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精选]制冷剂生产工艺技术.pptx

    • 资源ID:87825345       资源大小:1.08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制冷剂生产工艺技术.pptx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它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它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因而对制冷剂性质要求的了解是不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因而对制冷剂性质要求的了解是不容无视的。容无视的。第三节第三节 制冷剂制冷剂 一、对制冷剂性质的要求一、对制冷剂性质的要求 .临界温度要高,凝固温度要低。这是对制冷剂性质的基本要求。临界温度高,便于用一临界温度要高,凝固温度要低。这是对制冷剂性质的基本要求。临界温度高,便于用一般的冷却水或空气进行冷凝;凝固温度低,以免其在蒸发温度下凝固,便于满足较低温度的制般的冷却水或空气进行冷凝;凝固温度低,以免其在蒸发温度下凝固,便于满足较低温度的制冷要求。冷要求。.在大气压力下的蒸发温度要低。这是低温制冷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大气压力下的蒸发温度要低。这是低温制冷的一个必要条件。.压力要适中。蒸发压力最好与大气压相近并稍高于大气压力,以防空气渗入制冷系统中,压力要适中。蒸发压力最好与大气压相近并稍高于大气压力,以防空气渗入制冷系统中,从而降低制冷能力。冷凝压力不宜过高一般从而降低制冷能力。冷凝压力不宜过高一般 1215绝对大气压,以减少制冷设备承受的绝对大气压,以减少制冷设备承受的压力,以免压缩功耗过大并可降低高压系统渗漏的可能性。压力,以免压缩功耗过大并可降低高压系统渗漏的可能性。.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v要大。这样在制冷量一定时,可以减少制冷剂的循环量,缩小压缩机要大。这样在制冷量一定时,可以减少制冷剂的循环量,缩小压缩机的尺寸。的尺寸。.导热系数要高,粘度和密度要小。以提高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降低其在系统中的流动导热系数要高,粘度和密度要小。以提高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降低其在系统中的流动阻力损失。阻力损失。.绝热指数要小。由绝热过程中参数间关系式可知,在初温和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绝热指数要小。由绝热过程中参数间关系式可知,在初温和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KT2。可见,小可降低排气温度。可见,小可降低排气温度。.具有化学稳定性。不燃烧、不爆炸、高温下不分解、对金属不腐蚀、与润滑油不起化学具有化学稳定性。不燃烧、不爆炸、高温下不分解、对金属不腐蚀、与润滑油不起化学反响、对人身健康无损无害。反响、对人身健康无损无害。.价格廉价,易于购得。且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以免当制冷系统中渗进极少量的水分时,价格廉价,易于购得。且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以免当制冷系统中渗进极少量的水分时,产生产生“冰塞而影响正常运行。冰塞而影响正常运行。二、制冷剂的一般分类二、制冷剂的一般分类 根据制冷剂常温下在冷凝器中冷凝时饱和压力根据制冷剂常温下在冷凝器中冷凝时饱和压力P Pk k和正常蒸发温度和正常蒸发温度T T0 0的上下,的上下,一般分为三大类:一般分为三大类:.低压高温制冷剂低压高温制冷剂 冷凝压力冷凝压力PkPkKg/cm2Kg/cm2绝对,绝对,T0 T0 如如1111CFCl3CFCl3,其,其T0T023.723.7。这类制冷剂适用于空调系统的离心式制。这类制冷剂适用于空调系统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通常冷压缩机中。通常时,时,Pk3.06Kg/cm2 Pk3.06Kg/cm2。.中压中温制冷剂中压中温制冷剂 冷凝压力冷凝压力Pk 20Kg/cm2Pk 20Kg/cm2绝对,绝对,-60-60。如如717717、1212、2222等,这类制冷剂一般用于普通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的等,这类制冷剂一般用于普通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中。.高压低温制冷高压低温制冷 冷凝压力冷凝压力Pk20Kg/cm2Pk20Kg/cm2绝对,绝对,T0T07070。如如1313CF3ClCF3Cl、1414CF4CF4、二氧化碳、乙烷、乙烯等,这类制冷剂适、二氧化碳、乙烷、乙烯等,这类制冷剂适用于复迭式制冷装置的低温局部或用于复迭式制冷装置的低温局部或以下的低温装置中。以下的低温装置中。三、常用制冷剂的特性三、常用制冷剂的特性目前使用的制冷剂已达7080种,并正在不断开展增多。但用于食品工业和空调制冷的仅十多种。其中被广泛采用的只有以下几种:.氨代号:氨代号:717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即使当夏季冷却水温高达时也决不可能超过1.5MPa。氨的单位标准容积制冷量大约为520kcal/3。氨有很好的吸水性,即使在低温下水也不会从氨液中析出而冻结,故系统内不会发生“冰塞现象。