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

    • 资源ID:8775121       资源大小:307.50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

    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1 总则1.0.1 为规范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的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统一审查尺度,根据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规定,编制本要点。1.0.2 本要点适用于江苏省新建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的审查。1.0.3 本要点依据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 173-2014确定审查条文,主要包括:(1)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控制的强制性条文;(2)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控制、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评价项相关的非强制性条文(款);(3)部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评价项不相关、但体现江苏绿色建筑政策特色的内容。要点还提出了具体审查内容和要求。1.0.4 施工图绿色设计审查资料为:民用建筑的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施工图设计阶段与绿色设计有关的各专业的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设备(器材)表、计算书等。1.0.5 施工图绿色设计审查工作由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专业分别承担,建筑专业综合协调。1.0.6 施工图绿色设计审查时,应单列“施工图绿色设计专项审查意见”。 施工图绿色设计专项审查意见除包括依本要点提出的审查意见外,尚应将依据国家和省节能设计标准所提的节能审查意见一并列入。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中单列的“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见”取消。1.0.7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其相关从业人员应全面准确理解并执行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 173-2014,不应因相关标准条文(款)未列入本审查要点而忽视其执行。1.0.8 施工图绿色设计审查,除执行本要点外,尚应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2 建筑序号审查的标准条文(款)审查内容和要求15.2.4 场地周边电磁辐射和场地土壤氡浓度的测定及防护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建筑)(以下简称“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场地周边是否有电磁辐射。当工程位于地质断裂带等特殊地段时,应提供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或相关文件。当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大于20000Bq/M3时,应有相关防氡措施,并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年版)4.2.4,4.2.5,4.2.6的相应规定。25.2.5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绿色专篇中是否明确场地内无超标排放的污染源。35.4.6 场地热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 停车场、人行道和广场应种植高大乔木提供遮阳。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停车场、人行道和广场种植高大乔木提供遮阳的要求。45.4.7 场地交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 场地内道路系统应便捷顺畅,满足消防、救护及减灾救灾等要求。3 机动车停车应满足节约用地的要求,优先采用地下停车和立体停车的方式,地面停车比例不宜大于20%,平面布置宜相对集中,减少车辆通行对行人的影响,并在临近建筑主入口处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4 场地内应结合绿化景观设计完善步行道系统,提供配套的休憩设施,并综合考虑遮阴、排水要求。5 人行通道应安全、舒适,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且与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总平面图中道路及消防流线设计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停车位设置应符合规划配建要求(提供规划相关批文)。建筑绿色专篇应说明绿化景观设计等的相关要求。无障碍停车位及人行通道是否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要求。56.1.1 建筑设计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场地条件,综合考虑建筑物理环境因素,对建筑布局、朝向、形体和间距等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和视野。应提供相关规划批文。66.2.7 建筑新风进风口设置应避开污染源。进风口设置应避开厨房排烟口、卫生间排气口以及燃气锅炉排气口等污染源。排风口设置应避开人员活动区,排风口距行人活动地面高度应不小于2.5m。进风口和排风口应分开设置,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5m,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m。76.3.1 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建筑绿色专篇中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应满足江苏省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86.3.2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要求;或屋顶和东西外墙加权平均传热阻(或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不应低于国家及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建筑绿色专篇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中,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加权平均传热阻(或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应满足江苏省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96.3.5 楼面及内隔墙的保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暖、空调地下室地面或地上采暖空调房间的地下室顶板应设置保温层。2 架空楼板及外挑楼板应设置保温层。3 采暖与非采暖房间之间的楼板、隔墙应设置保温层。建筑绿色专篇中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中楼面及内隔墙的保温设计应符合江苏省相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106.3.6 外窗、幕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居住建筑不宜设置凸窗,凸窗的上下及侧向非透明墙体应做保温处理。2 外窗框或幕墙与外墙之间缝隙应用高效防火保温材料填充密封。3 金属窗框和幕墙型材应采取隔热断桥措施。