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方程.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方程_顶尖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各位教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展说课.一、教材分析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根底上绽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进展数学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剧烈的奇怪心,留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力量.2.学生的学问构造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熟悉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存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学问,是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根底上学习方程学问的.三、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学问构造,制订如下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力量目标: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育学生“从详细到抽象”“从特别到一般”的归纳概括力量.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看、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加意识及主体作用.四、重、难点分析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根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方程的含义.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感性熟悉的阶段,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存在着很大困难,所以将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五、教法与学法分析1.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学问,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沟通观看比拟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觉新知,从而到达进展思维,提高力量的目的.2.教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展学问建构的过程.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纳以小组合作观看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观看探究的力量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六、教学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构造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进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将按创设情境观看探究学问运用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我首先供应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图,通过“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活动,引出“50+50=100”的等式,激活学生已经积存的关于等式的感性阅历.这样,以详细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观看探究形成概念这局部是教学的重点,我采纳以下几个步骤突出这个重点.【感知沟通】我供应了四幅天平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和沟通,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通过展现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观看比拟】接着,我提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看和比拟,熟悉到列出的式子中,两个式子是等式,还有两个式子不是等式.而这里的等式与前面的等式不同,它们都含有未知数.通过试验探究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充分表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得出概念】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方程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从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 “像x+15=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培育学生从详细到抽象,从特别到一般的归纳概括力量.【分析概念】这局部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在得到方程概念的根底上,我准时组织学生争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帮忙学生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分,体会方程就是一种特别的等式.这样做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3学问运用“试一试”通过列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的思想,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预备.“练一练”安排了三道题.第一题采纳学生抢答的方式,通过推断题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导学生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规律联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其次题通过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沟通,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对方程的熟悉用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方程的模型,内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题采纳全班沟通的方式,依据详细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识列方程的思维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对方程含义的理解.4引导小结本课的小结采纳学生小结的模式,这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已经学习过的学问,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小结进展总结.5布置作业为了使全部学生稳固所学学问,我布置了必做题:要求学生每个人写一篇数学日记,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同时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自由进展的空间,我布置了探究题.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熟悉和设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批判指正.感谢大家!望接受,感谢.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推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育学生观看、比拟、分析概括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推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预备:天平、空水杯、水(可依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日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依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其次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觉了什么?天平消失了倾斜,由于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觉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假如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消失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熟悉。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现,固然也有可能会消失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缘由。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推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应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推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肯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四: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依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平均分 一、教学背景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其次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节“除法的初步熟悉”“平均分”的第一课时,教材第12页至14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洁的分类学问和表内乘法的根底上教学的,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头,也是今后学习分数的根底,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根底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供应了充分的实践时机,通过观看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加平均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屡次经受“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熟悉除法打好根底。新课标指出: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阅历为根底,面对全体学生,注意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主动探究、合作沟通,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阅历。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平均分的时机许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学问,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忙学生把理论学问升华。