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87876364
资源大小:35.8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登岳阳楼》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登岳阳楼导学案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本单元所选诗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诗歌。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作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及炼字技巧。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鉴赏、诗歌朗读比赛等活动深入理解诗人的作品内涵,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的不同风格特征,欣赏诗人的独特艺术创造。体会诗人借助景物传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为“诗圣”。2.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杜甫离开夔州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三、品读诗意1.朗读诗歌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梳理诗意(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翻译:作者情感:答案: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首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丽风光,心情十分喜悦。(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翻译:诗人情感:答案: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生动描绘了洞庭湖水波澜壮阔、雄伟奇丽的气象,表现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3)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翻译:诗人情感:答案: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壮丽的湖景令人胸怀开阔,诗人激动感叹之余,却不由得想到自己孤寂凄凉的人生境遇。两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诗人的痛苦之情。(4)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翻译:诗人情感:答案: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已的凄苦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2. 诗人抒情方式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 (1)直抒胸臆 (2)借事抒情 (3)借景抒情四、作业布置1. 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