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资料.pptx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中进士。任监察御史,与柳宗元等人参加了王叔文、王伾领导的革新运动,旋即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后入集贤殿学士、太子宾客。与柳宗元相交甚厚,世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他的诗大都自然流畅,简炼隽永。第1页/共61页题解此诗选自刘梦得文集。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召还京城。同时,白居易也从苏州返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赠给刘禹锡,对刘禹锡的才名表示赞美,对他长期被贬的遭遇表示无限感慨,刘禹锡写下了这首诗作为酬答。酬,酬答,回答。乐天,白居易的字。席,酒宴.第2页/共61页品味欣赏第3页/共61页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交待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而孤寂交待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而孤寂。第4页/共61页 指指 “闻笛赋闻笛赋”此句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此句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烂柯人”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回乡所见,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百感交集,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百感交集,不胜感慨。不胜感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第5页/共61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沉舟”“病树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显示了诗人人开朗的胸怀开朗的胸怀。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却是万木争春。第6页/共61页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回应题目,共勉,虽遇挫折而意回应题目,共勉,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第7页/共61页如何体会如何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木春”一句?一句?在整首诗中,都透着淡淡的伤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改前面低沉的情调,作者自比像一只快要沉没的破船,而身旁却有千百只帆船疾速驶过;又像一株枯老的病树,没有生气,而前面的各种树木却欣欣向荣。在“沉舟”、“病树”与“千帆过”、“万木春”的对照中,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两句诗深刻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给读者以新的意境,说明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春”字是整句乃至整首诗的亮点之一。“春与“病树”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使得整句诗于惆怅之中展现了诗人豪放、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第8页/共61页思想感情内容 本诗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酸辛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特别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这两句诗因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第9页/共61页长期遭贬遭遇坎坷辛酸、愤懑归来感慨世事变迁用典悲痛、怅惘感叹身世展望未来比喻富有哲理豁达、进取感谢赠言振作精神积极、昂扬辛酸愤懑、坚定乐观第10页/共61页第11页/共61页作者介绍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第12页/共61页 赤赤 壁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铜雀春深销二乔。第13页/共61页折戟沈沙铁未销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只古老的断戟沉落泥沙中,流逝的岁月也未使它销蚀。自己拿起磨出洗净的断戟,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第14页/共61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历史形式将整个改变。)美丽的大乔、小乔,只有永远锁在铜雀桥里。第15页/共61页阅读理解阅读理解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2、诗人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3、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沉沙之折戟沉沙之折戟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就是相反的结果。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议论。第16页/共61页 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人魏共使,生灵涂炭,而写二乔人魏共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只利害,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只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只高明只高明。4、“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第17页/共61页思考: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第18页/共61页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9页/共61页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第20页/共61页第21页/共61页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安(今江西县名)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第22页/共61页写作背景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于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路过零丁洋时所作。1275年,他起兵勤王。1278年10月26日为汉奸张弘范之弟张弘正偷袭,被俘。被俘时,他企图服冰片自杀,却没有死,之后他大骂张弘正求速死,被送去见张弘范时又求死。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劝宋军统帅张世杰投降,文天祥说:“吾不能叛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遂书过零丁洋与元将,回绝他的要求。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第23页/共61页第24页/共61页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取得入仕功名,武器兵源严重不足,奋力抗敌四年未停。(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1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2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第25页/共61页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国家已经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像被暴风雨抽打的浮萍。(2)颔联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风飘絮”比喻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雨打萍”比喻个人的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第26页/共61页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当年撤离,惶恐滩头曾述说国运的惶恐,如今被俘虏,零丁洋里更忧叹朝廷的孤零。