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常州市武进区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87785158
资源大小:963.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届常州市武进区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3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比较它的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面积,则()A三个视图的面积一样大B主视图的面积最小C左视图的面积最小D俯视图的面积最小2方程组的解x、y满足不等式2xy1,则a的取值范围为()AaBaCaDa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0.0000025m)的颗粒物,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将25微米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米A25×107 B2.5×106 C0.25×105 D2.5×1054用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若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主视图不可能是()ABCD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6÷a2=a3B(2)1=2C(3x2)2x3=6x6D(3)0=16小桐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则等于ABCD7如图,已知ABCD,1=115°,2=65°,则C等于()A40°B45°C50°D60°8已知二次函数的与的不符对应值如下表:且方程的两根分别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BC当时,D当时,有最小值9如图,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tanBAC的值为()AB1CD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从出发,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周,则点A不经过( )A点MB点NC点PD点Q11已知ABC,D是AC上一点,尺规在AB上确定一点E,使ADEABC,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ABCD12如图,ABCD,FEDB,垂足为E,150°,则2的度数是( )A60°B50°C40°D3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计算:2sin245°tan45°_14已知x+y8,xy2,则x2y+xy2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P坐标为(m,n),向量可以用点P的坐标表示为=(m,n),已知:=(x1,y1),=(x2,y2),如果x1x2+y1y2=0,那么与互相垂直,下列四组向量:=(2,1),=(1,2);=(cos30°,tan45°),=(1,sin60°);=(,2),=(+,);=(0,2),=(2,1)其中互相垂直的是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符号)16若有意义,则x的范围是_17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过点A 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B,连结BC,则ABC的面积等于_18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外部,DCE=DEC,连接AE交CD于点F,CDE的平分线交EF于点G,AE=2DG若BC=8,则AF=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某校想了解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对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x(单位:小时)进行分组整理,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频数分别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求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和E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3)请估计该校3000名学生中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人数20(6分)如图是根据对某区初中三个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漫画丛书”、“科普常识”、“名人传记”、“其它”中,最喜欢阅读的一种读物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绘制了下面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每人必选一种读物,并且只能选一种),根据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该区抽样调查人数;(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求出最喜欢“其它”读物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圆心角度数;(3)若该区有初中生14400人,估计该区有初中生最喜欢读“名人传记”的学生是多少人?21(6分)如图,已知AOB=45°,ABOB,OB=1(1)利用尺规作图:过点M作直线MNOB交AB于点N(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若M为AO的中点,求AM的长22(8分)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为直径的O与AC边交于点D,过点D的直线交BC边于点E,BDE=A判断直线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若O的半径R=5,tanA=,求线段CD的长23(8分)如图,已知A(3,0),B(0,1),连接AB,过B点作AB的垂线段BC,使BABC,连接AC如图1,求C点坐标;如图2,若P点从A点出发沿x轴向左平移,连接BP,作等腰直角BPQ,连接CQ,当点P在线段OA上,求证:PACQ;在(2)的条件下若C、P,Q三点共线,求此时APB的度数及P点坐标24(10分)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BC的平分线交O于点D,DEBC于点E试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过点D作DFAB于点F,若BE=3,DF=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5(10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3),B(4,0),C(0,0)(1)画出将ABC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1B1C1;(2)画出将ABC绕原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2B2O;(3)在x轴上存在一点P,满足点P到A1与点A2距离之和最小,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26(12分)计算:21+|+2cos30°27(1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DA,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弧交DC于点E,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设DA=1求线段EC的长;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视图的意义,可知正视图由5个面,左视图有3个面,俯视图有4个面,故可知主视图的面积最大.