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表达凸窗侧板、顶板、底板的保温措施,外门窗及透明幕墙应采用隔热型材,其热工性能应符合江苏省相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外门窗洞口四周应有保温措施和构造做法。116.3.7 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有防结露措施。建筑绿色专篇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中,屋顶和外墙冷桥等部位内表面温度或传热阻应满足江苏省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126.4.1 建筑遮阳设计应满足国家及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遮阳系数的相关要求。建筑绿色专篇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中,遮阳系数应满足相关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136.4.4 公共建筑的玻璃幕墙宜采用外遮阳设施,并符合下列规定:4 当未设置外遮阳设施时,东、西、南向玻璃幕墙应采用自身具有遮阳功能的玻璃。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表达公共建筑东、西、南向的玻璃幕墙的遮阳设计内容。当未设置外遮阳时,应采用自身具有遮阳功能的玻璃。146.5.1 利用天然采光的民用建筑,房间的采光标准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各房间窗地比及采光系数应符合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要求。住宅户型平面图中应标注卧室、起居室、厨房等主要功能空间的窗地比及采光系数。156.5.4 建筑外立面设计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0.2。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幕墙玻璃可见光反射比,并满足本条的规定。166.5.5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宜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避免视线干扰,并符合下列规定:1 居住建筑与相邻建筑的水平视线间距不应小于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的要求;套型内设有2个及以上卫生间时,应至少设1个明卫生间。应提供相关规划批文。住宅卫生间的设置应符合现行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的要求。176.6.2 外窗和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面积应满足国家和江苏省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自然通风房间的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面积的30%。2 10层以下建筑幕墙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该朝向幕墙透明面积的10%,10层及以上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5%。4 居住建筑自然通风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8%。5 当玻璃幕墙开启面积不满足本条第2款规定时,应设通风换气装置。居住建筑门窗表及门窗大样中应注明各类外窗可开启面积比。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注明各朝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居住建筑平面图或户型大样图中应标明各房间外窗可开启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比例。公共建筑的建筑绿色专篇有关节能设计的内容中应标注说明各朝向的外门窗可开启面积比、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面积比或通风换气措施。186.7.1 学校、医院、旅馆、办公、商业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及围护结构隔声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相关规定。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有主要功能空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外门窗的隔声性能指标及材料和构造要求,并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规定。196.7.2 住宅建筑中的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噪声级应符合表 6.7.2 的规定。表6.7.2 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昼间夜间卧室4537起居室(厅)45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注明卧室、起居室的噪声等级要求。206.7.3 住宅建筑中的分户墙、分户楼板及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表6.7.3 的规定。表6.7.3 分户构件空气声隔声标准构件名称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频谱修正量(dB)分户墙、分户楼板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Rw+C45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51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有主要功能空间的分户墙、分户楼板及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指标要求。216.7.4 住宅建筑中的外窗(包括未封闭阳台的门)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表 6.4.7 的规定。表6.7.4 外窗(包括未封闭阳台的门)的空气声隔声标准构件名称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频谱修正量(dB)交通干线两侧卧室、起居室(厅)的窗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 Ctr30其他窗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25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有外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指标要求。226.7.6 产生较大噪声和振动的设备机房、管道等噪声源宜集中布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3 泵房、配电房等噪声源不应与住宅等对噪声较敏感的建筑贴邻。 4 电梯机房及电梯井道不应与卧室紧邻,不宜与有安静要求的房间毗邻。 5 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基础应采取减振措施。建筑平面布置是否符合本条要求。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有产生振动的设备基础的减振措施和构造做法。236.7.8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应进行声学设计, 满足相应功能要求。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明确本条所要求的、需进行专项声学设计的房间。246.7.9 有声环境要求房间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住宅建筑中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应符合表6.7.9的规定。