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氨液中含有水分后,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且使蒸发温度稍许提高。因此,氨制冷装置中不能使用铜及铜合金材料,并规定氨中含水量不应超过0.2。氨的比重和粘度小,放热系数高,价格廉价,易于获得。但是,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假设以容积计,当空气中氨的含量到达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到达1113时即可点燃,到达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因此,氨制冷机房必须注意通风排气,并需经常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及其它不凝性气体。总上所述,氨作为制冷剂的优点是:易于获得、价格低廉、压力适中、单位制冷量大、放热系数高、几乎不溶解于油、流动阻力小,泄漏时易发现。其缺点是:有刺激性臭味、有毒、可以燃烧和爆炸,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氟利昂氟利昂1212代号:代号:1212 12为烷烃的卤代物,学名二氟二氯甲烷。它是我国中小型制冷装置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中压中温制冷剂。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8,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0.780.98MPa,凝固温度为-155,单位容积标准制冷量约为288kcal/3。12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几乎无毒性、不燃烧、不爆炸,很安全的制冷剂。只有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超过80时才会使人窒息。但与明火接触或温度达400以上时,则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12能与任意比例的润滑油互溶且能溶解各种有机物,但其吸水性极弱。因此,在小型氟利昂制冷装置中不设分油器,而装设枯燥器。同时规定12中含水量不得大于0.0025,系统中不能用一般天然橡胶作密封垫片,而应采用丁晴橡胶或氯乙醇等人造橡胶。否则,会造成密封垫片的膨胀引起制冷剂的泄漏。.氟利昂氟利昂22代号:代号:22也是烷烃的卤代物,学名二氟一氯甲烷,标准蒸发温度约为41,凝固温度约为160,在常温下冷凝压力同氨相似,单位容积标准制冷量约为454kcal/3。22的许多性质与12相似,但化学稳定性不如12,毒性也比12稍大。但是,22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却比12大的多,接近于氨。当要求4070的低温时,利用22比12适宜,故目前22被广泛应用于4060的双级压缩或空调制冷系统中。4.四氟乙烷代号:四氟乙烷代号:134a134a不含氯原子,标准蒸发温度约为26.5,凝固温度约为160,在常温下冷凝压力0.771Mpa。由于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禁用惯用的由于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禁用惯用的CFCCFC和和HCFCHCFC类物质类物质.以制冷剂以制冷剂CFC-12CFC-12为例,兴旺国家已于为例,兴旺国家已于19951995年底禁止生产年底禁止生产和使用和使用.目前的替代路线主要有:以目前的替代路线主要有:以 、为代表的为代表的HFC-134aHFC-134a,以德国为代表,以德国为代表的碳氢化合物和一些过渡性的混合制冷剂等的碳氢化合物和一些过渡性的混合制冷剂等.HFC-134a.HFC-134a已进入商业化生已进入商业化生产和实用阶段,但必须使用专用润滑油和压缩机,生产线也需改造,且产和实用阶段,但必须使用专用润滑油和压缩机,生产线也需改造,且温室效应还较高温室效应还较高.从长远看来尚不理想从长远看来尚不理想.碳氢化合物天然存在,环境性能好,能效较高,碳氢化合物天然存在,环境性能好,能效较高,在德国的使用呼声较高,但其可燃易爆性始终是推广使用中必须解决的在德国的使用呼声较高,但其可燃易爆性始终是推广使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异丁烷也需使用专用压缩机问题,且异丁烷也需使用专用压缩机.混合制冷剂有多种,如杜邦公司混合制冷剂有多种,如杜邦公司开发的过渡性替代物开发的过渡性替代物MPMP系列三元混合物和清华大学开发的系列三元混合物和清华大学开发的THR01THR01等等.这些这些混合制冷剂具有热工性能好,与混合制冷剂具有热工性能好,与CFC12CFC12及其矿物油兼容、设备基本不用改及其矿物油兼容、设备基本不用改动等优点,所以可以作为直接灌注式的替代物动等优点,所以可以作为直接灌注式的替代物.但其中含但其中含HCFCHCFC,将来也,将来也在禁用之列在禁用之列.人类诞生几百万年以来,一直和自然界相安无事。因为人类的活动人类诞生几百万年以来,一直和自然界相安无事。因为人类的活动能力,也就是破坏自然界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地小气候的能力,也就是破坏自然界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地小气候的改变。改变。但是工业革命以来就不一样了。因为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煤和石但是工业革命以来就不一样了。