二、依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1、通过观看情境图,能举例说明“每份同样多”,并能说出平均分的含义。2、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至少80%的学生能比拟标准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3、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平均分的方法。三、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主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物学具,在真实的数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把握学问。(二)主要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生动好玩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看、操作、猜测、推理、沟通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看事物,思索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通过详细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操作、沟通等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看事物,解决问题,积淀阅历。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设计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三)应用新知,理解“平均分”(四)全课总结。下面就每个环节的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进展说明。(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四个步骤进展:1、情境引入,初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二(1)班预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看并把图中小朋友分东西的场景进展描述,尤其是对“分橘子”、“分糖果”的情景进展猜测:小朋友手里拿的橘子、糖果应当放在哪一堆里?【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情境的缘由是孩子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具有深厚的兴趣 ,这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较为严密,在观看分食品的场景中,那种要求分的公正、一样多的安排方案是出自孩子们内心需求的,因此,会很自然的产生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要求,通过这一环节,让他们初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学具图形代替实物 ,根据小组人数将这些“实物”进展安排,然后集体沟通,汇报分的过程及方法。【设计意图:这个过程是相对开放的,组内利用学具代替实物,各种“实物”的数量也不一样,根据4个人来分,会消失每人分得同样多,也会消失每人分得不同样多,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充分展现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方法,在合作沟通中实现阅历互补,也为教师调整教学预案供应现实情境。这个环节使进一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3、从学生的安排方案中,提醒“平均分”的概念。利用实物展台,选取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小组进展比照,并沟通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 由此提醒这种公正的分法平均分的概念。【设计意图:经过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比照,让学生再次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过程和分法,建立深刻的“平均分“表象 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展现和沟通,引导一局部学生能比拟清晰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件出示练习三第2题:小红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她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是对的?先由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想法,再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依据“平均分“的概念推断“哪种分法对”,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展推断的练习活动中,渗透份数、每份数,稳固对“平均分”的熟悉。】(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进展:1、教学例2。引导学生观看主题图,猎取数学信息,引发思索:可以怎样平均分?2、动手操作,展现平均分的方法。【设计意图:以上两个环节在四人小组内进展,依据问题,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完成“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任务,并在全班沟通自己的分法和结果,使学生在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动口沟通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在不同分法的沟通中,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化解题策略有进一步的体验。】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将问题稍加改动:假如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分,展现分法。【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操作,进一步强化平均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拟标准的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这个环节从以下两个步骤进展: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完成13页、14页“做一做”,依据学生差异,可以让学生先进展操作,再让学生沟通分的方法和结果。2、拓展练习。把12根小棒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先让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再进展沟通,并标准的表述:把多少平均分,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设计意图:在开放的操作情境中,进一步深化对平均分的理解,敏捷快速的应运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四)全课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学问,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让学生留意观看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教师和爸爸妈妈。【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和平均分的方法的理解,培育学生的归纳概括力量。】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这篇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学生经受由天平上的详细操作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能用等式的性质(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对于解比拟简洁的方程,学生并不生疏。 比方:x4=7学生能够很快说出x=3,但是就方程的书写标准来说,有必要一开头就强化训练,教师标准的板书,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对于稍简单的方程要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抱负的境地。 不难看出,学生经受了把运算符号“”看错成了“”,又自行改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紧急、着急、期盼,胜利的感觉,这时的数学学习已进入了学生的内心,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真正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熬炼克制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念”的目标,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发觉错误又自己解决问题的时机。教师以人为本,充分敬重学生,也表达在急躁的等待,热切的期盼的教学行为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布满了人文关心的气息,微笑的脸庞、期盼的眼神、鼓舞的话语,无时无刻不使学生感到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生命交往的过程,学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间,不然,他怎么会对教师说“教师,我太紧急了”,这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自己担心的简单心情的表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假如在课堂中多一些急躁和期盼,就会有更多的爱洒向更多的学生,学生的人生历程中就会多一份信念,多一份士气,多一份灵气。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 复习目标:1.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2.理解方程的意义,会推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3.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过程:一、概念回忆。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分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2.用字母表示数应当留意什么?3.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二、根本练习:1.方程0.6X=3的解是( )2.a与b的和的一半是(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4.推断。(1)a×b×8可以简写成ab8。(2)x+5=4×5是方程。(3)方程肯定是等式。(4)a的立方等于3个a相加。(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5.解方程。10.25X=2.2 3×1.5+6X =33 5.6X3.8=1.83(X+5)=24 600÷(15X)=200 X÷62.5=1.16.解决问题。(1)一个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积。(用公式计算。)(2)妈妈有200元钱,是小红的4倍多20元,小红有多少元?(3)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三、作业。 课后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规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 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拟好的。