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2讲).pptx
-
资源ID:87849700
资源大小:1.97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选]第四章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2讲).pptx
第四章第四章 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管理与肥料使用(理解)土壤管理与肥料使用(理解)土壤是绿色食品作物生产的立地基础,为作物提供大部分营养、水分、空气。农田土壤肥力状况调节控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作物的发育,也影响到有害物的降解与转移。土壤管理与肥料的使用就是对这些性状和能力的调控。一、土壤肥力保持的重要性一、土壤肥力保持的重要性 采用适当的维持肥力的措施,就能为作物提供一个非常有利的、充分发挥其潜能、增强其抵御不良外界条件的土壤生态条件,获得高产优质的绿色食品。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有效的办法就是施肥。肥料是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中的基础环节。1保持土壤肥力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1)施肥,尤其是施用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施肥可以调整土壤pH值,保持作物生育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适宜环境,缓解土壤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改良土壤。(2)保持适宜的土壤理化性状良好的物理性状为作物提供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及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重大,也与土壤有害物的消除与积累关系密切。(3)重视土壤的营养状况良好的土壤营养状况可为作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能量,避免植株的缺素症状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2 2保持土壤肥力是增加作物产量的基础和保证保持土壤肥力是增加作物产量的基础和保证 通过培肥,提高土壤生产力,平衡和改造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供应状况,使作物生长健壮,获得好收成,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通过施肥可以增强作物抗逆能力,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并有利于绿色食品产量的提高。3保持土壤肥力是绿色食品品质进一步提高的保障 小麦生长开花期施氮素肥不仅提高子粒产量,还能改善和提高蛋白质含量,并提高其烘烤加工产品的质量。钾肥能促进甜菜等根用作物光合作用产物向根部运输,有利于产品糖分含量的提高,并降低氨基化合物和钠的含量,有利于加工时糖分的提炼。施用磷肥能使大多数粗饲料中磷有所增加,能促进根类作物的块根生长。此外,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许多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与作物的抗性有关。二、肥料污染二、肥料污染 施肥有改善土壤环境、增加绿色食品产量、改善品质等作用,但同时由于施用肥料的种类、用量及施用方法不当,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不合理施肥会造成经济上极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污染了环境,进而通过食物、饮水给人和畜禽带来潜在的危害。此外,有机肥由于管理不善或未经无害化处理,也会造成污染。1对土壤的污染 化学污染主要来自肥料中含有的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离子 生物污染是各种有机垃圾、粪便或植株残体中,带有对植物和人体有害的病原体,施人土壤,有的还进入了水域,使作物感染病害,还有与作物接触附着在产品之上,例如附于蔬菜上被食用进入人体。物理污染主要是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尤其城市垃圾中带有未经清理的碎玻璃、旧金属、煤渣、破塑料及薄膜袋等会使土壤碴砾化,降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致使作物生长不良。2 2对水体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 土壤包括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可随水往下淋溶,进入地下水和农区水域,造成对水质的污染。其中主要是各种形态的氮素肥料大量施用,作物不能全部吸收利用,在土壤中由于微生物等作用形成硝态氮,它不能为土壤吸附,最易随水进入地下水。硝态氮进入人、畜体内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成有害的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影响人、畜健康。施肥中过量的氮和磷还会加速农区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变劣,破坏生态平衡。3 3对大气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与大气污染有关的营养元素是氮。人类由于施肥不当造成NH3的挥发、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及沼气等影响大气环境,污染了空气。施肥不当还可能直接对食品造成生物和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是由于有机肥及人、畜粪尿带有致病菌造成化学污染是过量使用氮素肥料,导致产品中硝酸盐含量增加。