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docx

    • 资源ID:87875730       资源大小:193.6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docx

    文言实词和虚词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现象。1.通假字准确识别通假字,关系到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古代汉字的通假,一般情况下比较固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反”通“返”,“知”通“智”。(2)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叫做假借。如“蚤”通“早”,“直”通“值”。(3)古代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选出一个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专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叫做古今字。如:莫暮,益溢。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复习时,结合教材句子来理解实词的意义,也可通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来总结每个词的常见义项,再培养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字义的能力。3.古今异义词词语在演变过程中,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有的词扩大,有的词缩小,有的词义转移,还有的一词多义,有些义项与今天相同,有些已消失或转移。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微殊”的词,它们常常是命题的重点。高考对古今异义的考查,特别注重双音节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这类词的词义演变情况如下:(1)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为河流的通称。“诗”,本指诗经,而现在指所有的诗歌。(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臭”,古代表示气味,香气、臭气均指,现代却只表示臭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而后一意义现在不用了。(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明年”,古代指第二年,是已经过去的时日;现代指下一年,是尚未来临的时日。“故事”古代指前朝旧例,现代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来讲述对象的事情。(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如果不特别强调,表示的程度就不怎么高了;“怨”,古义常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问、谴责义,后来有了杀戮、杀死的意思,词义强化了。(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7)同形异义词形相同,而古今意义不同的词叫“同形异义词”。如“烈士”,古代指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今义是指为革命而牺牲的人。又如“牺牲”,今义指为正义而死,古义是“作祭礼的牲畜猪牛羊之类”。再如“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者(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义指出门时带的包裹。再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不少变),今义指色彩。4.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白话双音词居多数。文言文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1)单音词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如,师老师,担担子。(2)单音词前后加一个同音或近义词。如,亡逃亡,诱诱惑。(3)换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词,如,悟明白,寐睡觉。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的一个双音词。如:“中间”,文言文中是两个词,是“其中夹杂”的意思;“妻子”,文言文中指妻子和儿女,不同现在的妻子。5.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并不固定,这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词的地方用上偏义复词,但它只表示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义,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作息”在此不表示“劳作和休息”,只偏重于“劳作”。像这类词的识别,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逻辑。偏义复词作为一种文言现象应引起重视,但不是很普遍,故可作一般重点去掌握。6.异读字文言文中有的字保留了两个以上的读音,这类字就是异读字。异读字又有三种情况:(1)破音异读:在文言中以改变一些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就称“读破”或“破音”。王天下(王,读wàng)衣褐(衣,读yì),语人曰(语,读yù),见其二子(见,让来见面,读xiàn)等等。(2)通假异读:因通假而异读的现象。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读wú),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读zh),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读shn),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读xìng),等等。(3)古音异读:古代有些专有名词,因其固定性而保留了古音。比如:周景王之无射也(wúyì)。/可汗(kèhán)大点兵。/乃遂私见樊於期(wj)等等。7.几种特殊用法(1)数词的用法表概数: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表示数量:岁赋其二。/蟹六跪而二螯。表乘数:二八佳人。/三五明月之夜。表加数:为字共三十有四。表分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染此者十不一二。(2)委婉的说法:沛公不胜杯杓(不会喝酒,喝醉了)。/权起更衣(上厕所),肃追于宇下。/上书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会战”的委婉说法)于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半道里去世)。/每五日洗沐(官员休假)。(3)主宾同位复指:吾道一以贯之(我的学说可用一个基本原则来贯穿它)。/老者安之(年老人我们要使他安逸)少者怀之(年少的人我们要使他们得到关怀)。(4)定语兼代中心词: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代指“左右的臣子”或“在旁侍候的人”)。/万钟(“万钟”指代一万钟的俸禄,即优厚的俸禄)于我何加焉。/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镜)。/以无厚(不厚的刀刃)入有间(有间隙的部位)。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助词、介词、连词、叹词。文言虚词是从实词虚化而来,所以许多词既是实词,又是虚词,如“之、以”等。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高,用法变化大。在文言文中,大多虚词不表示明确意义,但它们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体现出句子的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因为虚词使用的频率高,语法功能强,且古今变化大,用法灵活多样,所以掌握虚词既是学习古汉语的一大难点,又是一大重点,也是考试的热点。学习文言虚词要注意理清以下几点:1、首先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要结合课本中所讲的知识,理清虚词类别。2、要准确判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并不是简单地记住哪些常用虚词有哪些用法,而是要求具备在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辨析其具体用法的能力。3、仔细分清虚词文言虚词大多由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因此,有的词既是实词又是虚词,如“顾”既可义为“但(虚)”,又可义为“回头看”(实);“以”即可义为“把(虚)”,又可义为“认为”(实)。4、了解古今变化文言虚词的古今变化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1)有的完全消失。如“夫”“盖”等发语词,起提顿作用的“者”,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之”等。(2)少数沿用下来,用法没变,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于是”,“学然后知不足”中的“然后”。(3)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也”表语气停顿,而现代汉语中的“也”是表示重复的副词。又如“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原因或凭借,现在表结果。再如“虽”在文言里既可以作转折连词,也可以作假设连词,相当于“即使”,现在只作转折连词。(4)有的已被别的词代替,如“于”在文言中的多种作用,现代汉语中分别改用“在”“向”“到”“对”“同”“比”等。又如语气助词“矣”现在改用“了”;“乎”一般改用“吗”“呢”。5、注意特殊。主要有:(1)兼词,比如“诸”“盍”等;(2)虚词连用,比如“也哉”“矣夫”“噫吁”等;(3)双音单音,如“于是”“其实”“虽然”等;(4)复音虚词,如“呜呼”“嗟乎”“既而”“须臾”“顷之”等。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