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行政人员训练营dnne.pptx
教育部高教司何司長卓飛96年5月1綱綱 要要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貳、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貳、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叁、國內大學教育政策發展趨勢叁、國內大學教育政策發展趨勢2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學校 8595 8595學年度學校數之成長學年度學校數之成長近十年來大學校院近十年來大學校院增加增加80校校(+119.4%)達達147校校校別校別 年度年度大學大學學院學院合計合計公立私立小計公立私立小計8516824212243678620183821194078872118392223458488212344253661105892528532450741279027305723557813591273461235578139923238701954731439334417517537014594414889104656145954153941142531476778841391431451451471351271050204060801001201401608586878889909192939495(學年度)(校數)註:本表不含軍警校院(7)及空大(2)3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學校232335359 9171760603 37 72 2616195950 020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160大學數量(所)一般教育技職體育軍警空大合計學校類別公立私立 95 95學年度學校之類型分析學年度學校之類型分析4註:1.淨在學率係指18-22歲就讀大專校院人數全國18-22歲人口數之比率。2.我國淨在學率十年間增加近一倍。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學生數 8694 8694學年度淨在學率之成長學年度淨在學率之成長31.0933.3235.4338.742.5145.6849.0553.5158.32020406080868788899091929394(學年度)()51.專科生10年內減少65;2.大學生成長近2倍;3.碩士生成長逾3倍;4.博士生成長1.59倍;5.整體學生人數增加53。學年度在學學生數 博士生碩士生大學部大學校院合計專科生總 計8610,01338,606373,702422,321433,865856,1868913,82270,039564,059647,920444,1821,092,1029221,658121,909837,602981,169289,0251,270,1949529,839163,585966,5911,160,015153,9781,313,993增加比例159%324%198%192%-65%53%單位:人數/學年度 8695 8695學年度學生結構之變化學年度學生結構之變化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學生數6 9295 9295學年度一般大學與技職學生數之變化學年度一般大學與技職學生數之變化註:一般體系包括一般大學與師範教育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學生數(學年度)一般技職61.6661.6638.3438.3459.5859.5840.4240.4258.1758.1741.8341.8342.6842.68010203040506070()()9293949557.3257.327 86 86、9595學年度專任師資的數量及結構之變化學年度專任師資的數量及結構之變化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86 學年度95 學年度15.7915.7918.5918.5932.2632.2626.9926.992.192.1922.7022.7044.0644.0627.6127.615.705.704.114.1101020304050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其他8 高等教育經費之成長高等教育經費之成長註:94-96年度經費包括引導性經費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壹、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億元)(年度)0200400600800100087888990919293949596599.1601.3674.5694.8708.3708.4678.9788.8804.0812.19 轉變的趨勢轉變的趨勢(一)菁英教育(一)菁英教育(二)一元價值(二)一元價值(三)政府管制(三)政府管制(四)分流體系(四)分流體系大眾化、普及化教育大眾化、普及化教育多元價值多元價值開放競爭開放競爭合流體系合流體系貳、近十年來國內大學教育之轉變10高等教育供需的失衡高等教育供需的失衡問題問題 1問題問題 2高等教育資源的排擠高等教育資源的排擠問題問題3公私立結構的失衡公私立結構的失衡問題問題4大學自主的挑戰大學自主的挑戰問題問題5大學與產業需求之連結大學與產業需求之連結問題問題6大學教育素質極待提昇大學教育素質極待提昇貳、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貳、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11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一、高等教育供需的失衡一、高等教育供需的失衡高等教育數量快速擴充,同時面臨高等教育數量快速擴充,同時面臨國內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學齡人口快速國內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學齡人口快速遞減,高等教育供需失衡的問題將逐漸遞減,高等教育供需失衡的問題將逐漸浮現。