表6.7.9 住宅建筑中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标准构件名称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dB)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75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明确住宅中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和相应的构造做法。256.8.1 建筑材料、装修材料中甲醛、苯、氨、氡等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要求。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按标准明确有关有害物质的控制指标要求。266.8.2 吸烟室、复印室、打印室、垃圾间、清洁间等产生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应与其他房间用封闭隔墙隔开并设置排风系统,排风量指标不低于9m3 /(h),并维持不少于5Pa 压力的负压状态,排风应直接排到室外。设计中若设有本条所述的房间时,与其他房间之间应有封闭隔墙和门。276.8.3 建筑设计应采取措施避免厨房、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厨房应设计专用的排油烟井道。暗卫生间应设置专用的排气道。地下车库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排风口离室外地坪高度应大于2.5m。286.9.2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构性构件。查看平面及立面图纸,是否存在大量的无功能的装饰性构件。296.9.3 装饰装修设计中,不应破坏结构主体,不宜改动机电设备终端的位置,不应影响建筑设备的效能,宜采用结构与设备装修分离的方式。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时不应破坏结构主体的要求。306.9.5 住宅建筑的卫生间应采用同层排水系统。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住宅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系统的情况。317.5.1 建筑材料不得采用国家、江苏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宜选用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及制品。建筑设计中的各类材料选型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目录”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相关要求。不应采用“目录”中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及建筑材料和制品,应选用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和制品。328.2.2 扣除自行车库、汽车库面积后,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应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并符合下列规定:1 仅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其日用热水量比例不低于50%。2 仅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空调冷、热量,其比例不低于设计状态的负荷20%。3 仅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电量,其总功率不应低于建筑物变压器总装机容量的0.2%。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建筑规模、类别,并说明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太阳能集热器、光伏板应有建筑平面布置。(注:此条文执行多专业有涉及,应注意相互协调配合)339.6.1 住宅的生活热水应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6层及6层以下的住宅,应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超过6层的住宅,应至少为最高供水分区内的每户设置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且应用总层数不少于6层。有热水供应需求的学校、医院、宾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应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由地源热泵系统提供夏季和冬季生活热水时,可不再设置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住宅及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太阳热水系统应用情况。349.6.3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应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和同步施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应符合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 08规定的要求。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符合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要求。3510.4.5 单台电梯应具有集选控制、闲时停梯操作、灯光和风扇自动控制等节能控制措施。多台电梯集中排列时,应具有按规定程序集中调度和控制的群控功能。电梯选型及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电梯的节能要求。3610.4.6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步道应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在全线各段均空载时应暂停或低速运行。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步道的选型及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步道的节能要求。3711.2.2 应以乡土植物开发利用为主,兼顾引种,丰富城市绿地系统树种多样性,本地植物种数不宜低于70%。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提出植物多样性、本土化的要求。3811.2.4 种植设计应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配植,并符合下列规定:1 多种植物合理配植。2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绿化用地内绿化覆盖率应大于70%。3 居住建筑绿地每百平方米配植乔木数量不应少于 3 株。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提出植物种类、密度和配置的基本要求。3911.3.1 室外活动场地设计宜设置遮阳、防风、避雨等设施,并符合下列规定:1 室外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率不应小于50%,透水铺装垫层应采用透水构造做法。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透水铺装的要求。4011.3.2 室外停车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避雨措施。2 室外机动车停车场的设计可通过场地周边及场地内分区配植(乔木和灌木的混种)达到遮阴效果。停车场遮阴率不应小于20%。3 室外机动车停车场宜选用保水、排水、透水材料,如生态植草砖等。植草砖做透水地面时,镂空面积比不应低于40%。检查非机动车车库位置。设置室外停车场时,建筑绿色专篇中应说明设置遮阳避雨措施的要求。机动车、停车场遮阴率不应小于20%,植草砖做透水地面时镂空面积比不应低于40%。4111.3.3 景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景观道路应根据场地设计中的功能,分别满足消防、救护和无障碍设计的要求。