故选C考点:三视图2、B【解析】方程组两方程相加表示出2xy,代入已知不等式即可求出a的范围【详解】 +得: 解得: 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3、B【解析】由科学计数法的概念表示出0.0000025即可.【详解】0.0000025=2.5×106.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计数法,熟记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4、D【解析】分析: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答案详解: 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 只有D选项中的长和俯视图不相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三视图的画法,属于基础题型三视图的画法为: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5、D【解析】解:Aa6÷a2=a4,故A错误;B(2)1=,故B错误;C(3x2)2x3=6x5,故C错;D(3)0=1,故D正确故选D6、C【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如图:,=,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定理及性质以及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可得C的度数详解:ABCD, 故选C.点睛: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8、C【解析】分别结合图表中数据得出二次函数对称轴以及图像与x轴交点范围和自变量x与y的对应情况,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利用图表中x0,1时对应y的值相等,x1,2时对应y的值相等,x2,5时对应y的值相等,x2,y5,故此选项正确;B、方程ax2bcc0的两根分别是x1、x2(x1x2),且x1时y1;x2时,y1,1x22,故此选项正确;C、由题意可得出二次函数图像向上,当x1xx2时,y0,故此选项错误;D、利用图表中x0,1时对应y的值相等,当x时,y有最小值,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所以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以及利用图像上点的坐标得出函数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得出是解题关键.9、B【解析】连接BC,由网格求出AB,BC,A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所求【详解】如图,连接BC,由网格可得AB=BC=,AC=,即AB2+BC2=AC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45°,则tanBAC=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0、C【解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连接OA、OM、ON、OP,根据旋转的性质,点A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与OA的长度应相等根据网格线和勾股定理可得:OA=,OM=,ON=,OP=,OQ=5OA=OM=ON=OQOP则点A不经过点P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掌握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和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A【解析】以DA为边、点D为顶点在ABC内部作一个角等于B,角的另一边与AB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详解】如图,点E即为所求作的点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相似变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明确过点D作一角等于B或C,并熟练掌握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法式解题的关键12、C【解析】试题分析:FEDB,DEF=90°,1=50°,D=90°50°=40°,ABCD,2=D=40°故选C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0【解析】原式=0,故答案为0.14、1【解析】将所求式子提取xy分解因式后,把x+y与x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式子的值【详解】x+y=8,xy=2,x2y+xy2=xy(x+y)=2×8=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将所求式子分解因式15、【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向量垂直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详解:2×(1)+1×2=0,与垂直; 与不垂直. 与垂直. 与垂直.故答案为:.点睛:考查平面向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向量垂直的定义.16、x1【解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详解】依题意得:1x0且x30,解得:x1故答案是:x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17、1【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判断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则SBOC=SAOC,再利用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SAOC=3,则易得SABC=1【详解】双曲线y=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SBOC=SAOC,SAOC=×1=3,SABC=2SAOC=1故答案为118、【解析】如图作DHAE于H,连接CG设DG=x,DCE=DEC,DC=D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DC,ADF=90°,DA=DE,DHAE,AH=HE=DG,在GDC与GDE中,GDCGDE(SAS),GC=GE,DEG=DCG=DAF,AFD=CFG,ADF=CGF=90°,2GDE+2DEG=90°,GDE+DEG=45°,DGH=45°,在RtADH中,AD=8,AH=x,DH=x,82=x2+(x)2,解得:x=,ADHAFD,,AF=4故答案为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略;m=40, 14°;870人【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组的人数和比例得出总人数,然后得出D组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根据C组的人数和总人数得出m的值,根据E组的人数求出E的百分比,然后计算圆心角的度数;根据D组合E组的百分数总和,估算出该校的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人数试题解析:(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2)10÷10%=100 