浮現。20022002年我國加入年我國加入WTOWTO成為第成為第144144個會個會員國,教育服務業已面臨開放市場的壓員國,教育服務業已面臨開放市場的壓力。力。12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數採四捨五入取整數計。臺灣歷年(民國臺灣歷年(民國70-9570-95年)出生人口趨勢年)出生人口趨勢一、高等教育供需的失衡一、高等教育供需的失衡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41441440540538338337137134634630930931431434234231531533633632232232232232632632332333033032632632632627127128428430530526026024824822722721621620620620420422.9722.9722.0822.0820.5620.5619.6019.6018.0418.0415.9315.9316.0116.0117.2417.2415.7215.7216.5516.5515.7015.7015.5315.5315.5815.5815.3115.3115.5015.5015.1815.1815.0715.0712.4312.4312.8912.8913.7613.7611.6511.6511.0211.0210.0610.069.569.569.069.068.968.96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70727476788082848688909294717375777981838587899193950510152025(千人)()出生人口數出生率13 86-94 86-94學年度高中職畢業學生人數變動趨勢學年度高中職畢業學生人數變動趨勢一、高等教育供需的失衡一、高等教育供需的失衡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學年度)畢業生人數(仟人)84.0289.58101.69105.49112.60124.74119.29124.96132.67159.24158.55152.58143.38134.01114.0499.1196.4497.35020406080100120140160180868788899091929394高中高職14二、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二、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公立學校公立學校:從從18.12萬萬元降為元降為11.78萬元萬元私立學校私立學校:從從89年年2.13萬元降為萬元降為1.99萬元萬元 84-94 84-94年度單位學生政府補助教育經費年度單位學生政府補助教育經費02468101214161820(萬元)年度公立18.12 16.78 17.78 15.82 15.44 15.45 14.63 13.84 12.99 12.03 11.78 私立1.30 1.34 1.51 1.72 1.89 2.13 2.13 2.05 2.07 1.97 1.998485868788899091929394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15高等教育數量擴充過速,教育經費成長不及學生數量,稀釋教育高等教育數量擴充過速,教育經費成長不及學生數量,稀釋教育資源。國立學校單位學生教育經費從資源。國立學校單位學生教育經費從87年度年度18.47萬元縮減萬元縮減17.17萬元;私立學校單位學生教育經費萬元;私立學校單位學生教育經費86學年度學年度8.90萬元成長為萬元成長為11.90萬元萬元。大專院校單位學生教育經費變動大專院校單位學生教育經費變動二、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二、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18.478.9019.359.2517.649.3618.2210.1917.369.7417.7510.1017.0310.7116.8811.3917.1711.902468101214161820878889909192939495878889909192939486(萬元)國立年度私立學年度16公立大學校務基公立大學校務基金經費來源中,金經費來源中,政府補助經費所政府補助經費所佔比重從佔比重從8989年度年度的的57.01%57.01%降至降至9494年度的年度的50.83%50.83%;學費所佔比重則學費所佔比重則從從14.93%14.93%增加為增加為21.44%21.44%。