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稳定理论2.pptx
2-2 理想轴压杆的弹性屈曲(perfect columns)(perfect columns)1)理想轴压杆的欧拉临界力Euler critical load基本假设:v同一材料制成的等截面直杆,两端铰接;v荷载作用在截面形心上;v平截面假定,仅考虑弯曲变形(忽略剪切变形);v材料为弹性;v构件变形非常微小(小挠度理论 )。第1页/共91页则力矩平衡方程为:为二阶齐次常微分方程该微分方程的通解为:A,B为待定系数,由边界条件确定第2页/共91页否则方程的解为0,没有意义。即由此可得临界力公式为:与之对应的挠曲线为:第3页/共91页v参数kn或Pcrn在数学上称为固有值、本征值或特征值(eigenvalue)。v在参数取特征值时,方程有非0解,所以数学上也叫求解特征值问题。轴向压力横向挠度最低的临界力即为欧拉临界力第4页/共91页2)边界效应与计算长度的概念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effective length concept)(求解两端为任意支承情况时的临界力)PQMBMAPQMAPQPQMxxyy任意一截面弯矩(对A点取矩):弯矩与曲率的关系则有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其中:第5页/共91页则方程的通解为:其中A、B、C、D为四个由边界条件确定的待定系数。对通解求导,可得其各阶导数:各种支承情况的边界条件为:铰支:固支:自由端:剪力Q0,由前面的微分方程得:再求一次导数得:杆件两端各有两个边界条件,共四个,正好形成四个方程第6页/共91页v工况一:两端嵌固轴心压杆有:为使关于A、B、C、D的齐次方程组有非0解,则其系数行列式应为0。第7页/共91页则:因此有:由第一式得:第二式为超越方程,需采用数值解法或图解法 在坐标系中分别画出曲线 和 ,其交点即为方程的解。第8页/共91页取最小值得:结合上述两个方程的解,取小值,得两端嵌固杆的临界力为:第9页/共91页v工况二:一端铰接、一端嵌固的轴心压杆有:第10页/共91页采用图形曲线法得:第11页/共91页v工况三:一端嵌固、一端自由的轴心压杆有:第12页/共91页第13页/共91页v工况四:一端嵌固、另一端侧向可动但不转动的轴心压杆有:第14页/共91页第15页/共91页v工况五:一端铰支、一端侧向可动但不转动的轴心压杆有:第16页/共91页注:从上述五种工况的结果可以看出,临界力Pcr可表达为:l0有效长度、或计算长度;l实际杆长;杆件计算长度系数。第17页/共91页第18页/共91页临界应力:其中:屈曲临界应力与长细比的关系:超过屈服点fy时以虚线表示第19页/共91页2-3 轴心受压构件的大挠度理论1)大挠度方程基本假设:v同一材料制成的等截面两端铰接直杆;v荷载作用在截面形心上;v平截面假定,仅考虑弯曲变形;v材料为弹性;v构件曲率与变形的关系:因此大挠度方程为:与小挠度理论相同第20页/共91页2)大挠度理论的解 应采用特殊的变换和数值解法才能求解。(大多数非齐次微分方程都没有解析解)可以得到大挠度理论轴心受压构件的荷载挠度曲线第21页/共91页第22页/共91页3)几点结论v当P比例极限p时,欧拉公式不再适用。因为前面推导时用到了 ,E为弹性模量,应该是不变的;而弹塑性阶段时模量将发生变化。第24页/共91页v临界长细比(为弹性失稳和弹塑性失稳的分界点)若令:第25页/共91页v轴心压杆弹塑性失稳的计算理论 切线模量理论,1889,Engesser.F,Et 双模量理论,1895,Engesser.F,EtErE Shanley理论,1946,Shanley.F.R,广泛用于解决稳 定的分岔失稳问题,或板的非弹性屈曲。Shanley证明:切线模量屈曲荷载是弹塑性屈曲荷载的下限,而双模量屈曲荷载为其上限。实际试验结果更接近于切线模量理论。第26页/共91页2)切线模量理论 Tangent Modulus Theory,1889年Engesser提出v基本假设构件是挺直的;构件两端铰接,荷载沿构件轴线作用;构件的弯曲变形很微小;弯曲前的平截面在弯曲后仍为平面;在弯曲时全截面没有出现反号应变。第27页/共91页第28页/共91页最后一条假设认为:达到弹塑性失稳荷载Pt后,构件微弯时荷载还略有增加,而且增加的平均轴向应力正好抵消因弯曲而在11截面右侧边缘产生的拉应力。