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音乐教案.pdf
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1 1歌曲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 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表演牧童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编创与活动编创与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提示: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2 2一、设计意图:一、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 A-B-A 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二、活动目标:二、活动目标: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 A-B-A三段体曲式。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 A、B 段的不同情绪。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三、活动准备:三、活动准备: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四、活动重点:四、活动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 A-B-A 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五、活动难点:五、活动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六、活动过程:六、活动过程: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5、分段欣赏。(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 A-B-A 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7、为每位幼儿提供 2-3 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 A 段与 B 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3 3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这是一首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乐曲。我在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下设计了此节音乐欣赏活动。这首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三段体音乐,第一段四分之四拍的节奏,舒缓、悠扬,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牧童骑在牛背悠扬的吹着笛子;第二段转换为四分之二的节拍,以欢快、跳跃的节奏,展示牧童和水牛在水中、田间嬉戏的的场面,和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音乐主题,夕阳西下,牧童返回乡村,给人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人之发展水平,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区分音乐的性质,了解乐曲 ABA 三段体曲式的结构特点。2、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理解音乐。3、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活动重点:区分乐曲的音乐结构。活动难点:分析了解乐段的表现情绪。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牧童短笛音乐。2、牧童短笛水墨动画。3、水墨材料及笛子。教学手段:口头语言,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技术。活动过程开始部分:一、幼儿演唱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师:什么乐器在歌唱?(钢琴、小铃、铃鼓)师:小朋友还知道什么乐器会唱歌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基本部分:一、欣赏音乐牧童短笛了解笛子的演奏特点(1)幼儿静听欣赏音乐。师:听到什么了?感觉怎么样?(悠扬、欢快)猜猜看,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2)认识乐器笛子。师:见过这个乐器吗?见过谁吹笛子?怎么吹笛子的?这么美的音乐会在什么地方吹呢?小结:笛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它能吹美妙的音乐来。教师:笛子演奏的这段音乐有几段呢?我们接着听。二、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ABA 的曲式结构。师:听出来了吗?有几段?音乐的节奏都一样吗?哪一段是舒缓优美的?哪一段是欢快活泼的?小结: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平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第一段的音乐比较缓慢、抒情;第二段的音乐听起来比较欢快、跳跃;第三段的音乐和第一段一样是缓慢抒情的。师:这么好听的音乐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这一次我要边听边画了。三、教师听音乐“画”牧童短笛的故事,了解乐曲表达的意义。1、教师听音乐快速绘制“牧童短笛”的水墨画图。师:看出来了吗?有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到底谁在吹笛子呢?(幼儿根据画面自由讲述)2、小结:这个音乐就叫牧童短笛,讲述了发生在江南水乡的事情,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扬的吹着笛子的故事。师: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听听音乐,看看你能想到什么?四、分段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1、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悠闲、缓慢的特点。师:这一段音乐听起来什么感觉?(优美、抒情、缓慢)牧童在做什么事情?(幼儿自由讲述)小结:优美抒情的音乐表现牧童悠闲自得的骑在牛背,吹着手中的短笛,看着随风飘动的柳条,飞舞的小鸟,走在美丽的田间小道。2、欣赏第二段,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师:这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节奏一样吗?他们来到了哪里?牧童这时候在干什么?小结:欢快活泼的音乐表现牧童从牛背上下来,斜靠树枝休息,水牛在水里嬉戏,在田间逗乐的场景。3、欣赏第三段,再次感受抒情、优美的音乐特点。师:这段音乐和前面的哪一段音乐一样?(第一段)牧童又在干什么?小结:和第一段的音乐一样,牧童又骑上牛背,悠闲自得的吹着短笛,走远了。五、幼儿欣赏视频,教师配乐讲述故事,感受水墨画与音乐结合的意境美。师:老师还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看一看,听一听。故事:弯弯的溪水旁,柳条随风摇动。在小路的尽头,一头水牛缓缓走来。牛背上,穿着短裤短褂的牧童悠然自得吹起一首悠扬小曲,悦耳的笛声,飘到郊外每一个角落,鸟儿、蝴蝶、花儿都被他的迪声陶醉了。小河里,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来游去,水牛下入河中,享受难得的清凉,水牛一会儿在水中和鱼儿嬉戏,一会儿在田间和蝴蝶逗乐嬉闹。牧童斜靠在树枝上,进入梦乡。夕阳西下,牧童醒来,拿起笛子,唤回远处的水牛,骑在牛背上,牧童又悠然自得的吹着短笛,笛声飘向郊外的每一处角落,越走越远,越走越远.结束部分:教师梳理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用长笛演奏的牧童短笛,还有用钢琴演奏的牧童短笛呢,下次活动我们继续欣赏,看看不同乐器演奏的牧童短笛有什么不一样?延伸活动:结合区域活动,将牧童短笛的音乐投放表演区,幼儿听音乐表演。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2.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二、歌曲学习二、歌曲学习1.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2.