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
资源ID:87871900
资源大小:1.17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一、单选题 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 + 3H22NH3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Dv正(N2)=2v逆(NH3)2在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不可以利用的相关性质为A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B颜色的深浅C固体物质量的多少D反应的剧烈程度3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刚性容器中加入1mol环戊烯( )和2molI2发生可逆反应(g)+I2(g)(g)+2HI(g) H>0,实验测定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2min内,环戊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1·min-1B环戊烯的平衡转化率为75%C有利于提高环戊烯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高温低压D该反应平衡常数为5.4mol·L-1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化学方程式:2NM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M的浓度是N的浓度的2倍5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ABCD6如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进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a与b相比,b的活化能更高B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Ca与b相比,a中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比更高Da与b相比,a对应的反应速率更快7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HI(g)H2(g)+I2(g)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K2的关系为(平衡常数为同温度下的测定值AK1=K2BK1=K2CK1=2K2DK1=8腺苷三磷酸(ATP)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其与腺嘌呤核苷酸(ADP)的结构及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DP由戊糖、碱基、磷酸脱水缩合而成BATP与ADP均属于磷酸酯类化合物CATP水解为ADP时,断裂化学键需要的总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时释放的总能量D37、pH约为7时,ATP水解为ADP需要酶的辅助,因此该过程是非自发的9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g)2B(g)3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同时生成nmolD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1.5nmolC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10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在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在中充入1mol CO2 和1mol H2,在中充入2mol CO 和2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容器中正反应速率:IIIB两容器中的平衡常数:IIIC容器 中CO2的物质的量比容器中CO2的少D容器 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 的转化率之和大于111在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图1表示时容器中、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体积分数随起始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B由图2可知反应,正反应吸热且C若在图1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和,此时D时,向空容器中充入和,达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小于0.5二、填空题 12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0.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4molN2和1.2molH2,进行反应,2s后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为起始时的3/4,试回答:(1)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断开3molH-H键的同时断开2molN-H键Bc(N2) : c(H2): c(NH3) =1:3:2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容器内密度不变(2)N2的转化率1%=_,若相同条件下,此反应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进行,保持压强不变,达到平衡,则N2的转化率2%_1%(填“>”、“<”或“=”)(3)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若此时再加入0.6molN2和0.4mol NH3,则平衡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填字母,下同)。At0t1Bt1t2Ct2t3Dt3t4 Et4t5 Ft5t6(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t1时刻_;t3时刻_;t4时刻_。(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At0t1 Bt2t3Ct3t4 Dt5t6(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_。14在金催化剂表面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则水煤气变换反应的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_,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15(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 H92.4 kJ/mol。该反应中的H2制取成本较高,工业生产中往往追求H2的转化率。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填字母代号)。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N2浓度d及时移走生成物NH3 e使用高效催化剂(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mol/L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发生的转化反应_。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减弱,CrO42-的平衡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硫酸工业中, 是重要一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某温度下,若的平衡常数,则在同一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2)在恒温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发生反应,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内,平衡后的转化率1=_。其他条件不变,反应若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的转化率2_(填“>”“=”或“<”)1,平衡常数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要使平衡常数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3)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和,平衡时的体积分数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B、C三状态中,的转化率最大的是_点,当达到平衡状态的体积分数可能是D、E、F三点中的_点。17和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为。