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87867952
资源大小:138.7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讲义复习目标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知识点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1)背景:汉末察举制失去了“乡里清议”的社会基础,士族操纵选官。(2)时期:魏晋南北朝。(3)方式及标准: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官;主要依据家世,其次是德才。(4)影响从选官方式上看,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从选官标准上看,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2科举制(1)背景:士族衰落,庶族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2)时期:隋朝开创,唐朝完善,沿用至明清。(3)方式及标准:考试成绩。(4)影响进步性: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局限性:考试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禁锢了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明清八股取士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1学术前沿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度的关系从汉末起门阀制度正在滋长,现实的政权基础建立在世家大族所支配的经济结构上面,因此,所有的政治制度必须为其服务。九品中正创立时尽管有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的企图,事实上却加重了大族在地方上的威权,从而巩固了门阀的统治。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解读:在东汉以来的世族地主向门阀士族地主转化的历史过程中,九品中正制成为加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重要催化剂。九品中正制沦为扩大士族势力、巩固门阀制度的工具。2图解历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知识点三省六部制1创立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完善。2内容(1)职权分工: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审核和执行诏令,三省长官执宰相之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设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3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3学习情境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想一想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提示:相权一分为三,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了皇权。知识点赋税制度1租调制(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2租庸调制(1)内容:唐初,继承了均田制,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2)影响: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3两税法(1)背景:土地买卖和兼并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2)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3)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概念阐释均田制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作为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的均田制,在历史的长河中历时约三百年。5学术前沿从租调制到租庸调制演变特征从曹操实行租调制到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完全废止,租调制前后有将近600年的发展史。这时期的赋税制度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从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对小块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方面来保证国家赋税的基础。第二,注意按负担能力平均赋税。曹魏按田亩征田租,西晋按户等征户调,以及均田制下按丁夫征租调,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解读:以人丁为计征对象的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一旦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丧失土地,这种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就不可维持。5/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