因为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煤和石油,意味着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油,意味着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1.1.其中二氧化碳气体会造其中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2.2.二氧化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可以形成酸雨;硫和氮氧化合物可以形成酸雨;3.3.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交臭氧腰,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交臭氧腰,造成南极臭氧洞。造成南极臭氧洞。4.4.此外,工业化排放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此外,工业化排放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城市成了浓度特高的大气污染岛城市成了浓度特高的大气污染岛人类在开展经济,改善生活质人类在开展经济,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无形中闯下了弥天大祸。这些弥天大祸看起来是量的同时,无形中闯下了弥天大祸。这些弥天大祸看起来是“天灾天灾,却不折不扣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却不折不扣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祸。人祸。这也就是地球大气对这也就是地球大气对人类进行的可怕的报复。大自然是决不会因人类的无知而原谅人类人类进行的可怕的报复。大自然是决不会因人类的无知而原谅人类的的。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约为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15。如果没有大气,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为1818。这。这3333大体就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像一条被子一样,造成大气温大体就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像一条被子一样,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之故。室效应之故。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越短。太阳外表温度约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越短。太阳外表温度约60006000,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红到紫色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红到紫色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地球发射的电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温度比地面更低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局部称为逆辐射。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局部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到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地面接受到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地球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很类似于种植花卉地球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很类似于种植花卉的暖房顶上的玻璃因此温室效应也称暖房效应或花房效应。因为玻璃的暖房顶上的玻璃因此温室效应也称暖房效应或花房效应。因为玻璃也有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保温功能。也有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保温功能。1什么叫温室效应:什么叫温室效应:不是每种气体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不是每种气体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波长的长波辐射,其中只有以及水汽等。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波长的长波辐射,其中只有一个很窄的长波辐射区段吸收很少,因此称为一个很窄的长波辐射区段吸收很少,因此称为“窗区。地球正是通过窗区。