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语文复习精品讲座45讲教案全集.doc

    • 资源ID:87825622       资源大小:1.36MB        全文页数:2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复习精品讲座45讲教案全集.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复习精品45讲教案全集目 录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1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5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5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8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8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16正确使用虚词16高三语文复习讲座(5)20正确使用实词20高三语文复习讲座(6)24正确使用成语24高三语文复习讲座(7)28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28高三语文复习讲座(8)35辨析病句35高三语文复习讲座(9)39修改病句39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0)44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44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1)48语言表达·扩展语句48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2)52语言表达·压缩语段52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3)57语言表达·仿用57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4)63语言表达·变换句式63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5)67语言表达·简明67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6)72语言表达·连贯72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7)76语言表达·得体76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8)8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8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9)86名句名篇默写(一)86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0)90名句名篇默写(二)90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95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95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2)103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03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3)108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108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4)115古代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115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5)121古代文整体阅读(一)12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1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126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7)131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13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8)136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语言136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9)140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140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145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45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1)149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49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2)154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54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3)158现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158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4)163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163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5)167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167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6)172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172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7)176现代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176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8)182现代文阅读·鉴赏作品的语言182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9)187现代文阅读·鉴赏表达技巧187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0)191现代文阅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19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1)196现代文阅读·社科类文章阅读196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2)202现代文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202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3)207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207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4)211写作·如何达到基础等极的要求21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5)215作文·如何达到发展等级的要求215本站资源汇总优秀资源,值得收藏220高三语文复习讲座(1)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进入高三,同学们实际上已进入高考的临战状态。