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个人事迹材料范文自强自立事迹材料(三篇).docx
-
资源ID:87610744
资源大小:18.3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自强个人事迹材料范文自强自立事迹材料(三篇).docx
自强个人事迹材料范文自强自立事迹材料(三篇)推举自强个人事迹材料范文(推举)一 捡破烂挣来生活费 2022年夏天,离高考只有几个月了。一天晚上,河南南阳邓州市第四高中的晚自习早已完毕,大多数同学们都睡了。高三(2)班的班主任丁新庚教师拿起手电筒开头安全巡查。 在教学楼前的一个垃圾池边,他突然看到有个人影在时蹲时起,不停地查找着什么,便走过去,原来是女学生白云苹。 看到教师,白云苹为难地站在那里,她左手提着一个塑料编织袋,右手刚捡起一个啤酒瓶。丁教师的眼睛潮湿了,这孩子家里穷,有几次都差点辍学,她这是在偷偷捡破烂换生活费,供自己上学呀! 白云苹在家排行老二,妹妹和哥哥都辍学了,只有白云苹坚持着读到高中。高中三年,白云苹吃最廉价的馒头和稀面汤,一天的伙食费只有1元钱左右,加上其他花销,每月住校的生活费总共不到50元。可即使这样,到高三最终一个学期,家里还是供不起她,走投无路的白云苹开头偷偷地捡破烂。 她把捡到的废纸、废瓶子和废塑料等积攒起来,每星期卖一次,能卖10元钱左右。这些钱,就是她一星期的生活费。有时候,她还能剩下一点点,给母亲买几个水果吃。 就这样,用捡破烂换来的生活费,白云苹度过了高中最终的生活,考上河南中医学院。 交捐款设立基金会 2022年9月8日,白云苹到河南中医学院报到。原来她计算着交完钱还剩下100多元,足够自己用一个多月了。可没想到,她没把保险费算进去,等把报到手续全部办完时,兜里只剩70多元了。 新生入校首先是军训,勤工助学的事儿,一时还找不到,白云苹就拿着70元钱开头了她的大学生活。她又像高中时那样,只吃馒头、面条,把一天的伙食费掌握在两元以内。 消息传到班长赵剑耳朵里,他坐不住了,开头发动班里其他同学捐款。几天下来,同学们捐了600元钱。可当赵剑把这些捐款交给白云苹时,她坚决不要同学们的捐款。她说:“同学们的心愿我领了,可有的同学比我还苦哩,我咋能收他们捐的钱?教师正帮我联系勤工助学岗位,我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这些钱还是退给大家吧。” 说服不了白云苹,赵剑又让辅导员陈国富教师做她的工作。但陈教师同样也遭到了拒绝。最终陈教师说,这钱是同学们的一片心愿,假如退回去,会伤了同学们的心。假如你不收,可以用这些钱成立一个小基金会,特地帮忙贫困同学。白云苹同意了。 催生自强不息精神 2022年11月20日,以白云苹名字命名的“白云苹贫困生基金”,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根本资金是白云苹同班同学捐给她的600元钱,然后全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也纷纷捐款。 四川名山县电力公司老技师何云锦,给白云苹写来一封信,同时汇来500元捐款。白云苹马上把钱交给了基金会。福建莆田南山广化寺的释法凯大师给白云苹寄来了1000元钱,白云苹把汇款单和身份证交给陈教师,让取出来入进基金会这样的捐款还有许多笔,甚至是在信中夹寄的几元钱,白云苹都一分不留,直接列入到贫困生基金会的账上。 不用别人的捐款,白云苹自己的生活费全部靠打工去挣。她现在打两份工,一份是学校供应的清扫试验楼卫生,每月50元酬劳;另一份是校外一个餐馆,每天5元钱,外加一顿免费午饭。白云苹说:“虽然国家和社会对我们贫困生关怀帮忙,可主要还得靠自己。我现在一个月打工能有150元左右的收入,够我自己用了。” “贫困生基金”成立以来,已经有49人从中借到了紧急救助款。尤其是今年4月25日到6月中旬,学院因非典实行封闭治理,过去靠业余时间外出打工挣生活费的同学断了生活。 推举自强个人事迹材料范文(推举)二 独立、自强、自信、阳光、勤奋、好学,这就是她,一个留着学生发,圆圆的脸蛋上总带着绚烂笑容的女孩。她就是我校七年(3)班的学生身残志坚的郑xx同学。 提起郑xx同学,熟悉她的教师、同学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赞扬。教师说,她是一个全面进展、品学兼优的孩子;爸爸说,她是一个自强独立、意志顽强的孩子;邻居说,她是懂事乖巧、讨人喜爱的孩子;同学说,她是一个乐于助人、活泼开朗的孩子;她自己却说,我只是个一般的孩子。 郑xx同学诞生在仙游县大济镇溪车村,先天性肢体残疾(左脚缺掌),懂事时她发觉自己的左脚少了一半,运动起来特别别扭。后来,在父母的帮忙下练习走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自己独立行走,这对任何一个一般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是她却经受了很多困难,左脚缺掌处那厚厚的老茧就是无声的证明。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就读于大济中心小学,距家有近八千米的路程,由于家中抽不出人手接送,六岁的她自己乘着大济乡村路车去上学,风里来雨里去始终到小学六年毕业。渐渐地,她学会了洗衣、拖地做家务,还帮忙劳碌的父母带弟弟,养成了独立自强、意志顽强的品行。每天作业完成后,她总是自己整理好书本和学习用品;其次天晨起床,总是自己动手折好被子、穿好衣服;上学从不需要大人接送,生活从不需要大人操劳。提起她,父母一脸的内疚,觉得不能给她一个健全的身体,但听到同学与教师的欣赏时又一脸的骄傲。 “身残志坚”,这句话放在xx身上再适宜不过。作为一个残疾孩子,郑xx同学清晰地知道,学问转变命运。她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学习成绩在班级年段始终名列前茅。课堂上她总是仔细听讲,那个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准是她;课堂外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她总是准时完成,由于,教师的教育“当天的事当天完成”她牢记心中;不懂就问是她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图书阅览室是她最爱去的地方,她还时常帮忙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们都特殊喜爱她。