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高中文言文知识点.docx

    • 资源ID:8745061       资源大小:40.0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高中文言文知识点.docx

    2022年高中文言文知识点 2022年中学文言文学问点有哪些你知道吗?语文学习的确存在着不少障碍,尽管在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群体中其表现形式与程度或许差异很大,一起来看看2022年中学文言文学问点,欢迎查阅! 语文文言文学问点 鸿门宴学问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挡,反抗; 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当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 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 善:和善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 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推断;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 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缘由、涉及对象 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 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接着 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缘由、缘由 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会面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缘由,因为,由于 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爱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 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 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 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 拨剑切而啖之 (四)实词 1、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抬起;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动词,举荐,举荐 范进中举: 名词,科举考试制度 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攻克,占据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发动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全、尽 2、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 动词,谢罪、致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致歉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 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 动词,推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动词,劝诫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 2)沛公安在? 3)大王来何操? 4)客何为者? (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为动词有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以前的人没有欺瞒我啊;代词余作为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3、“是”、“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记,以强调突出宾语 1)何陋之有?/姜氏何厌之有?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记) 2) 无乃尔是过与? (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记) (二)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贪于财货;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具告以事; 4、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因击沛公于坐; 7、樊哙覆其盾于地 (三)推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此亡秦之续耳; (四)固定句式 1、孰与:同相比,哪一个更; 2、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3、项王未有以应:有用来的; 4、何为:表疑问或反诘,干什么,为什么? 中学文言文考点学问参考 文言句式包括:推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别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推断句推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推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推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记。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不是特别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不是特别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需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状况)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状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状况。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B、沛公安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用“之”“是”作提宾的标记 例:A、何功之有哉?B、唯马首是瞻。 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须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状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状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状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状况下,定语应当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状况: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当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假如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练习: 六、省略句 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特别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 1、省略主语(承前省蒙后省不规则省略)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承前省)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不规则省略) 2、省略谓语(包括承前省和蒙后省)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承前省) 因跪请秦王()。秦王不愿击缶。(蒙后省) 3、省略宾语(省略动词后的宾语省略介词后的宾语省略兼语) 例如:可烧()而走()也。(动宾) 竖子,不足与()谋!(介宾)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省兼语) 4、省略介词 例如:故久立公子()车骑中。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七、固定结构 1、不亦乎? 表示反问,“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翻译为“不是吗?” 2、是以 “以是”的倒装句。翻译为“因此” 3、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问(询问方法)。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 4、得无乎(耶)? 表示推想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该不会”“莫非”“唯恐”。 5、无乃乎? 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翻译为“唯恐吧?” 6、得无乎? 表示某种状况的推想。翻译为“莫非吧?” 7、其其 表示选择关系。翻译为“是还是”。 8、孰与 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 9、何为? 表示询问或反问。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 10、然则 表示连贯关系。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11、“何其”“一何” 表示感叹。翻译为:“何其”(多么)、“一何”(这么)。 七、固定格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行乎?(崤之战) (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语文文言文学问点 陈情表学问点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 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 有, 通“又”, 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4、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每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5、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7、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8、具以表闻。 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以”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根据”、“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 凭,介词。 臣具以表闻。 用,拿,介词。 汾阳王以副元帅 凭借身份 2)表示缘由,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给无主 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因为 2、用作连词 夫夷以近 又、而且,表并列关系 谨拜表以闻 来,表目的关系 今不忍人无寇暴乱,以乱天子边事 来,表目的关系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 (地,着),表修饰关系 (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的,定中之间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的,定中之间 (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驾驭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 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肯定,副词。 2、命 (1)辞不赴命。 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 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 生活、生存,名词。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与“既”协作,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 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 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 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撤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复原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望。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肯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方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缘由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 “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 “见”表示被动 2022年中学文言文学问点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7页 共27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第 27 页 共 27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高中文言文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