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言文阅读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题目及答案通用(3篇).docx
-
资源ID:87860846
资源大小:20.9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文言文阅读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题目及答案通用(3篇).docx
2023年文言文阅读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题目及答案通用(3篇)2023年文言文阅读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题目及答案通用一 召公谏厉王弭谤 先秦:佚名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导,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译文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判国王的人,根据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判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退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答复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堵塞老百姓的嘴,好比堵塞河水。河流假如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肯定许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奉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育,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反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宝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谈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宝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假如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状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最终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解释 谤:指责,公开的批判。 (1)弭(m)谤:消退谈论。弭,消退。谤,公开批判指责别人的过失;谤言,这个词后来一般作贬义词。 (2)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 (3)莫:没有谁。 (4)目:用眼睛看看,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 (5)障:障碍。 (6)川壅(yng)而溃:壅(yng),堵塞。溃:水冲破堤坝。 (7)为川者决之使导: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他畅通,为:治,决:挖开,排解,导:疏通。为川者:治水的人;决之使导,引水使它流通。 (8)宣之使言:治民者必宣导百姓,使之尽言。宣,放,开导。 (9)听政:治理国政。听,治理,处理。 (10)公卿:三公九卿。至于:以及。列士:上士,中士,下士。诗:指采集于民间的讽谏诗,不是指诗经。 (11)瞽(g)献曲:盲人乐师向国王进献乐曲。瞽,无目,失明的人。 (12)史献书:史官向国王进献记载史实的书籍。 (13)师箴(zhn):少师进献奉劝的文辞。箴规谏的文辞。 (14)瞍(su)赋:无眸子的盲人吟咏(公卿烈士所献的诗)。瞍,没有眸子的盲人。赋,朗读。 (15)曚诵: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的文章)。曚,有眸子而看不见东西的人。 (16)百工:百官。 (17)庶人传语:百姓的意见间接传给国王。 (18)近臣尽规:常在左右的臣子,进献规谏的话。尽规:尽力奉劝。 (19)亲戚补察:同族的亲属,弥补并监察国王的过失。 (20)耆(qí)、艾修之:国内元老大臣把这些规谏修饬整理。耆,六十岁的人。艾,五十岁的人。 (21)而后王斟酌焉:而后由国王认真考虑,付之实行。 (22)是以事行而不悖(bèi):国王的行事由此才不至于违反事理。悖,违反。事行,政事畅行,政令通行。而:转折连词,但是。 (23)于是乎出:从这里生产出来。于,从。是,这。乎,助词。 (24)。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犹:犹如,其,指代土地,原,宽敞。隰,地下而潮湿的土地。衍,地下而平坦的土地。沃,肥美得土地,就好比土地有原隰衍沃的一样。 原:宽敞而平坦的土地。 隰(xí):低下而潮湿的土地。 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 沃:有河流浇灌的土地。 (25)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由于百姓用口发表意见国家政治的好坏才能从中表现出来。 宣言:发表谈论。宣:宣泄,引导。善败,治乱:于是,从这里面。兴:暴露出来。 (26)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fù)财用衣食者也:这两句是说,但凡老百姓认为好的就做,反之就得加以防范,这是增多衣食财物 的方法。备:防范。 所以,用来的方法。其:副词,表示揣测,(这)也许(就是)。所以:用来的。阜,增加。使丰富。意动用词。 (27)成:成熟。行,自然流露,自然表现。胡,怎么。 (28)其与能几何:能有什么帮忙呢?这句是说,那赞同的人能有多少呢?其,代词,那。与,帮忙,战国策说:“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29)乃流王于彘(zhì):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乃:最终,副词。流:流放,放逐。于:到,介词。于是:从,从这里。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 (30)甚:比更严峻。超过。 评析 本篇在构造上与前篇祭公谏征犬戎完全一样,仍旧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表达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本文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 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定,因果明白,壁垒清楚,一开篇便呈现给读者一对不行调和的冲突。既引出召公苦谏的缘由,也为厉王的可悲下场埋下了伏笔。接下来厉王的一“怒”一“喜”,两个动词,如千钧之力,又将冲突推向高潮,且把这位暴虐无道的昏君形象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结尾是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开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此语真乃神来之笔,厉王以为高压就可止谤,因而“大喜”,其实高压下的缄默,只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结尾“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这是生气与抵抗的岩浆在分散力气。