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87889268
资源大小:56.6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促织》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4.1促织同步训练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满井村探访蒲松岭二月河倘向中年人问一声:“读过蒲松龄的小说吗?”他会盯视你良久,因为他猜不透你的意思,是试探他还是嘲弄他的无知。但若是去问年轻人,那他们可能就不大在意你的这一问,会很坦然地回答你“没有”或者“读过”自然,有不少人看过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电视剧,“哦,鬼故事!”,哎呀,吓人!”嘻,挺逗的大致是这些反应吧。我不怀疑现在很多人听说过蒲松龄,读过聊斋志异,但我可以断言,真正能与蒲老先生“神交”,真正读得进原作的人,很少了,而且是越来越少了。用文言文写的小说,现代人读起来确实有些困难。我终于有机会走一趟山东,可以到淄川,到满井村,来寻觅蒲老先生的遗踪。其实,这个庄子离城里只是咫尺之遥,走高速路瞬间可至。阳光很灿烂,一片深沉的庄子覆压在大地上,错落稀疏的村道夹在低矮斑驳的民居中。庄子是旧的,房屋街衢道路、村头的护墙都是旧的。蒲松龄的故居被紧紧夹挤在众多的旧房子当中,丝毫不显眼。如果不看招牌,很容易就擦肩而过,不可能看出什么“特色”来。不知怎的,我心中忽然飘过一丝怅悯:这和我心目中想象的蒲氏旧居接不上卯去。我原以为,这里应该是有些“葱笼之气”的,有桑、榆槐、杨这类树木包裹着蒲家小院,疏旷而葱翠。只有在这郁郁苍苍、谧静深幽的村子中,蒲松龄才能在拮据的生涯中创作出灵动的鬼魅妖狐。点染出人世间苍狗白云的幻化。年轻时读蒲松龄年谱,很是向往那个村庄:“庄东有井,深丈许。水满而溢,穿整石,水出其间,此为柳泉,庄民又名之为满井也。其庄由此而得名。泉傍垂杨绿柳,百余章,环合笼盖,阴翳蔽天,泉消消自流”这大概就是我怅惘的“历史依据”吧?现在,井没有了,树没有了,水也没有了,更遑论小滨。我惆怅:蒲先生有个别号,就叫“柳泉居士”啊!进得山东,便处处能听到极自豪的一句话:“我们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山是泰山,那是极了得的;圣人,便是独造文化顶峰的孔子;水呢,是黄河,也是一条高踞文化顶峰的河。这都没得说。只是他们不提蒲松龄,使我有点诧异。在济南等地,我看到两处李清照的故居,都是豪华园林式样,也弄不清楚李清照生前是否这样阔。以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确实有点为他不平。同样是山东精英,相待礼遇是差了些吧。蒲松龄是怎样的地位?踏进蒲宅,一眼便看见郭沫若对他的评析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他是我们民族穿行于人间与渺冥“无间世”,恣意汪洋刻画人生世相最杰出的大师!我没有能到新城,不晓得王渔洋的故宅有恙无恙。王渔洋也是大师级的学者、诗人,官也做得漂亮,当到康熙朝刑部尚书。他是怎样看聊斋志异的呢?可以说蒲松龄写-篇,他就追着看一篇,而且还加批注。蒲松龄的书还没有雕版印出,手抄本已经风行天下了。有人问我对蒲松龄的看法,我说,你看聊斋的白话翻译永远也无法接近蒲松龄;其思想性仅逊于红楼梦,其语言艺术也仅逊于红楼梦。我知道一点蒲松龄的事,他生前是个“饶秀才”,屡试不第,名场穷困。他耕读,他教书,他给人当幕僚。下至山野僻壤引车卖浆者流,上到巡抚府道高官显贵,都颇有过从。泪眼望龙门,不过一尺深的水,他偏就过不去。于是将至死不能伸的一腔孤愤,泄之于对妖、魅、魍、魉、人、神“入骨三分”的刻画中。如果说西游记是“积极的浪漫主义”,红楼梦是“积极的现实主义”,那么介于中间的聊斋志异,就是这种文学过渡的重要联系链组。这样一位大手笔,却曾在聊斋自志中诉说自己“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随风荡堕,竞成藩泪之生前凄寂萧条,随风荡堕,而身后又复如此索寞,不为繁华人事所重”,真叫他自己不幸言中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走一走他生前足迹踏过的地方,也许会懂得什么叫命运摇迁。这怎不叫人怅惘呢。出村口,天已过晌。见一小树,是酸枣,殷红的果实躺在小贩的筐子里,似红豆。小贩无望地在那里张望过客,我让女儿买了两袋,很好看,却有点酸涩。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年人被向到“是否读过蒲松龄的小说”时,拿不定主意该如何回答,这说明在过去那个年代,没读过蒲松龄的小说会被看作无知。B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写山东人因“一山一水一圣人”而自豪,李清照故居修建成豪华园林式样,反衬出蒲松龄生前的凄寂萧条。C蒲松龄生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考中,他创作聊斋志异,通过“写鬼写妖”“刺贪刺虐”,将自己的一腔孤愤宣泄出来。D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王渔洋追读、批注聊斋志异,未及刊印手抄本已风行天下,从侧面衬托了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2文中多次写到“惆怅”“怅惘”,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惆怅的原因有哪些。3文章引用蒲松龄年谱中对满井村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颈,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纳:使进入B旋见鸡伸颈摆扑 旋:顷刻C力叮不释 释:消失D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靡:倒下5以下选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庞然修伟 项王默然不应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大行不顾细谨C乃赏成,献诸抚军 良乃入,具告沛公D则应节而舞 项王按剑而跽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中好事少年找上门一再挑衅成名,强行要求斗蟋蟀,最终其貌不扬的小蟋蟀战胜了形体魁伟的“蟹壳青”。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成名看后心中大喜。C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先是训斥,后又奖赏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又用金笼装着献给了皇帝。D皇帝非常高兴,便下诏赏给巡抚名马和锦缎,没过多久,县令和成名也因为小虫之功得到了好处。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2)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颈,直龁敌领。8成名之子魂化蟋蟀这样一个情节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被狐涂鸦;甚者,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甚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覆视涴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觇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岸。