2 景观主干道路的乔木遮阴率应达到50%,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林荫率不小于60%。3 超过70%的道路路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4。建筑绿色专篇中应提出景观道路的遮阴率及区内道路路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的要求。3 结构序号审查的标准条文(款)审查内容和要求15.2.4 场地周边电磁辐射和场地土壤氡浓度的测定及防护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审查场地内地质断裂构造的情况。当存在地质断裂构造时,应提供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当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大于20000Bq/M3时,应有相关防氡措施,并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年版)4.2.4,4.2.5,4.2.6的相应规定。27.1.2结构设计应进行以下优化设计,并达到节材效果:1 结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优化设计,优先选用规则的建筑形体。2 结构体系优化设计。3 结构材料(材料种类以及强度等级)比选优化设计。4 构件布置以及截面优化设计。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结构)(以下简称“结构绿色专篇”)中应有结构设计优化说明、基础优化设计说明。37.2.3结构方案应遵循抗震概念设计基本原理,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方案;对于特别不规则结构,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确定抗震性能目标。结构绿色专篇中应说明结构方案的规则性。对于特别不规则结构,应说明采取的技术措施。47.5.1建筑材料不得采用国家、江苏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宜选用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结构设计中的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目录”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相关要求。不应采用“目录”中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及建筑材料和制品,应选用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和制品。57.5.4建筑材料的选用应保证结构性能安全和不污染环境,并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可再循环和可再利用材料。住宅建筑中,其质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不应小于6%;公共建筑中,其质量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不应小于10%。结构绿色专篇中应列出可再循环和可再利用材料质量比例数据。67.5.6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全部采用预拌砂浆。结构绿色专篇中应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使用提出要求。77.5.2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结构绿色专篇中应列出400MPa级及以上高强钢筋使用比例数据和应用范围。87.5.7建筑结构主体宜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并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钢筋使用不低于400MPa级的高强钢筋用量不应低于受力钢筋总量的85。99.6.3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应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和同步施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应符合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 08规定的要求。结构绿色专篇中应有该设施与主体的连接节点详图。4 暖通空调序号审查的标准条文(款)审查内容和要求15.2.5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暖通空调)(以下简称“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厨房、锅炉房的废气处理措施及排放标准。设计图纸上应有相应的处理设施。25.3.3 利用地下水、地表水资源时,应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并对地下水系和形态进行调查评估,不得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利用地下水、地表水时,应对水体进行评估。对地下水应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确保全部回灌到同一水层,且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应对地表水体资源和水体环境进行评价,应取得当地水务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意,当取水口和排水口设于航运通道时,其位置应取得航运主管部门批准。36.7.6 产生较大噪声和振动的设备机房、管道等噪声源宜集中布置,并符合下列规定:2 当产生噪声的管道与有安静要求的房间紧邻时,应采取降噪措施。设计说明与设计图纸中对设备机房、管道等的减振消声措施应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第10.1.2、10.1.3、10.2.3条的规定。46.8.2 吸烟室、复印室、打印室、垃圾间、清洁间等产生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应与其他房间用封闭隔墙隔开并设置排风系统,排风量指标不低于9 m3/(h·m2),并维持不少于5Pa压力的负压状态,排风应直接排到室外。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设置负压排风的房间及排风量计算指标,并设置排风系统,且应直接排出室外。57.5.1 建筑材料不得采用国家、江苏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宜选用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暖通设计中的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目录”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相关要求。不应采用“目录”中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及建筑材料和制品,应选用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和制品。68.1.1 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能源资源条件及建筑负荷需求,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能源资源。暖通绿色专篇和设计说明中应明确能源利用方案的结果,包括建筑冷热源形式、规模,并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规定。78.1.3 供暖空调系统的能源供应、输配系统以及末端设备均应能根据室外气候环境、室内使用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进行调节控制。设计文件应提供各环节的运行控制策略。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空调、供暖房间温度自动控制调节措施。供暖空调系统冷热源与输配设备数量与规格组合应能适应全年不同负荷条件下高效运行的需要。采用集中冷热源的系统,应提供系统运行控制策略。