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勐腊县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资源ID:87794602
资源大小:1.57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云南省勐腊县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2023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正项等比数列中,且与的等差中项为4,则的公比是 ( )A1B2CD2我们熟悉的卡通形象“哆啦A梦”的长宽比为.在东方文化中通常称这个比例为“白银比例”,该比例在设计和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知某电波塔自下而上依次建有第一展望台和第二展望台,塔顶到塔底的高度与第二展望台到塔底的高度之比,第二展望台到塔底的高度与第一展望台到塔底的高度之比皆等于“白银比例”,若两展望台间高度差为100米,则下列选项中与该塔的实际高度最接近的是( )A400米B480米C520米D600米3有一圆柱状有盖铁皮桶(铁皮厚度忽略不计),底面直径为cm,高度为cm,现往里面装直径为cm的球,在能盖住盖子的情况下,最多能装( )(附:)A个B个C个D个4在中,若,则实数( )ABCD5设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零,其前项和为则“,”是“为递增数列”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设过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异于原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则( )ABCD7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A21B22C11D128过抛物线C:y24x的焦点F,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于点M(M在x轴的上方),l为C的准线,点N在l上且MNl,则M到直线NF的距离为( )A BCD9设全集,集合,则( )ABCD10设,则ABCD1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引葭赴岸”问题“今有饼池径丈,葭生其中,出水两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各几何?”,其意思是:有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柱形水池,池中心生有一颗类似芦苇的植物,露出水面两尺,若把它引向岸边,正好与岸边齐,问水有多深,该植物有多高?其中一丈等于十尺,如图若从该葭上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取自水下的概率为( )ABCD12已知某口袋中有3个白球和个黑球(),现从中随机取出一球,再换回一个不同颜色的球(即若取出的是白球,则放回一个黑球;若取出的是黑球,则放回一个白球),记换好球后袋中白球的个数是若,则= ( )AB1CD2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将含有甲、乙、丙的6人平均分成两组参加“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其中一组指挥交通,一组分发宣传资料,则甲、乙至少一人参加指挥交通且甲、丙不在同一个组的概率为_.14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为其前项和,若,且,则公比的值为_.15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对任意的,都有;当时,则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_.16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阵中,用表示第行第个数,已知,且当时,每行中的其他各数均等于其“肩膀”上的两个数之和,即,若,则正整数的最小值为_.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设为实数,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与直线相切,求的值18(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曲线(为参数)通过伸缩变换,得到曲线,设直线(为参数)与曲线相交于不同两点,.(1)若,求线段的中点的坐标;(2)设点,若,求直线的斜率.19(12分)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2)20(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的左顶点为,右焦点为,为椭圆上两点,圆.(1)若轴,且满足直线与圆相切,求圆的方程;(2)若圆的半径为,点满足,求直线被圆截得弦长的最大值.21(12分)如图:在中,.(1)求角;(2)设为的中点,求中线的长.22(10分)已知函数(1)求不等式的解集;(2)若函数的定义域为,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中项性质,解方程可得公比q【详解】由题意,正项等比数列中,可得,即,与的等差中项为4,即,设公比为q,则,则负的舍去,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中项性质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合理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2、B【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关系,结合各线段比例可先求得第一展望台和第二展望台的距离,进而由比例即可求得该塔的实际高度.【详解】设第一展望台到塔底的高度为米,塔的实际高度为米,几何关系如下图所示:由题意可得,解得;且满足,故解得塔高米,即塔高约为480米.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简单应用,属于基础题.3、C【解析】计算球心连线形成的正四面体相对棱的距离为cm,得到最上层球面上的点距离桶底最远为cm,得到不等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若要装更多的球,需要让球和铁皮桶侧面相切,且相邻四个球两两相切,这样,相邻的四个球的球心连线构成棱长为cm的正面体,易求正四面体相对棱的距离为cm,每装两个球称为“一层”,这样装层球,则最上层球面上的点距离桶底最远为cm,若想要盖上盖子,则需要满足,解得,所以最多可以装层球,即最多可以装个球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圆柱和球的综合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4、D【解析】将、用、表示,再代入中计算即可.【详解】由,知为的重心,所以,又,所以,所以,.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涉及到向量的线性运算,是一道中档题.5、A【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以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零,其前项和为,充分性:,则对任意的恒成立,则,若,则数列为单调递减数列,则必存在,使得当时,则,不合乎题意;若,由且数列为单调递增数列,则对任意的,合乎题意.所以,“,”“为递增数列”;必要性:设,当时,此时,但数列是递增数列.所以,“,”“为递增数列”.因此,“,”是“为递增数列”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结合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中等题6、C【解析】画出图形,将三角形面积比转为线段长度比,进而转为坐标的表达式。写出直线方程,再联立方程组,求得交点坐标,最后代入坐标,求得三角形面积比.【详解】作图,设与的夹角为,则中边上的高与中边上的高之比为,设,则直线,即,与联立,解得,从而得到面积比为.故选:【点睛】解决本题主要在于将面积比转化为线段长的比例关系,进而联立方程组求解,是一道不错的综合题.7、A【解析】由题意知成等差数列,结合等差中项,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的值.【详解】解:由为等差数列,可知也成等差数列,所以 ,即,解得.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考查了等差中项.对于等差数列,一般用首项和公差将已知量表示出来,继而求出首项和公差.但是这种基本量法计算量相对比较大,如果能结合等差数列性质,可使得计算量大大减少.8、C【解析】联立方程解得M(3,),根据MNl得|MN|MF|4,得到MNF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计算距离得到答案.【详解】依题意得F(1,0),则直线FM的方程是y(x1)由得x或x3.