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pdf

    • 资源ID:87822478       资源大小:1.08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pdf

    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1 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活动准备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活动过程一、提问引发思考。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教师: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二、演示和操作。师:请你们拿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教师: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2 2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活动结束: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3 3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3.感受测量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教具:大图纸和记录表,记号笔。2.操作材料:人手一张操作纸,一支笔。每桌一份操作材料(围棋子、方积木、吸管若干)。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里谁赢了?”教师:“兔子不服气,今天约了乌龟进行三项全能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二、目测远近。第一场:游泳比赛。比赛规则:一分钟,谁游得远,谁就获胜。教师:“谁游得远?”“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小结:“用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谁远谁近,这种测量方法叫目测。”现学现用。第一局:乌龟获胜。三、第一次操作:比较远近。第二场:跑步比赛。1.介绍跑道及跑步规则。2.教师:“一分钟到了,谁跑得远?你为什么这么猜?”教师:“弯道中,目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怎么准备知道跑了多远?”“可以用什么量?”介绍尺子。介绍棋子测量。3.幼儿操作。4.交流。教师:“谁远?为什么?”教师小结:“比较远近时,要用同一种工具进行测量,测得的数字大,说明这段距离远;测得的数字小,说明这段距离近。”第二局:兔子获胜。四、第二次操作:同一距离不同工具。第三场:跳远比赛。1.教师:“用三种工具记录兔子的成绩。”2.幼儿操作。3.交流操作结果。教师:“为什么测得的数字不一样?”教师总结:“测量同一段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工具越短,需要数量越多;工具越长,需要数量越少。”教师:“乌龟因不会跳远放弃比赛。”第三局:兔子获胜。五、结束。三局两胜,兔子赢得比赛。教师:“除了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工具,还有很多其他工具,我们的小脚、小手也能用来测量!我们下楼去试一试!”活动反思: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4 4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四、活动延伸: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2-3 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5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刚要 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问题,他们会利用目测去进行判断,也会用手、脚、辅助物进行比较,有了初步的测量的经验与愿望。大班幼儿的测量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学习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本节活动符合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尝试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进行测量。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活动重点:活动重点:学会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活动难点:活动难点: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地面上八条长短不一的线段。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3、记录表、笔。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1、幼儿自由选择路段,进行测量,师提醒首位相接的进行测量。2、幼儿示范并小结测量的方法(平铺、交替或做标记)。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1、介绍记录表格:记录表上的数字和图案都是什么意思?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3、交流测量结果。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结果越大。四、延伸活动四、延伸活动1、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2、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6 6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学习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2、继续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活动重点:活动重点:学习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活动难点:活动难点: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完整的铅笔、积木、回形针、橡皮等测量工具(幼儿人手 2份)记录表格(见活动材料)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问题。师:小朋友,瞧,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米老鼠和唐老鸭,它们在比赛跳绳)再看下面一幅图,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再来看第三幅图,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在测量跳绳的长度)它们用的测量工具一样吗?(不一样)再看一看最后一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们在争论谁的跳绳长。)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师:请你们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跳绳的长度呢?还有其他的办法吗?二、迁移幼儿已有测量长度的经验。师:我们中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测量长度的方法了,你们还记得吗?那我请一个小朋友用黑板擦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你们仔细看他测量的方法对不对。师:他测量的方法,对吗?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并示范一下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呢?(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量一下记录一下。)三、幼儿尝试测量,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1、幼儿自主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已经掌握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了,现在我想请你们每人自己选择两个不同的测量工具,分别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并在表格上记录用每个工具测量的次数和结果,(教师可示范记录方式)师:你们刚才用两种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一样还是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刚才是用哪两个工具测量的?桌子有几个_长?用_测量时量了几次?桌子有几个_长,用_量了几次?(请个别幼儿回答)师:我们测量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每个人两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呢?是不是我们搞错了呢?现在我们都用这种工具(积木和回形针)来量一量我们书本的长度,看看结果有什么变化,好吗?2、集体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师:现在请你们用回形针和积木量一量你的幼儿用书有多长,并像刚才一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好吗?这次测量结果一样吗?幼儿用书有几个回形针长?用回形针量了几次?幼儿用书有几个积木长?用积木量了几次?3、引导幼儿讨论并小结。师:我们每次的都是同一个物品,为什么测量的次数和结果不一样呢?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表,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的道理。)师:小结,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数次就多。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7 7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我园自然的环境资源十分丰富,每到暖和的春季姑娘到来时,花儿竞相开放,小树披上新装,孩子会在树桩上玩耍,一旁的粗细不同的树,更是孩子最亲密的好朋友,不管是放学时还是户外活动时,总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和几个好伙伴玩着,有时候孩子们对季节引起小树的变化都非常的感兴趣,当然也有的孩子会问老师树上的年轮,比较大树哪个更粗壮,结合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自由探索,体验多样粗细测量,理解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2、能完整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3、从小树立爱护树木的意识。活动准备:活动准备: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水彩笔、记录表若干,18 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一)谈话导入,引出粗细测量的游戏:1、教师提问:(1)我们这是在哪?(2)春天的小树林漂亮吗?大树多不多?(3)认识这些树吗?