首先,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以及各项具体的能力要求,对自己作一番对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强项是哪些,弱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这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复习。要重视第五、六两册课本的学习,充分利用这两册课本,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读写能力。有不少高三同学忽视课本的学习,误以为高考不会考课本而将课本放在一边,这是不恰当的。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三年中,如果高三这一年不读课本,不用好课本,实际上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接触新的语文材料,不吸取新的语文营养,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再就课本本身而言,其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中的古文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这两个专题的文章,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其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血脉相通。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下面再来谈高考。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分为四大块。下面按照这四大块逐一加以说明。(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占30分)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概括起来说,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谓“技能”就是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在这个总要求下,有下列8个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4辨析并修改病句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8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8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形成两个题群:第一题群,语言基础题。6道试题,18分。这一题群放在第卷的第一部分,全用选择题。试题的基本特点之一,注重常用、常见。考常用字读音的辨别。如碱、箴、减、感、阐、弹、惮、殚这是常用形声字、多音字、读音的辨别;又如宦、豢、盥、患、幻这是常用音同、音近字读音的辨别。考常用字字形的辨别。如部署、通谍(牒)、质疑、不容置疑、莫(没)齿不忘、束之高搁(阁)。考常用词语的运用。实词如莅临、亲临、规划、计划;虚词如又、再,一再、再三;成语如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未雨绸缪、如数家珍。考常见病句辨析。如表意不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试题基本特点之二,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国内如城市建设、乡村生活、家庭面员之间的关系、校园变化、国际如海湾形势、日本动态、俄罗斯改革等,因此试题的的现实感很强。第二题群,表达技能题。3道试题,12分。这一题群主要考查语言表达技能,如扩写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运用等。这一题群试题的基本特点是现实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现实性,是指语言材料来指现实,表达的话题也来自现实;开放性是指考生依据试题的要求,调动生活和文化积累,自主作答,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综合性是指一道题不是考一种技能,而是兼及几种技能。因此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的得分率也比较低。例:2003年第25题: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到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这道试题,语言表达的话题、材料来自现实,自不用多说,从综合性来看,主要考“仿用”,兼及“得体”不用命令式,而要说得“亲切友善”,使人易于接受而不抗拒;还对表达效果提出了要求,即“生动”,具综合性是很强的,至于开放性,不同的考生可以写出不同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试题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提高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一定要重视提高现实的语言表达技能,而不能只在书本上练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古代诗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包括古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和古代诗文名句名篇默写这三项。从阅读、鉴赏的角度包含下列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古代文阅读6题,20分 (1)试题的基本特点: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作为阅读材料。所谓“浅易”,从内容上说与写作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牵涉名物典章制度;从表达上说,以叙述为主,近若干年都选择史传类的文章;从语言上说,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多为课本中常见的。注重文意的理解、分析和概括。高考古文阅读的试题,从总体上说有向现代文阅读靠拢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2003年的5道选择题,有3题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的概括的;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字词理解和文句翻译,都强调依据具体语境答题。而考生正是在这两点上暴露出不足之处。例:2003年第15、16两题: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资治通鉴·唐征入)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裴矩遂解廷折,不肯面从译文: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 2003年的阅读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一段选自旧唐书·裴矩传,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文中有裴矩与隋炀帝、唐太宗之间的一些对话;一段就是上文抄录的司马光的一段话,这段话主要是对上文的评述。司马光评述的核心是“君明臣直”,接下去两句是分析性的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文中明明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B项却说“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许多考生竟看不出B项之错,以致本题在某省的得分率仅为20%左右,岂非怪事?这只能说明考生未读懂这段文字。第16题的翻译,前一句是第一段材料的文句,回到原文中一看使能发现句中的“遂”不是连词“于是”,而是副词“竟然”;句中的“廷”和“而”是常见的名词作状语;“折”,依据上文唐太宗与裴矩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是“辩驳”之意,可是相当多的考生不会分析具体语境,不会根据语境作翻译,因而得分情况也相当不好。