地球正是通过这个窗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这个窗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7070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以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温室效应正是因为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以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温室效应正是因为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而使这量和品种,而使这7070的数值下降,留下的余热使全球变暖的。的数值下降,留下的余热使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虽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但它们在大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虽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但它们在大气中的数量却极少。如果把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中的数量却极少。如果把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0的大气状态称为的大气状态称为标准状态,那么把地球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标准状态,它的厚度是标准状态,那么把地球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标准状态,它的厚度是80008000米。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米。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355355克米克米3 3,即百万分之三百五,即百万分之三百五十五。把它换算到标准状态,将是十五。把它换算到标准状态,将是2 28 8米厚。在米厚。在80008000米厚的大气中就占米厚的大气中就占2 28 8米这一点点。米这一点点。甲烷是甲烷是1 17 7克米克米3 3,相应是,相应是1 14 4厘米厚。臭氧浓度是厘米厚。臭氧浓度是40010-940010-9,换算后只有,换算后只有3 3毫米厚。一氧化二氮是毫米厚。一氧化二氮是310 x10-9310 x10-9,仅为,仅为2 25 5毫毫米。氟里昂有许多种,但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氟利昂米。氟里昂有许多种,但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氟利昂1212也只有也只有40010-1240010-12,换算到标准状态只有,换算到标准状态只有3 3微米。微米。由此可见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之少。也正由此可见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之少。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为释放如不加限制,便很容易引起全球迅速变暖。因为如此,所以人为释放如不加限制,便很容易引起全球迅速变暖。2温室效应源自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源自温室气体南极臭氧洞一经发现,立即引起了科学界及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南极臭氧洞一经发现,立即引起了科学界及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科学家需要对这一问题的许多现象和特征进行探索,最初对南极臭氧科学家需要对这一问题的许多现象和特征进行探索,最初对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有过三种不同的解释洞的出现有过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认为,南极臭氧洞的发生是因为对流层的低臭氧浓度的空第一种解释认为,南极臭氧洞的发生是因为对流层的低臭氧浓度的空气传输到达平流层,稀释了平流层臭氧的浓度;气传输到达平流层,稀释了平流层臭氧的浓度;第二种解释认为,南极臭氧洞是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在高空生成氮氧第二种解释认为,南极臭氧洞是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在高空生成氮氧化物的结果;化物的结果;第三种解释,第三种解释,科学家莫里纳科学家莫里纳MolinaMolina 和罗兰德和罗兰德RowlandRowland 提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元凶,最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CFCs,俗称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龙,俗称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Halons。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否认了前两种观点,而证实氯和溴在平流层通过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否认了前两种观点,而证实氯和溴在平流层通过催化化学过程破坏臭氧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根本原因。