(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哀怨。第27页/共61页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卫国捐躯,留下赤诚之心永照青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气节?表明诗人为拯救祖国舍生取义的决心,表明了他为国献身的自豪与无畏,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第28页/共61页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苏武、岳飞、邓世昌、闻一多第29页/共61页叙事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形势险恶境况危苦抒情舍生取义名垂青史比喻对偶追忆抗元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第30页/共61页“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A、曹操、曹丕、曹植、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杜甫、杜牧、杜荀鹤这首诗中的这首诗中的“三父子三父子”是指(是指()B第31页/共61页苏苏 轼轼第32页/共61页第33页/共61页(1)词是诗歌的一种,兴起与唐朝,到宋代而盛行。(2)词的调名、体段、格律、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词是依乐谱而填字的歌词,因而就以乐谱的调名为名,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后来也有取诗词名句作调名的,如渔家傲、南乡子等,也称词牌名。(3)词牌名有的与内容有关,有的与内容无关,另加标题。(4)词和诗相比较,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又称长短句。(5)词的分段称阕,上段叫上阕,下段叫下阕。(6)北宋时词又按创作风格出现了流派。苏轼开创豪放词风,称为“豪放派”。第34页/共61页:103710371101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子。嘉佑进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子。嘉佑进士。字士。字 ,号,号 ,谥,谥号号 ,眉州眉山人。(北宋时眉州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才气纵横,诗诗、词词、文文、书法书法都有很高都有很高造诣。造诣。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之一。作品有苏东坡苏东坡集集、词有、词有东坡乐府东坡乐府。子子 瞻瞻东坡居士东坡居士文文 忠忠第35页/共61页诗:诗:文:文:词:词:书法:书法:与黄庭坚并称为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黄”与欧阳修并称为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欧、苏”与辛弃疾并称为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苏、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为“书法四大家书法四大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三苏”。第36页/共61页词词是一种配合乐曲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用来歌唱的诗体。豪放词派与婉约词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派是我国古代词的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两大流派。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欧派的代表人物有欧阳修、阳修、李清照李清照等。等。苏轼苏轼则开创了豪放则开创了豪放派,表现出大气豪派,表现出大气豪迈风格。迈风格。第37页/共61页千千里里共共婵婵娟娟但但愿愿人人长长久久第38页/共61页阙琼绮胜quqingqshng第39页/共61页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40页/共61页解题。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第41页/共61页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又恐琼楼玉宇,()何似在人间。()高处不胜寒()照无眠()拿,端。阙qu,宫殿。晚上。怎么比得上。美玉砌成的楼宇,指仙境。承受。不能安睡的人。第42页/共61页转朱阁,()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朱红的阁楼。为什么。只,只是。月宫的嫦娥,这里指月亮。第43页/共61页1、词的小序,有何作用?交待作词的原因、时间,领起全篇。第44页/共61页咏月上阕:饮酒问月下阕:难眠怀弟-追求美好生活圆月衬别离。-探求人生哲理情景交融乐观旷达苏轼明月喻清高2、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第45页/共61页诗人因天上寒冷异常,推想那里恐怕不是人呆的地方。3、诗人“欲乘风归去”天上宫阙,却又说“何似在人间”,这是为什么?第46页/共61页4、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由推想天上仙境转到叙写作者所住的人间,起过渡作用。第47页/共61页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想象、设问抒发了词人的情怀。表达了词人有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第48页/共61页6、说说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中秋望月-思念兄弟-涌起哀愁-幻想仙境-对影起舞-回归人间-心胸渐宽-遥寄思情殷切勉励。第49页/共61页 乘酒兴,质问青天,生上天之意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象大胆奇特。从孤寂、惆怅、遗憾到放开胸怀、美好祝愿感情奔放豪迈阔达、超脱豪放的词风在词中如何体现?第50页/共61页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归纳小结归纳小结上阙上阙:望月望月(写景)写景)下阙下阙:怀人怀人(抒情)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交融联想:明月(月圆)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团圆(人圆)想象:明月想象:明月宫阙宫阙琼楼玉宇琼楼玉宇主题主题:表现了词人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表现了词人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思念。小序:小序:中秋中秋 大醉大醉 怀子由怀子由(情景、缘由)(情景、缘由)生上天之奇想生上天之奇想感人间之离合感人间之离合第51页/共61页第52页/共61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第53页/共61页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第54页/共61页解题怀古诗的特点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凡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的作品就属于“怀古”一类。张养浩在潼关道上行进,望西都而兴感,这就是“潼关怀古”的命题所在。这支曲子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第55页/共61页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56页/共61页注释潼关: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山河表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楚之战前,子犯劝晋文公决战,说即使打了败仗,晋国“山河表里,必无害也。”这里用此成语,说潼关形势异常险要。意踌蹰:心里犹豫不定。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万间宫室都变成了废墟。第57页/共61页请你说说这首曲的意思。忧虑国计民生凭吊写景山:峰峦如聚水:波涛如怒(视)(听)雄伟险要兵家必争怀古抒情望:西都意: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做了土战争连连改朝换代主旨议论兴亡百姓苦人民疾苦第58页/共61页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最后4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第59页/共61页再见第60页/共6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1页/共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