(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加入萃取溶液中的,上述平衡如何移动?_(2)请设计一种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方案。_18(1)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溶液呈红色。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存在下述平衡: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5滴浓的溶液,溶液颜色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颜色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2)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氨的反应:,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_(用含、的式子表示)。加催化剂的曲线_(填“”或“”)。在一定条件下,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_(填字母代号)。AB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同时消耗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19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0.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t1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v逆(填“”“”或“=”);(2)4分钟内,CO2的转化率为_;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3)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其反应速率的是_(填序号)。降低温度减少铁粉的质量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20氨气中氢含量高,是一种优良的小分子储氢载体,且安全、易储运,可通过下面两种方法由氨气得到氢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0.1mol NH3通入3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此时容器内总压为200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若保持容器容积不变,t1时反应达到平衡,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0t1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H2)=_mol·L-1·min-1(用含t1的代数式表示);(2)t2时将容器容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并保持不变,图中能正确表示压缩后N2分压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用图中a、b、c、d表示),理由是_(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_。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gG(g)+hH(g) K=,其中p=100kPa,pG、pH、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21氧化剂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某实验小组以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实验编号温度()反应物催化剂20253%溶液无20255%溶液无20255%溶液0.1g20255%溶液12滴1溶液30255%溶液0.1g(1)实验和的目的是_。同学甲在进行实验和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写出一种即可)。(2)实验、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分析该图能得出的结论是_,_;(3)同学乙设计了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生成20气体为准,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4)向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6A、0.2C和一定量(未知)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请回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若,则内反应速率_,A的转化率为_;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是_;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初始状态的_倍。试卷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C【分析】N2 + 3H22NH3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等变量不再变化,据此判断。【详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和容器容积均不变,因此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平衡前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v正(N2)=2v逆(NH3),速率之比不等于系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2C【详解】A其它条件不变,增大气体体积、减小体系压强,反应速率减小,A可以利用;B其它条件相同,颜色深浅变化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可以利用;C对于固体而言,物质的量的多少对化学反应速率不产生影响,C不可以利用;D反应越剧烈,反应速率越大,D可以利用。答案选C。3D【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容器内起始总压为,2min时总压为,平衡时总压为,恒温恒容,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列“三段式”如下:列方程:,则,A项正确;B平衡时,列“三段式”如下:,则,环戊烯的平衡转化率为,B项正确;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且生成物中气体的系数之和大于反应物中气体系数之和,升高温度,减小压强有利于提高环戊烯平衡转化率,C项正确;D该反应平衡常数,D项错误;故选D。4A【详解】A在时,N的物质的量为4,减少了4,M的物质的量为4,增加了2,反应在t3时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正确;B以后 ,M、N的物质的量还在变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正反应速率不等于逆反应速率,B错误;C时刻前后的一定时间内,反应混合物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因此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错误;D时,N的物质的量为6,M的物质的量为3,则N的浓度是的浓度的2倍,D错误;故选A。5A【详解】设起始A和B的体积分别为a、ba-0.05V+b-0.15V+10%V=V,a+b=1.1V。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反应到平衡消耗气体A体积为0.05VL,消耗B的体积为0.15VL,故选A。6B【详解】Aa与b相比,a的活化能更高,故A错误; B正反应放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故B正确;Ca与b相比,b活化能小,b中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比更高,故C错误;Da与b相比,b活化能越小,b对应的反应速率更快,故D错误;选B。7D【详解】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 ,反应:HI(g)H2(g)+I2(g)的平衡常数,对比两者表达式可得出,即K1=,故选D。8D【详解】AADP由戊糖 、碱基 的脱水产物,与二个磷酸分子的脱水产物,通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A正确;BATP与ADP均含有磷酸酯基,所以二者都属于磷酸酯类化合物,B正确;CATP水解为ADP时,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断裂化学键需要的总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时释放的总能量,C正确;D37、pH约为7时,ATP水解为ADP,加入的酶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并未改变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该过程仍是自发的,D错误;故选D。