最终火山喷发,国人*,厉王被逐,那该是何等壮丽的场面,何其简单的斗争。但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个字,对厉王是何等轻视,而留给后人的思索又是何等深刻! 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方。前一个比方,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方,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当生动的比方与严厉仔细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专心良苦。 2023年文言文阅读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题目及答案通用二 流年流行辞职,辞职是轰轰烈烈的事,那就得轰轰烈烈的干。记否“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走。” ?世俗的枷锁已然套不住奔跑的自由心了。 近日,温州十四中的美女教师王媚媚一封文言文辞职信,惊呆了温十四中全体师生,也惊呆各路网友大神。 文言文辞职信(也许有误): 自恃八斗经纶才,囿三尺壅蔽讲台, 空有一具自由身,落樊笼经年复数载, 人字不当头,一切教改只是障眼术, 抱负与情怀,终被满纸荒唐教育掩埋。 世间事除却生死,都是小事,人间万象活法万千,却大抵只两种:缚于围城以求苟且平稳,或是遵从内心任无拘无束,我取后者。 此生不羁放纵怎可摧眉折腰?沧浪之水清且远,待我去,放白鹿青崖,逐浮萍浪花,但求拥儿册书,有些余粮,看青山在远,秋风欲狂,任世间破事,去他个娘! 2023年文言文阅读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题目及答案通用三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来宾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策,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期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解释)马援:东汉名将。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忙(我)? 【小题1】解释以下加粗的词。(4分) (1)今亡亦( ) (2)项燕为楚将,有功 ( ) (3)以为死 ( ) (4)诸兄之 ( ) 【小题2】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一样的项是( )(3分)a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b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此教我先威众耳。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各侧重写了什么?陈胜和马援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品质。(4分) 【小题1】(1)逃走(2)屡次(3)有的人(4)觉得惊异(惊奇) 【小题2】d 【小题3】(扶苏由于屡次劝戒秦始皇的缘由,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 大丈夫立志,(志向受到)贫困反而更加坚持,年龄越大越有雄心壮志。 【小题4】【甲】文侧重写起义的缘由和筹划的经过(1分)。【乙】文侧重写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绩少封赏多,反响出他的谦逊不傲(1分)。两人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亡”是古今异义字, “数”应读shu,为屡次,屡次的意思。“或”依据语境可知是“有人,有的人”, “奇”依据语境可推知是惊奇,感到惊异的意思。 考点:此题考察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力量。 点评:平常要有肯定的文言学问积存,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需知道的。文下注解里面的词句,肯定要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记于心。并在此根底上,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另外依据语境去推断也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小题2】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之”是动词,只有d项中的“之”是动词。 考点:此题考察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力量。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察以实词据多。考察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固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留意理解,避开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存。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留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需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以”“威众” 益等。“以”是由于的意思,“威众”是威服众人的意思,益是更加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此题考察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力量。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纳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殊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需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固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依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问都是对文字主要内容的概括。【甲】段文字主要写陈胜吴广起义的缘由、谋划、和预备。【乙】两段文字主要写马援与孟冀的对话,说明自己虽已小有成就,但仍想干一番抵挡匈奴的大事的志向。 从两段文字可知,两文的仆人公都是有理想的,有献身精神的人。找到关键语句即可概括出来,如陈胜“等死,死国可乎”,马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考点:此题考察学生理解文章并概括的力量。 点评: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提取文中信息时,肯定留意文中的关键语句或语段可以将段落大致划分一下层次,再将各层意思连缀起来即可。主要内容概括可以看语段详写了什么,将其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查找人物的共同点,肯定要抓住关键语句,做到有根有据,在这个根底上,再加以概括就可以保证精确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