仔细聆听歌曲 牧童 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三、学唱歌曲高声部1.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2.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3.学生分句学唱旋律。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4.学习第一段歌词。(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四、四、学唱歌曲低声部学唱歌曲低声部1.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2.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3.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4.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五、二声部合唱五、二声部合唱1.三度音程练习。(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3)按照书上的节奏演唱第三乐句的旋律。2.合唱练习。(1)教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2)教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3)两声部合唱。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习。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4)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5)练习结束句。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六、完整演唱歌曲(牧童歌曲学习)六、完整演唱歌曲(牧童歌曲学习)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二声部演唱。七、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七、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讨论,分组汇报。教师指导: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八、课堂小结八、课堂小结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5 5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 A-B-A 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 A-B-A三段体曲式。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 A、B 段的不同情绪。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 A-B-A 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音乐游戏 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5、分段欣赏。(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 A-B-A 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7、为每位幼儿提供 2-3 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 A 段与 B 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活动反思: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 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小百科:牧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 m tng,是指放牧牛、羊的儿童,出自吕氏春秋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6 6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表演歌曲牧童谣教授对象:教授对象:一年级教学安排: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乐课件、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歌曲,学生能够对“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2、能够风趣、准确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这种味道。3、通过学习敲击双响筒,加深对音乐以及乐曲强弱的体验与感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够用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对“mi,sol,la,re”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学习“la”的柯尔文手势。教材分析: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 拍子,五声商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全曲由 re、mi、sol、la 四个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组织教学:1、学生聆听音乐牧童短笛进入教室。(设计意图:在优美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创设轻松、自由、惬意的课堂氛围。)2、发声练习:(1)唱音阶,复习柯尔文手势。遇到5、3、6、2 四个音时教师示范带下手势,让学生重点感觉这几个音的音高。(这里学生不需要做柯尔文手势,教师边弹琴边做手势引导学生唱准音高。)(2)模唱 55556-55553-33332-(设计意图:6 是这课要学的柯尔文手势,通过图形谱的辅助与柯尔文手势的结合作用,学生对音高有了初步的、形象地感知。)二、导入新课:二、导入新课:1、老师展示牧童短笛的动画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用生动活泼的音乐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牧童、笛声、晚霞优美、宁静的氛围中。)生: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师:哦,原来是一位小牧童。他吹的好不好?笛声美不美?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吹的是什么曲子吗?生:想。师:那么下面请大家竖起耳朵,我们一起来欣赏小牧童在他放牧时演唱的一首童谣牧童谣。(设计意图:先动画片导入,吸引了学生,抓住了低段学生的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的年龄特点,再激趣谈话引导,引出歌曲题目,层层递进,循循善诱。)三、学唱歌曲牧童谣:三、学唱歌曲牧童谣:1、初听歌曲,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活泼欢快抒情悠扬)。学生听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 旋律把身体动起来。(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的演唱情绪,为有感情的学唱歌曲打下基础)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10 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语 来介绍歌曲,让学生有听故事的感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2、复听歌曲,请同学们“跟我做”。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教师先喊后号带学生念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慢慢的再念强、弱、次强、弱,让学生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再配上音乐打拍子。(设计意图:通过“跟我做”,让学生动起来,师生互动,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为接下来的学习歌曲铺垫)3、学生听音乐,看歌词内容体会歌词特点。