救城市救灾的灾的进进行行大震大震发发生情况下,城市防灾救生情况下,城市防灾救灾基本功能灾基本功能中震中震发发生情况下,以城市自救生情况下,以城市自救为为主,城市基本功能正常主,城市基本功能正常权权限要求限要求 全市全市统统一一协调协调,区,区级级政府政府负责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