公立大學校務基金經費來源公立大學校務基金經費來源三、公私立結構的失衡三、公私立結構的失衡()14.9357.0128.0617.0154.1828.8118.0252.0529.9318.8550.4630.6919.5747.4932.9421.4450.8327.730102030405060708090100899091929394會計年度學雜費政府補助其他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17私立大學學私立大學學費所佔收入費所佔收入的比重從的比重從8686學年度的學年度的63.9963.99增加增加至至9393學年度學年度的的67.34%67.34%。私立大學校務基金經費來源私立大學校務基金經費來源三、公私立結構的失衡三、公私立結構的失衡 63.9916.9419.0766.2618.5215.2265.5419.5514.9166.5318.6414.8368.1518.0513.8068.3718.0613.5769.8516.8913.2667.3415.9216.740102030405060708090100()8687888990919293學年度學雜費政府補助其他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18 高等教育生師比之變動情形高等教育生師比之變動情形三、公私立結構的失衡三、公私立結構的失衡註:生師比=學生人數專任教師數(含助教)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學年度)生師(含助教)比15.0315.0327.2627.2617.2517.2530.3330.3319.8719.8730.9530.9521.1221.1229.0629.06051015202530358689929519註:不含7所軍警校院及2所空大公私立大學學生人數變動比較公私立大學學生人數變動比較三、公私立結構的失衡三、公私立結構的失衡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學年度)43.2643.2656.7456.7437.0237.0262.9862.9833.2233.2266.7866.7833.1833.1866.8266.82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689929520三、公私立結構的失衡三、公私立結構的失衡 國內外大學學生人數結構國內外大學學生人數結構(20042004年)年)中華民國日本南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 大 利西 班 牙比 利 時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公立32.932.927.627.622.522.573.673.6-87.387.310010093.793.787.887.841.441.4-99.699.697.997.9私立政府補助-1001000.80.8-58.658.6100100-2.12.1獨立經營67.167.172.472.477.577.526.426.4-11.911.9-6.36.312.212.2-0.40.4-資料來源:資料來源:2006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各國教育概觀。(Education at a Glance,OECD Indicators 2006,Tab.C2.3)(%)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21四、大學自主的挑戰四、大學自主的挑戰1.大學自主運作效率不彰 人事財務運作彈性不足 大學內部運作權責不清2.社會對大學期待提升3.大學無法獲得社會的信賴 學術獨立自主逐漸受到挑戰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22五、大學與產業需求之連結五、大學與產業需求之連結1.量的部分:部分高科技領域反映量的不足,但若干領域已呈現人力過剩,另產業只信賴少數名校畢業生,顯現高等教育品質出現嚴重落差2.質的部分:跨領域人才不足,人力品質及人文素養有待提升各階層領導人才及創意人才培育不足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233.大學普及後,增加大量大學畢業生,與我國產業人力需求結構無法配合4.大學教育內涵與產業人力需求不一致,學生畢業無法立即為產業界所用5.學校組織以學系為基本單位,專業分工過細6.學校系所規劃及設置偏重招生考量,課程調整遷就師資專長現況,未能反映社會及產業需求五、大學與產業需求之連結五、大學與產業需求之連結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24六、大學教育素質極待提昇六、大學教育素質極待提昇 量的擴充導致資源的稀釋量的擴充導致資源的稀釋1.95學年度大學校院數量已達147所,惟各校並未明顯區隔發展特色,導致重複投資,資源浪費。2.高等教育資源排擠的效應。由於政府財源有限,在量的不斷擴充,導致教育資源產生排擠的效應,也使得近年來國立大學校院之經費均呈現明顯負成長的現象。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25六、大學教育素質極待提昇六、大學教育素質極待提昇 大學缺乏教育品管的機制大學缺乏教育品管的機制1.高等教育由菁英教育轉為大眾化教育,入學學生平均素質因而降低。2.學校未建立學生品質管控之有效機制,致畢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3.