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富营养化生态修复.pptx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湖泊富营养化概述2.湖泊富营养化生态修复第1页/共43页1.1 定义1.2 现状1.3 成因1.4 修复1 湖泊富营养化 第2页/共43页1.1 富营养化定义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水体中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水呈绿色或混浊呈褐色,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质恶化,严重时发生“水华”或“赤潮”,使整个水体生态平衡发生改变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池塘、水库、湖泊等多发。一般认为水体全氮量大于0.2mg/L、全磷量大于0.02 mgL时属于富营养化水体。第3页/共43页1.2 现状我国主要淡水湖除处于人烟稀少的地区与原始状态的湖泊外,其营养盐水平基本上都达到了富营养化发生的标准浓度,水体的富营养化在多数湖泊中已处于相当水平。第4页/共43页第5页/共43页第6页/共43页第7页/共43页1.3 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成因是营养物质的增加,使得藻类和有机物增加所致。营养物质主要是磷,其次是氮,还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来源有:土壤大量施肥,农田流失的氮、磷进人水体。禽畜、水产养殖,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水体。第8页/共43页1.4 控制修复技术控制和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和生态修复。物理修复是借助工程技术措施,清除底泥污染的一种方法,主要有疏浚、填沙、营养盐钝化、底层曝气、稀释冲刷、调节湖水氮磷比、覆盖底部沉积物及絮凝沉降等一系列措施。化学修复如加入化学药剂进行杀藻。生物修复技术有人工湿地、生物浮床、生物操纵 物理和化学方法只能暂时控制,治标不治本。生态修复是新的领域,研发热点。第9页/共43页2 湖泊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2.1人工湿地2.2生态浮床2.3生物操纵第10页/共43页2.1 人工湿地定义 组成原理应用第11页/共43页定义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和管理控制的、工程化的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与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它改变了湿地的传统形态,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改造,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第12页/共43页昆明滇池人工湿地处理暴雨径流试验系统第13页/共43页第14页/共43页第15页/共43页湿地组成填料、植物、微生物和动物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填料一般由土壤、沙粒、碎石等构成。它不仅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还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染物。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植物对污染物有吸附、代谢、积累等作用。微生物是湿地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第16页/共43页去除营养物质机理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的提高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除磷 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作用包括介质的吸收和过滤、植物吸收、微生物去除等。无机磷的吸收和过滤去除作用因湿地床的填料不同而存在差异。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将无机磷变成植物体的组成部分,最后通过收割去除。第17页/共43页微生物对磷去除包括对磷的正常吸收和对磷的过量积累,不同含氧状态的人工湿地根区类似于污水脱氮除磷系统的 A-A-O处理单元,使某些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吸收低分子的有机物(如脂肪酸),同时将细胞原生质中聚合磷酸盐异染粒的磷释放出来(释磷),并提供必需的能量以便它们在好氧条件下从水中吸收超过其生长所需的磷(聚磷),并以聚磷酸盐的形式成为微生物细胞的内含物而被贮存起来,因此人工湿地有较高的除磷效果第18页/共43页除氮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作用和植物的吸收同化作用完成的。进入湿地系统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和氨氮的形式存在。在人工湿地系统内,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氧通过植株-根系向湿地床输送,使得系统内部存在许多好氧、缺氧和厌氧微环境,为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第19页/共43页首先,水中的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氨化细菌)转化为氨氮,而后硝化细菌在好氧环境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最后通过反硝化微生物的脱氧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将无机氮从水中去除。第20页/共43页应用u1994 年,我国在滇池建立的人工湿地系统用以处理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根据 14 个月运行监测,该湿地系统对 TN 平均去除率为35.5%60%左右,对 TP 平均去除率为24.4%47.8%u2002 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云南玉溪市环科所设计的抚仙湖人工构造湿地开始投入运行,监测结果表明对各项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分别达到:COD 87.8%、BOD68.7%、SS 96.3%、TP 32.4%、TN 36.0%,出水水质也由处理前的 类水质提高到 类水质。第21页/共43页第22页/共43页第23页/共43页2.2生态浮床定义原理特点应用第24页/共43页定义生态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第25页/共43页原理生态浮床技术是由 3 项国家发明专利组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兼顾的实用技术。