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时叶、缪诸公稿,风雅艳丽,家传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澹,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此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注涴;污染,玷污。狃:习以为常掉以轻心。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读书人的通称。古代称呼他人时既可以直接称其名,也可以称其字、号等,还可以称籍贯、官职。B“闱”,古代宫室,宗庙的旁侧小门;科举时代的考场。会试叫“春闱”,乡试叫“秋闱”。C“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都是关于女鬼的故事。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生家中闹狐狸,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书稿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B朋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C叶、缪等人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一个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缪等人的文章并不出色。D郭生多次名列前茅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认为狐狸是在胡乱涂抹,于是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书卷锁进箱子里。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三、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人崇尚英雄,更不缺乏产生英雄的土壤。有多少民族存亡之秋,多少亡国灭族之恨,就有多少_的英雄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们或是慨当以慷的侠士,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绝;或是戍边守国的将士,有( )的豪迈;或是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谋臣,有( )的担当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找寻民族解放、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英雄辈出,璀璨绚烂和平年代,经济繁荣,物质丰富,我们同样需要英雄。什么样的人才是让人信服、让人崇拜的英雄?_,商海弄潮,产业报国,是英雄。教书育人,研究实验,科技兴国,是英雄。普通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是英雄。凉山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官兵,让更多人的记忆定格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定格在他们的_背影上,定格在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追求上。沧海桑田,_,不变的始终是一个民族的家国观念。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实现了中华民族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家国观念的代际传递的任务。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挺身而出 一贫如洗 前赴后继 白驹过隙B义无反顾 白手起家 赴汤蹈火 斗转星移C义无反顾 一贫如洗 前赴后继 白驹过隙D挺身而出 白手起家 赴汤蹈火 斗转星移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B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D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了代际传递的任务。B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了家国观念的代际传递的任务。C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了代际传递。D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实现了在每一个人身上代际传递。四、语言表达16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删词语)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小说。荒诞派小说变形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卡夫卡认为变形记的创作动机是要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1)变形记是_(2)卡夫卡是_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 。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 。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了解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开始进入对诗的本身的理解,这时,在眼前展示的是诗的形象,这是诗人想像的产物。欣赏活动可以认为是对于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18生活中有一些标语的确明白醒目,但缺少了些人文关怀,甚至有些粗俗浅陋。请对下列标语中画横线部分用整句进行改写,使之既清楚明白,又亲切友善。在山脚下看到:“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修改为: _。某电厂门口:“严禁触摸电线,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修改为:_。19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上老者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在一辆公交车上,一名乘客在喝完可乐之后,顺手把空瓶子扔在了地上,旁边的乘客纷纷摇起了头。这时候,一位女售票员走了过来,义正辞严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啊,把空瓶扔在车厢内。”顺手把瓶子拣了起来,众人给予了肯定的眼神。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售票员顺手打开车窗,把瓶子扔到了窗外。这时候,一个老者开口了:“ 。”