第二句翻译本来相当容易,因为句中“恶”与“乐”是反义词,“忠”于“佞”也是反义词,可是竟然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你听到坏消息后,就忠于你的妻子;你听到好话,就忠于朝廷。”这样荒唐的答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可见在古文阅读中确实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而要把它当作文章来阅读,真正理解其内容。2古代诗歌鉴赏1题,6分。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考了整整十年,近两年的主要变化是题型的变化,即过去用选择题,放在第卷,现在用简答题,置于第卷。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1)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去年选择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所选王维的过香积寺,都是“浅易”的古代诗歌。(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例如2003年的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解略)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题先告诉考生何谓“诗眼”,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第三联中找到诗眼“咽”和“冷”,但对“为什么”,回答就五花八门了,因为规定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实只要根据诗意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就可以从描写的“景”,表现的作者的“情”,借助一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回答。可借许多考生并未读懂这一首诗,也就无法正确赏析,更不会从修辞的有度或诗人心理的角度作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一类答案:“因为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这样的答案除了套话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自然只能得0分。看来,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当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3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道题,4分。试题特点:(1)主要默写课本规定背诵的名篇中的名句。2002年3小题全出自课本,2003年的3小题中,两小题出自课本,一小题出自课外。(2)默写的诗文语句知名度很高。与过去不同的是,写景名句,人情味很浓的名句等,都在名句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强的名句。应对这一类试题,只有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本规定背诵的片断,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写正确。(三)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字作品。”这一总要求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的类型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二是阅读材料的性质,即“一般”,这“一般”是指前两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太高,专业的理论色彩不太浓,语言通俗,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少,否则不解称为“一般”。在这一总要求下有9个考点。与古代诗文阅读不同的是这样4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其实各考点与古诗文阅读要求大致相同。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下列特点:1阅读材料整体风格趋于平易好懂;2阅读材料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3试题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技巧;4试题表述趋于简明,指向明确;5评分标准趋于宽容,答案“意思对即可”。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呈现出的这些特点,总体上是有利于考生得分的,但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卷的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率未见明显提高,其关键在于基本的阅读能力不高,尤其是对其中的主要段落没有真正读懂。2002年话说知音的第21题和2003年乡土情结的第21题,大多数考生答不好,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四)写作(60分)本项留待以后作专门分析,这里从略。二、复习建议总的来说是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高考语文试卷的编制,不仅依据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而且吸纳课程改革的精神。这一点国家考试中心已有明确的表述,因此语文复习要着眼于夯实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地说,应注意下列几点:1要建三个“30分”的意识高考语文除写作60分而外,有三个“30分”。这便是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30分;古诗文阅读和默写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建立三个“30分”的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2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目前中学生识字是、词语积累是明显不足,正确运用的能力更不足,这在语言基础题和作文中表现得很突出。应该尽量增加语文积累。3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世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语文,也是考文化。学语文,要十分重视吸纳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4提高读懂古代诗文、现代文的基本阅读能力,要真正在读懂上下功夫。5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这里所读的基本写作能力是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础等级”的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因为它是“基础”,所以要重视;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更要重视。同时追求发展等级的各项要求。如果只在“发展等级”上做文章,就会“本末倒置”6利用读本帮助提高语文素养。高中语文的读本内容相当丰富,从字词积累到阅读鉴赏,到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惜许多人却不知道应该去读去用,而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题上,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在此后的各讲中还会提出具体建议。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 在讲正题之先,要说一下语言知识题的复习策略。这复习策略主要有下列几点:1抓住重点语言知识题,涉及字的形、音、义和词语的运用,它的重点应该是词语,因为辨别字音,选用的不是孤立的字,而是词语;辨别字形,也是选用的词语而不是孤立的字;至于词语题自然考的是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即使是辨析病句,也往往与词语相关,如词语搭配不当,词语在句中表意不清等。