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婴幼儿用药特点.ppt
婴幼儿用药误区 及正确选择给药途径 LOGO重点内容小儿用药特点小儿用药误区小儿正确给药途径前言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要通过机体而发挥作用,由于小儿各年龄期的解剖、生理特点不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各有差异,因此,小儿用药在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途径、间隔时间等方面均应综合考虑机体特点和药物的特殊性,方能做到合理用药,使小儿用药安全、有效。安全、合理有效前言1、细胞膜通透性 的不同。2、蛋白质结合力的改变。3、体液分布的差异。婴幼儿是指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球分泌、尿浓缩、纳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小儿用药特点1、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如巴比妥、庆大霉素因小儿肾功能不全,排泄缓慢而产生毒副作用。如小儿对吗啡类药物特别敏感,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用山梗菜碱可引起小儿运动性烦躁、不安及一时性呼吸暂停。2、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3、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小儿用药特点4、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孕妇用药时,药物可能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循环,对胎儿的胎龄及成熟度有影响.对于乳母用药后,某些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相当高,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一些放射性药物、抗癌药等。5、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大,对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比成人容易中毒。用药误区1、感冒时忌乱用抗生素2、发热时忌乱用退热药3、腹泻时忌乱用止泻药一般人们将抗生素类药统称为“消炎药”,但是消炎药不等于抗生素。宝宝患感冒的原因,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根本不起作用。如滥用抗生素不能控制病毒感染,反而增加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镇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6个月以下婴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镇痛药不当,还可能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但对于体温超出38.5以上时,还应使用退热药防止高热惊厥。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由胃肠功能不健全、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细菌感染等原因所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的用药是很不相同的。然而,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大便稍有稀薄,就急于盲目应用止泻药。止泻药具有强有力的收敛作用,服用后虽可暂时缓解腹泻症状,但存留于肠道内的有害菌和毒素却不能排出体外,这些有害菌和毒素在肠道内迅速增加,继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故对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对症治疗用药误区5、忌给宝宝用成人药6、服西药时忌用果汁4、咳嗽时忌乱用止咳药7、忌用茶水和牛奶服药咳嗽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而排出体外,起着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然而,有些年轻父母发现孩子稍有咳嗽,便急于给孩子喂各种止咳药,这种做法虽然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它可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所以,在未明确孩子咳嗽原因之前,切勿乱喂止咳药。宝宝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肝、肾及神经系统极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因此一些成人药不要轻易给宝宝服用。如:喹诺酮类药、氨基糖甙类药、复方阿司匹林、复方新诺明等这是因为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能使药物提前分解,或使药衣提前溶化,不利于肠胃的吸收。而一些碱性药品更不能用果汁送服,因为二者中的酸碱中和会使药效大减。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碱、鞣酸、硅酸等,如与药中成分发生反应,会使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牛奶中含蛋白质、脂肪酸较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一层薄膜将药物包裹起来,从而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小儿给药的方法应以保证用药效果为原则,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疾病、病情,决定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以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减少患儿的痛苦。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口服法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婴幼儿服用糖浆、水剂或冲剂较合适。如是片剂应碾成粉末,服用时加少量糖水或温开水。喂药时最好将患儿抱起或头略抬高,垫上手帕,用拇指按压其下颌,使之张口,用小勺喂,或用滴管滴入,一次不能过多,待咽下后再继续喂,以免呛咳将药吐出。病情需要时可采用鼻饲给药。年长儿可用片剂或胶囊,训练并鼓励患儿自愿服药。以软膏为多,也有采用水剂、混悬剂、粉剂。要避免小儿用手抓、摸药物,误入眼、口引起意外。外用法其他如患儿神志不清、昏迷,可采用鼻饲法给药。灌肠法小儿采用不多,药液在肠腔不易保留,一般保留灌肠1次不超过30ml,也可采用缓释栓剂。雾化吸入常用,但需要人在旁看顾,含剂、漱剂很少采用。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注射法注射法比口服法奏效快,但对小儿刺激较大。肌肉注射部位多选在臀大肌外上方,但注射次数过多可造成臀肌挛缩、影响下肢活动,故在病情需要时才选用。年长儿注射时采用“两快一慢”,即进针快、拔针快、注射慢;婴幼儿常不合作,可采用“三快法”,即进针、注射、拔针均快,缩短小儿哭闹挣扎时间,以免发生断针等意外。静脉推注多在抢救时应用,推注速度宜慢,并观察患儿的反应,切忌药液外渗。静脉滴注配药前应明确药物配伍禁忌,静脉穿刺后注意局部固定,保持静脉通畅,防止药液外渗皮下,并根据年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控制滴速,避免短时间内进液过多。总结用药特点1、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2、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3、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4、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5、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用药误区7、忌用茶水和牛奶服药6、服西药时忌用果汁1、感冒时忌乱用抗生素2、发热时忌乱用退热药3、腹泻时忌乱用止泻药5、忌给宝宝用成人药4、咳嗽时忌乱用止咳药给药途径1、口服法2、外用法3、注射法4、其他灌肠法鼻饲法雾化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