由上可见,施肥直接影响到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绿色食品的产量及质量,是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三、绿色食品施肥技术三、绿色食品施肥技术 根据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的要求,绿色食品生产中通过施肥要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不会对作物和环境的造成污染。其施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即要注重施肥技术。1 1创造良性的养分循环条件创造良性的养分循环条件 协调统一好植物、土壤和动物的关系,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域、本单位的有机肥源,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发展种植业同时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畜禽、水产养殖业,综合利用资源,开发肥源,促进养分良性循环。2经济、合理地施用肥料 按绿色食品质量要求,根据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作物生长状态,正确选用肥料种类、品种,确定施肥时间和方法,以求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不断总结“看天、看地、看庄稼”的施肥经验,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逐渐走上通过土壤、植株营养诊断,从而科学地指导施肥。3以有机肥为主体,尽可能使有机物质和养分还田有机肥料是全营养肥料有机肥的吸附量大,被吸附的养分易被作物吸收作用,又不易流失它还具有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保肥、保水和通透性能的作用4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创造一个适合有益微生物群繁殖、活动的环境,以增加土壤中有效肥力。可有目的地施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肥料制品,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发挥其作用。5尽量控制和减少化学合成肥料,尤其各种氮素化肥的使用,必须使用时,也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 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可使用微量元素和煅炼磷酸盐外,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肥料。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省机农业标准也严格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即便是有机肥,也应该来自于有机畜牧饲养场。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化肥施用时必须与有机肥按氮含量1:1的比例配合施用,最后使用时间必须在作物收获30天以前施用。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与杂草控制三、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措施三、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强调依赖以自然因素或自然因素的产物为主的“防”与“治”,协调与配合使用其他防治方法。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的策略原则:1.一是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2.二是强调对病虫进行控制,不是一味地要求彻底消灭。具体措施:1 1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植保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也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关键措施。通过植检可以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经人为传播在地区间或国家间扩散蔓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引种和调运种苗中,必须依靠植检机构,根据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做好植检工作。2 2农业防治农业防治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起到调节作物地上地下理化和生物环境的作用,达到保健和防治病虫的目的。农业防治措施与正常栽培管理措施是一致的在综合防治中属于一种起到自然控制作用的因素,其缺点是效果不迅速和直观,此外受到地区和季节限制的局限。农业防治包括:(1)(1)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选用抗性强的品种,是综合防治的一项基本措施。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良的品种资源,选留抗性强的单株作为繁殖材料。同时注意品种的高产优质等优良的农艺性状(2)(2)改进和采用合理的耕地制度改进和采用合理的耕地制度合理的作物布局、轮作和间作套种耕作制度,不仅有利于作物增产,而且是抑制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方法。轮作对土传病害,对食性专一或比较简单的害虫及地下害虫都具抑制和防治的效果,它通过非寄主作物的种植,直接排斥病虫或使病原物处于“饥饿”状态,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从而削弱致病力或减少病虫的传播数量。间作套种则是利用不同作物适应能力和抗性不同,危害的病虫种类不同,或因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天敌和根际微生物组成数量等生态环境,变更了作物生育期而减轻病虫的灾害,实现稳产。