大學普遍存在重視研究輕忽教學的現象,亟待強化教學的核心價值,改變教學的型態,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參、大學教育發展所面臨之問題26叁、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叁、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一、一些觀念的釐清一、一些觀念的釐清多元與公平多元與公平觀點觀點 1觀點觀點 2觀點觀點3自主與管制自主與管制(政府的角色政府的角色)普及與菁英普及與菁英觀點觀點4效率與民主效率與民主271.1.多元與公平多元與公平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趨勢,但多元和公平的價值能否相容往往造成許多紛擾 大學多元入學 大學評鑑 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一、一些觀念的釐清一、一些觀念的釐清28民83大學法修正公布及大法官會議380、382、450、462號等解釋文確定學術自由、大學自主的基本原則:大學系所設立及招生名額採行總量管制 大學組織及人事的自主 國立大學實施校務基金逐步朝向財務獨立自主 推動公教分途,大學人事制度逐漸鬆綁二、二、政府管制政府管制大學自主大學自主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2.2.自主與管制(政府的角色)自主與管制(政府的角色)一、一些觀念的釐清一、一些觀念的釐清29教育部教育部大學大學 二、二、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2.2.自主與管制(政府的角色)自主與管制(政府的角色)一、一些觀念的釐清一、一些觀念的釐清-盡量少管大學事務,相對地要求學校自行進行盡量少管大學事務,相對地要求學校自行進行高標準的自我管理高標準的自我管理-爭取充裕經費,協助大學發展爭取充裕經費,協助大學發展-應負起培育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責任應負起培育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責任-應對辦學成效負責,加強教學品質管控應對辦學成效負責,加強教學品質管控-公立大學法人化,負起有效經營管理責任公立大學法人化,負起有效經營管理責任30我國高等教育近年來大幅度的成長已實質改變我國大學教育的性質,自菁英教育轉為大眾化教育由於教育民主化的浪潮,社會經濟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以及民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提高,遂打破了多年來將高等教育看成菁英教育的傳統從上述統計數字顯示,近年來高等教育機構數遽增。93年度大學招生錄取已超過67%,我國的大學教育已逐漸脫離傳統菁英教育的色彩,轉變為大眾化的教育。菁英教育菁英教育大眾化教育大眾化教育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3.3.普及與菁英普及與菁英一、一些觀念的釐清一、一些觀念的釐清31雖然國內大學教育從菁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普及教育,但無論大學本身或社會仍以菁英教育的角度看待大學教育,菁英教育和大眾化教育的區隔,如何兼顧菁英的教育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3.3.普及與菁英普及與菁英一、一些觀念的釐清一、一些觀念的釐清32學術自由、校園民主是維繫大學生命力的重要根源,校園民主是追求大學卓越的手段而非目的,民主不應成為犧牲效率的藉口。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4.4.效率與民主效率與民主一、一些觀念的釐清一、一些觀念的釐清33公立大學法人化公立大學法人化趨勢趨勢 1趨勢趨勢 2趨勢趨勢 3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趨勢 4彈性人才培育機制彈性人才培育機制趨勢趨勢 5大學評鑑大學評鑑趨勢趨勢 6高等教育分類發展高等教育分類發展二、未來發展趨勢二、未來發展趨勢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34目前我國國立大學法律定位不明,雖有憲法保障學術自主,但在體制上仍屬教育部所屬學校。參考國外大學之法律定位,德國和法國國立大學均為公法人,實施歷史已久;美國教育屬地方權責,由各州自行立法,因此各州州立大學之設立,各有其特色,惟其法律定性亦為法人;鄰近的日本亦推動國立大學法人制度,業於93年全面施行-國立大學法人化為世界先進國家之趨勢國立大學法人化為世界先進國家之趨勢二、未來發展趨勢二、未來發展趨勢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1.公立大學法人化公立大學法人化351.公立大學法人化公立大學法人化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未來發展趨勢 法人化的目的法人化的目的1)1)大學行政自主,人事經費、員額可彈性運用大學行政自主,人事經費、員額可彈性運用公立大學法人化後可依法脫離公務體制人事員額僵硬之模式,公立大學法人化後可依法脫離公務體制人事員額僵硬之模式,可採取透過預算總額管制學校人力資源,以固定的人事費支可採取透過預算總額管制學校人力資源,以固定的人事費支出占經常門支出比例來控制員額出占經常門支出比例來控制員額2)2)建立學校本身學術責任、績效管理之理念建立學校本身學術責任、績效管理之理念賦予大學獨立自主成為一個自我負起責任主體。