师: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接下来请同学认真听音乐,再仔细看歌词,看看哪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衬词,放牧时的呐喊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1)、呐喊声老师演示一次,再带着学生跟琴唱一次,完成前两句歌词的学唱。(设计意图:教师生动的演示,让学生有强烈的视听感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2)有节奏的一句一句的念歌词。就把歌曲第三句的乐句念下。再重点讲解下最后一段的歌词讲法,特别注意光明两字的念法。(设计意图:有节奏感的念歌词,调动学生念歌谣的积极性,一问一答的念歌词,很快就记住了歌词的内容,为歌曲打下基础)4、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老师弹琴带学生唱。教师唱响些,学生轻些。最后一段教师一句一句带学生唱(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定的教学方法,前面学生的听,念,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的学唱基础,直接带学生唱,加快进度,让学生的积极性一直调动着,那么最后一段一句一句带学生唱,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5、师生接龙唱歌词,衬词部分老师唱,第三句乐句部分学生一句一句来。最后一段重点跟唱。(设计意图:前面念歌词时用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脑子里有这样的印象,现在唱歌词也用这样的方式,配合得当,学习效率比较好)6、男女生对唱,一段一段来。(设计意图:一段一段唱,有效的学习了这首歌曲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达到了教学目标)7、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8、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9、跟伴奏最后来一遍。四、歌曲的编创与活动:四、歌曲的编创与活动:1、演唱歌曲,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势,第三句唱歌词。2、歌词部分师生对唱。(师问生答)(设计意图:发声练习时,衬词部分的音已经学习过柯尔文手势,现在放在歌曲里面进行巩固,层层递进,循循善诱,达到教学目标)五、歌曲的拓展五、歌曲的拓展1、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老师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并注意打出强弱节奏规律。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适的伴奏音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其他同学打强弱拍子为歌曲伴奏。2、小组合作表演:请一组同学演唱,一组用嘴巴模仿双响筒给歌曲伴奏,一组用双响筒伴奏。(设计意图:认识、学习双响筒,并引导学生用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喉咙发出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并提示要注意强弱拍的打法,完善了歌曲的学习。)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这位牧童小朋友学习了他们家乡湖北的民歌牧童谣,还认识了新朋友“la”和它的手势,了解了它在音阶上的位置和音高。同学们还能很好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首歌曲的歌词是牧童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创编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采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歌词呢?这是留给同学们课后的一个作业。另外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要学习小牧童,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说好不好。(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吻来总结结束今天的课堂,层层递进,循循善诱,最后还深入德育教育,达到了情感升华)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7 7【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牧童。2、学习古诗,理解故事大意。体会古诗描绘的自由自在的情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边诵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2、对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体认。【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和童年有关的古诗牧童,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2、讲解“牧”字的偏旁,读题。3、复习古诗的学法(1)对照注释(2)查工具书(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4)看插图板书:看查联照二、学习古诗(一)自主读诗,理解大意。(二)诵读指导1、教师指导诵读:想象:铺(望无际郁郁葱葱)听音乐:弄(悠扬优美动听)动作演示:归(悠闲惬意)猜测:卧(舒适安闲)2、整体诵读3、写法指导(1)有远及近(2)景人情的融合三、拓展练笔“不脱蓑衣卧月明”(1)牧童睡不着,他在想什么(2)牧童睡着了,他会梦到什么呢?教学反思1、逐句教诵既费时又切割了古诗的整体美。2、古诗教学重点应落脚到意境上,而不是写法上。3、一课一得。教者应该有时间观念。微型课要在前12 分钟突破重难点。4、教学设计要有时间节点的划分。5、板书是一堂课的骨架,应有主次之分。6、失败只是暂时的!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8 8【设计思路设计思路】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活动重点活动重点】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活动难点活动难点】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活动准备活动准备】(一)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二)环境准备: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 PPT。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一)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重点提问: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二)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重点提问: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三、分段欣赏(一)AB 段对比分辨重点提问: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小结:A 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B 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二)重点欣赏 B 段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重点提问: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2、两位幼儿合作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三)欣赏 A段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四、完整表演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活动评析】(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牧童短笛的段清新悠闲,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9 9【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教会学会“二重唱”。