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国志鲁肃传》.docx
-
资源ID:87875339
资源大小:48.1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国志鲁肃传》.docx
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国志·鲁肃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时孙策已甍,孙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近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建安二十二年卒,肃年四十六。(节选自三国志·鲁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B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C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D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桓文,是齐桓公、晋文公的并称。有一种说法,春秋五霸除了桓文二人,还有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B文中的“宇”是房檐的意思,泛指房屋。宇下,指屋檐之下。而“宇内”则指的是天下的意思。C士林,指文人士大夫阶层。有时也泛指学界。而“杏林”则是中医学界的代称,人们常用来称颂医生。D四海,指天下各地。古人按方位分为西海、北海、东海和南海,其实就是今天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曾经领着几百人专程拜访鲁肃,并向他借粮。鲁肃毫不犹豫,非常大方与慷慨,这让周瑜很是惊奇。B鲁肃对汉末的天下形势有比较清晰的洞察,他主张孙权应该立足江东,审时度势,避免引起别人嫌弃。C曹操率大军向江东进兵。孙权手下诸将几乎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只有鲁肃向孙权晓以利害,坚决反对降曹。D打败曹操之后,孙权亲自迎接鲁肃,不料鲁肃并不感到满足。原来鲁肃的理想是能够帮助孙权成就帝业。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孙权对鲁肃的赏识与器重有哪些表现?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操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会祖母亡,还葬东城。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肃答然其计。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权即见肃,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注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周瑜病困,上疏曰:“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亦为发哀。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注桓文:齐桓公、晋文公。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B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C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D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字公瑾,二十四岁时即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B足下,旧时交际用语,指上级称下级或同辈相称的称呼。后专用于同辈。C江东,又称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东晋及南朝各代的根据地所在。D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大夫之死称为“卒”,士之死称为“不禄”。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肃仗义疏财,深得人心。鲁肃家里很富裕,但他却将家中的钱财物品大量散发,用于赈济贫困,结交士人,乡里的人都很敬重他。B鲁肃交好周瑜,视为知己。鲁肃被周瑜看成是难得的人才,所以与他结交;周瑜病危时,鲁肃又被周瑜推荐给孙权,代替自己统率军队。C鲁肃深谋远虑,目光长远。鲁肃主张占据江东与群雄鼎立,将长江流域据为己有,等待机遇以号令天下等策略,得到了孙权的高度称赞。D鲁肃恩威并施,树大招风。他接替周瑜统率军队后,广泛施行威仪恩德,军队人马增加;也因此被张昭认为年轻疏狂,建议孙权罢免他。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0周瑜是用哪些理由劝说鲁肃放弃归附郑宝的打算而听从自己的建议的?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大散财货,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刘表死,肃进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权即遣肃行。