即:凹面压应力增加为max;凸面压应力增加量正好为0。作用于11截面上的压力为:第29页/共91页作用于11截面上的内力矩为:全截面对形心轴的面积矩为0第30页/共91页任意截面i上的内力(弯矩和轴力)对原点的平衡方程为:代入前面推导得到的轴力和弯矩,则求解微分方程,得:其中Pt和Et均为未知,需要迭代求解。第31页/共91页3)双模量理论 Double Modulus Theory,1895年Engesser提出v补充基本假设上述假设最后一条变为:弯曲时凹面产生正号应变,凸面产生负号应变;即凹面为继续加载区,凸面为卸载区。v 加载区变形模量为Et(它与截面平均应力r相对应);卸载区变形模量为E 弯曲轴远离形心轴向移动第32页/共91页第33页/共91页v 在加载区距弯曲轴z1处:v在卸载区距弯曲轴z2处:第34页/共91页v 1-1截面上的压力:认为由上式可以求出中性轴的位置第35页/共91页v 1-1截面上的内力矩:第36页/共91页任意截面i上的内力(弯矩和轴力)对原点的平衡方程为:代入前面推导得到的轴力和弯矩,则求解微分方程,得:其中 为折算模量。第37页/共91页注:若求 ,故需反复迭代计算;对于矩形截面 对于工字形截面腹板很薄时,绕强轴的Pt小于Pr,曾认为双模量理论更为完善,但研究表明Pt更接近试验结果。原因是:非理想轴心压杆都存在微小缺陷,屈曲时弯曲凸面不出现反号应变。第38页/共91页4)Shanley理论 1946年v使用由三部分组成的力学模型:两根l/2长的刚性杆和中间连接的弹塑性铰;v弹塑性变形全部集中在弹塑性铰处发生;v铰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双折线;第39页/共91页v铰模型如图,铰的弹性模量为E,切线模量为Et,铰的肢长为h,肢距h,每肢面积为A/2;v当P达到临界时,由直杆变为微弯,引起铰的左右肢杆应变为1和2,两肢变形如图;v构件挠度为第40页/共91页v铰链处外力矩:v铰链处内力矩:v若弯曲凹面和凸面的变形模量为E1和E2,则v所以内力矩第41页/共91页v由内外力矩平衡,即相等得:v讨论如下:当构件发生弹性屈曲时,E1E2E,则:当构件在弹塑性状态屈曲时,并采用切线模量理论时,E1E2Et,则与切线模量理论结果一致第42页/共91页当构件在弹塑性状态屈曲时,并采用双模量理论时:E1Et,E2E。因为 则:其中:是Shanley模型的折算模量。经比较可知EtErE,因此PtPrPE;与双模量理论结果一致第43页/共91页Shanley模型柱屈曲后性能研究。前提是建立荷载P与挠度d之间的关系。令:,并利用前面的 代入(a)式得:(b)下面想办法消去2。考虑到模型达到Pt后荷载仍在继续增加,因此 (c)第44页/共91页由(b)(c)两式得:分析如下:i.d0时,P=Pt,这是分岔屈曲荷载。切线模量屈曲荷载Pt是弹塑性屈曲荷载的下限。ii.d时,由于 说明双模量理论屈曲荷载为上限。第45页/共91页iii.当d为有限值时,PtP,即 这也是1907年魁北克大桥倒塌的原因(弦杆缀条太弱)。当=3050时,sin cos2 0.36,则v讨论第83页/共91页4)双肢缀板柱v剪力Q引起的位移单肢水平位移第84页/共91页v柱肢的水平变形:一般缀板刚度要求大于柱肢刚度的6倍以上,所以b可以忽略。v单位剪切角v换算长细比第85页/共91页其中 为单肢长细比。第86页/共91页1)钢结构设计规范法v以构件极限荷载为准则的设计方法v允许部分截面发展塑性2-7 轴心压杆的实用设计方法其中 为轴心受压柱的稳定系数;为钢材强度设计值(按厚度分为三组);为材料抗力分项系数(近似概率法,95保证率,1.087,1.111)第87页/共91页v规范采用稳定名义应力的表达形式且根据柱缺陷的不同,把柱子分为a、b、c、d四类,根据不同的稳定系数曲线加以确定。初始缺陷包括初弯曲(初偏心)和十四种不同模式的残余应力等。第88页/共91页第89页/共91页2)冷弯薄壁型钢规范法v采用边缘屈服的Perry公式;v取l/1000的初弯曲;v只有一条柱子曲线;v稳定系数由边缘纤维屈服时的平均应力与钢材屈服强度的比值确定:v构件稳定设计公式采用统一形式:第90页/共9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91页/共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