40÷100=40% m=404÷100=4% “E”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4%×360°=14°(3)3000×(25%+4%)=870(人)答:估计该校学生中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人数是870人考点:统计图20、(1)该区抽样调查的人数是2400人;(2)见解析,最喜欢“其它”读物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圆心角是度数21.6°;(3)估计最喜欢读“名人传记”的学生是4896人【解析】(1)由“科普知识”人数及其百分比可得总人数;(2)总人数乘以“漫画丛书”的人数求得其人数即可补全图形,用360°乘以“其他”人数所占比例可得;(3)总人数乘以“名人传记”的百分比可得【详解】(1)840÷35%=2400(人),该区抽样调查的人数是2400人;(2)2400×25%=600(人),该区抽样调查最喜欢“漫画丛书”的人数是600人,补全图形如下:×360°=21.6°,最喜欢“其它”读物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圆心角是度数21.6°;(3)从样本估计总体:14400×34%=4896(人),答:估计最喜欢读“名人传记”的学生是4896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21、(1)详见解析;(1).【解析】(1)以点M为顶点,作AMN=O即可; (1)由AOB=45°,ABOB,可知AOB为等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长,即可求出AM的值.【详解】(1)作图如图所示;(1)由题知AOB为等腰RtAOB,且OB=1,所以,AO=OB=1又M为OA的中点,所以,AM=1=【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是解(1)的关键,证明AOB为等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1)的关键.22、(1) DE与O相切; 理由见解析;(2)【解析】(1)连接OD,利用圆周角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DDE,进而得出答案;(2)得出BCDACB,进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D的长【详解】解:(1)直线DE与O相切理由如下:连接ODOA=ODODA=A又BDE=AODA=BDEAB是O直径ADB=90°即ODA+ODB=90°BDE+ODB=90°ODE=90°ODDEDE与O相切;(2)R=5,AB=10,在RtABC中tanA=BC=ABtanA=10×,AC=,BDC=ABC=90°,BCD=ACBBCDACBCD=【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相关性质定理灵活应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3、(1)C(1,-4)(2)证明见解析;(3)APB=135°,P(1,0)【解析】(1)作CHy轴于H,证明ABOBCH,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H=OA=3,CH=OB=1,求出OH,得到C点坐标;(2)证明PBAQ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A=CQ;(3)根据C、P,Q三点共线,得到BQC=13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PA=BQC=13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P,得到P点坐标【详解】(1)作CHy轴于H,则BCH+CBH=90°,ABBC,ABO+CBH=90°,ABO=BCH,在ABO和BCH中,ABOBCH,BH=OA=3,CH=OB=1,OH=OB+BH=4,C点坐标为(1,4);(2)PBQ=ABC=90°,PBQABQ=ABCABQ,即PBA=QBC,在PBA和QBC中,PBAQBC,PA=CQ;(3)B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QP=45°,当C、P,Q三点共线时,BQC=135°,由(2)可知,PBAQBC,BPA=BQC=135°,OPB=45°,OP=OB=1,P点坐标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1)DE与O相切,理由见解析;(2)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解析】(1)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得出DEB=EDO=90°,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勾股定理结合扇形面积求法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1)DE与O相切,理由:连接DO,DO=BO,ODB=OBD,ABC的平分线交O于点D,EBD=DBO,EBD=BDO,DOBE,DEBC,DEB=EDO=90°,DE与O相切;(2)ABC的平分线交O于点D,DEBE,DFAB,DE=DF=3,BE=3,BD=6,sinDBF=,DBA=30°,DOF=60°,sin60°=,DO=2,则FO=,故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方法以及扇形面积求法等知识,正确得出DO的长是解题关键25、(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3)P(,0)【解析】(1)分别将点A、B、C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然后顺次连接;(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后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3)利用最短路径问题解决,首先作A1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A3,再连接A2A3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详解】解:(1)如图所示,A1B1C1为所求做的三角形;(2)如图所示,A2B2O为所求做的三角形;(3)A2坐标为(3,1),A3坐标为(4,4),A2A3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5x+16,令y=0,则x=,P点的坐标(,0)考点:平移变换;旋转变换;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26、+4【解析】原式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二次根式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原式+2+2×+4【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了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的化简等,熟练掌握各运算的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7、(1);(1)【解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B=AE=4,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DE的长,即可得出答案;(1)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DAE=60°,进而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求出即可【详解】解:(1)在矩形ABCD中,AB=1DA,DA=1, AB=AE=4,DE= ,EC=CD-DE=4-1;(1)sinDEA= ,DEA=30°,EAB=30°,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扇形FAB-SDAE-S扇形EA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DE的长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