催化化学过程破坏臭氧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根本原因。氟利昂是有目前制冷装置的制冷剂,是一种含氟的对环氟利昂是有目前制冷装置的制冷剂,是一种含氟的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它破坏臭氧层,造成了臭氧层的消减。境有害的物质,它破坏臭氧层,造成了臭氧层的消减。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完全对。因为破坏臭氧层的确实属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完全对。因为破坏臭氧层的确实属于氟利昂,但并不是所有的氟利昂都破坏臭氧层。于氟利昂,但并不是所有的氟利昂都破坏臭氧层。什么是氟利昂呢?氟利昂是烷烃的卤代物,是由氟、氯什么是氟利昂呢?氟利昂是烷烃的卤代物,是由氟、氯和溴原子代替烷烃中全部或局部氢原子而形成的新的化和溴原子代替烷烃中全部或局部氢原子而形成的新的化合物的统称,这些新的化合物的性能是由其中所含氟、合物的统称,这些新的化合物的性能是由其中所含氟、氯、溴所决定的,且随氟、氯、溴原子的个数而变化。氯、溴所决定的,且随氟、氯、溴原子的个数而变化。氟利昂所含的氟原子的个数愈多,对人体愈无害,对金氟利昂所含的氟原子的个数愈多,对人体愈无害,对金属的腐蚀性愈小,氟利昂用属的腐蚀性愈小,氟利昂用RR和后面的数字表示,如和后面的数字表示,如氟利昂氟利昂1111即即R11R11。为保护环境,国际公约强制规定:目前制冷空调业大量使为保护环境,国际公约强制规定:目前制冷空调业大量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用的制冷剂氟利昂R22R22将全面禁用。兴旺国家必须在将全面禁用。兴旺国家必须在20302030年前全面禁用,开展中国家也不迟于年前全面禁用,开展中国家也不迟于20402040年,世界各年,世界各国的制冷空调巨子都在抓紧研发寻找对臭氧层无破坏的新国的制冷空调巨子都在抓紧研发寻找对臭氧层无破坏的新冷媒,而国内空调企业也已开始试产新冷媒空调。冷媒,而国内空调企业也已开始试产新冷媒空调。据了解,在家用制冷空调行业,目前普遍使用的制冷剂是据了解,在家用制冷空调行业,目前普遍使用的制冷剂是属于属于HCFCHCFC的的R22R22,这种制冷剂的大量使用破坏了高空臭氧层,这种制冷剂的大量使用破坏了高空臭氧层,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相比之下,环保型的新冷媒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相比之下,环保型的新冷媒R410aR410a,对,对臭氧层的破环率为零,制冷、制热效率高,能使空调器能臭氧层的破环率为零,制冷、制热效率高,能使空调器能效比升高约效比升高约1010,被国际制冷界认为是目前家用空调的最,被国际制冷界认为是目前家用空调的最正确冷媒。正确冷媒。臭氧空洞臭氧空洞The Destructions of the Ozone LayerThe Destructions of the Ozone Layer大气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假设把大气中全部的大气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假设把大气中全部的O O3 3压缩,在标准条件下,厚压缩,在标准条件下,厚度也缺乏度也缺乏0.45cm0.45cm。大气臭氧空洞已遭到严重破坏,。大气臭氧空洞已遭到严重破坏,1984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先在南极发现年,英国科学家首先在南极发现了了“臭氧空洞。臭氧空洞。19851985年,年,测到这个洞。其面积与测到这个洞。其面积与 领土相等,深度相当于珠穆朗领土相等,深度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玛峰的高度,19951995年,臭氧洞面积已达年,臭氧洞面积已达2107km2107km2 2,相当于两个欧洲,相当于两个欧洲OO3 3的主要分布的主要分布在距地面在距地面15-35km15-35km范围的平流层中,并吸收范围的平流层中,并吸收99%99%以上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现在人们普遍以上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氟氯烃类物质的大量使用及排放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氟氯烃类物质的大量使用及排放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认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的一份报告认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90%90%归于氟利昂和哈龙气体。另一类威胁臭氧层的归于氟利昂和哈龙气体。另一类威胁臭氧层的物质是氮氧化物尤其是物质是氮氧化物尤其是N2ON2O和和NONO。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的硝酸盐,经反硝化菌的。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的硝酸盐,经反硝化菌的脱氮作用,约为脱氮作用,约为5%20%5%20%的氮转变为的氮转变为N2ON2O它可与氟利昂和哈龙气体一样顺利扩散到平流层,它可与氟利昂和哈龙气体一样顺利扩散到平流层,参与一系列破坏臭氧层的光化学反响。