88.1.4 建筑室内温湿度、风速、噪声及新风量标准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要求。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建筑室内温湿度、风速、新风量、噪声标准,并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规定。98.2.2 扣除自行车库、汽车库面积后,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应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并符合下列规定:1 仅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其日用热水量比例不低于50%。2 仅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空调冷、热量,其比例不低于设计状态的负荷20%。3 仅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电量,其总功率不应低于建筑物变压器总装机容量的0.2%。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建筑规模、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如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应符合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GJ32/TJ 89的规定。(注:此条文执行多专业有涉及,应注意相互协调配合)108.2.3 公共建筑利用热电厂蒸汽、余热废热供暖空调,其比例不低于设计负荷的40%时,分布式能源所供应的热负荷不低于生活热水负荷时,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可不再利用可再生能源。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空调热负荷、生活热水总负荷及电厂蒸汽、余热废热供暖、分布式能源供暖空调比例和生活热水比例。118.2.4 施工图阶段,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的公共建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其供暖空调及生活热水的负荷应进行全年逐时计算:1 采用土壤源热泵的建筑。2 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筑。暖通绿色专篇和计算书应明确逐时负荷计算采用的软件与空调、供热设计计算负荷,及全年累计空调、生活热水负荷。大于等于20000并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筑,应明确全年负荷分析计算结果。128.2.5 冷热源设备的效率、性能系数、系统配置方式等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要求。设计选用的冷水机组、空气源(水源)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多联空调IPLV值、单元式空调性能系数及燃油燃气蒸汽、热水锅炉热效率等均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规定。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总装机容量,应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第8.2.2条规定。138.2.6 冬季室内需要消除大量内热量的建筑,应利用室外空气能量,避免采用机械制冷供应冷量。冬季室内需要消除大量内热量的建筑,应有冷却塔冷却、新风冷却等技术措施,减少或避免冬季制冷机组的开启。148.2.8 区域能源供应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下列共同条件时,可采用区域能源供应系统:1)建筑项目当地具有良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或具备余热废热利用条件,集中设置能源站与建筑物独立设置冷热源系统相比具备节能效果;2)室外管网输送系统的输送能耗低于区域能源站冷热源的节能量,且初投资增量合理。2 区域能源系统的总体设计负荷应根据各建筑冬夏季设计状态下全天逐时负荷,考虑同时使用条件后叠加计算确定。3 室外输送管网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区域能源系统冷热源的单位冷热量节能量确定室外管网单位冷量输送能效比的限值;2)应根据室外管网单位冷量输送能效比的限值确定管网水流速、供回水温差、管网冷热量允许损失。供回水温差可取58,管网冷量允许损失不宜超过5%;3)室外管网与室内管网宜采用换热器隔离的间接连接方式。4 室外输送管网宜采用直接埋地敷设,管道应进行防潮隔离。其保温热阻应满足管网允许冷量损失要求。5 室外管网与建筑物内网接口处,应设置冷热量调节装置,进行流量控制、能耗计量。区域能源站应利用可再生能源、余热等资源,或采用蓄能等技术提高系统能效。能源站设备的选择应考虑服务范围内建筑同时使用系数。管网保温材料的厚度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的室外管道厚度要求和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81直埋管保温要求。158.2.9 冷水机组的开式冷却塔多台并联时,底盘之间应设置连通平衡管,或在各台冷却塔底部设置共用集水池。审查冷却水流程图、冷却塔布置平面图等,检查开式冷却塔之间是否设置平衡管或共用集水箱等。168.3.1 空调水系统的管道制式、水泵加压级数、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及水管绝热厚度等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要求。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空调水系统形式、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空调水管绝热层材料性能及绝热层厚度,并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第4.3.14条及附录E规定。178.3.2 空调风系统的设计、排风热回收、风管保温绝热、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的要求。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空调、通风风系统形式,风系统应明确单位风量耗功率Ws值、空调风管保温材料性能、保温厚度及其热阻值,热回收装置应明确其热回收效率,并应分别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的规定。平面图、系统图中应设置热回收系统,并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的规定。188.3.5 除设置一台冷水机组的小型工程外,用户侧冷热媒输送系统应采用变流量运行。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水系统变流量调节方式,末端设备的流量控制措施。设计图纸上有对应设施。198.4.3 末端空调系统的设置应实现使用时间分室可控、房间温度分室可调。宜选用与室内空气直接对流换热的末端设备。除利用天然冷源外,民用建筑中不宜采用辐射供冷系统。暖通绿色专篇中的末端系统的控制方式应满足分室可控,房间温度分室可控的措施。设计图纸上审查主要功能房间内是否采用独立开启、并进行温湿度、风速调节的空调末端。208.5.1 公共建筑的空调末端设备、居住建筑中集中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应配置控制器。控制器能够进行室内温度调节、室内温度设定、末端设备启停控制、冷热媒流量控制。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末端设备控制措施。218.5.3 设有机械通风的地下车库应对CO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设置全空气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应对大型会议室、商场、医院门诊大厅、体育场馆等人群密集场所的CO2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浓度探测器应置于通风良好的人群活动区域。