她的抱负是要做一名残联教师,她想帮忙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孩子。 郑xx同学不仅刻苦学习书本上的学问,还刻苦钻研书本外的学问,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都能看到她活泼的身影。她是学校绘画兴趣小组的主要成员,屡次参与各级绘画竞赛;她还是个精彩的主持人,演讲朗读极富表现力,常常主持学校的演出、竞赛;她虽身残,却不自卑不屈服是远近著名、不折不扣个运动健将,屡次参与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竞赛,她喜爱读书、唱歌、绘画、运动,她是一个真正全面进展的好少年。 近三年来,她获得大济中心小学乒乓球竞赛、五年级综合学问竞赛、大济中心小学首届古典诗词吟诵竞赛、迎国庆颂祖国诗歌朗读竞赛一等奖,“辉煌六十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讲故事竞赛二等奖;获得莆田市第七届艺术节小高组绘画仙游赛区一等奖,莆田市第八届艺术节小高组绘画仙游赛区二等奖;在仙游县小学生乒乓球竞赛中获女子组一等奖;参与20xx年仙游县小学高年级数学竞赛获二等奖;同时她在小学阶段每一学年都是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今年9月,参与我校七年级新生入学摸底考试获得了181的高分,难能珍贵的是比其次名足足多了20分。面对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她始终保持虚心,没有丝毫傲慢,而是更加刻苦。她清晰地熟悉到:是学校、教师的教育赐予她学问,帮忙她成长,没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自己所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学校教师是她奋斗的一个重要动力。 郑xx同学在小学阶段始终担当班级的班长、校督导队值勤大队成员、“国旗下讲话”成员,刚踏入中学,在竞选中又当上了班长。工作中,她讲求方法,团结同学,不仅积极完成教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出谋献策,主动帮忙教师治理班级、完成学校少先队的给予的各项工作,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深得教师信任,同学宠爱。 山村里飞出了金凤凰。郑xx同学的身上洋溢着青春朝气,洋溢着自信、独立、自强。郑xx能给同学们树立一个精神典范,让大家从她身上学到坚韧不拔、努力向上、自强独立的美德。 推举自强个人事迹材料范文(推举)三 青年是祖国的将来,是国家的盼望。今年年初,国家公布了公民道德建立实施纲要,并建议2022年为全国青少年公民道德学问教育年,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道德准则。 道德兴则国家兴,道德兴则我校荣。我建议,作为理工学校的学生,作为东凤经济进展的将来力气,我们应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勇于拼搏。“自强不息”还意味着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要不断地有新的进步,也只有在这种新的追求中,人的生活才能更有意义,才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欢乐。 “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追求和人生境地,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深刻熟悉和理解。一个人只有对生活布满热忱和信念,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厚德载物”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能够像大地那样载育万物、生长万物,在做人与处世时,心胸开阔,意志高远,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因此,“厚德载物”要求一个人有高尚的情操,能够关怀他人,爱惜他人,关怀国事,爱惜公物。以正直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作为理工学校的一分子,为了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我想请同学们树立做有道德的公民的理念和价值观。详细讲,就是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根本道德标准约束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做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有道德的人,需要从微小的道德行为习惯入手,培育自己的德行。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不随地吐痰、爱惜小动物、注意环保等道德行为习惯中,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人格品位和道德素养的凹凸。我真诚地盼望同学们表现出高尚的道德素养。请记住,这将影响你的一生。 同学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妙,让我们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