这些破坏平流层中臭氧层的物质来源主要有三个参与一系列破坏臭氧层的光化学反响。这些破坏平流层中臭氧层的物质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方面。1 1大量放出的制冷剂氟利昂和灭火剂哈龙。大量放出的制冷剂氟利昂和灭火剂哈龙。2 2大型喷气式灰机在高空频繁大型喷气式灰机在高空频繁活动,排出大量氮氧化物。活动,排出大量氮氧化物。3 3核爆炸实验后,有大量氮氧化物被带到平流层。核爆炸实验后,有大量氮氧化物被带到平流层。氟利昂的创造,是化学史上的一大闪光点,以往人们通常用氨气,二硫化碳,丙烷氟利昂的创造,是化学史上的一大闪光点,以往人们通常用氨气,二硫化碳,丙烷等作制冷剂,但是由于有腐蚀性或易燃,导致经常发生泄漏事故,等作制冷剂,但是由于有腐蚀性或易燃,导致经常发生泄漏事故,19251925年,化学家托马年,化学家托马斯研究出了氟利昂斯研究出了氟利昂CF2Cl2CF2Cl2,在历史上曾经是显赫一时。大气层出现臭氧空洞以后,在历史上曾经是显赫一时。大气层出现臭氧空洞以后,罗兰德教授提出了是氟利昂破坏了臭氧的观点。由于它们很稳定,可以长期存在,在光罗兰德教授提出了是氟利昂破坏了臭氧的观点。由于它们很稳定,可以长期存在,在光照条件下又可发射出自由的氯原子,对臭氧的破坏十分严重。照条件下又可发射出自由的氯原子,对臭氧的破坏十分严重。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有着十分大的影响: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有着十分大的影响:1 1紫外线的过量照射可引起皮肤癌和免疫系统及白内障等眼的疾病。据紫外线的过量照射可引起皮肤癌和免疫系统及白内障等眼的疾病。据估计,平流层减少估计,平流层减少1%1%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4%6%4%6%,按现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按现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有1010万人死于皮肤癌,每年大约要增加万人死于皮肤癌,每年大约要增加50005000人。人。2 2紫外线辐射能使植物紫外线辐射能使植物叶片变小,因而减少捕获阳久进行久合作用的有效面积,生产率下降。叶片变小,因而减少捕获阳久进行久合作用的有效面积,生产率下降。3 3同时,紫外线同时,紫外线B B可改变某些植物的再生能力及收获生物的质量,这种变化可改变某些植物的再生能力及收获生物的质量,这种变化的长期生物学意义尤其是遗传基因的变化是相当深远的。处于海洋生态的长期生物学意义尤其是遗传基因的变化是相当深远的。处于海洋生态食物链最底部的小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最易被削弱,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食物链最底部的小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最易被削弱,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统。4 4紫外线紫外线B B还可以通过消灭水中微生物,而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还可以通过消灭水中微生物,而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并削弱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因此,紫外线并削弱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因此,紫外线B B增加对水生系统也有潜在危险。增加对水生系统也有潜在危险。因此,对于日趋扩大的臭氧空洞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因此,对于日趋扩大的臭氧空洞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保护臭氧层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步。保护臭氧层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1冻结和削弱氟利昂与哈龙气体的生产与消耗量。冻结和削弱氟利昂与哈龙气体的生产与消耗量。2 2减少生产过程中,氟利昂的排放量。减少生产过程中,氟利昂的排放量。3 3寻求氟利昂的代用品。寻求氟利昂的代用品。4 4继续对对流层臭氧形成和耗损机理,氟利昂等继续对对流层臭氧形成和耗损机理,氟利昂等排放影响的综合调查研究。排放影响的综合调查研究。7 7月月2121日电日电 南非约翰内斯堡消息南非约翰内斯堡消息 地球的大气正在源源不断地从臭氧层上的空洞泄漏出去,地球的大气正在源源不断地从臭氧层上的空洞泄漏出去,如果大气泄漏保持现在的速度,那么地球上的全人类将在短短如果大气泄漏保持现在的速度,那么地球上的全人类将在短短8 8年内由于窒息而缓慢、痛苦年内由于窒息而缓慢、痛苦地死去地死去这个令人恐惧万分的消息是由一些南非顶尖的地球物理学家们发出的。臭氧空这个令人恐惧万分的消息是由一些南非顶尖的地球物理学家们发出的。臭氧空洞不但造成温室效应,还导致氧气泄漏。他们认为,人类本身是造成这场生态浩劫的罪魁洞不但造成温室效应,还导致氧气泄漏。他们认为,人类本身是造成这场生态浩劫的罪魁祸首。祸首。以以Iain van WyckIain van Wyck博士为首的专家组动用卫星拍摄臭氧层空洞,照片清晰地显示出:每分博士为首的专家组动用卫星拍摄臭氧层空洞,照片清晰地显示出:每分钟都有几十亿个氧分子从空洞中逃逸到太空。到钟都有几十亿个氧分子从空洞中逃逸到太空。