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
资源ID:87867078
资源大小:48.3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练习题一、单选题(共12题)1“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符合这段话中描述的“以前的大国”和“正在崛起的国家”分别是( )A法国、英国B美国、法国C德国、美国D英国、德国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刺杀事件B三国同盟的成立C三国协约的形成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3一战中德国制定了施里芬计划,其中心内容是集中大部分兵力在4到6周内击败法国,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掉过头来对付俄国,争取两三个月结束战争。下列标志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是(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4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51919年,英法美政府首脑坐在巴黎,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应如何分配。这反映了一战后( )A美国掌握霸权B国际冲突消除C大国强权政治D两极格局出现6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意等国领导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但在这次会议上他们也有共识。他们一致赞同( )A恢复欧洲势力均衡B削弱并且肢解德国C公平解决战后问题D防止苏俄势力扩展7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体系历经数次重大变革。在这些体系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系的时间最短,仅存在了近20年就迅速走向了瓦解。下列项中与该体系的内容密切相关的是( )承认波兰复国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 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ABCD8列宁评价某国际体系时说;“靠它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它”指的是( )A雅尔塔体系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C杜鲁门主义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9有学者在评价某一国际组织时说:“它关于维护和平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程序设计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爱好和平的人们设计的一种集体安全模式”。这一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B联合国C华沙条约组织D不结盟运动10从机制上看,使国联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成为空谈的主要原因是( )A国联的成员国并非真心维护世界和平B德国等具有发起战争危险的国家加入国联C国联的行政院的权力过大D国联形成决议坚持“全体一致”的原则11“欧洲已经被这场四年战争弄得动乱不宁,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却在加快推行工业化;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这段话论述的是( )A欧共体建立的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美苏冷战的根源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后果12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美国的生产能力大幅增长起来,日本开始取代欧洲在中国、印度和南美倾销商品,阿根廷和巴西也因此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冲击了传统世界经济格局B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觉醒C严重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D标志着国际政治中心从欧洲转向美苏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战爆发后,有北洋政府官员建议对德国宣战,认为这样既可以收复山东,又能借机让国际社会听到中国的声音。大战期间人力资源匮乏的英法相继在中国直隶、山东等省招募华工14万多人,从事战地和后方保障工作。大战结束后,广大华工得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不能收回山东时,纷纷投书谴责并踊跃捐款支持政府维护国家利益。留法万余华工举行集会,警告中国代表,若在和约上签字,就像北京学生声讨卖国贼一样对待之。时人在谈到中国代表拒绝签约的原因时说:“其力乃在巴黎之华工及学生”。归国后,许多华工找到了传播新思想的沃土,着手组织工会,维护工人的权利,成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生力军。摘编自赵德生一战华工与五四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赴欧华工的历史贡献。1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结束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材料三 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安全机制不包括美国和苏俄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这本身就是国联权力结构的严重缺陷,是国联最大的“先天不足”。而在国联内部,英法(在一段时期内还有意大利)占有更多的权力,这也与现实的大国实力格局相悖。国联的致命错误之一,就是把建立国际和平机制与处置战败国混在一起,以致国联事实上沦为了维护凡尔赛体系的一个工具,其基础便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徐弃郁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演变及前景(1)材料一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2)材料二中列宁指的是哪“两个大国”?华盛顿会议是怎样“埋下了第一批火种”的?(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苏俄和美国没有参加国联的原因。试卷第3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快速崛起,二者矛盾日趋尖锐化,最终引发了一战,故材料中的“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中的“以前的大国”和“正在崛起的国家”分别是英国、德国,D项正确;材料中的国家是英国和德国,不是法国、美国,排除A、B、C项。故选D项。2A【详解】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个偶发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A项正确;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为战争爆发埋下了隐患,是战争爆发的具体原因,不是导火线,排除B项;三国协约的形成是战争爆发的具体原因,不是导火线,排除C项;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是战争开始的标志,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1914 年,德军根据“施里芬计划”进攻法国,9 月,双方以150 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失败,标志其 “速决战”破产,C项正确;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是施里芬计划破产后才发生的,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4B【详解】根据材料“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可知,体现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B项正确;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表述有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英法美政府首脑坐在巴黎,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应如何分配”,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大国强权统治世界的状况,C项正确;一战结束后美国还没有掌握世界霸权,排除A项;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矛盾,国际冲突并未消除,排除B项;两极格局出现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C项。