【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唱准音的高度、时值。【教学课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一、首先,首先,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爱。请同学们听一听:5 5 ,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再听一听: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再听一听: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征什么意思?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二、教师用口琴吹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洪湖水,浪打浪浪打浪,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提议每一个学生,提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买一样乐器。都应该买一样乐器。三、音阶教学三、音阶教学123456711duo ruai mi fa suo la si duodo ruei sol ti do堵 锐 眯 发 缩 拉 丝夜 都四、四、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请同学们把音乐课本第七册,翻到翻到 5656 页,页,我们来学我们来学 牧牧童这首乐曲。童这首乐曲。教师用口琴、横笛、竖笛、电子琴,演奏牧童。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这首乐曲。五、结束。五、结束。附:附:音乐艺术教学概论音乐艺术教学概论一、音乐理论一、音乐理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节奏节奏,是音乐术语。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旋律、交响曲、圆舞曲二、简谱知识二、简谱知识简谱,是音乐的一种记谱方法,于十六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1718 世纪先后,经卢梭等人加工而渐趋完备。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在教育观点上,他提出“返归自然”的口号,主张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没有什么学历,但他却成为了法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卢梭对教育的论述,请参见笔者在兰州新一代96 年第 3 期所发表的卢梭论儿童教育论文。三、乐器演奏、口琴:簧乐器,内装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阶排列,用嘴吹吸发音。一琴只限于一调,A 调和 C 调两种口琴较为常用。口琴吹奏的孔位顺序,如图所示:5 2 1 4 3 6 5 7 1 2 3 4 5 6 1 7 3 2 5 4 1 6 3 7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学习吹奏口琴,第一步是要学会找到1音。口琴应该是初学乐器者的首选乐器,因为它价廉物美,发音又准,而一般的低档管乐器,普遍存在定音不准的现象。学好口琴,是今后学习弦乐的基础。、箫、笛子笛子,管乐器。笛子吹奏的一般发音孔位,如下图示:吹 膜 孔 孔 左 左 左 右 右 右 六食 中 无 食 中 无 指指 指 名 指 指 名 全指 指 按、打击乐器、体鸣乐器。如锣、钹(bo)、拍板、三角铁等。钹,古称“铜盘”,铜制,中部隆起,如半球状,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膜鸣乐器。学校上课时打铃,有电铃,有手摇的铃,有敲击的铃。如果我们把敲击的铃,称为体鸣乐器的话,如果不考虑其敲击节奏的轻重、强弱,而只考虑间隔的时值的话,那么,学校敲铃的节奏可设计为:预备铃:X X X X X 上课铃:X _ X _ X _ X _ X _ 下课铃:_ 0 _ 0 _ 0 _ 0 _ 0 集合铃:_ _ _ _ _ _在简谱中,“”表示乐曲结束。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1010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歌曲:牧童2、综合训练3、音乐游戏:走走跳跳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学习用 o 母音的正确发音,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赞美的感情演唱牧童。2、用不同的走和跳的方法,感受和表现音的强弱。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牧童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第一、发声练习(第 2626 页综合训练一)页综合训练一)注意:唱“o”音时,口形不要过大,口腔打开,好像含有半口水的状态。二、学唱歌曲牧童二、学唱歌曲牧童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草原上玩,去看一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3、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4、听唱法学唱歌曲。5、处理:用柔和、甜美的声音,稍慢的速度来演唱歌曲。一小节一换气,换气要快,不留痕迹。结束句用渐慢的速度演唱。三、音乐游戏:走走跳跳三、音乐游戏:走走跳跳1、讲解游戏方法:部分学生围成圆圈面向圆心站立,老师一拍一下拍打大鼓,学生扮演大鼓上的小米粒,随着鼓声自由地向圆心蹦跳,教师拍得越响,学生跳得越高而重;教师拍得弱,学生跳得低而轻。2、做游戏。3、教师讲评。四、小结四、小结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听听它们在做什么?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111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其乐于和参与电影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和特点。2、能力培养:聆听悍牛与牧童这首动画音乐。能体验、领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影音乐的热爱。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电影音乐的主题思想,在乐曲中运用了人的声音和乐器混合在一起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其乐曲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短笛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播放动画片悍牛与牧童的音乐1、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笛声、牛叫、打击乐器。)2、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选配画面。3、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景?思考:(1)壮汉们驯服不了牛时,音乐是如何表现的。(音乐极不协合,旋律出现了半音关系。)(2)牧童驯服了牛时,音乐又是如何变化的。(音乐平稳流畅,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音乐的表现选择画面,讲解音乐表现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4、为什么只有牧童驯服了牛,说明什么道理呢?(1)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人与动物要沟通,人要发解动物,爱护动物,带给我们最深的是人与动物、大自然间的和谐与质朴的关系。)(2)实践与创造看几段动画片片断,你觉得用什么音乐相配好?并作下列练习:(3)课堂小结通过欣赏,电影音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学习一些电影音乐,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来探讨。牧童音乐教案牧童音乐教案 1212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3、学生回答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4、请学生贴出画面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贴出牧童、出示课题二、寓教于乐(一)、掌握节奏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