9A【详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同时生成nmolD,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B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相等,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所以当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时,不能确定反应达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1.5nmolC,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同,不一定达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质量、容器的体积始终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详解】A若两容器保持恒温,则为等效平衡,正反应速率相等,现为恒容绝热容器,I中温度升高,II中温度降低,所以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温度I比II高,正反应速率:III,A不正确;B由A中分析可知,达平衡时容器I的温度比II高,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所以两容器中的平衡常数:III,B不正确;C若温度不变,容器I和容器II中CO2的物质的量相等,现达平衡时,容器I的温度比II高,升温时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容器中CO2的物质的量比容器中CO2的少,C正确;D若温度不变,容器I和容器II为等效平衡,则此时容器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 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现容器II的温度比容器I低,相当于容器I降温,平衡正向移动,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减小,所以容器 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 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D不正确;故选C。11D【分析】图甲可知,时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B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4 mol -0.2 mol =,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2mol,各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A(g)+B(g)C(g)。可计算平衡常数K=25。【详解】A由图甲可知,时5min达到平衡,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故 ,选项A错误;B在一定的温度下只要A、B起始物质的量之比刚好等于平衡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平衡时生成物C的体积分数就最大,A、B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即a=2。由图乙可知,:一定时,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选项B错误;C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向体系中充入0.2 mol B和0.2 mol C,由于B和C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Qc=K,平衡不移动,故,选项C错误;D由图可知,时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为、,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x:y:1:1,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为,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A 和1 mol B达到平衡等效为原平衡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达到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小于,选项D正确。答案选D。12(1)C(2) 50%, >(3) L2/mol2 不移动【分析】题中发生反应N2+3H22NH3,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1)A断开3molH-H键应断开6molN-H键,A错误;B各物质的浓度成比例关系,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C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体系中质量守恒m恒定,当不变时,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发生变化,故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密度,m恒定,V恒定,故密度为定值,故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故选C。(2) 由题得:0.4-x+1.2-3x+2x=1.6×=1.2 x=0.2molN2的转化率;反应正向进行,压强减小,要求压强不变相当于加压,平衡正移,N2的转化率增大,故2%1%。(3),将(2)中数值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代入可得K=L2/mol2;再加入0.6molN2和0.4mol NH3,则N2为0.8mol,H2为0.6mol,NH3为0.8mol,转化成浓度,代入平衡常数公式,可得K=L2/mol2,故平衡不移动。13 ACDF C E B A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t0t1、t2t3、t3t4、t5t6时间段内,v正、v逆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2)t1时,v正、v逆同时增大,且v逆增大得更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1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t3时,v正、v逆同时增大且增大量相同,平衡不移动,所以t3时改变的条件是加催化剂。t4时,v正、v逆同时减小,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4时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3)根据图示知,t1t2、t4t5时间段内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含量均比t0t1时间段的低,所以t0t1时间段内NH3的百分含量最高。(4)t6时刻分离出部分NH3,v逆立刻减小,而v正逐渐减小,在t7时刻二者相等,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据此可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为 。14 小于 2.02 【详解】起始状态反应物的相对能量为0,最终状态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为-0.72eV,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变换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小于0;改历程中两次能垒分别为1.59 eV-(-0.32 eV)=1.91 eV,1.86 eV-(-0.16 eV)=2.02 eV,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2.02 eV;该步骤的反应物为相对能量为-0.16eV的物质:COOH*+H*+H2O*,生成物为相对能量为1.41eV的物质COOH*+2H*+OH*,由此可得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H2O*= H*+OH*。15 acd 2CrO422HH2OCr2O72 减小 1×107 小于【详解】a选项,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b选项,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c选项,增大N2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d选项,及时移走生成物NH3,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e选择,使用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故e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cd;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发生的转化2CrO422HH2OCr2O72,故答案为2CrO422HH2OCr2O72;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减弱,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CrO42 2H H2O(g) Cr2O72起始量 1.0 mol/L 0 0 0转化量 0.5mol/L 0.5mol/L 0.25mol/L 0.25mol/L平衡量 0.5mol/L 1×107mol/L 0.25mol/L,故答案为减小;1×107;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即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H<0,故答案为小于。