到20112011年地球氧气将全部漏光年地球氧气将全部漏光科学家们说,几百万年前地球大气中并不含氧科学家们说,几百万年前地球大气中并不含氧而而Iain van WyckIain van Wyck博士警告说,到博士警告说,到20112011年地球大气将恢复成几百万年前的状态。年地球大气将恢复成几百万年前的状态。地球将变得和月球相似,不适宜生命存在,科学家们断言道。地球将变得和月球相似,不适宜生命存在,科学家们断言道。“臭氧层在大气层中是最薄的,但是却是最重臭氧层在大气层中是最薄的,但是却是最重要的一层。它把生命所需的氧气控制在地球大要的一层。它把生命所需的氧气控制在地球大气中,如果没了它,我们就死定了。气中,如果没了它,我们就死定了。o代号前的R:Refrigerant Refrigerant 制冷剂1 1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无机化合物制冷剂:R700R700+该无机化合物分子量的整数局部。如:NH3 分子量为17,故其代号为R7172 2 卤代烃制冷剂卤代烃制冷剂 其分子通式为其分子通式为CmHnFxClyBrzCmHnFxClyBrz,且n+m+y+z=2m+2,o 其代号为R Rm-1m-1n+1n+1x x,如有Br,则后加B,B后数字为Br原子数。o 当m-1=0时,将0忽略。如:制冷剂的命名规则制冷剂的命名规则3 3 不饱和烃制冷剂不饱和烃制冷剂 R1开头,后面的规则与卤代烃制冷剂的相同。如:氯乙烯,CHCl=CCl2,代号为R1120。4 4 共沸制冷剂共沸制冷剂 R500系列,其后的数字为该制冷剂获得命名后的序号。如:最早命名的共沸制冷剂为R500。5 5 非共沸制冷剂非共沸制冷剂 R400系列,其后的数字为该制冷剂获得命名后的序号,最后的最后的ABCABC表表 示其组成元相同但质量百分比不同。示其组成元相同但质量百分比不同。如:R404A R125/R143a/R134a,质量百分数为44/52/4;R407C R32/R125/R134a,质量百分数为23/25/52 此外,对乙烷系的同分异构体都有相同的编号,但最对称的一种用编号后面不带任何字母来表示;随着同分异构体变得越来越不对称时,则附加a,b,c等字母。如:CHF2CHF2 代号为:R134;CH2FCF3 代号为:R134a 名称化学式mnxz代号三氯一氟甲烷CCl3F1010R11二氯二氟甲烷CCl2F21020R12一氯二氟甲烷CHClF21120R22 载冷剂是用来先接受制冷剂的冷量而后去冷却其它物质的媒介物质,又称载冷剂是用来先接受制冷剂的冷量而后去冷却其它物质的媒介物质,又称冷媒。它在间接制冷系统中起着传递制冷剂冷量的作用。冷媒。它在间接制冷系统中起着传递制冷剂冷量的作用。一、对载冷剂的要求一、对载冷剂的要求 选择载冷剂时应考虑因素有:冰点、比热、对金属腐蚀性和价格等。选择载冷剂时应考虑因素有:冰点、比热、对金属腐蚀性和价格等。.比热要大比热要大 比热大,载冷量就大,从而可减小载冷剂的循环量。比热大,载冷量就大,从而可减小载冷剂的循环量。.粘度低、导热系数高。粘度低、导热系数高。.凝固点低且要适宜,因凝固点过低将导致比热减小、粘度增大。凝固点低且要适宜,因凝固点过低将导致比热减小、粘度增大。.无臭、无毒、使用安全,且对金属的腐蚀性要小。无臭、无毒、使用安全,且对金属的腐蚀性要小。.价格低廉,易于购得。价格低廉,易于购得。载冷剂载冷剂制冷用途制冷用途原制冷剂原制冷剂制冷剂替代物制冷剂替代物家用和楼宇空调系统HCFC22HFC混合制冷剂大型离心式冷水机组CFC11 CFC12,R500HCFC22 HCFC123 HFC134aHFC混合制冷剂 低温冷冻藏机组和冷库CFC12 R502,HCFC22NH3 HFC134a HFC或HCFC混合制冷剂,HCFC22NH3 低温冷冻藏机组和冷库CFC12 R502,HCFC22NH3 HFC134a HFC或HCFC混合制冷剂,HCFC22NH3 冰箱冷柜,汽车空调CFC12HFC134a HCS及其混合物制冷剂HCFC混合剂冷剂 21世纪绿色环保制冷剂的趋势二、常用载冷剂及性质二、常用载冷剂及性质载冷剂的种类较多,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常用载冷剂有空气、水和盐水溶液。.空气和水空气和水空气或水是最廉价、最易获得的载冷剂。都具有密度小、安全无害、对设备几乎无腐蚀性等优点。但空气的比热小,所以只有利用空气直接冷却时才采用空气作载冷剂。水虽有比热大的优点,但水的冰点高,所以水仅能用作制出以上的载冷剂。以下应采用盐水作载冷剂。.盐水溶液盐水溶液盐水是最常用的载冷剂,由盐溶于水制成。常用的盐水主要有氯化钠水溶液和氯化钙水溶液。盐水的性质于溶液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特别需要指出,盐水的凝固点取决于盐水的浓度。图2-1中的曲线表示盐水溶液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载冷剂载冷剂 图图中曲中曲线线实线实线为氯为氯化化钠盐钠盐 水的凝固曲水的凝固曲线线,曲,曲线线虚虚线线为氯为氯 化化钙盐钙盐水的凝固曲水的凝固曲线线。由。由这这两条曲两条曲线线可知可知,无无论论哪一种哪一种盐盐水,水,当当盐盐水的水的浓浓度小于某一定度小于某一定值时值时,其凝固温度随,其凝固温度随浓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浓浓度大于度大于这这一定一定值值以后,以后,凝固温度随凝固温度随浓浓度的增加反而度的增加反而升高。升高。此此转转折点称折点称为为冰冰盐盐共晶点共晶点,对对应应的的浓浓度称共晶度称共晶浓浓度。度。该该点相当于全点相当于全 部部盐盐水溶液水溶液冻结冻结成一成一块块冰冰盐结盐结晶体,晶体,它是最低的凝固点。它是最低的凝固点。