由M在x轴的上方得M(3,),由MNl得|MN|MF|314又NMF等于直线FM的倾斜角,即NMF60°,因此MNF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M到直线NF的距离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转化能力.9、D【解析】求解不等式,得到集合A,B,利用交集、补集运算即得解【详解】由于 故集合或 故集合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交集和补集混合运算,考查了学生概念理解,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0、C【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法则: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复数,然后求解复数的模.详解:,则,故选c.点睛:复数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运算要注意对实部、虚部的理解,掌握纯虚数、共轭复数这些重要概念,复数的运算主要考查除法运算,通过分母实数化转化为复数的乘法,运算时特别要注意多项式相乘后的化简,防止简单问题出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11、C【解析】由题意知:,设,则,在中,列勾股方程可解得,然后由得出答案.【详解】解:由题意知:,设,则在中,列勾股方程得:,解得所以从该葭上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取自水下的概率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概型中的长度型,属于基础题.12、B【解析】由题意或4,则,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解析】先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再求出甲、乙至少一人参加指挥交通且甲、丙不在同一组的基本事件数,然后根据古典概型求解【详解】6人平均分成两组参加“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其中一组指挥交通,一组分发宣传资料的基本事件总数共有个,甲、乙至少一人参加指挥交通且甲、丙不在同一组的基本事件个数有:个,所以甲、乙至少一人参加指挥交通且甲、丙不在同一组的概率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古典概型、排列组合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14、【解析】将已知由前n项和定义整理为,再由等比数列性质求得公比,最后由数列各项均为正数,舍根得解.【详解】因为即又等比数列各项均为正数,故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在等比数列中由前n项和关系求公比,属于基础题.15、(或,答案不唯一)【解析】由可得是奇函数,再由时,可得到满足条件的奇函数非常多,属于开放性试题.【详解】在中,令,得;令,则,故是奇函数,由时,知或等,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或,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抽象函数的性质,涉及到由表达式确定函数奇偶性,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难度不大.16、2022【解析】根据条件先求出数列的通项,利用累加法进行求解即可【详解】,下面求数列的通项,由题意知,数列是递增数列,且,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推理的应用,结合数列的性质求出数列的通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综合性较强,属于难题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解析】将圆和直线化成普通方程.再根据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列等式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将圆化成普通方程为,整理得将直线化成普通方程为因为相切,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解得【点睛】本题考查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基础题.18、(1);(2).【解析】(1)由l参数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可得A、B两点参数和,再利用M点的参数为A、B两点参数和的一半即可求M的坐标;(2)利用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得到,再利用计算即可,但要注意判别式还要大于0.【详解】(1)由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其普通方程为,当时,将 (为参数)代入得,设直线l上A、B两点所对应的参数为,中点M所对应的参数为,则,所以的坐标为;(2)将代入得,则,因为即,所以,故,由得,所以.【点睛】本题考查了伸缩变换、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道中档题.19、(1);(2).【解析】(1)根据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可得结果.(2)同样根据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可得结果.【详解】(1)令,则,而,故.(2)令,则,而,故,化简得到.【点睛】本题考查复合函数的导数,此类问题一般是先把函数分解为简单函数的复合,再根据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可得所求的导数,本题属于容易题.20、(1)(2)【解析】试题分析:(1)确定圆的方程,就是确定半径的值,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先确定直线方程,即确定点坐标:因为轴,所以,根据对称性,可取,则直线的方程为,根据圆心到切线距离等于半径得(2)根据垂径定理,求直线被圆截得弦长的最大值,就是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 设直线的方程为,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利用得,化简得,利用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并结合韦达定理得,因此,当时,取最小值,取最大值为.试题解析:解:(1)因为椭圆的方程为,所以,.因为轴,所以,而直线与圆相切,根据对称性,可取,则直线的方程为,即.由圆与直线相切,得,所以圆的方程为.(2)易知,圆的方程为.当轴时,所以,此时得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当与轴不垂直时,设直线的方程为,首先由,得,即,所以(*).联立,消去,得,将代入(*)式,得.由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故当时,有最大值为.综上,因为,所以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的最大值为.考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21、(1);(2)【解析】(1)通过求出的值,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即可得角;(2)根据求出的值,由正弦定理求出边,最后在中由余弦定理即可得结果.【详解】(1),.由正弦定理,即.得,为钝角,为锐角,故.(2),.由正弦定理得,即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三角函数知识的运用,属于中档题.22、 (1) (2) 【解析】(1)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化为与之等价的三个不等式组,求得每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取并集即可(2)要使函数的定义域为R,只要的最小值大于0即可,根据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求得最小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不等式或或,解得或,即x>0,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要使函数的定义域为R,只要的最小值大于0即可,又,当且仅当时取等,只需最小值,即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考查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求最值,属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