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对地下车库的CO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应明确对设有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人群密集场所的CO2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平面图及机房详图中应设有监测探测点及控制设备。228.5.4 用户侧水系统采用变水量调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末端空调设备或水管路系统应安装流量调节阀。2 水泵运行台数宜与冷热源设备运行台数相同。3 水系统变流量宜采用定温差运行。采用定温差控制时,以供回水总管为温度监测点,温度传感器应进行配对检测,配对温度的误差不应超过0.3。4 变流量冷水机组的水泵应采用全部变频方式。5 应依据冷源设备水流量的下限值以及允许的水流量变化速率限制条件,确定水泵电机变频器的频率限制值和频率下降速率值。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变频水泵的台数,变流量控制的下限参数。设计图纸上中应有相关的流量调节阀。238.5.5 全空气系统应采用全年多工况模式运行,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新风进风通道面积和空调机组新风口面积应满足大风量(不低于50%总风量)或全新风运行的要求;2 宜进行空调系统全年负荷计算分析,依据供暖空调负荷确定全年送风状态点。根据送风状态点与室外状态的分布,确定空气处理模式。3 全空气全年调节应充分利用室外空气的冷热量,避免冷热量抵消,减少供暖空调设备开启时间。4 应提供明确的系统分区方法和各区域的空气处理模式。设计说明中应明确全空气空调系统全年多工况运行控制。对于可调新风比的全空气系统,需核实设计图纸是否设有相应的措施、满足可调新风比的要求。248.5.6 冷热源系统的节能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预测的建筑供暖空调负荷以及冷热源设备工作效率确定设备开启台数。停用的冷热源设备应能切断水路,避免水流从其流过。2 冷水机组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应根据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行阶段性调整。3 对于复合式冷热源系统,应根据资源条件、不同冷热源的特性、不同建筑负荷需求制定相应的运行方案。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空调冷热源系统的控制方式和运行模式。258.5.7 对服务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应进行土壤热平衡控制,并符合下列规定:1 应制定以土壤热平衡为基础的全年运行方案。根据土壤源热泵机组、辅助冷却系统或辅助加热系统的能效特性确定冬夏季各设备开启的时间及时间长度。在保证土壤热平衡的同时,提高土壤源热泵的效率。2 应分别记录地埋管换热器冬夏季的累计换热量。土壤源热泵向土壤释热取热的年度不平衡率不宜大于10%。如有地源热泵系统:1、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全年运行策略。2、计算书中应提供土壤源热平衡分析计算。3、设计图纸上应设有相应的辅助冷却装置或辅助加热装置。268.5.8 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0m2的居住小区,应设置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建筑设备系统进行智能化监控管理。冷热源设备、冷热媒输送设备、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通风设备及其控制部件应接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自动控制系统的范围及内容。宜提供原理控制图。278.5.9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共建筑应设置能耗监测系统:1 设有集中空调或供暖系统的公共建筑。2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或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 m2的公共建筑。符合8.5.9条规定的建筑,其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提出能耗监测系统的要求。288.5.10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能耗监测点位设置、数据传输模式等应符合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 111的要求。2 冷热源系统的电、水、燃气消耗总量以及区域能源供应的冷热量总量应分别计量。3 冷热源设备主机、冷冻水水泵、冷却水水泵、热水水泵等的能耗应分别逐时计量,送排风机能耗应计量。4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能耗应单独计量。5 冷热源系统供应的冷量、热量应逐时计量。6 末端空调系统的冷热量计量应按照物业管理归属和能源收费管理要求设置计量装置。7 供暖空调系统的能耗计量应纳入统一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暖通绿色专篇中应明确能耗监测系统的内容。设计图纸上,冷冻机房、锅炉房热力系统图中应设置能耗监测装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空调冷却水及冷水补水计量装置),平面图中应绘出计量装置的安装位置,并说明其主要技术参数。深化图纸上应明确能量计、流量计的适应介质、测量范围及压力损失等。5 给排水序号审查的标准条文(款)审查内容和要求15.3.3 利用地下水、地表水资源时,应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并对地下水系和形态进行调查评估,不得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当利用地下水、地表水资源时,应提供相关部门的批文。26.7.6 产生较大噪声和振动的设备机房、管道等噪声源宜集中布置,并符合下列规定:2 当产生噪声的管道与有安静要求的房间紧邻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5 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基础应采取减振措施。设计图纸上:1、住宅的排水立管不应设置在卧室内,且不宜设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当必须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时,应采取低噪声管材。2、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上以及水泵机组应设置减振装置。36.9.5 住宅建筑的卫生间应采用同层排水系统。卫生间排水系统详图应符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公告第204号文的要求。47.5.1 建筑材料不得采用国家、江苏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宜选用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给排水设计中的各类材料选型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目录”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相关要求。不应采用“目录”中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及建筑材料和制品,应选用国家和江苏省现行推广的建筑材料和制品。58.2.2 扣除自行车库、汽车库面积后,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应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并符合下列规定:1 仅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其日用热水量比例不低于50%。2 仅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空调冷、热量,其比例不低于设计状态的负荷20%。3 仅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doc)为本站会员(阿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