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书愤》预习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87867806
资源大小:42.9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蜀相》《书愤》预习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蜀相书愤预习学案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自学提纲学习方法 : 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三、知识准备: 1、杜甫,字子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3、书愤 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知识梳理1、确定蜀相一诗的形式,七律诗,有八句,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诗歌的学习,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格律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2、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学法指导: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学会朗读。3、诵读指导: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4、 蜀相思路及感情:首联(起):寻访祠堂(欣慰) 叙事颔联(承):祠堂春色(感伤) 写景颈联(转):丞相功业(仰慕) 评论末联(合):壮志未酬(叹惋) 抒情5、书愤: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以实写虚,“北望中原气如山”,用有形的“山”来形容无形的“气”,突出“气”的坚毅、豪迈、轩昂;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诗歌还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例如,颔联对仗工整,描画白雪皑皑,秋风萧萧,万马奔腾战船横空的征战场面,从而赞美当年气吞残虏,挥戈卫边的爱国将士,是对“气如山”这种豪情具体形象的说明,从中可以看到作者战斗的热情。此联表面写宏大的场面,实际歌颂英勇的战士,表面写战争,实际抒发感情。五、预习自测A级1字词积累 字音祠( )堂柏( )森森映阶( )开济( )好( )音 字形祠( )柏( ) 频( ) 捷( )伺( )泊( ) 濒( ) 睫( )2、用“”划分下面四句诗的节拍。 (1)丞相祠堂何处寻 (2)锦官城外柏森森 (3)映阶碧草自春色 (4)出师未捷身先死3、背诵并默写蜀相书愤。随 记蜀相书愤课时学案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史继云 审核:党英明 审批:王坡一、 学习目标: 1. 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古诗“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构思和反衬的手法。 2.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答题能力。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二、探究导航:1、蜀相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2、书 愤(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三、课堂达标检测随记:B级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2007年高考·湖北卷)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2)(2005年高考·浙江卷)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3) ,一览众山小。(4) ,语不惊人死不休。 C级1对陆游的书愤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这首诗是诗人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其大意是追求诗人早年的抱负,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B诗的前两联写现在,抒发诗人的抗敌抱负。后两联写过去,“塞上,”两句着重写诗人的悲愤;“出师”两句是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C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愤的,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涵其中。D诗的风格有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沉重的心情。2对诗词运用的手法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B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比喻) 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比兴) D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问)3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