能建立校內賦予大學獨立自主成為一個自我負起責任主體。能建立校內全體教職員財務責任觀念,促進建立現代化財務管理系統,全體教職員財務責任觀念,促進建立現代化財務管理系統,重視經費使用效益。學校教授享有學術自由,同時也應認清重視經費使用效益。學校教授享有學術自由,同時也應認清權利與責任權利與責任3)3)減少政府干預,促進大學運作更為開放減少政府干預,促進大學運作更為開放大學法人化後成為法律上獨立之個體,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公大學法人化後成為法律上獨立之個體,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公立大學,相對大學之運作必須引進外部人員參與的機制,強立大學,相對大學之運作必須引進外部人員參與的機制,強化大學與社會的聯結化大學與社會的聯結361.公立大學法人化公立大學法人化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未來發展趨勢(1)(1)政府藉法人化而干涉大學自主政府藉法人化而干涉大學自主 設定符合大學需求之法人型態,在強調經設定符合大學需求之法人型態,在強調經營績效及開放外部參與之前提下,尊重大營績效及開放外部參與之前提下,尊重大學自主性學自主性(2)(2)政府藉此推卸高教資源提供之責任政府藉此推卸高教資源提供之責任 立法確保政府在法人化後資源提供之責任立法確保政府在法人化後資源提供之責任(3)(3)現有教職員工權益受到影響現有教職員工權益受到影響 立法保障現有教職員工權益維持不變立法保障現有教職員工權益維持不變 大學之疑慮及因應大學之疑慮及因應372.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1)(1)國內大學多數未具發展的經濟規模國內大學多數未具發展的經濟規模 教育投資使用效益偏低,影響整體教育教育投資使用效益偏低,影響整體教育的成效的成效(2)(2)我國加入我國加入WTOWTO,國外大學得挾其優勢來台,國外大學得挾其優勢來台設校,設校,國內大學校院面臨招生不足的競國內大學校院面臨招生不足的競爭壓力爭壓力 學校應講求最適經營規模的學校應講求最適經營規模的發展,其間除考量教育資源的有效運用發展,其間除考量教育資源的有效運用外,亦須兼顧教育的效能外,亦須兼顧教育的效能382.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 95 95學年度學年度大學規模分析表大學規模分析表學生數學生數公立公立私立私立合計合計30,000以上以上10120,00130,00015615,00120,00027910,00115,000922315,001-10,0001949685,000以下以下222749國內大學普遍規模過小,不具備經濟效益教育資源過度分散教育資源過度分散39(1)就政府政府而言:資源作更有效率之整合與運用,且便於促進各地區高等教育均衡發展。(2)就學校學校而言:尋求互補之發展,提昇學校的競爭力及辦學績效。(3)就學生學生而言:獲得更多元之學習環境,提昇學習之效果 預期預期效益效益2.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40 面臨的阻力面臨的阻力(1)(1)整併目標與理念之歧異整併目標與理念之歧異參與整併的學校其整併的目的、對整併所抱持的理念彼此可能互異,對整併後的期待也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機構之中,不同的成員對合併的期待也可能有所差異(2)(2)形式之合併容易,實質之融合困難形式之合併容易,實質之融合困難大學整併的最主要目標是提升教學研究的品質,增強整體的競爭力,因此教師彼此之間的融合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決定合併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但不同學校,有不同的文化和傳統,彼此原來的水準與制度也不同,如何讓教師能夠打破藩籬真正融合,是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2.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412.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 面臨的阻力面臨的阻力(3)3)整併後的結果不一定帶來競爭力的提昇整併後的結果不一定帶來競爭力的提昇 整併之後,學校規模變大,實力增強,大家期待一加一等於二甚至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能夠顯現。惟整併之後尚需花費相當的力量在於彼此之間的協調溝通,彌平彼此之間的衝突和摩擦,則將因內耗反而損其實力,對提昇競爭力自鮮有助益(4)(4)整併除了理性的思考也有情緒性的因素整併除了理性的思考也有情緒性的因素大學的整併固然具有崇高理想,但參與合併的相關人員卻未必都理性,許多情緒性的因素不能忽視,而這些情緒性的因素也往往是大學整併的阻力與難題,為了新的校名就可能引發許多情緒性的爭論42 因應策略因應策略2.