6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D项正确;A项是英国的意图,排除;B项是法国的意图,排除;巴黎和会是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公平”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7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凡尔赛体系中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承认波兰复国,正确,在华盛顿体系中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正确,A项正确;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是雅尔塔体制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8D【详解】依据材料“靠它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该体系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因此列宁评价其为“靠它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D项正确;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排除A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1946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根据材料“它关于维护和平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程序设计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爱好和平的人们设计的一种集体安全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联盟,A项正确;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排除B项;华沙条约组织与材料“维护和平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符,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注意题干中的“从机制上看”,机制方面的原因指制度方面的问题,D项属于机制方面的原因,D项正确;AB项叙述不准确,也不符合“机制”的要求,排除A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根据“这场四年战争”“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四年,这次战争严重削弱了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B项正确;“这场四年战争”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67年欧共体建立,排除A项;“这场四年战争”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开始冷战,排除C项;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提升,日本挤占欧洲在亚太地区的市场,阿根廷和巴西建立了工业体系等,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冲击了传统世界经济格局,A项正确;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美国、日本经济实力提高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一战严重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排除C项;国际政治中心从欧洲转向美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3(1)原因:中国政府希望借参战收回山东的权益、争取国际地位;一战期间,英法缺乏劳动力。(2)贡献:推动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助推五四运动取得胜利;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国内工人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战爆发后,有北洋政府官员建议对德国宣战,认为这样既可以收复山东,又能借机让国际社会听到中国的声音”可知,中国政府希望借参战收回山东的权益、争取国际地位;根据材料“大战期间人力资源匮乏的英法相继在中国直隶、山东等省招募华工14万多人,从事战地和后方保障工作”可知,一战期间,英法缺乏劳动力。(2)贡献:根据材料“大战期间人力资源匮乏的英法相继在中国直隶、山东等省招募华工14万多人,从事战地和后方保障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根据材料“大战结束后,广大华工得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不能收回山东时,纷纷投书谴责并踊跃捐款支持政府维护国家利益。留法万余华工举行集会,警告中国代表,若在和约上签字,就像北京学生声讨卖国贼一样对待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助推五四运动取得胜利;根据材料“归国后,许多华工找到了传播新思想的沃土,着手组织工会,维护工人的权利,成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生力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国内工人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14(1)国家:英、法等国。原因: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办法: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2)国家:美、日。方式: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拆散了英日同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力量;日本在中国问题上受到限制,从而为后来的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火种。(3)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苏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被排斥在外;美国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目标没有实现;英法等传统欧洲列强的抵制。【详解】(1)国家:根据材料一中的“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信息可知,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同盟国作战,加速了一战结束,再结合所学协约国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材料一中的“协商国”主要是指英、法等国。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战争机会向双方进行军火贸易,大发战争财;在战争后期又直接加入协约国集团,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办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解决武力”的办法是“十四点原则”。(2)国家:根据材料二中的“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列宁所指的“两个大国”是美国和日本。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拆散了英日同盟,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力量,日本在中国问题上受到限制,从而为后来的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火种。(3)原因:根据材料三中的“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安全机制不包括美国和苏俄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这本身就是国联权力结构的严重缺陷,是国联最大的先天不足”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苏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却被排斥在外,而美国却受到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致使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目标没有实现也未参加;根据材料三中的“在国联内部,英法(在一段时期内还有意大利)占有更多的权力,这也与现实的大国实力格局相悖”信息可以得出,英法等传统欧洲列强的抵制。答案第7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