(3)(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寄主作物的抗性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寄主作物的抗性主要包括秋冬深翻耕土地,清洁田间,合理施肥、灌水和及时排水,加强保护设施内保温和放风管理,及时中耕除草等。栽培技术措施一方面由于改善绿色作物生长的大气、土壤生态环境条件,可提高作物自身的抗性及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从而抑制病虫害危害,同时有些技术措施本身就有直接杀伤和防治病虫的效果。3物理机械防治及其他防治新技术利用物理因子或机械来防治病虫,包括从人工、简单器械到应用近代生物物理技术。如人工捕捉,诱集诱杀,高低温的利用及高频电、微波、激光等。人们也在不断开拓新的防治技术途径,例如,用生物生理方法使病虫失去繁殖后代的能力,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利用抑制昆虫正常生长发育的几丁质抑制剂、拒食剂等。与栽培防治的区别在于以控制害虫为目的,不仅仅是改良、管理与操纵。4 4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一般是指以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方法,也就是利用天敌来防治病虫的方法。例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瓢虫治蚜等。1.害虫的生物防治主要是以虫治虫(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以微生物治虫(致病微生物包括病原细菌、病原真菌和病原病毒)以及少量脊椎动物治虫(如鸟、蛙等)。2.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利用重寄生生物包括重寄生真菌、寄生真菌的病毒,寄生于植物病原菌,使病原菌丧失侵染致病能力,甚至将其置于死地。生物防治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生物防治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保护天敌,使其自然繁殖或根据天敌特性,制定和采用特定的措施,如创造天敌的栖息条件,以增强其繁殖能力。2.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这通常是在保护自然界中的天敌后,仍不足以控制某些害虫数量,处于经济受害水平以下时才使用。3.从外地引进天敌,改善、加强本地的天敌组成,提高自然控制效能。这往往用来对付新流入的病虫。5 5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药剂控制病虫也是综合防治的一个组成部分。药剂的选择,要优先选用生物源和矿物源的农药,因为它们对作物的污染相对地少。整体上要遵循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杂草带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杂草带为天敌提供栖息地同一地块同时种植多种作物和品种第五节第五节 绿色食品其他生产管理措施(掌握)绿色食品其他生产管理措施(掌握)一、作物灌溉1 1灌溉制度及其原则灌溉制度及其原则(1)(1)灌溉要保证绿色食品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灌溉要保证绿色食品作物正常生长需要 必须考虑到作物体内和土壤中的水分平衡。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品的质量,须十分注意水质(2)(2)灌溉不得对绿色食品作物植株和环境造成污灌溉不得对绿色食品作物植株和环境造成污染或其他不良影响染或其他不良影响(3)(3)应根据节水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水应根据节水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水资源资源 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乃至人类生存都很重要,必须树立起节水的观念,科学用水,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灌溉和排水是积极改善田间水分状况的重要措施,绿色食品产地和基地建有灌溉设施的同时,必须建有排水系统,能迅速排除田间过量的水,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4)(4)要同时抓好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建立要同时抓好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建立2 2灌溉措施及技术灌溉措施及技术(1)(1)对灌溉水加强监测,并采取防污保护措施对灌溉水加强监测,并采取防污保护措施 绿色食品生产地块必须按绿色食品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进行监测,并注意保护和维护水质。如果农田水体己受到污染,则应采取控制污染措施来解决。减少污灌面积,少用和不用有污染的水灌溉农田;增施有机肥,施用腐殖肥料,用客土改良土壤;对已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块应重新规划,用做扩建厂房,建造住宅;种植吸收某种污染物低的作物,以防止可食部位污染或种植吸收强的植物,尽快消除污染。(2)(2)总结和运用节水的耕作措施,并吸收先进的灌溉技术总结和运用节水的耕作措施,并吸收先进的灌溉技术 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滴灌施肥技滴灌施肥技术术在果在果树树育苗上育苗上应应用用滴灌系统的优缺点滴灌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优点:1.节约用水,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节约用水,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2.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肥料利用率 3.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 4.节省能源,减少投资节省能源,减少投资 5.