至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肃径迎之,劝备与权并力。备甚欢悦。备遂到夏口,遣亮使权,肃亦反命。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节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减)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B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C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D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侨、札之分:春秋郑国公孙侨(子产)与吴国公子季札在外交事务中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以表友情。后以此比喻朋友之交。B薨:诸侯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死,庶人曰卒”。C桓文: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并称。孟子中就有齐宣王问询“齐桓晋文之事”。由此可见孙权也想要建功立业,称霸天下。D吊:吊丧的意思。鲁肃要去悼念死去的刘表,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以借机行事。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肃为人不吝惜财物,愿以财物助人。不只是得到乡里之人的赞誉,也得到身为居巢长的周瑜的认可。B鲁肃在选择自己的出路时很有理性。虽然袁术给了自己东城长一职,但认为袁术不会有大发展,所以带人向南投靠周瑜。C鲁肃才华与众不同。孙权与他初次相谈,就发现鲁肃对天下形势的客观分析与众不同,后来曹操要东进,孙权更深感鲁肃的不可替代。D鲁肃一心要帮助刘备。因为刘备堪称天下的英雄,且拥有十分有利的荆州,所以他说服了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答案1、B句意:鲁肃出生的时候就没有父亲,与祖母一起生活,家里比较富裕,鲁肃性情喜好赠与别人东西。这个时候天下已经大乱,鲁肃不管理家中事务,大散财货来赈济穷苦人,把结交读书人作为自己的事务,特别受同乡人的欢迎。本题中,“与祖母”作“居”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家事”这里是名词,是“治”的宾语,不能拆分,排除CD。2D古今“四海”的内涵并不相同。古人依据方位分别四方海域分为东西南北海。东海便是指大陆东方的海域,也就是今天的黄海。南海还是指今天的南海。西海则有点特殊,因为我国西边处于亚欧大陆内部,所以西方并不存在真正的海洋。北海指的是当今的渤海。3B“避免引起别人嫌弃”错误,“规模如此,亦自无嫌”的意思是我们有这样的局面,没有人会猜疑你。4(1)周瑜于是向孙权举荐鲁肃,认为他的才能适合辅佐当世君王,应该广泛寻求像他这样的人才,来成就功业。(2)刚才观察众人的议论,(他们)专门是要妨碍将军的,(您)不值得同他们共同谋划大事。(3)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5初见鲁肃,交谈后特别高兴。不理会张昭对鲁肃的诋毁,并赏赐鲁肃母亲衣物。听到鲁肃的抗曹主张,感到欣慰并重用他。击败曹操后,孙权隆重迎接鲁肃。孙权听说鲁肃的理想之后,抚掌欢笑。参考译文:鲁肃字子敬,是临淮东城人。出生的时候就没有父亲,与祖母一起生活,家里比较富裕,鲁肃性情喜好赠与别人东西。这个时候天下已经大乱,鲁肃不管理家中事务,大散财货来赈济穷苦人,把结交读书人作为自己的事务,特别受同乡人的欢迎。周瑜担任居巢长,率领数百人拜访鲁肃,并请求鲁肃资助粮食。鲁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鲁肃就指一囷给周瑜,周瑜更加知道鲁肃的不凡,于是相互结成好朋友。周瑜东渡,鲁肃于是同他同行,把家留在曲阿。当时孙策已死了,孙权还住在吴县,周瑜于是向孙权举荐鲁肃,认为他的才能适合辅佐当世君王,应当广泛寻求像他这样的人才,来成就功业。孙权马上召见鲁肃,与他交谈后便非常高兴。孙权单独叫鲁肃密谈,说:“现在汉朝即将倾覆,天下风起云涌,我继承父亲与兄长留下的基业,也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你已经光临我这里,将用什么来帮助我?”鲁肃说:“鲁肃我私下推想,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不可能一下子被铲除。我替将军您谋划,只有占据江东,来静观天下的分裂。我们有这样的局面,没有人会猜疑你。”张昭责怪鲁肃不够谦逊,很是诋毁他,说鲁肃年少草率,不能重用。孙权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更加敬重他。赏赐鲁肃母亲衣服帏帐,生活用物,家中又像过去一样殷实。孙权得到曹操要东来的消息,和众将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曹操,而只有鲁肃没有说话。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心意,握住他的手说:“您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观察众人的议论,(他们)专门是要妨碍将军的,(您)不值得同他们共同谋划大事。