这些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3、教师小结:春天的小树林很美,各种各样的树木,树桩都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4、引出“谁粗谁细”的游戏。出示 18 的数字卡片,教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谁粗谁细”,在玩游戏前我们得先邀请树林里的一个好朋友,可以是一颗树也可以是一个大树桩,请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拿着一张数字卡片,选择好了就将数字卡片贴在上面。二、基本部分(一)体验多种粗细测量方法,感受测量的乐趣1、体验目测的方法判断树木的粗细,(1)教师提问:a、它们一样粗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粗?b、用了什么方法?(目测)c、用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哪个树最粗?哪个树最细?(2)讨论:用目测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吗?(3)师幼小结:目测的方法非常不错,不过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2、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1)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a、教师提问:有什么的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b、请幼儿找一颗树探索粗细测量的方法,教师在一旁指导。(2、)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测量,初步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a、教师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用手量的方法)b、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c、教师提问:他是怎么量的?手指两端伸到最长了吗?d、引导幼儿将手指两端伸到最长再次测量,其他幼儿数测量结果。e、讨论:为什么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f、教师小结:两次测量时手的长度不同,测量次数不同。g、教师尝试用手测量,幼儿数测量结果。h、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i、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手的长度不一样,测量的次数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2)幼儿体验用双手环抱的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结果的关系。a、教师提问:还有什么的好方法能准确比较路段的长短呢?(双手环抱)b、引导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c、教师尝试用双手环抱测量,幼儿记录测量结果。d、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e、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胳膊长度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3、出示测量工具,探索测量方法。(1)出示测量工具,幼儿体验工具测量,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的方法、a、师提问:(a)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b)知道哪些测量工具?b、教师小结:原来测量工具有这么多,卷尺、毛线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c、出示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师提问:(a)这是什么?(b)它可以怎么做测量?d、幼儿集体操作:探索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测量小路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e、教师请幼儿讲述、示范自己找到的测量方法。(一段丝带连一段丝带量、用手指做标记量)f、教师总结幼儿找到的方法并正确示范:翻转的测量方法。翻转的方法: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顶端对齐,末尾翻转到另一端,记住保持是一条直线,收尾相接,末尾翻转到另一端,保持是一条直线。g、幼儿自由练习,巩固方法。(2)幼儿集体操作:两人一组合作测量,记录测量结果。a、教师:现在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分别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量一量一个路段,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b、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测量一个路段,记录测量结果。c、教师巡回指导。d、幼儿讲述粗细测量的结果。三、结束部分树立从小爱护树木的意识。(1)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树朋友,(2)组织幼儿互相讨论。(3)教师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我们可以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等方式保护树木,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 3 月 12 日做为中国植树。延伸环节:延伸环节:幼儿和树桩继续玩“谁粗谁细”的游戏,进一步学习运用工具量直径比较物体粗细的方法。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8 8一、活动目标:一、活动目标:1、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2、尝试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活动的乐趣。二、活动准备:二、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物质准备:测量工具、记录卡、彩色纸皮等。环境准备:布置独木桥的情景。三、活动过程:三、活动过程:(一)、引题:创设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探索测量的方法。引导语:我们一起来走独木桥吧!独木桥有些坏了你们要慢点哦!(见图片 1、2)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师:刚才我们走过的独木桥有些坏了走着可真危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修一修吧!要知道每块独木桥有多 长,我 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见图 3)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请小朋友用这些小棒来量一量每块独木桥有多长,把你用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在记录卡上。1、幼儿用小棒自主测量独木桥的长度,师观察。(见图片4、5)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2、个别幼儿演示,梳理测量经验。(1)刚才你量了几次?你是怎么量的?(提问个别孩子,并演示测量过程。)(2)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为什么用一样长的工具测量同样长度的独木桥结果会不一样?师:测量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不正确,量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了,不准确了。(见图片 6)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3)我们应该怎么测量呢?3、师幼共同梳理正确的测量方法。我们要先找到起点,工具从起点开始量,量一次要用笔帮忙做一次记号,第二次要从记号后面开始接着往后量,不要量歪了,量的时候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量到最后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把结果记下来。(见图片 7)(二)、探索:测量并记录。引导语:第一次的任务我们完成了,你们会测量了吗?现在我们一起用学到的测量方法再来量一量独木桥到底有多长呢?量好了把结果记在记录卡第 2 行的后面。(1)幼儿再次用小棒测量独木桥的长度,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见图片 8)2)师观察指导、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3)师生交流测量结果。师:你们刚才又用小棒量了独木桥,这次你们量完的结果是多少?刚才你们都从什么位置开始量,量好一次做了什么?一次一次要怎么接?量完还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三)、二次探索,购买材料。1、引导语:现在我们就去材料铺买长度一样的材料来修铺独木桥好吗?记得哦!我们买的材料既不要浪费也不能太短了。要买和我们刚才量的一样长的才可以,出发吧!2、幼儿购买材料修铺独木桥。(见图片 9、10)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四)结束:师:我们的独木桥修好了,我们一起来走过修好的独木桥去外面找找别的东西,去量一量它们有多长。老师这里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测量工具,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找一样喜欢的东西来当测量的工具,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测量本领来量一量,把结果也记下来。(见图片 11、12)活动延伸:活动延伸:幼儿自主选择周围的物体测量,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和记录。你还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长?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9 9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活动过程:一、引题:提出任务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五、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活动反思: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第一环节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不足之处: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问题: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对策: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第二个环节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问题: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对策: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