0 10 20 30 40 50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液体液体冰冰+液体液体盐盐+液体液体固体固体氯化钠盐水:共晶点氯化钠盐水:共晶点-21.2、共晶浓度、共晶浓度22.4氯氯化化钙盐钙盐水:共晶点水:共晶点-55、共晶、共晶浓浓度度29.929.9载冷剂载冷剂在共晶点的左侧,如果盐水的浓度在共晶点的左侧,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温度降低,当低于该浓度不变,而温度降低,当低于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时,则有冰从盐水所对应的凝固点时,则有冰从盐水中析出,所以共晶点左面的曲线称中析出,所以共晶点左面的曲线称为析冰线。当盐水的浓度超过共晶为析冰线。当盐水的浓度超过共晶浓度时即在共晶点的右面,如浓度时即在共晶点的右面,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当温度降低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当温度降低到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以下时,到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以下时,从溶液中析出的不再是冰而是结晶从溶液中析出的不再是冰而是结晶盐,因此共晶点右面的曲线称为析盐,因此共晶点右面的曲线称为析盐线。盐线。不同的盐水溶液其共晶点是不不同的盐水溶液其共晶点是不同的,如氯化钠盐水的共晶温度为同的,如氯化钠盐水的共晶温度为21.2,共晶浓度为,共晶浓度为22.4;而;而氯化钙盐水的共晶温度为氯化钙盐水的共晶温度为55,共晶浓度为,共晶浓度为 29.9。氯化钠盐水氯化钠盐水实线实线氯化钙盐水氯化钙盐水虚线虚线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液体液体冰冰+液体液体盐盐+液体液体固体固体析冰线析冰线析盐线析盐线载冷剂载冷剂在共晶点的左侧,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在共晶点的左侧,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温度降低,当低于该浓度所对应的凝而温度降低,当低于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时,则有冰从盐水中析出,所以共固点时,则有冰从盐水中析出,所以共晶点左面的曲线称为析冰线。晶点左面的曲线称为析冰线。当盐水的浓度超过共晶浓度时,即在共当盐水的浓度超过共晶浓度时,即在共晶点的右面,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晶点的右面,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当温度降低到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以当温度降低到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以下时,从溶液中析出的不再是冰而是结下时,从溶液中析出的不再是冰而是结晶盐,因此共晶点右面的曲线称为析盐晶盐,因此共晶点右面的曲线称为析盐线。线。不同的盐水溶液其共晶点是不同的。不同的盐水溶液其共晶点是不同的。氯化钠盐水的共晶温度为氯化钠盐水的共晶温度为21.2,共,共晶浓度为晶浓度为22.4;氯化钙盐水的共晶温度为氯化钙盐水的共晶温度为55,共晶,共晶浓度为浓度为 29.9。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液体液体冰冰+液体液体盐盐+液体液体固体固体析冰线析冰线析盐线析盐线氯化钠盐水氯化钠盐水实线实线氯化钙盐水氯化钙盐水虚线虚线载冷剂载冷剂一、一、润润滑油的作用滑油的作用润滑油在制冷工程上通常称为冷冻机油,它在制冷压缩机的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起润滑作用减小机器运动部件的摩擦和磨损,延长使用寿命。2.降低温度冷冻机油在制冷压缩机内不断循环,能够带走制冷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热量,使机器保持较低的温度,从而提高制冷压缩机的效率和使用可靠性。3.起密封作用冷冻机油在轴封及汽缸与活塞间起密封作用,防止制冷剂泄漏。4.提供卸载机构的动力带有卸载装置的制冷压缩机中,利用冷冻机油的油压作为卸载机构的动力。第四节第四节 冷冻机油冷冻机油二、润滑油的性能指标及选用二、润滑油的性能指标及选用一一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润滑油的性能指标1.粘度粘度粘度是润滑油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不同制冷剂对粘度有不同要求,如R12与润滑油能相互溶解,会使润滑油粘度降低,故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压缩机中润滑油的粘度过大和过小都不好。粘度过大会使压缩机摩擦功率和摩擦发热量增加,启动力矩增大,机器效率降低;粘度过小,则因不能建立起所需油膜而加速轴承等处的磨损。因此粘度必须适中。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有很大变化例如温度由50升高到100时,矿物油的粘度值降低到原来值的1/31/6。故应选用温度对粘度影响小的润滑油。2.浊点浊点润滑油的浊点是表示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数值时,润滑油中开始析出石蜡即润滑油变得混浊时的温度。制冷压缩机中所使用的润滑油,其浊点应低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制冷剂生产工艺技术.pptx)为本站会员(茅****)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