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古代中国华夏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ppt
第二讲第二讲 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第二讲第二讲 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考纲描述考纲描述考纲描述考纲描述考纲描述考纲描述模块模块模块模块教材方位教材方位教材方位教材方位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版块版块版块版块(必修(必修(必修(必修)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第第2 2 2 2课课课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第第第3 3 3 3课课课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1)(1)(1)农业的主要耕作农业的主要耕作农业的主要耕作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方式和土地制度方式和土地制度方式和土地制度(2)(2)(2)(2)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3)(3)(3)(3)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物质文明物质文明物质文明物质文明版块版块版块版块(必修(必修(必修(必修)专题一专题一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第第第1 1 1 1课课课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第第第第2 2 2 2课课课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第第第第3 3 3 3课课课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版块版块版块版块(必修(必修(必修(必修)专题一专题一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第第第2 2 2 2课课课课 汉代儒学汉代儒学汉代儒学汉代儒学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考考纲纲考点考点 高考高考试试卷卷 命命题题思路思路秦中央集秦中央集权权制度的形成制度的形成汉汉到元政治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制度的演变变20172017全国卷全国卷,25,25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政区变化)20162016全国卷全国卷,25,25汉承秦制(文书之力)20152015全国卷全国卷,25,25地方吏治(皇帝与优秀的郡太守共治天下)20142014全国卷全国卷,24,24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农业的主要耕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制度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20172017全国卷全国卷,25,25汉代经济(恢复与发展)20162016全国卷全国卷,25,25田庄经济(汉代画像砖农事图)20122012全国卷全国卷,24,24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汉汉代儒学成代儒学成为为正正统统思想思想科技成就科技成就汉汉字的起源字的起源演演变变和和书书画画的的发发展展文学成就文学成就20162016全国全国卷卷,24,24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20132013全国卷全国卷,24,24史学研究(关于黄帝事迹的记述)20112011全国卷,全国卷,2424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20152015全国卷全国卷,40,40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政治政治 经济经济 思想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科技文学艺术秦秦汉汉时时期期秦朝秦朝:完成统一完成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权制度中央:皇帝制度、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朝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议制地方:郡县制地方:郡县制选官:皇帝任免选官:皇帝任免监察:御史大夫、监察:御史大夫、监御史监御史汉朝汉朝:汉承秦制:汉承秦制,“中外朝中外朝”,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推恩令”察举制察举制刺史刺史/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农业农业:铁犁牛耕:铁犁牛耕普及;耦犁;耧普及;耦犁;耧车;代田法;井车;代田法;井渠(坎儿井)渠(坎儿井)手工业手工业:丝织业:丝织业发达,新疆已种发达,新疆已种植棉花,有了棉植棉花,有了棉纺织业;煤、水纺织业;煤、水排冶铁;东汉晚排冶铁;东汉晚期出现青瓷期出现青瓷商业商业:统一度量:统一度量衡、货币;市;衡、货币;市;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政策政策:汉初休养:汉初休养生息;盐铁专卖;生息;盐铁专卖;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秦朝:以法为教,秦朝:以法为教,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汉初:汉初: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无为,无为而治而治汉武帝时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新儒期:董仲舒新儒学,独尊儒术,学,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儒学成为正统太学太学唯物思想家:王唯物思想家:王充充论衡论衡西汉末年,佛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东汉时期,传入;东汉时期,道教兴起道教兴起科技科技:造纸术:造纸术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十进,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用数学著作氾胜之书氾胜之书现存最现存最早的农书早的农书华佗华佗“麻沸散麻沸散”张仲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东汉张衡地动仪东汉张衡地动仪文学文学:汉赋和乐府诗:汉赋和乐府诗艺术艺术:秦统一文字:秦统一文字小篆小篆隶书;草书、隶书;草书、楷书;东汉书法成为楷书;东汉书法成为艺术;雕塑成就辉煌艺术;雕塑成就辉煌史学史学: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阶段特征阶段特征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政治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巩固经济经济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农耕经济得到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文化文化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地位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选官体制选官体制地方体制地方体制中央体制中央体制时期时期首首创创察察举举制制,有有利利于于人人才才选选拔拔,但但也也存存在在一定问题一定问题由由郡郡国国并并行行到到“推推恩恩令令”;中中央央集权逐渐加强集权逐渐加强首首创创在在正正式式行行政政体体制制之之外外另另设设机机构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西汉西汉推推行行军军功功爵爵制制;秦朝以吏为师秦朝以吏为师创创立立郡郡县县制制,用用封封建建官官僚僚政政治治取取代贵族政治代贵族政治首首次次建建立立君君主主集集权权于于上上、行行政政体体制制分分权于下的体制权于下的体制秦朝秦朝世世卿卿世世禄禄制制;中中央央官官员员的的职职权分工不明确权分工不明确内内外外服服制制度度和和分分封封制制;地地方方具具有有较强独立性较强独立性家家国国一一体体,最最高高执执政政集集团团尚尚未未实实现现权权力高度集中力高度集中商周商周先秦先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与创新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早期早期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措施措施秦秦 朝朝汉汉 