现在只有像鲁肃我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操罢了,而将军您却不行。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鲁肃我投降曹操,曹操会把鲁肃我送回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可能会做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乘坐牛车,带着吏卒,在士大夫们交游,逐级升迁还可能会做州郡长官。如果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在哪里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的主张,使我很失望;现在您阐明大计,正和我的心意相同,这是上天把您赐给我啊。”随即任命周瑜掌管此事,让鲁肃做赞军校尉,帮助谋划策略。曹操大败撤退,鲁肃当即先返回吴郡,孙权隆重地邀请众位将领迎接鲁肃。鲁肃正要入殿阁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施礼,并对他说:“子敬,我为您扶鞍下马来迎接您,足以使您感到显赫荣耀了吧?”鲁肃快步赶上前说:“还不够。”众人听到这话,没有不感到惊愕的。大家就座后,鲁肃慢慢举起马鞭说道:“我希望将军您的威仪恩德遍于四海,统一九州,能够成就帝王大业,那时再用迎接贤士贵宾的软轮安车征召我,这才算显赫荣耀呢。”孙权拍掌欢笑。鲁肃建安二十二年逝世,享年四十六岁。6、B句子大意是:当今天下豪杰一起起义,您的资质才能,尤其适宜于当前局势。近来有个叫郑宝的人,现在在巢湖,聚集民众一万多人,占据的土地肥沃,庐江一带的人很多去依附他,何况我们这些人呢?“方今天下豪杰并起”中,“天下豪杰”为主语,“并起”为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排除选项AC;“庐江间人”做“依就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7B“指上级称下级或同辈相称的称呼”错误。“足下”指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敬辞。8D“也因此被张昭认为年轻疏狂,建议孙权罢免他”强加因果,从文中看,张昭否定鲁肃在前,“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后面才是“周瑜病困,上疏曰: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可见鲁肃接替周瑜统率军队在后,故选项中的因果关系并不成立。9(1)现在汉室倾覆危亡,四方纷乱不定,我继承父兄遗留的功业,想要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2)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10自光武帝以来君臣有相互选择的自由,因此,鲁肃有选择归附谁的权利。孙权亲贤重士,正在招纳录用人才。将来继承天命取代刘氏的人会出现在东南方。参考译文:鲁肃字子敬,是临淮郡东城县人。他一出生就失去了父亲,和祖母生活在一起。他家中富有钱财,生性喜好施舍。那时天下已经大乱,鲁肃不治理家财事务,大量地散发钱财物品,标价出售田地,将赈济贫困结交士人作为最重要的事,很得乡里民众的欢心。周瑜知道鲁肃是奇才,于是相互交结友好,结成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的情谊。周瑜东渡长江,鲁肃就和他一同前往,把家留在曲阿县。恰巧祖母去世,鲁肃返回把她安葬在东城。刘子扬和鲁肃交好,给鲁肃写信说:“当今天下豪杰一起起义,您的资质才能,尤其适宜于当前局势。近来有个叫郑宝的人,现在在巢湖,聚集民众一万多人,占据的土地肥沃,庐江一带的人很多去依附他,何况我们这些人呢?看他的形势,还可能大量收集人才,时机不可丧失,您尽快做出抉择。”鲁肃回信同意他的意见。周瑜对鲁肃说:“从前马援回答光武帝说当今时代,不只是君王选择臣下,臣下也选择君王。如今这里的主人亲近贤才、尊重士人,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而且我听说前辈哲人的秘论,继承天命取代刘氏的人,必定兴起在东南方向,推算时事形势,正是应合历数,终究会成就帝业,以顺应上天符命,这正是有志之士攀龙附凤、奔走建功的时候。我正明白了这些,您不必把子扬的话放在心上。”鲁肃听从了他的话。孙权马上召见鲁肃,趁机秘密商议说:“现在汉室倾覆危亡,四方纷乱不定,我继承父兄遣留的功业,想要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您既然惠顾,将怎样来辅佐我呢?”鲁肃回答说:“我私下里推想,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不可能很快除灭。替将军您谋划,只有占据江东与群雄鼎立,以观察天下的时机。剿灭黄祖,进攻刘表,直至全部的长江流域,占据为已有,这样以后称帝王号来谋取天下,这就是汉高帝一样的事业。”孙权说:“现在尽力占有一方土地,是希望来辅佐汉室罢了,您的这些话不是我能想到的。”张昭嫌怪鲁肃谦虚敬让不够,有些责难诋毁他,说鲁肃年轻疏狂,不可任用。孙权不因此而介意,反而更加敬重鲁肃。周瑜病危,上奏疏说:“鲁肃的机智谋略足以胜任,请用鲁肃来接替我。”孙权就授任鲁肃担任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军队。鲁肃起初驻扎在江陵,后来下移驻守陆口,威仪恩德广泛深入,人马增加到一万多人,授任汉昌太守、偏将军。