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学案.docx
高考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学案【学习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几种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学习过程】一、思考与讨论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2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你能推断出“案”的意思吗?问: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二、方法探究探究一(一)想一想1、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2、冀得一归觐(jìn) ( )问:“籴”“粜”“觐”的意思各是什么?你是怎么获得的?方法一归纳:(二)字形拓展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与 有关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 有关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 有关4、其他:禾( )贝( )歹( )皿( )纟( )月( )宀( )求( )目( )隹(zhu)( )(三)试一试1、有牧人御众之才( )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3、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 4、“彀gòu士十万人”( )探究二(一)想一想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 2.风吹草低见牛羊( )3.张良出,要项伯( )问:“倍”“见”“要”的意思各是什么?你是怎么获得的?方法二归纳:(二)试一试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探究三(一)想一想1.追亡逐北( )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5.通五经,贯六艺( )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问:“北”“弥”“逸豫”“敝”“贯”“攘”的意思各是什么?你是怎么获得的?方法三归纳:(二)试一试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2、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3、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来难,臣以为不难。( )探究四(一)想一想1、势拔五岳掩赤城(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阅读文段)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问:“拔”“速”等词的意思各是什么?你是怎么判断的?方法四归纳:(二)试一试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2、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3、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谓为信然( )4、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宋书王昙首传陛下虽欲私臣( )探究五(一)想一想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你能看出来“弄璋”和“弄瓦”分别指什么吗?何以见得?方法五归纳:(二)试一试1、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田父绐(dài)曰( )三、方法小结1、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2、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3、结构比对法 (相反、相近) 4、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5、语境解读法(上下文之结构、情意)其他方法举要:四、即时巩固试准确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阳货(鲁国季氏的权臣)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吾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阳货见孔子(有改动)(1)归( )孔子豚( )(2)遇诸涂( )(3)好从事而亟失时( )(4)可谓知乎( ) 2、完成状元桥课时作业(三十五)中的第5、9题。 【自助餐】其他方法举要1、代入检验法。即将所给义项代入原文之中,再分别从意义、感情色彩、语法要求、上下文关联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核定其合理性。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恕不举例。2、词性推断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我们可以借助句内语法结构分析来推断词义,即根据词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中的“目”字,因“目”字前有副词作状语,后面有名词“项王”,所以“目”活用为动词“看”。又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中的“籍”字,因“籍”与“吏民”均为名词,依据两名词并列前者多为动词的规则,又依据下文“吏民”与“府库”相对,为名词,所以推知“籍”与“封”相对,为动词,词义为“登记”。再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已经活用为名词,词义也名词化了,因为它们分别作“披”“执”的宾语。3、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段虽然出自课外,但文段中的实词则大部分都在课文中出现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联想课内例句,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齐人追亡逐北”中的“亡,北”与课文过秦论中的“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义相同,即“败逃的士兵”。又如“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与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拔石城”的意义相同。再如:不以外夷见忽。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4、组词推义法古汉语中有许多单音节词,它们的意义保留在现代汉语的一些双音节词中,所以可利用现代汉语组词法来推测其意思。例如:“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中的“赞”,可组词如下:赞赞助帮助。由此推导出句中的“赞”是“帮助”的意思。又如:要解释“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的“信”,可组成词语“信口开河”,再根据“信口开河”,推导出“信”是“随意”的意思。在推断文言词义的时候,可根据需要,综合、灵活地运用上述各种方法,以便求得最大的准确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