因此,在复习语言基础时,要抓住词语这个重点,准确把握其音、形、义。而抓住词语这个重点也主要是抓住常用词语,即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主要精力应放在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常用词语上。2重视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词语和语感积累。知识源于积累,语感也源于积累。与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做题上,不如放在那些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反复熟读上,同时把课本和读本中规定要掌握的词语实实在在地掌握住。二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就是能力形成。做题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不能总以“粗心”来原谅自己,不少同学在数理等课上有“错题笔记”,这里也可以试一试。3培养语感一般中学生很难对一些语言现象作深入的理性分析,但可以凭语感判断正误。培养语感就要熟读规范的文章,重视朗读和背诵,注意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或中央电视台的播音(不是指那些娱乐的、搞笑的节目),将规范的语言模块融化到自己的语言习惯中。4处理好做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高三复习,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以巩固复习效果和提高做题速度。但是更要注重揣摩一些典型试题,包括近两年的高考题,揣摩其选材原则、命题思路。这样的揣摩便是一个发展思维、提高努力的过程。下面再回到正题上,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一、试题的特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在全国推广普通话,高考语文试题第1题往往是考普通话的字音。不过考法不断有变化,通常是给四组加的字注出读音,要求辨别正误,如2001年全国卷第1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璀璨(càn) 憧(chng)憬 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 分泌(bì) 孜(z)孜不倦C蹊(q)跷 省(xng)悟 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 宝藏(zàng) 未雨绸缪(móu)有时给出一个字的读音,要求辨一组字的读音的异同。如1998年第1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B解ji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C塞sè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D提tí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而命近两年则干脆不给注音,要求辨别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或“完全相同”的一组。综观近几年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试题,可以看出试题的下列特点:1考常用字甚至是最常用的字的读音这从上列两道题可以看出这一特点。举例说,近几年考过的“绮丽”的“绮”、“擂台”的“擂”、“拘泥”的“泥”、“匹配”的“匹”、“倾轧”的“轧”、“参与”的“与”、“结束”的“束”等等都是常用字。考常用字的读音,而不考生冷的字的读音。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重在应用。生冷的字使用的频率低,自然不能成为考试的选例。2注重形声字和多音字读音的辨别常用字的数量比较大,究竟选择哪些常用字来考查,这是很有讲究的。高考注重选择常用字中的形声字、多音字来给考生辨别。形声字,按照一般规律应该读声旁。但是,许多形声字的读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声母变了,有的韵母变了,有的声调变了,更有声韵调一起变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知这一变化,仍然“读半边”,因而误读。如“绮丽”的“绮”应读q,而不能读qí;“旖旎”应读y n,而不能读qí ní,“分泌”的“泌”只能读mì,不能读bì等。多音字是汉语特有的现象,而且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较大。人们不注意它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因而常常读错。如“差”有4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ch,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中读chà,在“出差、差遣、差旅费”这一类词语中读chi,在“参差”中又读c。读音不同,反映出意义上的不同。许多人不注意这些而常常误读。有时还会选用其他类型易读错的常用字,如“结束”的“束”,“匹配”的“匹”。这样看来,高考选择要求辨别读音的字例,又是从汉字的特点出发的,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引导人们读准常用字的字音。二、典型题分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盐碱 箴言 呼喊 减员增效 感激涕零B阐述 弹药 禅让 肆无忌惮 殚精竭虑C束缚 薄荷 簿册 赤膊上阵 博大精深D滇池 嗔怒 缜密 精卫填海 谨小慎微这是2002年全国卷的第1题。所选择的20个词语全是常用词语,其中20个加点的字全是常用字。选择的重点是形声字。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其中“滇池”的“滇”读din,“嗔怒”的“嗔”读chn,“缜密”的“缜”读zhn,“精卫填海”的“填”读tián,“谨小慎微”的“慎”读shèn。这5个相同声旁的形声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而其余3组都包含有两个读音相同的字。如A组中“盐碱”的“碱”和“减员增效”的“减”读音相同;B组中“弹药”的“弹”和“肆无忌惮”的“惮”读音相同(“殚”读dn);C组中“赤膊上阵”的“膊”与“博大精深”的“博”的读音相同。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这是2003年全国卷第1题,答案是B项。本题的20个词语都是常用词语,其中20个加点的字都是常用字,选例的角度是同音、近音字辨识。B项5个加点的字都读lì。A项的宦、豢、患、幻这4个字都读huàn,而盥则读guàn,只是声母与其他4个字不同,C项翌、弈、肄、诣这4个字都读yì,而隘则读ài。D项的羡、腺、霰、献这4个字都读xiàn,而谄则读chn。可见这三项的读音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补充说明一下,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弈,下棋;肄,学业,肄业,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诣,往,到;霰,不透明的小冰粒,霰弹,一种枪弹。“谄”应从字形上与“陷”、“馅”加以区别。三、解题的技巧由于本项是考查对字音的“识记”,因此答题的基本之点是靠平时在反复诵读中准确记忆。一般说来,记住了就答得出来。从解题方面来说,可作多角度的思考。譬如,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对多音字来说,义不同则音也不同。这便是辨别的方法。前文举的1998年试题中的“解”是多音字。作分开、解除、解释、了解等解释时读ji;在押解、解差、解送中都是解送之意,应读jiè;在湖泊名“解池”、在“解数”中都读xiè。解数,原指武术的架势,也泛指手段、本事,如使尽浑身解数。有的试题要求选读音“全都相同”或“全都不同”,只要在某项中认定一个不相同或相同的,就可以排除该项。还有其他角度,读都 可自行总结。