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大學整併與資源整合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1)(1)在尊重大學自主的前提下,透過更積極的在尊重大學自主的前提下,透過更積極的做為,引導大學整併做為,引導大學整併(2)(2)勾勒整併之目標、遠景,以強化大學內部勾勒整併之目標、遠景,以強化大學內部共識之形成共識之形成(3)(3)透過區域間校際之合作與資源共享,化解透過區域間校際之合作與資源共享,化解整併之阻力整併之阻力(4)(4)集中資源、重點協助整併學校之發展集中資源、重點協助整併學校之發展(5)(5)除整併外,透過校際合作、跨校學程之開除整併外,透過校際合作、跨校學程之開設、跨校研究中心及大學系統等促進資源設、跨校研究中心及大學系統等促進資源的整合的整合43 擴大招收國際學生擴大招收國際學生(1)獎勵大學招收外國學生(2)建立友善的國際化環境(3)鼓勵各校開設以英語授課之學程並發展具競爭力特色課程(4)加強國際招生宣導,積極參與國際教育展(5)提供外國學生來臺留學獎學金(1)營造校園雙語生活環境(2)建構國際化資訊網絡(3)成立輔導外國學生之專責單位(4)成立華語中心(5)解決外國學生住宿問題(6)相關法令規定英譯3.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執行策略執行策略44近三年各校招收外國留學生大幅成長近三年各校招收外國留學生大幅成長成成 果果 擴大招收國際學生擴大招收國際學生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3.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學年度)(人次)2,8531,5681,96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929394350040003,9359545(1)(1)為強化大學國際化目標,除提升大學英文能力之教學為強化大學國際化目標,除提升大學英文能力之教學主軸外,更應擴大其他外語人才之培育;規劃於國內主軸外,更應擴大其他外語人才之培育;規劃於國內北中南三區各成立一區域整合中心,建立台灣外語人北中南三區各成立一區域整合中心,建立台灣外語人才培養的長遠計畫才培養的長遠計畫(2)(2)國內現有大學外語人才培養以英文系為主,部分大學國內現有大學外語人才培養以英文系為主,部分大學開設亞洲及歐洲語文課程,語言之多樣性仍嫌不足開設亞洲及歐洲語文課程,語言之多樣性仍嫌不足(3)(3)本部本部9494年度委託國立政治大學成立北區大學外文中年度委託國立政治大學成立北區大學外文中心心並規劃開設多樣性外語進修課程,期以整合北部並規劃開設多樣性外語進修課程,期以整合北部地區大學菁英外語人才教育資源,建立外語基礎語言地區大學菁英外語人才教育資源,建立外語基礎語言之遠距教學平台,擴展多樣外語之語言與文化課程,之遠距教學平台,擴展多樣外語之語言與文化課程,進而促進國內外語人才與國際交流,全面提昇我國國進而促進國內外語人才與國際交流,全面提昇我國國際競力際競力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3.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成立北區大學外文中心成立北區大學外文中心46 全面提升大學生外語能力及國際視野全面提升大學生外語能力及國際視野(1)鼓勵國內學生前往國外學校進行長期或短期升學(2)推動國內、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3)鼓勵各校辦理國際學術合作計畫或研討會(4)鼓勵各校增設英、外語授課課程或學程之規劃提昇學生國際視野提昇學生國際視野藉由校園國際化藉由校園國際化 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3.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47 大學法修法,強化人才培育機制大學法修法,強化人才培育機制(1)學院實體化學院實體化:強化學院整合之功能,學院得有教師編制亦得招生。大學下設學院或單獨設立研究所,學院下得設學系或研究所。(2)建立彈性學程建立彈性學程:大學得設跨系、所、院之學分學程或學位學程。(3)修讀學士學位之應屆畢業生成績優異者得申請逕修讀博士學位。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4.彈性人才培育機制彈性人才培育機制48 產學研發碩士專班產學研發碩士專班為彌補產業研發人才供需缺口,由經濟部為彌補產業研發人才供需缺口,由經濟部會同本部等相關部會推動產業研發碩士專會同本部等相關部會推動產業研發碩士專班,自班,自9393年底起辦理產業研發碩士專班年底起辦理產業研發碩士專班,結合企業力量,針對人力供給不足之,結合企業力量,針對人力供給不足之電子、電機、電控、光電、材料、物理、電子、電機、電控、光電、材料、物理、精密機械及相關跨科領域辦理。自精密機械及相關跨科領域辦理。自9494年度年度春季班起試辦至春季班起試辦至9696學年度止學年度止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4.彈性人才培育機制彈性人才培育機制49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4.彈性人才培育機制彈性人才培育機制 規劃試辦專業學院規劃試辦專業學院(1)(1)源起源起:依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依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9494年年1 1月月1919日重點人才整體培育及運用規日重點人才整體培育及運用規劃決議事項辦理劃決議事項辦理(2)(2)基本理念基本理念 A.A.培養高級之專業人才培養高級之專業人才 B.B.以深厚的知識技能為基礎以深厚的知識技能為基礎 C.C.強調實務訓練強調實務訓練 D.D.能解決實務問題或有具體的作品產出能解決實務問題或有具體的作品產出 E.E.