第26页/共43页原理是:利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N、P等元素的吸收及植物发达根系和浮床基质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吸附,富集水体中有害物质,利用植物根系释出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加速有机污染物分解;一些植物还能分泌化学克生物质,抑制浮游植物生长。随着部分水质指标改善,尤其是溶解氧(DO)大幅增加,为好氧微生物繁殖创造了条件。通过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的进一步分解,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通过收获植物体形式,将N、P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完全迁出水体,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大幅减少,水质改善,为水生生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生存、繁衍创造生态环境条件,为最终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能。第27页/共43页生态浮床第28页/共43页厦门员筜湖生态浮床第29页/共43页技术特点塑料泡沫大量堆放产生的二次污染。生态浮床通常采用塑料泡沫板作为浮体的载体,使废弃塑料泡沫有用武之地,避免生态浮床技术将浮床陆生植物作为先锋种植于河湖水面,利用陆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大量N、P 吸收和光合作用,去除水中N、P,无须施肥,避免肥料对水体污染,且病虫害少。生态浮床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可避免沉水植物人工种植后,由于光照等生境条件难以保障其正常生育而死亡的现象。浮床陆生植物多为经济种类或观赏种类(如香草根、美人蕉等),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第30页/共43页应用司友斌等以巢湖湖水、合肥环城河水及安徽农大池塘水作为供试水样,研究浮床香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表明,香根草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在56d 生长期内,对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5.13%、91.12%和 96.17%,对氨氮去除率达到 100%(在试验第 35d 时即降为 0),对总磷也有较高去除率,分别为98.10%,96.17%,97.10%。第31页/共43页香根草第32页/共43页香根草生态浮床第33页/共43页应用2:宋祥甫等采用水域浮床无土种植方法,以人工模拟池为试验场所,在池内的富营养化水体(KN和TP含量分别为2108和0125mgP L)表面种植水稻,通过水稻吸收和吸附作用,去除水体中N、P 元素,以实现变废为宝净化水质,并使水体产生良性循环。研究表明,在水深 114m左右,水面浮床覆盖率分别为 20%、40%、60%条件下,水稻分蘖至成熟84天,对全池水体中TN 净去除率分别为 29.10%、49.18%和 58.17%,TP 净去除率分别为 32.11%、42.10%和49.11%,且水稻正常生育并收获。第34页/共43页水稻浮床第35页/共43页2.3 生物操纵定义原理应用第36页/共43页定义生物操纵即通过对水生生物群及其栖息地的一系列调节,以增强其中的某些相互作用,促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主要作用对象是鱼类。第37页/共43页原理经典的生物操纵主要通过去除浮游生物食性鱼类(planktivore)或添加肉食性鱼类(piscivores)来降低浮游生物食性鱼的数量,调控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促进滤食效率高的植食性大型浮游动物,特别是枝角类的发展,从而提高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最终减少浮游植物生物量。目前有些学者提出了非经典的生物操纵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即利用滤食性鱼类直接进行对浮游植物的生物操纵。第38页/共43页浮游动物是生物操纵的关键因子之一,而大型浮游动物则是最重要的、最可能压低浮游植物数量的因素植物过量生长。滤食性鱼类可以调控浮游动物,减少鱼类捕食压力有利于大型植食浮游动物种群的发展,而其密度的增加反过来又能很好的控制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第39页/共43页应用武汉东湖,70年代每年都会出现“水华”。形成水花蓝藻主要是微囊藻属、鱼腥藻属和束丝藻属的种类,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铜锈微囊藻。1989 年,刘建康院士和谢平在东湖里进行了4 个夏秋的原位围隔试验,即采用放养鲢、鳙鱼的方法来试图直接控制微囊藻水华的生长,同时观察鲢、鳙鱼放养量与水华现象之间的关系,养殖鲢、鳙鱼的水域里不出现水华,原因在于鲢、鳙吃掉了导致水华发生的藻类,改善了水质。第40页/共43页参考文献刘 革.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中国水产.2009,10:68 69.程丽巍,许海,陈铭达.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环境保护科学.2007,33(1):18 21.贺丽君,龚洁,赖承程.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9):23 24.张志勇,方向京,周跃.人工湿地防治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探讨.污染防治技术.2007,20(4):3841.谢爱军,周炜,年跃刚.人工湿地技术及其在富营养化湖泊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净水技术.2005,24(06):49 52.唐静杰,周青.生态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应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2:2426.刘 晶,秦玉洁,丘焱伦.生物操纵理论与技术在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应用.生态科学.2005,24(2):188192.第41页/共43页第42页/共43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43页/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