四、练习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引擎(qíng) 联袂(mèi) 泊(pò)位 恬(tián)不知耻B羞赧(nn) 果脯(p) 澎湃(pài) 咬文嚼(jué)字C湍(tun)急 阐(shàn)明 天堑(qiàn)一曝(pù)十寒D破绽(zhàn) 怯懦(nuò) 颤(chàn)动 一叶扁(pin)舟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哺(p)育 拓(tuò)片 嗔(chn)怪 伺(cì)候B气馁(ni) 禅(shàn)让 更迭(dié) 轮廓(guò)C殷(yn)红 狙(j)击 皈(gu)依 屏(bng)除D畸(qí)形 歼(jin)灭 抨(png)击 对峙(zhì)3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数sh 数说 数伏 不可胜数 数典忘祖B识shí 识别 识破 博闻强识 远见卓识C横héng 纵横 横行 妙趣横生 专横跋扈D模mó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作样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瓶塞 艰涩 瑟缩 色厉内荏B马厩 灵柩 臼齿 一蹴而就C滞留 投掷 对峙 栉风沐雨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拮据 采撷 反诘 洁身自好B籍贯 学籍 慰藉 杯盘狼藉C句读 渎职 案牍 穷兵黩武D荟萃 憔悴 淬火 鞠躬尽瘁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囹圄 凌乱 雁翎 高屋建瓴B樵夫 愀然 讥诮 说悄悄话C惬意 胆怯 窃取 提纲挈领D唆使 婆娑 梭镖 缩衣节食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贿赂 俸禄 杀戮 绿林好汉B葱茏 笼头 笼罩 垄断市场C诓谝 竹筐 粗犷 旷世未有D汲取 吸纳 岌岌 拾级而上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看(kn)守看(kàn)护 情不自禁(jìn) 弱不禁(jn)风B地壳(qiào) 甲壳(ké) 卷(jun)土重来手不释卷(juàn)C窘迫(pò) 迫(pò)近 宁(níng)缺毋滥宁(nìng)死不屈D眼睑(jin)俭(jin)朴 别有蹊(q)跷 独辟蹊(q)径答案:1D (A项“湖泊”之“泊”读p,而在“泊位”中应读bó,表示车船停岸之意;B项的“脯”应读f,表示肉干、果干之类,另读pú,未指胸脯;C项“阐明”之“阐”应读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字字形的考查主要就是要求考生辨别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一、试题特点1总体要求有所下降关于错别字的考查,过去曾采用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如在一句话中辨识错别字,在字音字形都完全不同的词语中辨识错别字,甚至要求在一句话或一组词语中选出两个错别字,等等,试题有一定的准度。例1:下列四组词 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B斑斓 沉湎 金钢钻 插科打浑C诠释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例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诒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缓 始作俑者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例1 是1997年的全国卷第2题。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你得一个一个地找出来,再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题目比较难,至少解答这样的试题要多费时间。答案是C。A项“国藉”的“藉”应为“籍”;B项中“插科打诨”的“浑”应为“诨”;D项中“委曲求全”的“屈”应为“曲”;C项中有两个错别字,一是“惦量”的“惦”就是“掂”,二是“鸠占雀巢”的“雀”应是“鹊”。例2是1999年的全国卷第2题,要求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这使暗示着各组的情况不一样,需要仔细辨别。A项有两个错别字,一是“冷寞”的“寞”应为二“漠”;二是“一愁莫展”中的“愁”应是“筹”。B项也有两个错别字,一是“痉孪”的“孪”应是“挛”;二是“偏辟”的“辟”应是“僻”。C项“蘖根祸种”的“蘖”应是“孽”。D项有两个错别字,一是“气冲宵汉”的“宵”应是“霄”;二是“扑溯迷离”的“溯”应为“朔”。答案是C。一道试题中要逐一查出多个错别字以后再来认定答案,试题自然是比较难的。从2000年起,只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或“有错别字的一组”,相比而言,要容易得多了。2着重考查常用字中的错别字辨别这从上列两题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不过在常用字中选例的重点是两个,一是音同、音近而误写;二是形近而误写。如例2中“寞”与“漠”、“愁”与“筹”、“辟”与“僻”,都是音同而误写;“蘖”与“孽”、“孪”与“挛”、“宵”与“霄”,则是音同、形近而误写。例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这是2000年的全国题,选用的全是常用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C项。A项“贯”应是“惯”,B项“圜”应是“寰”,这是音同、形近而误写;D项“装祯”的“祯”应是“帧”,这也是音同、形近而误写。同音字、近音字、形近字较多,这是汉字的一个特点。音同、音近而误写或形近而误写,这是一般人写错别字的主要情况。因此高考着重选用常用字中的这两类字让考生辨别,既是从汉字的特点出发,又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它启示着我们复习这一考点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二、典型题分析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留恋 流连忌返 厉害 利害得失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这是2002年的第2题。本题全是选用的常用词语,要辨别的都是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随声附合”应是“随声附和”。因为“随声附和”是跟着人家的意思,依从应和的意思。其中的“和”是“唱和”的“和”,与同组的“符合”意思不同,所以把“附和”写成“附合”不但意思不对,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个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2003年全国卷第2题。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答案是A。A项确实没有错别字,“即”也可以写成“及”。B项“伶牙利齿”规范的写法应是“伶牙俐齿”,是在“伶俐”中插入了“牙”和“齿”。C项“冒天下之大不违”的“违”应是“韪”,“不韪”,不是、不对;写作“违”意思说不通。D项“通谍”之“谍”应是“牒”,因为“通牒”是一种文书。本题所选词语全是常用词语,错别字都是音同、音近或形近而误写的。三、解题的技巧辨别错别字的技巧主要是“以意辨形”,也就是说,根据字义、词语的意思来辨别书写的正误。上文所引的例子中,“国藉”的“藉”是“籍”的误写。“籍”有“书籍、籍贯、原籍、党籍”等,而“藉”只有“垫、借”的意思。“插科打浑”是“诨”的误写,“诨”是“戏谑xuè”、“开玩笑”的意思,显然不解用表示水污浊的“浑”。又如“惦量”的“惦”是“掂”的误写。惦,读diàn,有“记挂”的意思;而“掂”读din,是用手托着东西估轻重的意思。例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B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C陈规 黑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这是1998年的全国题,选的全是常用词语,要求辨别的也是音同、音近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其“人情事故”的“事”就“世”。成语“人情世故”是指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事故”是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如交通事故,如果把“人情世故”的“世”写成“事”,这个成语就说不通了。其他三项根据“以意辨形”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复习精品讲座45讲教案全集.doc)为本站会员(教****)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