听完老者说的话,售票员脸红得低下了头,显然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五、小阅读-课内20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这两个短篇小说,虽然出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都演绎了相同的变形故事,且都是人变形为虫。这两种变形有什么不同之处?21促织是对现实的批判,可是情节三大转折中前后两个却是虚幻的,结尾还是以喜剧收场,这样安排会不会削弱文章的批判性?为什么?22促织是喜剧还是悲剧?23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主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24文章开头交代“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何用意?25小说名为变形记,“变形”有何含义?六、非选择类26解释多义词。掷(1)帘内掷一纸出:(2)虫跃掷径出:异(1)宰以卓异闻:(2)成述其异:27同义复词(同义连用)。(5)急逐趁之:(6)虫跃掷径出:(7)不复聊赖:(8)自增惭怍:28解释词语。(5)西:(6)华阴令:(7)进:(8)才:29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1)游侠儿。(2)少年。(3)久不售。(4)无出其右者。30指出下列句子句式。(1)岁征民间:(2)此物故非西产:(3)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31名词活用作动词。(9)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10)仙及鸡犬:(11)诏赐抚臣名马衣缎:(12)大喜,笼归:32区别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过 过故人庄 裘马过世家焉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则智明行无过矣过秦论 一日,大母过余曰 求,无乃汝是过与?33促织选自_,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集。促织的作者是_,_代文学家,字_,世称_。34翻译句子:(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2)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七、填空题35给下列字加拼音。惙( )然 交睫( ) 觇( )视 惭怍( )咫( )尺 厚赉( ) 蹄躈( ) 蠹( )贫八、选择类36下列科举名称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 童生 举人 进士 贡士B童生 举人 贡士 进士 秀才C童生 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D秀才 童生 进士 贡士 举人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成以其小,劣之 以金笼进上B昂其直,居为奇货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C儿涕而去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D成述其异,宰不信 无出其右者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喜好B因责常供 责:负责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失、不合D急逐趁之 趁:追逐参考答案1B 2作者“惆怅”的原因是:蒲松龄的作品不被现代人理解。年轻人读不懂其作品的内涵,真正能与蒲老先生“神交”,真正读得进原作的人很少,并且越来越少了。蒲松龄故居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蒲松龄的旧居被夹挤在陈旧的、低矮斑驳的民居中间,产生“柳泉”别号的葱茂之气都没有了。蒲松龄不被繁华人事所重视。虽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当地人以秦山、孔子、黄河为骄傲,但不提蒲松龄。蒲松龄命运摇迁,令人叹惋。他才华卓著,却屡试不第,一生穷困凄寂,不被人理解,一腔孤愤,只能借写鬼写妖的文字去宣泄。 3烘托人物形象。再现当年满井村环境的葱茏、幽静,点明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的由来,衬托蒲松龄的才华与志趣。通过对比抒发作者情感。与满井村现在房屋低矮、陈旧的环境形成对比,说明蒲松龄故居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表达了怅惘之情。为下文做铺垫。由对蒲松龄故居环境的观感引出后文蒲松龄不被当地人事所重视的感慨。4C 5B 6B 7(1)他想囤积蟋蟀来谋利,抬高它的价值,也没有买的人。(2)一会儿看见小虫腾跃跳起,张开尾翼伸长脖子,直咬敌方的脖子。 8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从这方面说,人的生存意义是超越其他任何一种动物的。可是在这个故事里,人不愿成为人,而甘愿变成一只虫子。这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呢?在人与蟋蟀的关系中,人是弱者,是蟋蟀把人折磨得走投无路,是蟋蟀紧紧地掐住人的脖子,人与蟋蟀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人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宁愿自我否定,而魂化成一只蟋蟀。这种否定,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它以寓言的形式影射了人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9D 10D 11C 12(1)只是用浓墨汁洒成大墨点,墨点铺满书卷。郭生感到奇怪,拿着书卷去告诉王生。(2)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些鸡黍之类的食物,供狐狸食用。13D 14B 15C16(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史上的一部小说。 (卡夫卡是)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史上的一部小说变形记的作者。17(1)这是一种再创造。(2)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或者“再创造主要是通过想像进行”)(3)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18保护森林 谨防火灾 ;高压电线碰不得 生命悬于一线间19年轻人,公德心并不只是体现在你这小小的公交车里,而更应该体现在整个社会啊。在批评别人的同时,首先做好自己吧。20(1)背景不同。促织诞生于十八世纪初,所展现的是封建时代农村的生活图景,作品认为冥冥之中老实忠厚的人自有神灵护佑。而变形记诞生于2O世纪初,所展现的则是资本主义时代的都市生活图景,在灰蒙蒙的色调中呼唤着人的自由。(2)表现手法不同。促织重在叙事,大框架真实,而细节中则有较多的怪诞成分。变形记重在表现人物心理,大框架荒唐,细节逼真。可以说,促织尚处于叙述故事,作者站出来直接发表议论,模拟史传的痕迹很明显;而变形记已超越了传统小说讲故事,进入剖析深层心理的高级阶段。 (3)审美原则方面不同。