我始终对行为习惯的培育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局部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常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抱负。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殊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育,学会思索方法,养成擅长思索的好习惯,把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挨次,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洁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详细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究并把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洁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展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洁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洁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依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力量。(二)空间与图形其次、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及其根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绽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熟悉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究并把握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探究某些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看、操作等活动中,进展动手操作力量和空间观念。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详细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详细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三)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生在这一单元熟悉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依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洁的复式统计图,依据统计结果做出简洁的推断和猜测,与同伴进展沟通。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四)数学好玩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好玩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舞学生从数据中猎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熬炼思维力量,积存思索阅历,开阔眼界。三、教学措施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需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意再现学问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觉。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沟通,削减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 3、在教学中留意采纳开放式教学,培育学生依据详细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学问面,沟通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表达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表达有所指导。 5、增加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育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6、后进生转化措施:培育后进生的自信念。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念,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怪。要做到“三心”:诚意、爱心、急躁。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五、课时安排一、分数加减法6课时二、长方体(一)7课时三、分数乘法8课时四、长方体(二)8课时整理与复习3课时五、分数除法6课时六、确定位置3课时七、用方程解决问题5课时数学好玩3课时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6课时总复习5课时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 复习目标:1.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2.理解方程的意义,会推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3.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过程:一、概念回忆。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分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2.用字母表示数应当留意什么?3.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二、根本练习:1.方程0.6X=3的解是( )2.a与b的和的一半是(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4.推断。(1)a×b×8可以简写成ab8。(2)x+5=4×5是方程。(3)方程肯定是等式。(4)a的立方等于3个a相加。(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5.解方程。10.25X=2.2 3×1.5+6X =33 5.6X3.8=1.83(X+5)=24 600÷(15X)=200 X÷62.5=1.16.解决问题。(1)一个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积。(用公式计算。)(2)妈妈有200元钱,是小红的4倍多20元,小红有多少元?(3)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三、作业。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之熟悉扇形教案 其次课时: 熟悉扇形教学目标:1在观看、争论、推断等活动中,经受初步熟悉扇形的过程。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教学重点:熟悉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教学难点:熟悉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教学预备:教师预备两把折扇(其中一把圆形扇)、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学生预备水彩笔、量角器、直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用折扇作为导入新课的道具)同学们对折扇并不生疏,能说说你们对它的熟悉吗?像折扇翻开外形(教师翻开折扇演示)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扇形”。(出示课题:熟悉扇形)对扇形你想了解哪些学问呢?学生自由争论,指名沟通汇报。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学问,我们今日一起来解决。二、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下列图,圆中的涂色局部与圆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圆的一局部,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1熟悉圆心角。出例如3图。教师在右图的根底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作圆心角。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使学生熟悉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让学生推断哪些是圆心角。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 、 、 、 的扇形,让学生比拟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2熟悉弧。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A、B两点间的局部。(弧是圆上的一局部,这样处理易于理解)师: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局部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师:圆上A、B两点之间的局部叫作弧,读作“弧AB“。然后让学生将么1所对的弧涂成红色,并找出前面3个涂色局部的圆心角和它所对的弧,用喜爱的颜色表示出来。然后,教师再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3熟悉扇形。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认为扇形是一种怎样的图形呢?小结: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l)让学生观看屏幕上消失彩色的OA、0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AB与半径OA、半径OB所围成的图形中涂上颜色。(2)教师指着这块涂有颜色的图形说:这就是扇形。(3)让学生连续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连接圆心O和弧AB的两个端点A.B,形成半径OA和半径OB,再让学生在扇形中涂上颜色或者画上阴影斜线)让学生试着画扇形,通过操作清晰地熟悉扇形。(4)教师指着屏幕上圆中扇形的另一边空白局部问学生:这个图形叫什么图形?生:这个图形也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所以,也应当是一个扇形。教师确定学生的答复。4比拟下面两个图形(扇形和三角形),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分。左边的图形是扇形,右边的图形是三角形。它们之间的区分是: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条弧围成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尽管有的图形的两条边也是圆的半径,但是第三条边不是弧,而是线段,这个图形不能称为扇形,它是三角形。弧是圆的一局部,是曲线,而线段是直线的一局部。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答复扇形的定义和特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请学生汇报答案并给出理由。2完成“练一练”第3题。学生先观看图中的三个局部。提问:如何比拟扇形的大小?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货呢?同桌沟通一下吧!板书设计:熟悉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作圆心角。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方程”一文,盼望“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方程”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我们还为您精选预备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