16(1)(2) 75% 不变 升高温度(3) A D【分析】的平衡常数K=,的平衡常数K=,据此分析解答;根据v=,结合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若n(SO2)不变,的比值越小,说明n(O2) 越大,相当于充入氧气,平衡正向移动,结合图象分析解答。【详解】(1)某温度下,若的平衡常数,即K=100;则在同一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2)测得10min内,则n()=7.5×10-3molL-1min-1×10min×2L=0.15mol,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则的转化率为×100%=75%;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恒温恒容下条件下,到达平衡时压强比起始压强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等效为在恒温恒容下的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即转化率21;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要使平衡常数减小,可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答案为:75%;不变;升高温度;(3)若n(SO2)不变,的比值越小,说明n(O2) 越大,相当于充入氧气,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越大,因此的转化率最大的是A点;根据图象,的比值越大,平衡时的体积分数越大,当达到平衡状态的体积分数应该大于C,可能是D、E、F三点中的D点,故答案为:A;D。17(1) 正向移动(2)平衡后加入FeCl2溶液或碘水【详解】(1)平衡常数是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方程式系数幂次方)乘积之比或反应产物与反应底物的浓度(方程式系数幂次方)乘积之比,中涉及物质均能溶于水,因此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后加入萃取溶液中的,减小,平衡将正向移动。(2)增大生成物浓度可使平衡逆向移动,设计一种促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方案为平衡后加入FeCl2溶液或碘水,可使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平衡后加入FeCl2溶液或碘水。18 变深 不变 (E1-E2)kJ/mol BD【详解】(1) 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存在下述平衡:,其离子方程式为: ,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5滴浓的溶液,SCN浓度增大,平衡右移,则溶液颜色变深。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固体,反应相关的粒子浓度均未改变,故平衡不移动,溶液颜色不变。(2)焓变=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则 (E1-E2)kJ/mol;。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加催化剂的曲线。A若,则说明未平衡,A不选;B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必定生成、同时消耗,则,故已平衡,B选;C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起始物质的量,时难以说明各成分的量是否不再改变,不一定平衡,C不选;D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说明已经平衡,D选;则答案为BD。19 或71.4% 0.125mol·L-1·min-1 【详解】(1)由图象可知,t1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仍正向进行,因此v正v逆;(2)根据图象,4min内,CO2的浓度变化量为0.7-0.2=0.5mol/L,则CO2的转化率为,CO的浓度变化量为0.5-0=0.5mol/L,则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3)降低温度,活化分子数减少,有效碰撞几率减小,反应速率减慢,符合题意;铁粉为固体,减少铁粉的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符合题意;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20(1)(2) b 容器容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时,N2分压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时,容器容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该平衡逆向移动,所以N2分压先变为原来的2倍,后逐渐减小(3)0.48【详解】(1)密闭容器中0.1mol NH3总压为200kPa,则如图t1时H2的分压为120kPa,则H2的物质的量n(H2)=,则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H2)=;(2)t2时刻容器体积迅速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则N2的分压迅速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cd错误;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N2的分压应比原来2倍小,则b正确,a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3)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时,p(N2)=40kPa=0.4p、p(H2)=120kPa=1.2p、p(NH3)=120kPa=1.2p,则K=。21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升高相同温度)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产生20气体所需的时间 0.006 60% 0.08 1【详解】(1)实验和的浓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学甲在进行实验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便于比较,需要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升高相同温度),故答案为: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升高相同温度);(2)由图可知,、中的反应速率大,说明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中的反应速率小,说明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3)反应是通过反应速率分析的,根据,所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时间(或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故答案为:产生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4)由图可知,A、B的物质的量减小,C的物质的量增加,且t1时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A、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0.15-0.06)(0.11-0.05)=32,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反应为3AB+2C,故答案为:3AB+2C;若t1=10时,则内以C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t1时,A的转化率为,故答案为:0.006;60%;由A和C的变化量之比为(0.15-0.06)(0.11-0.05)=32,可以推出B的变化量为0.03mol/L,容器的体积为4L,所以B起始的物质的量是(0.05-0.03)×4mol=0.08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其分子数之比。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保持不变,所以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保持不变,为初始状态的1倍,故答案为:0.08mol;1。答案第1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