对地形适应能力强,受风影响小对地形适应能力强,受风影响小 6.可开发边际水土资源可开发边际水土资源 滴头易阻塞滴头易阻塞土壤中盐分易积累(华南地区除外)土壤中盐分易积累(华南地区除外)缺乏微气候的调控缺乏微气候的调控可能影响根系发育可能影响根系发育灌溉频繁灌溉频繁投资较大投资较大滴灌的不足滴灌的不足 喷灌系统优缺点(一)(一)优点优点灌水均匀,节约用水灌水均匀,节约用水适应性强适应性强节省劳力和土地节省劳力和土地增加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持水土保持水土(二)(二)缺点缺点受风影响较大受风影响较大漂移蒸发损失大漂移蒸发损失大设备投资高设备投资高能耗多,运行费用高能耗多,运行费用高表面湿润较多,深层湿润不足表面湿润较多,深层湿润不足二、作物地界限定与景观维护二、作物地界限定与景观维护1绿色食品中的平行生产农业生产必须在特定土地地块上进行,生产和贮藏地点必须清楚地与其他生产的地点区分开。加工和包装车间,可以是原场所的一部分,但只能加工和包装一种农产品,即对加工中的操作要求有明显隔离。在实际生产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生产者(或加工者)同时进行着绿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生产(或加工),即平行生产。因为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和耕作措施容易混杂,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对平行生产有比较严格的管理要求。平行生产可被归纳为三种情况:平行生产可被归纳为三种情况:1.生产者同时拥有多个生产单元,在这几个生产单元里生产类型相同,但品质不同的作物;2.加工者在同一单元内对不同品质的农产品进行加工;3.生产者同时进行相同品种不同品质的作物生产。平行生产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混杂。在播种、施肥、喷药、收获、贮藏时均有可能发生混杂,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严格的管理程序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来防止失误的发生。2 2绿色食品与常规食品生产的隔离措施绿色食品与常规食品生产的隔离措施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必须进行隔离生产。在隔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距离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常规食品的生产所使用的土地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保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不受普通生产的污染和影响,比如污染物随地下水和空气的迁移扩散及土体之间的交换。(2)(2)屏障屏障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的生产之间应利用各种屏障进行隔离。包括地形、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地形措施充分应用山峰、河流和野生植被等隔离工程措施起垄、篱笆等生物措施防风林、风障、覆盖作用、耕翻等。(3)(3)明确的标记明确的标记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边界每个非直线变化处都应有明确标准,以便与常规生产相互区别。三、作物产品收获三、作物产品收获1作物收获与绿色食品生产作物收获是绿色食品作物生产上的最后环节。采收不当会直接影响作物贮藏、保鲜和深加工的质量,且此时防止作物污染、浪费、节约成本可见直接效益。应集中组织力量,搞好绿色食品作物的采收工作。2 2作物收获原则作物收获原则(1)(1)防止污染防止污染是指防止对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与作物直接接触的工具不能对作物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若采用机械收割时,则保证机械对生产基地的环境和产品不造成污染,更不应有污染物的渗漏事故发生。晾晒与运贮也应遵循同样原则,尽量使用人工。(2)(2)确定最佳采收期确定最佳采收期是保证绿色食品作物质量的重要原则。(3)(3)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在采收过程中尽量防止损伤、遗漏,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4)分批收获分批收获不同品种、不同品质的作物分期、分批进行收获,可以保证绿色食品作物的质量。同期收获的应严格加强管理,防止混杂影响等级评定。3 3作物收获时的有关技术、措施作物收获时的有关技术、措施不同品种、不同类型作物具体收获技术措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性。(1)(1)确定具体采收日期确定具体采收日期在确定成熟期之后,还应限定合理采收的时段。因为栽培面积大,采收任务重,应使产品的大部分的采收处于最佳时期。应将劳动力、运输设备与采收任务进行合理匹配后,最后确定采收的具体日期,还要根据品种种类、特性、产品的成熟度、贮藏时间长短和气候条件来定。(2)(2)具体采收技术具体采收技术要掌握好成熟度,还要注意采收时的天气状况。此时还要做到单收、单运、单放、单脱粒、单贮运,使损失率和质量降低率减到最低限。机械化收割要保证机器设备无污染并具专一性和及时、高效性。收后的作物要及时晒干扬净,水分与杂质达到国家贮运标准,可以尽量在水泥场或专用竹匾等其他专用作物晒场晾晒,必要时需经烘干设备处理。严禁发热霉变,严禁在马路上或其他工地上翻晒。思考题思考题1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对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2简述作物轮作、间套作制度中的主要技术要点。3绿色食品生产和常规产品生产在施肥方面有什么 区别?4什么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其主要措施包括哪些?5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隔离?列举主要的隔离措施。多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