鲁肃年纪四十六岁,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孙权为他发丧,又亲自参加葬礼。诸葛亮也为他哀悼。孙权称帝,登临祭坛,回头对公卿大臣说:“从前鲁子敬曾说到此事,他可以说是看明了事理形势啊。”11、D“还葬”是归乡安葬,“东城”是“还葬”的地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选项AB;“时”作后一句“孙策已薨”的时间状语,意思为“当时孙策已去世”,所以应在“时”前断开,排除选项C。故选D。句子翻译:时逢他的祖母亡故,便将灵柩送归东城安葬,安葬完毕后回到曲阿。当时孙策已去世,孙权尚在吴郡,周瑜因此向孙权推荐鲁肃有辅佐济时之才,认为应当对这种人广为招致,以成就帝王的功业,而不可让他们离去。12B“大夫死曰不禄,士曰死,庶人曰卒”错误,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13D“鲁肃一心要帮助刘备”和“且拥有十分有利的荆州”错误,由原文“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可知,后来刘备前来京口拜见孙权,请求都督荆州,只有鲁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便共同抗击曹操。曹操听到孙权将土地资助刘备,当时他正在写信,震惊得把笔都掉在地上。由此可知,鲁肃是想共同抗击曹操,而并非一心要帮助刘备,荆州是后来孙权借给刘备的,不是拥有荆州。14(1)张昭责怪鲁肃谦逊不足(不够谦虚),大为诋毁他,说鲁肃年轻考虑不周,不可任用(他)。(2)先前(刚才)我细察大家的主张,专门想要误导将军您(让将军您失误),不值得(不能够)跟他们谋划大事。翻译: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人。他生下不久便失去了父亲,和祖母一起生活。家庭富有财产,性格颇爱施舍,大量散发家中钱财,深得当地人们欢心。周瑜任居巢长,率领几百人去拜访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鲁肃家有两仓米,各三千斛,他于是用手指着一仓就让周瑜取去,周瑜就更加了解到他与众不同,于是与他结为友好,其情谊有如公孙侨、季札一样。袁术听到鲁肃的名声,就任命他为东城县长。鲁肃见袁术没有制度法纪,不会成就大事,于是携带族中老弱之人和有侠气的青少年一百多人,南往至居巢投奔周瑜。周瑜率兵东渡长江,鲁肃于是与他同行,将家属留在曲阿。时逢他的祖母亡故,便将灵柩送归东城安葬,安葬完毕后回到曲阿。当时孙策已去世,孙权尚在吴郡,周瑜因此向孙权推荐鲁肃有辅佐济时之才,认为应当对这种人广为招致,以成就帝王的功业,而不可让他们离去。孙权立即接见了鲁肃,同他谈话后非常欣悦。各位宾客告退后,鲁肃也告辞出来,而孙权却单独把他挽留回来,两人合榻对饮。于是孙权与鲁肃秘密商议:“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鲁肃回答说:“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张昭责怪鲁肃不够谦虚,对他颇有诋毁,说鲁肃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孙权不以张昭的话为然,反而更加看重鲁肃。刘表死后,鲁肃劝说孙权:“荆楚之地与我们吴国邻接,顺水而往可达北方,外连江、汉,内隔山陵,有如金城坚固,沃野万里,士民富足,如果占有这块地盘,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业的基础。如今刘表刚刚去世,两个儿子素来不和,军中的将领也由此分为两派。加之刘备是天下枭雄,与曹操存在矛盾,寄身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我请求奉命前往荆州向刘表的儿子们吊唁,并慰劳他们军队中的将领,以及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乐于从命。”孙权当即派遣鲁肃前往。鲁肃行至夏口,听说曹操已前往荆州进军,日夜兼程。待鲁肃赶到南郡,而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刘备惊惶奔走,准备南渡长江。鲁肃直接去迎见刘备,劝说刘备与孙权合作抗曹。刘备十分高兴。刘备于是到夏口,派诸葛亮出使东吴拜见孙权,鲁肃也返回复命。恰逢孙权得知曹操要东进的信息,就与全体将领们商议,大家都劝孙权迎接曹操,只有鲁肃一言不发。孙权起身去更衣,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意思,握着他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观察众人议论,都是想让您失误,不足以与他们共谋大事。当今我鲁肃可以迎接曹操,对于将军来说却不能。将军您迎降曹操,将把您作如何安置呢?希望您早定大计,再莫听取众人的议论。”孙权叹息说:“这些人的主张,深深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长远大计,正与我的想法一致,这是上天将你赐给我啊!”后来刘备前来京口拜见孙权,请求都督荆州,只有鲁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便共同抗击曹操。曹操听到孙权将土地资助刘备,当时他正在写信,震惊得把笔都掉在地上。鲁肃四十六岁,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去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