朝朝政治政治经济经济军事军事思想思想文化文化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集权制度继承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继承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推恩令、夺地、削爵、(推恩令、夺地、削爵、刺史制度)刺史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派兵出击匈奴派兵出击匈奴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统一文字;严禁私学;统一文字;严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兴办太学、地方兴办郡县兴办太学、地方兴办郡县学、推行儒学教育学、推行儒学教育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秦汉大一统的措施(1)(1)含义: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指包括专制主义(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指中央决策的方式,强调君主大权独揽;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关中央决策的方式,强调君主大权独揽;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关系,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系,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绝对服从中央(2)(2)原因:原因:经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脆弱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经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脆弱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政治:地主阶级统治需要(巩固统一、镇压农民起义)政治:地主阶级统治需要(巩固统一、镇压农民起义)思想:法家思想:法家“集权集权”理论理论(3)(3)演变:演变:萌芽于战国(商鞅变法),初建于秦朝,巩固于西汉,萌芽于战国(商鞅变法),初建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并发展至顶峰和转向衰落于明清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并发展至顶峰和转向衰落于明清(4)(4)两对矛盾: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5)(5)趋势: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加强,地方削弱;中央加强,地方削弱;日益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人治)日益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人治)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6)(6)特点:特点: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中央管制为三公九卿制,彼此分工、相互配合、互不统中央管制为三公九卿制,彼此分工、相互配合、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属、互相牵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家国家国”同构同构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7)(7)评价: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后消极影响为主评价: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后消极影响为主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政治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融合。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融合。经济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消极影响消极影响政治政治皇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皇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经济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1)(1)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这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这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推恩令推恩令: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王国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强。附益之法附益之法:汉武帝规定,不许诸侯王召集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汉武帝规定,不许诸侯王召集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2)(2)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汉朝时国家统一人口众多。如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管理,方便征收汉朝时国家统一人口众多。如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管理,方便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编户制度并加以发展,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编户制度并加以发展,形成了编户齐民制度。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被称形成了编户齐民制度。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被称为编户齐民,主要是自耕农,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其自身资产多为编户齐民,主要是自耕农,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其自身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编户齐民推恩令和附益之法、编户齐民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面临问题面临问题 董仲舒董仲舒学说学说 积极积极 局限局限王国问题边境问题土地兼并“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发展儒学发展儒学文化专制文化专制“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加强君权加强君权抑制暴政抑制暴政神学迷信色彩神学迷信色彩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秩序发扬传统美德发扬传统美德维护封建专制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和等级制度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1)(1)区别区别:从讨论的主题看,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从讨论的主题看,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汉代儒学谈论神学。而汉代儒学谈论神学。从思想内涵来看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儒学糅合了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增汉代儒学糅合了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神化皇权,强调等级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神化皇权,强调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由人道到天道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由人道到天道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先秦儒学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而批判暴政而批判暴政;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如皇权专制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由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由“民本民本”发展为发展为“君本君本”从地位上看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属于显学,但未被统治者重视先秦儒学属于显学,但未被统治者重视;而汉代儒学而汉代儒学独尊独尊,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2)联系联系: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礼礼”“”“仁仁”“”“仁政仁政”“”“民本民本”,如如“天下感应天下感应”学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要求皇帝实行仁政。学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要求皇帝实行仁政。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道德修养:五常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秦汉时期通史时空坐标秦汉时期通史时空坐标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问题探究问题探究(1)(1)地方单位地方单位:封国封国郡县郡县(2)(2)地方基础地方基础:血缘血缘地域地域(3)(3)行政特点行政特点:分权分权集权集权(4)(4)官员身份官员身份:贵族贵族官僚官僚(5)(5)产生方式产生方式:世袭世袭任命任命(6)(6)选官标准选官标准:血缘血缘才能才能(7)(7)任职时间任职时间:终身终身任期任期(8)(8)经济来源经济来源:封邑封邑俸禄俸禄(9)(9)高度集权高度集权:没有没有实现实现(10)(10)历史影响历史影响:造成割据造成割据巩固统一巩固统一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社会转型“邦国政治”走向“帝国政治”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秦之际政治十大变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秦之际政治十大变化化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官僚政治官僚政治贵族政治贵族政治地域政治地域政治血缘政治血缘政治(1)(1)含义:含义:两汉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对秦制又有所两汉基本上承袭秦朝制度,在废除秦朝苛法的前提下,对秦制又有所损益变化。