促织表达了中国传统美德中“好人有好报”的善良愿望,带有强烈的主观干预色彩;变形记体现了西方现代“表现论”的美学原则,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冷峻分析。促织写成名之子为救其父而离魂化为蟋蟀,这种构思模式表现了作者的善良愿望,是民族审美心理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使原本为悲剧的故事向“大团圆”的结局发展,从而收到出人意料的审美效果。变形记创作时期正是欧洲现实主义发展的高潮时期,卡夫卡深受其影响。他清醒地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以利益为基础的关系。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这个原本含辛茹苦撑起一个家庭的男人突然变成了一家人的累赘,不仅父母对他极度厌恶,平时最疼爱的妹妹也逐渐对他产生了不满,进而抛弃了他。最后,一家人竟因为格里高尔的死获得了解脱,重新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卡夫卡用这个故事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完全建立在利用与被利用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这个基础失去,本来看似稳固的人际关系就会迅速瓦解。21这样安排并没有削弱文章的批判性,它体现出了小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取材特点。第一个虚幻情节是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得佳虫。这个情节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是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读者读后,自会体会到这一点。第二个虚幻情节是成名的儿子魂化促织而且轻捷善斗。魂化促织本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其意图在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小虫。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还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结尾虽是喜剧结局,但同样引人沉思。既然魂化促织不可能,那成名一家摆脱厄运、裘马扬扬的愿望也就纯属幻想。这个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当时官场的黑暗。由上可见,将人间悲剧化为喜剧,非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相反蕴含着更为悲哀的道理;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22促织的结尾没有摆脱传统小说的喜剧结局,但正是这种喜剧结局更能反衬出作品的悲剧色彩。作者以乐写哀,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另一方面,更有其深层的美学意义。成名的否极泰来,只是因为一只促织,而这只促织竟是儿子魂化而成,多么离奇的幻想!这个弱小的心灵为了“赎罪”,为了解除父母的痛苦,甘愿魂化促织。不难看出,成名后来的幸福是儿子用生命换来的,这简直不能让人接受!更可悲的是,成名儿子魂化促织后,还被进贡到宫中与别的促织打斗,“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供皇帝开心取乐。这是最高统治者对一个幼小灵魂的蹂躏,何等残酷,何等酸楚!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摧残和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暴露无遗。小说正是以喜剧结局反衬出更深层的悲剧意义。23(1)小说用许多笔墨描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2)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始终保持着人的心理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被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被他人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样的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代替,弥漫在人物心中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24这两句话虽然简短,却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起因:因皇帝荒淫无道,下面的官吏趁机搜刮百姓像成名这样的百姓只能倾家荡产。文章开头既简要交代了故事背景,表明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又为全文做了铺垫。25(1)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在生理上的变形。(2)当时社会的人们在心理上的变形。(3)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26掷(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异(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27(5)急逐趁之:追赶。(6)虫跃掷径出:跳跃。(7)不复聊赖:依赖、寄托。(8)自增惭怍:惭愧。28(5)西:这里指陕西。(6)华阴令:华阴县县令。华阴县。明代属西安府,治所在今陕西华阴。(7)进:进奉。(8)才:有才能。这里指勇猛善斗。291.游侠儿。 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今义:行侠仗义的人。2.少年。 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3.久不售。 古义:考取。今义:卖。4.无出其右者。 古义:在上,古代以右为尊。今义:右,与左相对。301.岁征(之于)民间:省略介词于的介后:岁于民间征。2.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3.试使(之)斗而才,因责(之)常供。令以(之)责之(于)里正:省略句。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31(9)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0)仙及鸡犬:成仙。(11)诏赐抚臣名马衣缎:皇帝传达命令。(12)大喜,笼归:用笼子装。32过:拜访;超过;经过;过错、错误;指出过错;探望;指责33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 清 留仙 聊斋先生34(1)于是被狡猾的小吏上报充当里正的差事。(2)县官严定期限,十几天,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被打得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35 chuò jé chn zuò zh lài qiào dù36C37D38B