合乎市場需求,就業率高合乎市場需求,就業率高50 規劃試辦專業學院規劃試辦專業學院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4.彈性人才培育機制彈性人才培育機制(2)作業情形作業情形 A.先規劃法律、商學、建築三大領域 B.業專案委託三單位協助規劃本試辦方案 C.94年12月公布教育部補助大學辦理商管專業學院作業要點 D.95年3月底公布商管專業學院審核結果,通過者自95學年度起試辦51 成立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成立高等教育評鑑中心(1)(1)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已於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已於9494年年1212月月2626日揭牌日揭牌(2)(2)現階段主要任務現階段主要任務:A.蒐集及研究國際評鑑資訊及評鑑制度B.發展專業且客觀之評鑑指標C.培養專業評鑑人員D.建置評鑑人才庫及資料庫E.規劃及執行各類評鑑業務F.協助高等教育相關專案性計畫之考評(3)(3)長期目標長期目標:建立評鑑之研究、規劃、執行、考核之一貫機制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5.大學評鑑大學評鑑52 未來評鑑工作推動之重點未來評鑑工作推動之重點(1)(1)辦理校務追蹤訪評,辦理校務追蹤訪評,規劃完整評鑑機制規劃完整評鑑機制(2)(2)推動週期性系所教學評鑑,推動週期性系所教學評鑑,建立系統化教學評建立系統化教學評鑑機制,作為系所招生名額調整之依據鑑機制,作為系所招生名額調整之依據(3)(3)發展多元績效評鑑指標,發展多元績效評鑑指標,引導大學各自發展特引導大學各自發展特色色(4)(4)協助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業務發展協助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業務發展,進以建立評,進以建立評鑑研究、規劃、執行及考核一貫作業鑑研究、規劃、執行及考核一貫作業(5)(5)鼓勵大學參與國際認證機制鼓勵大學參與國際認證機制,建立發展特色並,建立發展特色並與國際接軌與國際接軌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5.大學評鑑大學評鑑53調整教育資源分配機制,調整教育資源分配機制,強調績強調績效責任,以競爭性經費及特別預效責任,以競爭性經費及特別預算挹注績優大學,引導大學自我算挹注績優大學,引導大學自我定位發展定位發展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6.高等教育分類發展高等教育分類發展54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邁向頂尖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大學計畫政府為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於新十大建設中將本項計畫列為首要計畫,以以5 5年年500500億元億元特別預算辦理此計畫,具體目標特別預算辦理此計畫,具體目標設定為設定為5 5年內至少年內至少1010個頂尖研究個頂尖研究中心或領域居亞洲一流,中心或領域居亞洲一流,1010年內年內至少至少1 1所大學躋身國際一流大學所大學躋身國際一流大學之列為目標之列為目標。新新十十大大建建設設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6.高等教育分類發展高等教育分類發展55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推動構想(1)透過競爭性的獎勵機制透過競爭性的獎勵機制 鼓勵大學提昇教師的教學水準 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及成效 建立教學評鑑及完善的課程規劃制度(2)經由學校整體制度面之改革及建置,促進經由學校整體制度面之改革及建置,促進大發學教學品質的提昇發展國內教學卓越大發學教學品質的提昇發展國內教學卓越大學典範。大學典範。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6.高等教育分類發展高等教育分類發展56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計畫期程(1)以4年為原則,即94至97年度(2)94年度計畫編列10億元經費已審竣並核撥,95年至97年每年度50億元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6.高等教育分類發展高等教育分類發展571.1.透過評選機制選出透過評選機制選出30304040給予專案給予專案獎勵獎勵2.2.推動成立區域學資源中心推動成立區域學資源中心3.3.推動重點特色領域人才培育改進計畫推動重點特色領域人才培育改進計畫 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6.高等教育分類發展高等教育分類發展58鼓勵頂尖大學擴大招收高中職推薦學生鼓勵頂尖大學擴大招收高中職推薦學生入學方案入學方案(繁星計畫繁星計畫)鼓勵大學就近招收社區高中職畢業學生鼓勵大學就近招收社區高中職畢業學生方案方案伍、國內大學教育未來發展趨勢7.大學協助高中職社區化大學協助高中職社區化59簡報結束簡報結束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