损益变化。(2)(2)“汉承秦制汉承秦制”表现:表现: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如御史大夫。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实施刺史制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如御史大夫。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实施刺史制度、司隶校尉,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军政长官度、司隶校尉,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军政长官承袭秦朝的郡县制,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承袭秦朝的郡县制,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齐民制度,以加强对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齐民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人民的管理和控制(3)(3)“损益变化损益变化”表现表现:秦朝赋税、兵役、徭役沉重,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秦朝赋税、兵役、徭役沉重,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秦朝法律严酷,汉文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秦朝法律严酷,汉文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西汉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西汉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统治思想。(4)(4)实质实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汉承秦制汉承秦制”的表现、作用和实质的表现、作用和实质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5)(5)趋势:趋势:由相权隆重到皇权集中。由相权隆重到皇权集中。由机构简单到组织庞大。由机构简单到组织庞大。由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由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由治理中原到统治边疆。由治理中原到统治边疆。由凭际遇用人到建立发展一整套的人才选举制度。由凭际遇用人到建立发展一整套的人才选举制度。(6)(6)意义:意义:积极作用:积极作用:巩固了新兴的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政权。巩固了新兴的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政权。维护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局面。维护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原与边疆的交流。加强了中原与边疆的交流。形成了一套封建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形成了一套封建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消极作用:消极作用:皇权无限扩大。皇权无限扩大。封建特权制度化、普遍化。封建特权制度化、普遍化。封建道德、礼教体系化。封建道德、礼教体系化。重难点问题解读重难点问题解读“汉承秦制汉承秦制”的表现、作用和实质的表现、作用和实质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提升精炼提升精炼1.1.(2012017 7课标全课标全国卷国卷,2,25 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汉景帝和汉武帝时,王国属于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接受中央直接管辖,这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已经渐趋缓和,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与中央行政机构的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由郡级行政区的变化情况,可知朝廷直接管辖的郡、国的数量大为增加,说明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政权进一步巩固,这为解决边患问题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王国由之前的独立到接受中央直接管辖,反映出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减少,故D项错误。2.(2016课标全国,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汉所以能制九州者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解析 汉初实行“无为而治”,并不是崇尚儒家,故A项错误;“萧何入秦,收拾文书”使得汉朝能够掌握秦朝的制度,所谓“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初在掌握秦朝制度的基础上继承了秦朝有利于国家统治的制度,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等,故B项正确;根据“文书之力也”,可知充分发挥了文书功能,故C项错误;萧何注重秦代文书,不代表西汉其他官吏都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故D项错误。-27-3.(2014课标全国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解析解析 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28-4.(2012课标全国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解析解析 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29-5.(2017课标全国,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解析解析 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而没有提到当时义利观念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而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朝廷不可能注重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家致富,这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也不能说明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30-6.(2011全国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解析解析 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项。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31-7.(2016课标全国,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解析解析 儒学在汉代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尚书等五经由孔子整理,而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项。从材料看,尚书等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就已存在,A项错误;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32-8.(2010全国卷,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解析解析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世卿世禄,贵族依靠血缘世袭做官。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力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33-9.(2013课标全国,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解析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信息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内容不一甚至荒诞内容不一甚至荒诞”说明传说说明传说有虚构性有虚构性,故故A A项错误项错误;由由“择其言尤雅者择其言尤雅者”,可知可知B B项说法项说法正确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历史文献记录与口头传说相印证的观材料没有反映历史文献记录与口头传说相印证的观点点,故故C C项错误项错误;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所记述的内容不所记述的内容不一定最真实一定最真实,故故D D项错误。项错误。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34-10.2015课标全国,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训练 胸怀成才之梦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走进曲阜一中(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